12.01 小說《花凋》,淺析張愛玲筆下的荒涼底色和悲劇意識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人們總以花朵來比喻青春的少女,少女確實如花朵般美麗,同時也會如花朵般凋零。那些平凡普通的女孩,如同隨處可見的花朵,只有在凋落時才會收穫一點點惋惜憐憫。

才華橫溢的張愛玲,小說永遠透著悲傷蒼涼的底色,太早的接觸到人間的現實與荒謬,顯赫的家族只是華麗的外殼,殼內是腐朽麻木的血肉親人,小說《花凋》不是張愛玲最出名的作品,但卻是讓我最傷感無力的短篇小說,一位正值青春的柔弱少女川嫦,身患肺病骨癌最終哀怨的死去,都說母愛如水,父愛如山,情比金堅,可是在金錢健康考驗下,自私冷漠也是人性的一種。

小說《花凋》,淺析張愛玲筆下的荒涼底色和悲劇意識

一、 牆角處飄零的花朵

川嫦,一位出生封建大家庭中的最小女兒,上面有三個姐姐,下面還有弟弟們,尷尬的位置,讓她受到了父母的忽略,姐姐們的排擠。

父親鄭先生是個遺少,沒長大的孩子,除了喝酒抽鴉片養姨太太生孩子,什麼都不會,家裡孩子多,開銷大,日子過得一塌糊塗,母親鄭太太是個美麗絕望的婦人,除了恨丈夫的不負責任,什麼都不做不了,住在小洋房裡,家中卻只有兩隻床,女兒們每晚要去客廳打地鋪,稀稀落落的傢俱都是借的,只有一架無線電是自己買的,有錢吃零食坐汽車看電影,卻沒錢給孩子補牙買鋼筆頭,家中經濟情況猶如一團亂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早已學會了明爭暗鬥,弱肉強食,姐姐們打著適合的名義,不讓她燙頭髮,把誰都不穿的藍布衣服給她穿,直等到三位絕色的姐姐們都結婚嫁人了,川嫦才突然漂亮起來,因為她有了穿衣服的自由,在家中過得不開心,可是她沒有選擇的權利,家庭情況導致她不能工作,只能當"女結婚員"按部就班的等待結婚就可以了。

小說《花凋》,淺析張愛玲筆下的荒涼底色和悲劇意識

川嫦的夢想是上大學,過兩年快樂的日子,從容地找個合適的人結婚,只是夢想終究是夢想,大學文憑是最狂妄的奢侈品,鄭太太託大女兒做媒,物色了一位留學醫生章雲藩,人品家底都不錯,初次見面,川嫦不是很滿意,不是她理想中的樣子,不夠高,不夠黑,幾次接觸後,就因為同樣的理由愛上了他,畢竟她也沒有其他人可以比較。

一切水到渠成,這平凡柔弱的女孩,會結婚生子,會開始新的生活,組建新的家庭,會像無數平凡普通的女孩一樣,過著平凡幸福的人生。

然而,一場突然而來的疾病,讓一切的故事戛然而止。

肺病奪走了川嫦的健康美麗,也帶著了她的愛情,親情,隨著兩年的治療,病情依然一籌莫展,章雲藩許下的承諾在時間和家人的壓迫下,成了做不到的虧欠,父母在昂貴的藥品面前,隔斷了女兒最後一點希望,最終,川嫦在不捨絕望壓抑痛苦中,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她離開後,父母發了一點小財,重新給她修葺了墳墓,死後的體面,不過是活人的自我欺騙。

"……川嫦是一個稀有的美麗的女孩子……十九歲畢業於宏濟女中,二十一歲死於肺病。……愛音樂、愛靜、愛父母……無限的愛,無限的依依,無限的惋惜……回憶上的一朵花,永生的玫瑰……安息罷,在愛你的人的心底下。知道你的人沒有一個不愛你的。"

她愛所有人,愛所有事物,愛將來的日子,然而一切都不愛她,父母放棄了她,愛人捨棄了她,被病魔折磨的她,只剩下讓人嫌棄的醜陋,到最後她終於知道了明白了人間的冷漠絕情,可即使如此她依然選擇熱愛,充滿希望地活著,直至死亡。

小說《花凋》,淺析張愛玲筆下的荒涼底色和悲劇意識

二、 疾病折磨身體,絕望折磨情感

1、 親人的放棄

我們這個時代才有獨生子女,才有一夫一妻制,舊時代下的封建大家庭,孩子多,老婆姨太太多,那麼分給每個人的愛也就少了,父親鄭先生是酒精缸裡泡著的孩屍,高興地時候,也疼愛子女,不高興地時候翻臉不認人,一個無能的敗家子,因為捨不得花錢所以也不著急女兒的婚事,川嫦生病後,他擔心疾病傳染所以很少去看望女兒,川嫦跟章雲藩徹底分手後,作為父親不得不去安慰女兒,即使如此,他到了女兒的房間一個勁地抽雪茄,製造出濃濃的煙霧做防護,絲毫不擔心煙霧影響女兒的身體健康,得知女兒沒剩下多少日子時,痛苦地淚流滿面,可要他花錢買西藥時,立即變臉發火捨不得花一分錢,反正女兒的病好不了,何必浪費錢打水漂,還不如花在養姨太太上,刻薄現實又薄涼!

鄭夫人向鄭先生道:"先把錢交給打雜的,明兒一早叫他買去。"鄭先生睜眼詫異道:"現在西藥是什麼價錢,你是喜歡買藥廠股票的,你該有數呀。明兒她死了,我們還過日子不過?"

鄭夫人聽不得股票這句話,早把臉急白了,道:"你胡說些什麼?"鄭先生道:"你的錢你愛怎麼使就怎麼使。我花錢可得花個高興,苦著臉子花在醫藥上,夠多爹!這孩子一病兩年,不但你,你是愛犧牲,找著犧牲的,就連我也帶累著犧牲了不少。不算對不起她了,肥雞大鴨子吃膩了,一天兩隻蘋果──現在是什麼時世,做老子的一個姨太太都養活不起,她吃蘋果!我看我們也就只能這樣了。再要變著法兒興出新花樣來,你有錢你給她買去。"

母親鄭太太在川嫦生病後,一直照顧安慰女兒,可是母愛在金錢面前沒有太多力量,鄭先生不願意花錢,逼她用私房錢買藥,她為了掩藏私房錢竟然勸川嫦繼續讓章雲藩出資治病,這樣的話讓川嫦萬箭穿心,父母都不錢買藥了,憑什麼要已經分手的對象出錢。即使如此她還是提父母著想,畢竟自己的病治不好,花錢也浪費,只是父母的絕情冷漠,讓她徹底絕望,她就是個拖累。

2、 愛人的背叛

對於川嫦而言,章雲藩是個很好的人,中秋的時候,到家吃飯,目睹了父母吵架,母親哭哭啼啼地訴苦,家中雞飛狗跳,章雲藩也沒有產生不滿,川嫦生病後,章雲藩為她看病,天天去看望她,免費為她打空氣針,即使病情沒有好轉,依然向她許諾:

"我總是等著你的。"

可是在現實面前,大部分的諾言都是無法實現,章雲藩也是如此,川嫦病了兩年左右後,他重新交往了女朋友,一位叫餘美增的看護,五短身材,矮矮胖胖,容貌平常,這讓川嫦又放心又氣憤,章雲藩的新女友沒有她漂亮,可是就是這樣普通矮胖的女人,卻能搶走了章雲藩,搶走了原本屬於她的幸福,只因為她比她健康。

川嫦與章雲藩只是家人介紹,幾次的跳舞吃飯,感情水到渠成,波瀾不驚,如果沒有意外,他們也會是這世上最普通平凡的一對夫妻,可是這世間最經不起考驗的就是感情,電視劇中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到底只是故事,現實生活中,大家都只是普通人。痴情的故事確實浪漫,但就是因為少才動人。

小說《花凋》,淺析張愛玲筆下的荒涼底色和悲劇意識

3、對於生命的絕望

肺病和骨癌侵蝕她的身體,然而情感上的折磨才讓她徹底絕望。父母和愛人的雙重背叛,讓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氣,讓她覺得自己的是個累贅,想自殺離開這個世界,可是她卻連買安眠藥的錢都不夠,她想重新看看上海,看看外面的世界,然而外面的人對她投來了異樣的眼光,害怕厭惡這個病瘦的女人,我們都明白,要同情照顧弱者病人,可是現實中真的遇到病人時,大部分人都是害怕厭惡的,生怕有什麼疾病傳染,同情只限沒有成本的流淚,放在實際的投入付出就不太可能了。

"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

親人、愛人、世人皆如此,人間百態下可以是溫暖柔情,也會有蒼涼冷漠,誰都不是聖人。

小說《花凋》,淺析張愛玲筆下的荒涼底色和悲劇意識

三、 生命就是朝花夕拾

小說中,張愛玲並沒有用任何話語詞句來批判控訴,而是用最平靜淡然的方式來描寫悲劇,美麗的少女如同花朵般凋零,她的出現和離去,既沒有帶走太多歡樂也沒有帶來太多悲痛,除了一點點不多的惋惜,別無其他,這個世界彷彿從來沒有出現過她。

最近剛剛意外離世的明星高以翔,雖然我不是他的粉絲,也沒有看過太多他的作品,可是原本鮮活美好的生命突然戛然而止,除了傷感惋惜還有更多的感觸,那麼年輕優秀的人,明明人生才剛剛開始,還有無限的可能,卻突然地畫上了句號,我們總以為生命漫長,還有很多時間,現在多辛苦一點,以後就可以安心享受,可是生命是如此變幻莫測,瞬息萬變,無法被計劃安排,一個簡單的小玩笑就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我們無法控制突發情況,只有趁著當下,趁著健康,趁著年輕的時候,更加熱愛自己,熱愛家人朋友,熱愛生活美好,才能在花朵凋謝前綻放得更加美麗!

小說《花凋》,淺析張愛玲筆下的荒涼底色和悲劇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