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還不加更,那我們就再來嚼一嚼前面的戲份。
還記得第四集長公主被太后扇巴掌那場戲嗎?
長公主聽聞慶帝要將婉兒許配給“野小子”範閒,速到太后處求情,請其出面,沒想到太后聽了立刻賜給了她一個巴掌。
這裡劇版比於原著,有一處細節改編。
就是,這個巴掌由太后自己打改成讓身邊的太監動手。
這處改編不錯。
她聽女兒這麼跑來訴苦,不是直接言語斥責,而是先給她一個教訓。
雖已年邁,但威嚴還在,一個眼神,身邊太監便立刻體會。
我初看這劇情時,見那太監上來動手,心裡還在想,一個太監還真敢對長公主動手啊?
對,動手了,而且正大光明,正氣凜然,因為是太后吩咐的,此時那洪公公就是太后的一隻手掌。
太后連自己的女兒,慶國的長公主,也是說打就打,毫不留情面,可見這太后也不是一般人,是個狠角色。
這場戲有什麼用呢?
劇中,太后給的理由是:
“後宮的事只有聖上一人能做定奪,你喜不喜歡,沒人在乎,這一巴掌是提醒你,要守住分寸。”
寥寥數語,就體現了太后的立場。
要說嚴守皇家禮教與等級制度,如果說曾經與葉輕眉相識相愛過的慶帝或許可能有過迷茫,但這位太后絕對是慶國的一個定海神針,她不允許任何挑戰皇家威嚴的事情,因為那是立國的根基。
你喜不喜歡,沒人在乎,一切的宗旨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家利益。
這位太后,與如今的很多“婆婆”何其相似。
她也曾青春年少,憧憬世間繁花,或也鍾情過某個檻外公子,然而當她一步步坐上今天的位置,那些燦爛的過往早已成雲煙,她又怎會容許皇家之人有如此肆意之舉。
這裡太后首次出場就呈現出的威嚴與無情,某種程度上,已為當年之事在劇中的揭露埋下伏筆,定下基調。
顯然,葉輕眉是挑戰過太后權威更挑戰過皇家禮教之人,她的死,想必與這位太后關係甚深。
畢竟作為慶帝的母親,太后的所言所行直接影響到了慶帝的抉擇。
那長公主和太后是不是一樣的人呢?
長公主還是有些不同的。
正如太后所言,長公主是一個憑自己喜好作為之人,如果不是她當初的所謂“任性”,又怎會有私生的“林婉兒”。
那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既然木已成舟,為什麼長公主與林若甫不能在一起呢?
來看看原著裡怎麼寫。
太后對長公主發飆:
“我說過多少次了,不要在我面前提那個人!你不要臉,我們皇家還是要臉的!當年若不是你用自己這條命護著他,我早就把那個人給殺了!”
“當年他想娶你,是你自己怕誤了他的前程,所以不嫁。”
所以長公主與林若甫是未婚先孕,這在禮教森嚴的皇室中自然是大忌。
可以說,長公主是犧牲了自己的幸福而成全了林若甫的前程。
而長公主能做出這樣的抉擇,可以看出,雖然她有感性的一面,但她的內心是冷酷的,她可以做到對自己“絕情”,一旦走出這一步,在日後的無數個日子裡,她將用權力的慾望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
為什麼說太后狠絕?因為她的懲罰是誅心啊。
太后:
“這麼些年了,我不曾讓他見過晨兒(林婉兒)一面,但我並沒有給他設置過任何障礙。”
“好!(當初)你要給他前程,我就給他前程,如今他已經是百官之首,你也應該了了當初的心願,我不允許你和他再有任何瓜葛。”
太后這一招倒是乾淨利落,要感情還是要前程,直接將這樣的選擇擺在長公主與林若甫面前,只可擇一,至死不能兼得。
這讓我想起《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一個情節,在葛老的地牢內,張小敬就曾將類似的問題擺在書生面前,要愛情還是要活著,書生選擇了地牢外誘人的陽光,這也讓丁瞳兒徹底看清人性。
這一段,體現了張小敬的狠絕。
太后亦是如此,直接攻心,讓你自己做出抉擇,並且毫無退路。
太后的戲份不會太多,但分量重,她代表的是皇家最不易撼動的那一股力量。
而遠在朝堂之外的範閒儋州的奶奶,範建的母親,慶帝的姆媽,也不簡單,可以說,是與太后遙遙相對立的這麼一個角色。
從小疼著範閒,護著範閒,但是是以一種與範閒疏遠的方式來護他的周全,在範閒成人要離開之際,她不忘教導範閒:
“長大了,要學會心狠。”
奶奶也是過來人啊。
這兩位老演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但可能一下子又想不起之前在哪部作品裡見過。
飾演南慶太后的演員名叫鄭毓芝,她是滬上話劇界公認的著名錶演藝術家。
1981年,她在中國舞臺上第一個扮演宋慶齡;
她是《上錯花轎嫁對郎》中的老太君;
《琅琊榜》中疼愛林殊的太皇太后;
等等。
範閒的儋州奶奶,名叫曹翠芬。
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陰險的兩面派二姨太卓雲 ,這個角色讓她開始被廣大觀眾所熟知。
她憑藉該片獲得第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表演學會獎。
1993年,曹翠芬出演了家庭劇《上海一家人》,憑藉該劇獲得第12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配角獎 。
她也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盛老太太。等等。
如今,鄭毓芝83歲,曹翠芬75歲,雖已高齡卻依然活躍在影視劇中,給我們帶來這麼有質量的表演,令人敬佩。
《慶餘年》後續的戲份中,她們還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同樣令人期待。
閱讀更多 書影念痕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