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假如當時留守荊州的是趙雲而非關羽,荊州是否會丟失?

大家都知道,三國當中有關於荊州,發生了很多的大事,同時又是魏蜀吳三國必搶之地。不管是地理位置還是經濟價值,它都擁有很大的影響力。畢竟地盤大一點,子民多一些,這樣國家實力才會不斷地增強。關羽作為劉備二弟,也沒給他大哥丟人,親自坐鎮荊州,守護蜀漢的東大門。但是歷史上發生的關羽敗走麥城,兵敗身死,丟失荊州。

那麼,如果歷史能夠假設,假如當時留守荊州的是趙雲而非關羽,荊州是否會丟失?

筆者認為,這個假設如果成立,或許歷史有很大概率會改變。

假如當時留守荊州的是趙雲而非關羽,荊州是否會丟失?

看沒看過歷史的都清楚,關羽和趙雲兩個人,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熟悉關羽的人都知道,關二哥這個人比較重義氣,性格孤傲,而且義薄雲天,沒什麼能比他大哥的事業更重要。在劉關張剛開始起義的時候,就拿性格穩重來說,劉備第一,關羽第二,張飛次之。在赤壁之戰之後,這是劉皇叔身邊能依靠的幾個人。那麼能夠留守荊州的,只能從關羽和趙雲身邊來選。

假如當時留守荊州的是趙雲而非關羽,荊州是否會丟失?

劉備當時要去進去漢川之地,需要一個可以能力極強的大將,這名將領既能抵擋曹魏,又能壓制東吳。關羽剛好符合這點,在劉備出發前,軍事諸葛亮特意囑咐關羽,時刻要牢記“東結孫權,北抗曹操”的戰略,剛上任之時,關羽也算是恪盡職守,表現出了愛民如子、體恤民眾的思想感情。

這中間發生了東吳為了取回荊州,上演了關羽單刀赴會東吳將領的場面。可惜關羽雖然忠義勇猛,但是謀略這一塊,卻不比不上人家吳下阿蒙。他過於孤傲,而且不懂得審時度勢。就在劉備拼死拼活地在西蜀奮鬥的時候,關羽也耐不住性子,將荊州留給劉備的大舅哥糜竺糜芳來守衛,自己帶兵去打襄樊。這也就註定了荊州會丟失。

假如當時留守荊州的是趙雲而非關羽,荊州是否會丟失?

因為當時的孫劉聯盟還是存在的,孫權或許是為了鞏固雙方的關係,派使者去荊州去和關羽結成親家。可是事情總是出乎意料,關羽硬生生地給懟了回去,罵孫權小兒,順帶把孫權一家人罵成狗。這事也就關羽敢幹,別人也沒那膽量。

孫權也算的是一位君主,而關羽說到底也只是一個兵。孫權肯拉下臉來說媒,可見人家是帶著誠意來的,這個結果讓東吳十分的憤慨。所以後世也在猜測,關羽是個有勇無謀的人,只不過比呂布強那麼一點。而且關羽看的書只是關乎忠義,喜歡兵法不喜歡謀略,而且不維護和東吳的關係。至於後面的呂蒙白衣渡江,奪取了荊州城,讓這位不可一世的將軍活生生地被東吳給殺了。一代名將的死完全是由於情商太低,不懂全局觀念利害關係,還有就是傲慢輕敵,過於自信,才導致了他的失敗。

假如當時留守荊州的是趙雲而非關羽,荊州是否會丟失?

再來看看趙雲,趙雲雖然貴為“五虎上將”之一,但是真實歷史上的趙雲是劉備的貼身保鏢。他使得一把好槍法,在曹操陣營中,勇救少主,七進七出,幾乎沒有人能夠阻擋他的步伐,而且趙雲本人也是一個十分穩重的人。不管是行軍打仗,還是保護後勤,都做到了穩紮穩打,確實是一個十分信賴的人選。

趙雲的大局觀做的的確很出色。筆者舉個簡單個例來佐證一下,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過程中,當時兵分三路出兵,馬謖一隊,諸葛亮一隊,趙雲一隊。當時由於馬謖被張郃給圍殲了,諸葛亮無奈退兵回去,一路上士兵十分混亂。只有趙雲這邊,親自帶兵殿後,組織收攏後退的士兵。士兵編制整齊,無一人作亂,成功地防止了曹魏在大軍後退途中被追擊,所以第一次北伐輸得不是很慘。

假如當時留守荊州的是趙雲而非關羽,荊州是否會丟失?

歷史上對於趙雲的評價幾乎都是正面,因此趙雲也被慣稱“常勝將軍”。在趙雲的一生當中最出名的戰役,便是漢水之戰,這次可以看出趙雲不僅是武力還是膽識,一點都不遜色於關羽。漢水之戰,對陣曹操,趙雲和黃忠一起作戰,黃忠因為去截斷曹軍糧草,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來匯合。此時趙雲卻帶領十幾個人去尋找黃忠,趕巧遇上曹操的大軍,可是他臨危不斷,果斷衝鋒,並且來回穿梭與敵軍之中。而且在撤回軍營之中,臨時佈置戰略意圖,讓曹軍不敢進攻大營,並且在曹軍撤退中,成功完成了反殺。

假如當時留守荊州的是趙雲而非關羽,荊州是否會丟失?

由此也可以看出,趙雲對於戰局的把握,是有一定的掌控力的。他雖然沒有達到關羽那種名氣,但是三國之間的爭鬥很多時候考驗的是一個將領的全局觀,並不是只要能打仗就行了。呂布也能打,最終還是逃脫不了兵敗被俘。所以從上面可以看出,在留守荊州這一塊上面,劉備確實有點任人唯親,原本就瞭解這位二弟的性格,還讓其守衛荊州。如果當時選擇的時候仔細考慮下趙雲,或許後來的夷陵之戰的大敗就完全可以避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