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在白宮,俄外長轉述了普京的態度

果然,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到訪的俄外長拉夫羅夫會晤時,提出讓中國加入軍控談判。

據俄媒報道,拉夫羅夫在回應蓬佩奧的提議時,轉述了普京的態度。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國務卿蓬佩奧在內,美方高層已多次試圖將中國拉入美俄軍控談判中。對於這種“甩鍋”中國的行為,俄方每一次的回應都是一致的。

在白宮,俄外長轉述了普京的態度

拉夫羅夫

“中國明確表示不會參加”

拉夫羅夫12月10日抵達華盛頓。俄媒早就預報,蓬佩奧稱希望與拉夫羅夫在會談中討論使中國加入軍控討論的問題。

蓬佩奧一直都有這個圖謀。針對蓬佩奧的言論,7月3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方認為這是一種變相的“甩鍋”。

當著拉夫羅夫的面,蓬佩奧再提這個話題,他會如何回應呢?

在白宮,俄外長轉述了普京的態度

普京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11日的消息,拉夫羅夫在與蓬佩奧會談結束後的記者招待會上轉述了普京的話。

拉夫羅夫表示:“在中國議題上,總統曾多次表示,如果中國願意加入,我們將支持這一做法。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應當也考慮其他正式和非正式核大國。但中國明確表示,他們不會參加任何談判,因為在核武器數量和核武庫結構方面,他們差距很大,而且大大遜於俄羅斯和美國。”

一百來字的回應,信息量很大,因為這代表的是普京的態度。

如同蓬佩奧一遍遍重複美方的企圖一樣,拉夫羅夫這一次也只是重複了普京的表態。

普京在今年9月初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全體會議上已經對此回應,他認同中國有關俄美就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進行談判必要性的想法。

普京稱,中國的核潛力遠低於俄羅斯和美國,他們不清楚如果他們已經擁有很少的載體和很少的彈頭,他們該如何削減。

在白宮,俄外長轉述了普京的態度

華春瑩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2月11日再次回應稱,中方已多次重申,我們無意參加所謂的“中美俄三邊軍控談判”,這一立場十分明確,也得到了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國際社會廣泛理解,美方在核裁軍問題上不斷拿中國說事,藉此逃避和轉嫁核裁軍責任,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還普京一個人情

拉夫羅夫此次美國之行還見了特朗普。

特朗普看似對此次會見很滿意,他在推特上寫道,與拉夫羅夫和俄羅斯代表進行了非常好的會面。

特朗普透露,雙方討論了許多議題,包括貿易、伊朗、朝鮮、中導條約、核武器控制和干涉選舉。“期待在不久的將來繼續我們的對話!”

但事實上,氣氛遠不像特朗普描述的那樣。

早在雙方會晤之前,美方就毫不掩飾地說此次會晤是“還人情”。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12月8日說,美國政府安排特朗普與拉夫羅夫舉行會晤,只是想就普京今年早些時候會見蓬佩奧一事還個人情。

彭博社評價稱,今年5月,蓬佩奧和拉夫羅夫在俄羅斯黑海度假勝地索契舉行會晤,美國最高外交官還在那裡與普京舉行了會談。雖然蓬佩奧稱這些會談“非常有成效”,但兩國關係仍處於冷戰以來的最低點。

在白宮,俄外長轉述了普京的態度

特朗普推特截圖

外交乃國之大事,美國卻視為“人情”,拉夫羅夫帶著重大的國際問題而來,關乎世界和平穩定,但從奧布萊恩的話中不難得知,美國對這次會談缺乏誠意。

美媒隨後的報道稱,蓬佩奧也陪同特朗普參與和拉夫羅夫的會面。

不過美俄兩方對會面的部分說法似乎有些出入。美國彭博社說,白宮在會後的聲明中稱,特朗普警告拉夫羅夫不要干涉美國大選,但後者在俄羅斯駐華盛頓使館表示,特朗普沒有發出這樣的警告。

拉夫羅夫強調,自己在會談中提到了選舉問題,但只是為了抗議蓬佩奧當天早些時候的警告。

不得不說,這依然是特朗普的作風。他很喜歡錶揚自己,白宮本想用“警告”彰顯總統的威嚴,不料很快被“打臉”。同時,也讓世界知道,是強硬的拉夫羅夫警告了蓬佩奧。

峰會的贏家

與拉夫羅夫訪美幾乎同時進行的另一場俄羅斯外交活動更值得關注。

“諾曼底模式”四方峰會12月9日在巴黎舉行。此次峰會期間,普京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首次會晤,重啟了烏東部衝突地區和平進程。

普京在會後告訴媒體記者,與澤連斯基的會晤“不錯”,他挺“高興”。

德國總理默克爾評價稱,普京是此次峰會的贏家。

據俄媒報道,當法國、烏克蘭、俄羅斯和德國四國領導人結束晚餐並準備前往會後新聞發佈會時,默克爾對普京說了上述這句話。

在白宮,俄外長轉述了普京的態度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2月9日的報道則稱,法國總統馬克龍與特朗普關係日益僵硬後,他已經開始“重啟與俄羅斯的關係”,包括今年8月在七國集團(G7)峰會前邀請普京到法國共度週末,甚至同意特朗普明年開G7峰會時邀請俄總統參加。

對比此前北約70週年峰會上德法因軍費分攤問題跟特朗普爭鋒相對,德法與俄羅斯在一起聊得太和諧了。

這是美國最擔心的,也佐證了普京在外交博弈上又贏了一局。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拉夫羅夫訪美期間,美國宣佈了明年將調動2萬名美國軍人到歐洲參加演習,這是美軍25年來在歐洲的最大規模部署行動,目的是“展示美軍迅速部署大規模部隊去支援北約,應對任何危機的能力”。

劍拔弩張的博弈又要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