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遼寧“飛地經濟”見成效 持續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網12月12日訊 遼寧省政府新聞辦日前召開發佈會,由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介紹了推進“飛地經濟”發展的相關情況。

多年來,縣域經濟發展滯後一直是制約遼寧省經濟發展的主要短板。去年以來,省政府把“飛地經濟”作為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重點推進。一年來,通過“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的具體部署,以省級開發區為主要載體,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遼寧省大力推廣“飛地經濟”發展。截至目前,全省已設立省級飛地園區72個,市級飛地園區107個,簽約落地飛地項目超過1100個,總投資近1500億元。今年國務院第六次大督查,對遼寧積極發展“飛地經濟”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持續高位推動 各地區主動創新

2018年,省長唐一軍在朝陽、葫蘆島等市調研時,圍繞破解鄉鎮有資源無產業、有項目無土地的問題,提出在縣區規劃建設一個“飛地經濟”產業園,集中發展鄉鎮飛地項目,助力脫貧攻堅。“飛地經濟”不僅有效推進了產業向園區集中、資源集約節約,更讓鄉村振興找到了發展新路。以朝陽為例,工作啟動以來,僅一年多時間,全市鄉鎮(街道)洽談落地飛地項目457個,總投資478億元。

今年9月份,省政府在葫蘆島市召開第二次“飛地經濟”現場會,總結工作,分析問題,推廣經驗,持續深入推進全省“飛地經濟”發展。

隨著“飛地經濟”不斷推進,各地區主動創新發展,“飛地經濟”工作特色分明。瀋陽市充分利用與北京市對口合作的機遇,聚焦北京產業外溢和轉移,做好“北京-瀋陽”合作招商引資產業園區項目承接。大連市制定了“飛地經濟”考核辦法,督促各縣區加快推進飛地項目落地。撫順市結合重點生態功能區規劃,編制了所屬8個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土地空間利用規劃及園區項目准入標準。本溪市重點依託泰州-本溪合作和瀋陽經濟區建設,在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等行業加速推動實施重大項目合作。丹東市按照東北東部經濟帶發展規劃,設立了邊境地區扶貧飛地園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錦州市採取產業園區直接對接方式引進項目。盤錦市藉助與無錫市對口合作共建契機,引入新能源電池及石墨薄膜生產等項目。營口市圍繞樓宇經濟發展,借用公共平臺引進人力資源與商貿服務企業95家。鐵嶺市深化與江蘇省淮安市對口合作,共同合作建設“淮安-鐵嶺”工業園。

明確發展方向 助力脫貧攻堅

圍繞推進“飛地經濟”發展,遼寧省政府堅持問題導向,於去年底出臺了《遼寧省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圍繞要素保障,在資金、土地、人才、項目等方面提出13項具體政策措施,明確了合作與分享機制、考評獎勵辦法。

新政的出臺,打破區域限制,通過創新規劃、建設、管理和稅收分成等合作機制,將因功能區位不同、資源環境制約、規劃或產業配套限制等原因不適合在本區域(即“飛出地”)實施的項目,轉移到承接區域(即“飛入地”)落戶建設。有效促進了各地區和各級政府部門招商引資的積極性。省內各市還制定了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和支持政策,瀋陽、葫蘆島、撫順、盤錦市、分別設立2億元、1億元、2000萬元、500萬元市“以獎代補”資金,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貼息補助和獎勵。

通過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飛地經濟”持續助力脫貧攻堅。阜蒙縣務歡池鎮引入化工項目投產後,每年稅收分成將達1600萬元,一個項目實現了當地財力倍增。葫蘆島市專門在經濟開發區內劃出1500畝土地,作為建昌縣“飛地經濟”園區,財政收入全部分給建昌縣,有力促進建昌縣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下一步,遼寧省政府將全力推進和服務“飛地經濟”,努力為全省經濟發展搭建新平臺、培育新動能、厚植新優勢。並不斷大膽探索,支持各地與境外合作,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助力遼寧經濟振興。

(郭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