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褚時健的成功管理觀:他總有辦法把一手爛牌打得風生水起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 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創造生活。”


在中國商業史上,褚時健已然是個豐碑似的人物,是品質導向大師。74歲依然奮戰的他,用經歷證明——生命力與年齡無關。


褚時健的成功管理觀:他總有辦法把一手爛牌打得風生水起


從糖王、煙王、到橙王,不斷變換人生角色的褚時健,稱得上傳統企業的爆品王。


1963年,35歲的他調到玉溪新平縣曼蚌糖廠,負責生產經營,一直工作到1979年。工作第一年,他就將此前一直虧損的企業實現盈利8萬,第二年盈利20萬,第三年40萬,此後企業每年效益越來越好;


1979到1996年,他調到玉溪捲菸廠工作,將一個地方小菸廠發展成為當時 “亞洲第一”的菸草巨頭,在他60多歲時,實現國產名煙佔有率超過美國菸草公司;


2002年,74歲高齡的他開始種橙,通過現代化種植管理,實現每畝橙子產量4-5噸,超過美國澳大利亞的3噸/畝,實現國際水平的突破。同時,由於橙子清甜、化渣、易剝皮,加上勵志,在市場上獲得“褚橙”美譽;


褚時健這樣厚重的人生歷程,能給企業很多經營和管理智慧,我們也有理由重新梳理、深入解讀、細細品味。



1╱1

一代“糖王”,逆境中敢拼敢闖


褚時健的成功管理觀:他總有辦法把一手爛牌打得風生水起



1963年,35歲的褚時健被任命為新平縣曼蚌糖廠的副廠長。曼蚌糖廠當時有100名職工,效益奇差,縣財政每年需要補貼20多萬元,還經常發不出工資。


褚時健上任後,開始找原因。他仔細觀察生產流程中的每一步,很快他發現:當時廠裡平均熬一斤糖,需要大半斤煤,半斤煤就相當於幾兩糖的價格。燃料成本實在太高。


褚時健當即決定改用甘蔗渣發酵做燃料,直接讓企業燃料成本降低了85%。


解決了燃料問題,他又發現甘蔗壓榨的不夠徹底,出糖率極低。他把機器上的壓榨滾筒從3個增加到9個;還向廣州糖廠學習,在壓榨的時候添加40度的溫水,這些小小的改進,甘蔗出糖率就增加了1/3。當年,曼蚌糖廠不僅還清了債務,還有了8萬的利潤。


褚時健在糖廠一干就是16年,把一個掙扎在生存邊緣的小糖廠,幹成了玉溪地區效益最好的企業。靠頑強愛拼的生命力,十年光景間,褚時健贏得了所有人的信賴與尊重。


褚時健回憶這段歲月說:


“不是我有什麼神奇的地方、而是我善於學習、從小就這樣。我一直有一種意識,那就是,人活著就要幹事情,幹事情就要幹好。”



1╱2

用了18年,締造出了紅塔傳奇


褚時健的成功管理觀:他總有辦法把一手爛牌打得風生水起



什麼是企業家精神?褚時健說:把壞企業變成好企業,把不賺錢的企業變成賺錢的企業,就是企業家精神。


1979年,51歲的褚時健第一次走進玉溪捲菸廠,眼前呈現的是一派蕭條景象。廠裡效益差,職工收入、福利就更不用說了,員工年均收入不到300塊,很多員工一大家人擠在一間十多平米的土胚房裡。五十歲的褚時健接下了這個“爛攤子”,他在破敗的菸廠裡,開啟了大躍進式的革命。


1985年,褚時健和六個鄉的農戶簽訂合同,在1768畝土地上,按照從在美國考察期間學到的新辦法試種菸葉。量地、徵地、行間距、施肥總量、施肥結構,技術人員手把手地帶領農戶一起幹,試驗大獲成功。


為了打破產、銷、原料三個環節的體制壁壘,褚時健更是破天荒地想出了一個辦法:搭建一種新的菸草體制——三合一:把菸草公司、捲菸廠、菸草專賣局合起來,三塊牌子,一套人馬,一個領導。1987年,玉溪捲菸廠憑藉營業額、利潤額、利稅等硬指標,首次成為行業第一。到1989年,玉溪捲菸廠的產量突破了百萬大關,達到113萬箱。


因為敢於創新與挑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玉溪捲菸廠在經過10年的努力之後終於達到它發展的頂峰,給國家納稅100多億後,工廠稅後還有六七十個億的利潤。“紅塔山”和“紅梅”成為國內知名品牌,受到熱烈追捧,菸廠成為“民族企業的一面旗幟”,褚時健也成為“亞洲煙王”。



1╱3

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


褚時健的成功管理觀:他總有辦法把一手爛牌打得風生水起



1999年因經濟問題,褚時健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2001年,73歲的褚時健獲減刑,保外就醫。


2002年,74歲的褚時健選擇以冰糖橙為項目進行創業,他和老伴——馬靜芬,籌措1000多萬資金,承包2400畝山地開始種橙子。


74歲創業的時候,支撐自他的應是原始的動力,是刻在骨子裡的倔勁與不服輸。


他說“並不是說我的生活需要財富支撐,在財富方面我是不缺的。或者是說,我曾經在菸廠摔了一跤,那麼我需要重新在工作面前樹立形象,其實並不是。”這種創業活力是來源於他生命力的作用,一定要有事情做,“如果你不讓我做事情的話,可能我就活不久了。”


褚時健的成功管理觀:他總有辦法把一手爛牌打得風生水起



最開始種橙那幾年,管理人員不好招,褚時健就從頭學起,樣樣都要自己翻書看,找專家問。儘管不用自己拿鋤頭,不用親自去摘果子,但是,果樹每天長得怎麼樣、有什麼問題,褚時健比農民還掌握得仔細。從水源開始,土壤的有機質比例、剪枝的頻率、掛果多少,樣樣都要操心。


身為“褚橙”首席產品官,褚時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質量管控體系,精準地把握果樹成長的每個環節。從2002年到2010年,褚時健基本完成了產品後端的工作,品質和產量。


褚時健崇尚用先進的、科學的觀點來經營農業,把工業的一些制度引進農業。在他看來,農戶、作業長掌握足夠的種植知識和技術是很有必要的,他每年都會請柑橘研究所的專家到果園來進行溝通交流。


種橙這件事褚時健是認真且嚴謹的,從褚橙、褚柑再到實建橙,他旗下建立起了一個日益豐富的品類體系。


產品質量有了保障,銷量與口碑也就有了。到了2012年11月,在電商平臺上線頭一天就在北京創下了銷售1500箱、超過7噸的驚人紀錄。


如今,褚橙年產超過10000噸,利潤超過6000萬元。褚時健在哀牢山上建起的“褚橙莊園”,已成為了商業界的楷模。


褚時健的成功管理觀:他總有辦法把一手爛牌打得風生水起



2015年12月,新的一本《褚時健傳》正式出版。書的前沿褚時健寫了一篇千餘字的序言,他說:

回想這麼多年來,自己做得最問心無愧的就是——沒有庸庸碌碌地生活。


褚時健十幾歲就在家鄉幫著母親謀生,幾十年來,扛過槍打過仗,也曾經在政府機關任職,後來則是長期做經營企業的事情;曾經有過人人都羨慕的輝煌,也跌落到人生最低谷過。


他說,我不期望別人在說起我的人生時有多少褒揚,我只希望人家說起我時,會說上一句:“褚時健這個人,還是做了一些事”。


對得起做過的事,對得起相處過的人,辦事認真,確定了目標就追求到底。我想,這是褚時健個人的價值內涵,也是對其高齡創業的價值註解。作為中國最勵志的企業家,褚時健的堅韌以及對初心的堅守值得每一個企業、每一位創業者學習。



1╱4

大格局決定大人生



褚時健的成功管理觀:他總有辦法把一手爛牌打得風生水起


企業家站的高度應該比企業更高,看的更遠。褚時健的經歷可謂趨於極致,他以超人的樂觀主義給予了我們全新的啟迪。


正如尼采所言,“一個偉大的人格 ,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褚時健體現了中國企業家的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匠人精神,即用專業精神專注地將事情做到極致的精神。


01

長遠的戰略規劃



在褚時健身上,具備四維知識結構,即專業的深度、知識的廣度、哲學的高度和清晰的遠見。將他的管理精髓用短語來形容的話 ,那就是具備匠人精神的戰略企業家 。褚時健做出的戰略規劃有幾大特點:


第一,長遠規劃強調實踐,是有目的的執行,而不是一紙空文。像有些企業不斷制定一年規劃、三年規劃、五年規劃,但並沒有進行系統的實踐;


第二,褚時健的長遠規劃敢於拋棄過去的成就。1994年,玉溪捲菸廠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大卷菸廠,在世界市場上都佔據了有利地位,但之所以建設關索壩工程,是建立在褚時健對現有成績的摒棄前提下,是為了未來戰役做出的決策;


第三,深具創新,這不是在現有狀況下的量變,而是實現質變。關索壩工程不僅僅是建設一個規模擴大數倍的新廠,而是褚時健打造的一個能夠與世界名菸廠相媲美的現代化工廠。


褚時健是一位擁有長遠戰略眼光的企業家,從他大膽引進先進設備 ,到提高工人福利,他從來不會侷限於眼前利益。有人稱,褚時健最善於做的就是有先見之明的長期行為,不但眼界超前,並且有極大的定力去等待最後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他往往表現出一種異於常人的耐力和抗壓力,這是他值得其他企業家學習的地方。


總體來看,褚時健的管理智慧是,用技術改造和先進的管理手段打造出了高品質的產品,使得紅塔山成為優質香菸的代名詞,緊接著當玉煙實力強大之後,用強大的渠道力量最大化地佔據了市場,這也相當於間接佔據了消費者。“讓利不讓市場 ,高價不賣低價賣 ”,是玉煙與眾不同的營銷原則,褚時健就一個目的,通過向經銷商讓利,擴大市場網絡,避免因零售價過高,導致市場覆蓋率下降。


02

質量重於宣傳



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曾為《褚橙你也學不會》一書作序時評價褚時健:


“褚時健過去管企業和現代的成功都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毅力、勇氣和吃苦耐勞,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方法和路徑。這個方法和路徑就是他心裡非常清楚,要做好企業,必須做出好產品;必須集中資源先把產品做好,然後再說營銷、再說品牌、再說賺錢。王石說褚時健是精算師、鐵鷹把褚時健描繪成園藝師,我認為用現在的話說,他更像首席產品官。”


褚時健本人的觀點卻很樸素,他說:


“(做企業)首先就是質量,不管搞哪樣產品,不管是農業的、工業的,我都認為產品要過硬!產品過不過硬,光憑質檢合格那還不行,要讓大家親自品嚐,大家覺得口感好才算真的好。”


褚時健一生做了四款產品:烤酒、紅糖、菸草與橙子,每一款他都做到了極致。


我們很多人都認為,產品只要包裝的好,宣傳做的好,就一定能在市場上異軍突起,一炮而紅,名頭打響了,就等著數錢了。褚時健做紅塔的法寶就是質量優先,做果園還是這個套路,先不考慮宣傳的事情,把產品質量做好,靠口碑撬動市場,就是最好的營銷手段。


先做最好再做最大,典型的“還不能做到第一,那就先做到唯一”的營銷戰略。在產品外銷非常好的時候,不是擴大產量,而是調整果樹結構,更換品種,準備把現在的34萬棵果樹壓縮到20萬棵以內。能忍住市場熱銷的誘惑,“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03

技術領先、專業制勝



褚時健從來沒有種過果樹,為了從外行變成內行,把自己變成專家,他苦研技術,在核心技術上注重研發和積累,使產品的技術優勢非常明顯,他的冰糖橙做到了清甜、水分足、不塞牙、口感好,施的都是無公害的有機肥,所以有益於身體健康,吃多了也不上火。橙子所含的糖酸比是18比1,其他橙類很難達到這個標準。


他把技術標準化、數據化,針對客戶口味需求搞技術研發,把還停留在靠經驗種植、問天吃飯、難以控制質量的競爭者遠遠拋在身後。


創業者很多是靠自己的手藝形成產品和服務,單一的小規模還可以駕馭,一旦做大或者連鎖經營就無法控制了。除了管理和人力資源的關係,技術的不可複製和標準化不夠也是重要的原因。


褚時健自己研發的肥料成本只要200元,肥力卻超過市場上1000多元的產品,而且能改良土壤質量,這就是技術領先帶來的競爭優勢。


04

讓農戶贏自己才能贏



褚時健為了調動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實行家庭“分片”承包責任制,將果園劃成片,以3000-5000株為標準,分包給農戶,平常每月給農戶發500元的基本生活費,等果子成熟後,按果子質量,以每噸不同價格向農戶回購。


“把農戶們利益共享問題解決了,他們比自己都要對工作負責。”褚時健說。


創業者如何合理的運用資源,如何讓掌握的資源發揮更大的效力,這是無時無刻要思考的問題。毋庸置疑,褚時健在這方面做的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