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褚时健的成功管理观:他总有办法把一手烂牌打得风生水起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 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在中国商业史上,褚时健已然是个丰碑似的人物,是品质导向大师。74岁依然奋战的他,用经历证明——生命力与年龄无关。


褚时健的成功管理观:他总有办法把一手烂牌打得风生水起


从糖王、烟王、到橙王,不断变换人生角色的褚时健,称得上传统企业的爆品王。


1963年,35岁的他调到玉溪新平县曼蚌糖厂,负责生产经营,一直工作到1979年。工作第一年,他就将此前一直亏损的企业实现盈利8万,第二年盈利20万,第三年40万,此后企业每年效益越来越好;


1979到1996年,他调到玉溪卷烟厂工作,将一个地方小烟厂发展成为当时 “亚洲第一”的烟草巨头,在他60多岁时,实现国产名烟占有率超过美国烟草公司;


2002年,74岁高龄的他开始种橙,通过现代化种植管理,实现每亩橙子产量4-5吨,超过美国澳大利亚的3吨/亩,实现国际水平的突破。同时,由于橙子清甜、化渣、易剥皮,加上励志,在市场上获得“褚橙”美誉;


褚时健这样厚重的人生历程,能给企业很多经营和管理智慧,我们也有理由重新梳理、深入解读、细细品味。



1╱1

一代“糖王”,逆境中敢拼敢闯


褚时健的成功管理观:他总有办法把一手烂牌打得风生水起



1963年,35岁的褚时健被任命为新平县曼蚌糖厂的副厂长。曼蚌糖厂当时有100名职工,效益奇差,县财政每年需要补贴20多万元,还经常发不出工资。


褚时健上任后,开始找原因。他仔细观察生产流程中的每一步,很快他发现:当时厂里平均熬一斤糖,需要大半斤煤,半斤煤就相当于几两糖的价格。燃料成本实在太高。


褚时健当即决定改用甘蔗渣发酵做燃料,直接让企业燃料成本降低了85%。


解决了燃料问题,他又发现甘蔗压榨的不够彻底,出糖率极低。他把机器上的压榨滚筒从3个增加到9个;还向广州糖厂学习,在压榨的时候添加40度的温水,这些小小的改进,甘蔗出糖率就增加了1/3。当年,曼蚌糖厂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有了8万的利润。


褚时健在糖厂一干就是16年,把一个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小糖厂,干成了玉溪地区效益最好的企业。靠顽强爱拼的生命力,十年光景间,褚时健赢得了所有人的信赖与尊重。


褚时健回忆这段岁月说:


“不是我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而是我善于学习、从小就这样。我一直有一种意识,那就是,人活着就要干事情,干事情就要干好。”



1╱2

用了18年,缔造出了红塔传奇


褚时健的成功管理观:他总有办法把一手烂牌打得风生水起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褚时健说:把坏企业变成好企业,把不赚钱的企业变成赚钱的企业,就是企业家精神。


1979年,51岁的褚时健第一次走进玉溪卷烟厂,眼前呈现的是一派萧条景象。厂里效益差,职工收入、福利就更不用说了,员工年均收入不到300块,很多员工一大家人挤在一间十多平米的土胚房里。五十岁的褚时健接下了这个“烂摊子”,他在破败的烟厂里,开启了大跃进式的革命。


1985年,褚时健和六个乡的农户签订合同,在1768亩土地上,按照从在美国考察期间学到的新办法试种烟叶。量地、征地、行间距、施肥总量、施肥结构,技术人员手把手地带领农户一起干,试验大获成功。


为了打破产、销、原料三个环节的体制壁垒,褚时健更是破天荒地想出了一个办法:搭建一种新的烟草体制——三合一:把烟草公司、卷烟厂、烟草专卖局合起来,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一个领导。1987年,玉溪卷烟厂凭借营业额、利润额、利税等硬指标,首次成为行业第一。到1989年,玉溪卷烟厂的产量突破了百万大关,达到113万箱。


因为敢于创新与挑战,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玉溪卷烟厂在经过10年的努力之后终于达到它发展的顶峰,给国家纳税100多亿后,工厂税后还有六七十个亿的利润。“红塔山”和“红梅”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受到热烈追捧,烟厂成为“民族企业的一面旗帜”,褚时健也成为“亚洲烟王”。



1╱3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褚时健的成功管理观:他总有办法把一手烂牌打得风生水起



1999年因经济问题,褚时健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1年,73岁的褚时健获减刑,保外就医。


2002年,74岁的褚时健选择以冰糖橙为项目进行创业,他和老伴——马静芬,筹措1000多万资金,承包2400亩山地开始种橙子。


74岁创业的时候,支撑自他的应是原始的动力,是刻在骨子里的倔劲与不服输。


他说“并不是说我的生活需要财富支撑,在财富方面我是不缺的。或者是说,我曾经在烟厂摔了一跤,那么我需要重新在工作面前树立形象,其实并不是。”这种创业活力是来源于他生命力的作用,一定要有事情做,“如果你不让我做事情的话,可能我就活不久了。”


褚时健的成功管理观:他总有办法把一手烂牌打得风生水起



最开始种橙那几年,管理人员不好招,褚时健就从头学起,样样都要自己翻书看,找专家问。尽管不用自己拿锄头,不用亲自去摘果子,但是,果树每天长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褚时健比农民还掌握得仔细。从水源开始,土壤的有机质比例、剪枝的频率、挂果多少,样样都要操心。


身为“褚橙”首席产品官,褚时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精准地把握果树成长的每个环节。从2002年到2010年,褚时健基本完成了产品后端的工作,品质和产量。


褚时健崇尚用先进的、科学的观点来经营农业,把工业的一些制度引进农业。在他看来,农户、作业长掌握足够的种植知识和技术是很有必要的,他每年都会请柑橘研究所的专家到果园来进行沟通交流。


种橙这件事褚时健是认真且严谨的,从褚橙、褚柑再到实建橙,他旗下建立起了一个日益丰富的品类体系。


产品质量有了保障,销量与口碑也就有了。到了2012年11月,在电商平台上线头一天就在北京创下了销售1500箱、超过7吨的惊人纪录。


如今,褚橙年产超过10000吨,利润超过6000万元。褚时健在哀牢山上建起的“褚橙庄园”,已成为了商业界的楷模。


褚时健的成功管理观:他总有办法把一手烂牌打得风生水起



2015年12月,新的一本《褚时健传》正式出版。书的前沿褚时健写了一篇千余字的序言,他说:

回想这么多年来,自己做得最问心无愧的就是——没有庸庸碌碌地生活。


褚时健十几岁就在家乡帮着母亲谋生,几十年来,扛过枪打过仗,也曾经在政府机关任职,后来则是长期做经营企业的事情;曾经有过人人都羡慕的辉煌,也跌落到人生最低谷过。


他说,我不期望别人在说起我的人生时有多少褒扬,我只希望人家说起我时,会说上一句:“褚时健这个人,还是做了一些事”。


对得起做过的事,对得起相处过的人,办事认真,确定了目标就追求到底。我想,这是褚时健个人的价值内涵,也是对其高龄创业的价值注解。作为中国最励志的企业家,褚时健的坚韧以及对初心的坚守值得每一个企业、每一位创业者学习。



1╱4

大格局决定大人生



褚时健的成功管理观:他总有办法把一手烂牌打得风生水起


企业家站的高度应该比企业更高,看的更远。褚时健的经历可谓趋于极致,他以超人的乐观主义给予了我们全新的启迪。


正如尼采所言,“一个伟大的人格 ,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褚时健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的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匠人精神,即用专业精神专注地将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


01

长远的战略规划



在褚时健身上,具备四维知识结构,即专业的深度、知识的广度、哲学的高度和清晰的远见。将他的管理精髓用短语来形容的话 ,那就是具备匠人精神的战略企业家 。褚时健做出的战略规划有几大特点:


第一,长远规划强调实践,是有目的的执行,而不是一纸空文。像有些企业不断制定一年规划、三年规划、五年规划,但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实践;


第二,褚时健的长远规划敢于抛弃过去的成就。1994年,玉溪卷烟厂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卷烟厂,在世界市场上都占据了有利地位,但之所以建设关索坝工程,是建立在褚时健对现有成绩的摒弃前提下,是为了未来战役做出的决策;


第三,深具创新,这不是在现有状况下的量变,而是实现质变。关索坝工程不仅仅是建设一个规模扩大数倍的新厂,而是褚时健打造的一个能够与世界名烟厂相媲美的现代化工厂。


褚时健是一位拥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从他大胆引进先进设备 ,到提高工人福利,他从来不会局限于眼前利益。有人称,褚时健最善于做的就是有先见之明的长期行为,不但眼界超前,并且有极大的定力去等待最后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他往往表现出一种异于常人的耐力和抗压力,这是他值得其他企业家学习的地方。


总体来看,褚时健的管理智慧是,用技术改造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打造出了高品质的产品,使得红塔山成为优质香烟的代名词,紧接着当玉烟实力强大之后,用强大的渠道力量最大化地占据了市场,这也相当于间接占据了消费者。“让利不让市场 ,高价不卖低价卖 ”,是玉烟与众不同的营销原则,褚时健就一个目的,通过向经销商让利,扩大市场网络,避免因零售价过高,导致市场覆盖率下降。


02

质量重于宣传



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曾为《褚橙你也学不会》一书作序时评价褚时健:


“褚时健过去管企业和现代的成功都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毅力、勇气和吃苦耐劳,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方法和路径。这个方法和路径就是他心里非常清楚,要做好企业,必须做出好产品;必须集中资源先把产品做好,然后再说营销、再说品牌、再说赚钱。王石说褚时健是精算师、铁鹰把褚时健描绘成园艺师,我认为用现在的话说,他更像首席产品官。”


褚时健本人的观点却很朴素,他说:


“(做企业)首先就是质量,不管搞哪样产品,不管是农业的、工业的,我都认为产品要过硬!产品过不过硬,光凭质检合格那还不行,要让大家亲自品尝,大家觉得口感好才算真的好。”


褚时健一生做了四款产品:烤酒、红糖、烟草与橙子,每一款他都做到了极致。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产品只要包装的好,宣传做的好,就一定能在市场上异军突起,一炮而红,名头打响了,就等着数钱了。褚时健做红塔的法宝就是质量优先,做果园还是这个套路,先不考虑宣传的事情,把产品质量做好,靠口碑撬动市场,就是最好的营销手段。


先做最好再做最大,典型的“还不能做到第一,那就先做到唯一”的营销战略。在产品外销非常好的时候,不是扩大产量,而是调整果树结构,更换品种,准备把现在的34万棵果树压缩到20万棵以内。能忍住市场热销的诱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03

技术领先、专业制胜



褚时健从来没有种过果树,为了从外行变成内行,把自己变成专家,他苦研技术,在核心技术上注重研发和积累,使产品的技术优势非常明显,他的冰糖橙做到了清甜、水分足、不塞牙、口感好,施的都是无公害的有机肥,所以有益于身体健康,吃多了也不上火。橙子所含的糖酸比是18比1,其他橙类很难达到这个标准。


他把技术标准化、数据化,针对客户口味需求搞技术研发,把还停留在靠经验种植、问天吃饭、难以控制质量的竞争者远远抛在身后。


创业者很多是靠自己的手艺形成产品和服务,单一的小规模还可以驾驭,一旦做大或者连锁经营就无法控制了。除了管理和人力资源的关系,技术的不可复制和标准化不够也是重要的原因。


褚时健自己研发的肥料成本只要200元,肥力却超过市场上1000多元的产品,而且能改良土壤质量,这就是技术领先带来的竞争优势。


04

让农户赢自己才能赢



褚时健为了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实行家庭“分片”承包责任制,将果园划成片,以3000-5000株为标准,分包给农户,平常每月给农户发500元的基本生活费,等果子成熟后,按果子质量,以每吨不同价格向农户回购。


“把农户们利益共享问题解决了,他们比自己都要对工作负责。”褚时健说。


创业者如何合理的运用资源,如何让掌握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力,这是无时无刻要思考的问题。毋庸置疑,褚时健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