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為什麼我母校年年就業率95%,我還是找不到工作?

為什麼我母校年年就業率95%,我還是找不到工作?


又是一年畢業季,數百萬畢業生走出校門,開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每到看到公司前臺正在填寫面試表格的應屆畢業生,我彷彿又回到大四下那段兵荒馬亂的時光:


一邊論文查重,一邊不停去面試,一邊想法設法籤三方協議,最後還想來一場難忘的畢業旅行……


緊湊又瘋狂,但悲劇的是直到畢業典禮我都沒有簽到勞動合同!


那時的我看到母校95%的就業率,覺得是自己拖了學校後腿;覺得自己是那5%的Loser!


所以又是畢業季,不知道有多少學子又在為找工作而發愁,讓我們來聊聊“為什麼找不到工作”這個老大難話題吧!


高校就業率歷年都很高!



為什麼我母校年年就業率95%,我還是找不到工作?


根據以往數據:高校就業率極高——95%的高校就業率都超過了90%!


“軟科教育”發佈的“2017年高校培養結果(即就業率)排名”顯示,即使排名中位數500名的高校,就業率也在94.32%


為什麼我母校年年就業率95%,我還是找不到工作?

為什麼我母校年年就業率95%,我還是找不到工作?

為什麼我母校年年就業率95%,我還是找不到工作?

  • 數據來源:軟科教育,《2017年高校培養結果排名》


這就很迷惑:為什麼各大高校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形勢大好,但好多人依然找不到工作呢?


90%的高校就業率都是假的!


“軟科教育”採用的數據來自國內1000餘所高校發佈的《2017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為什麼我母校年年就業率95%,我還是找不到工作?

  • 國內院校習慣委託第三方諮詢機構跟蹤調查畢業半年後畢業生去向,於當年年底發佈《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而如果摒棄高校公佈的數據,查看其他平臺就會發現很多出入:


中科院發佈的《2017年經濟藍皮書》顯示,2017年795萬高校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約為86%,即還有14%(111萬)半年後依然沒有找到工作。


同時,這86%里約有1/3,即260萬是在畢業後、半年內完成就業的。


為什麼我母校年年就業率95%,我還是找不到工作?


這也就是說在2017年7月畢業季手持勞動合同/就業協議+出國升學Offer的畢業生比例僅為53%。


其他的47%都沒有任何保障,四年求學後孑然一身地走進了社會。


為什麼我母校年年就業率95%,我還是找不到工作?


如果你搜一下大學就業率的帖子,就會發現很多人都經歷過“三方協議”“靈活就業登記表”的催籤。


所以,高校公佈的就業數據客觀性存疑。


高校就業率造假方式


目前,各大高校統計就業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別


“簽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升學考研”、“出國留學及出國工作”、“靈活就業”、“以其他方式就業”等等。


除了“升學考研”、“出國留學及出國工作”外,其他方式都是可以靈活操作的,只要你簽字,就會進入數據庫中的“就業狀態”。


據網友分享,“被就業”方式數不勝數,主要有以下幾類:


  • 學院將“三方協議”與畢業證書掛鉤,施壓、要挾畢業生簽訂協議。
  • 直接邀請企業成批“幫籤”就業協議,而畢業生並不去上班。
  • 直接在學校打印店、美食街小餐館等具有工商資質的小商鋪進行蓋章簽訂協議。
  • 輔導員和你談利害、談情懷、談熱愛母校,誘導畢業生籤“靈活就業登記表”。

……


通過以上方式,很多同學順利“被就業”,就業數據自然一片大好。


所以與其說是“就業率”,不如說是“落實率”。


如果你此刻還沒有找到工作,不用自責,不用擔心,畢竟全國範圍內有將近一半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你沒有拖任何人的後腿,這半年內你有大概率會找到工作。


“至少兩年工作經驗”!

“985、211院校背景優先”!


對畢業生而言,就業最大的劣勢是沒有工作經驗!


當你打開招聘網站就會發現——幾乎任何一份工作,“招聘需求”的第一行寫的都是:“至少兩年工作經驗”。


為什麼我母校年年就業率95%,我還是找不到工作?


就算有些企業不像出版機構、科研單位一樣把“碩士及以上學位,985、211院校背景優先”等硬性要求寫在門面上,他們也不想培養應屆生。


為什麼我母校年年就業率95%,我還是找不到工作?


所以一次次的面試都變成了:


“您好,可以問下大概什麼時候會知道這次面試的結果?”

“有最新進展我們會打電話通知你”


很絕望,永遠在等電話。


但問題是如果大多數用人單位都不接受應屆畢業生,哪裡來“兩年工作經驗”的求職者呢?


用人單位為了節約人力成本、不想花費時間培養人才,造成許多應屆生最終可選擇工作變少,只能被迫進入初創公司或專業不對口的公司。


在校就要趁早去實習!


其實我們剛上大學就有家人、老師、學長提醒我們儘早找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人能給我們真正有幫助的指導。


結果還是我們努力但努力錯了方向:


考了很多與應聘職位無關的證書;

做了很多與應聘工作毫無關係的兼職和實習;

去面試不知道這份工作最需要的什麼核心能力;

沒有工作經驗,但都感覺自己的想法和喬布斯一樣天才,可以改變世界;

……


為什麼我母校年年就業率95%,我還是找不到工作?


所以那麼對於大學生而言,怎樣才能順利找到一份工作呢?


一、不要盲目相信“就業規劃課”。


學校對找工作這件事確實很上心,但無奈的是他們不瞭解外面的求職環境,給不了實際指導。


比如說大一入學大家的第一堂課都是“就業規劃課”,但問題在於絕大多數講課老師從未離開過學校進入過職場,對職業規劃、求職方面還處在那些老生常談的書本知識上。


為什麼我母校年年就業率95%,我還是找不到工作?


二、儘快思考職業方向,尋找相關實習機會。


三、不要不好意思,多問學長學姐,把握內推機會。


如果你不是985、211院校,“拼學校拼不過、拼技能拼不過”的情況下就多尋找實習機會,儘量別挑三揀四。


四、不要抱怨實習工資低、上班地點遠,積累工作經驗最重要。


為什麼我母校年年就業率95%,我還是找不到工作?


世界有它的計劃,你有你的規劃。


作為大學生,心態上常處於被動,在學校的時候只想好好學習,畢業的時候只等待學校的招聘會,很少主動出擊,很少早早規劃。


但外面的世界瞬息萬變,永遠不會按我們的想法走。


和三方協議一樣,找工作是高校、用人單位畢業生三方博弈的過程。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要被學校數據和用人單位的表象所迷惑,多參加實習,多瞭解職場和社會,知道自己要什麼,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是王道。


所以,在被現實打壓之前,趕快行動起來吧!



關注我們,歷史消息閱讀最近五天最受讀者歡迎的文章~


一畢業,你就該戒掉的學生思維

看完全國各大高校校訓,我發現山東藍翔又一次勝出了

窮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信了所謂的“窮人思維”

“快30歲,無房、無車、存款不足10萬”負面反饋正在毀掉太多人

笑哭!漢堡王算錯折扣損失1200萬美元,為什麼美國人數學這麼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