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喜歡李少紅版《紅樓夢》?

蓬蒿嗎


因為87版《紅樓夢》已經成為經典,無法超越。而新版李少紅版有刻意而為之的痕跡。看得出李少紅想拍出一部超越87版《紅樓夢》的驚世之作,無奈效果是適得其反,貽笑大方。

李少紅版《紅樓夢》最大的失敗是人物造型得失敗。

什麼都不說先上圖



看看李沁的薛寶釵和戲曲鬼片李慧孃的造型,這兩個人物造型如出一轍。

再看看賈寶玉的“辮子頭”和非洲球員的一個模樣。不得不佩服造型師,靈感跳躍性太大。


人物形象是劇中最重要的元素。可是看看新版的人物造型。個個奇葩怪異。本來只是在戲曲中才出現的“銅錢頭”偏要安在紅樓人身上。你要弄“銅錢頭”我忍了,可你頭頂上還要配上一大朵俗氣的不知什麼材料做的大紅花。這不倫不類的要表達個什麼文化什麼意思?


李少紅版《紅樓夢》其次的失敗是人物選角上的失敗。

林黛玉削肩瘦腰,一臉病態。你偏要弄個健健康康嬰兒肥的只是眉眼稍微有點秀氣的人來演。好吧,我也忍了。因為世上除了陳曉旭,再無林黛玉。而你偏要把富態似貴妃的薛寶釵弄個骨瘦如柴的人來演。這哪像豐肌秀骨,體態豐腴的薛寶釵?蔣夢婕李沁都是大美人,可是到底不符合原著的人物形象啊!你這樣粉末倒置到底是為哪般?為了非要跟老闆較勁嗎?確實與老版大相徑庭。感覺新版另闢的這條蹊徑沒有人買賬啊!



新版其他方面的失敗

新版紅樓的音樂也是陰森恐怖的,常常忽地一聲響起,隨著畫面“嗖嗖”快速切入,給人看得是膽戰心驚,心驚肉跳。讓人找不到一點點美感和帶入感。


還有那旁白大段大段的,旁白倒是書裡的原話。可是放這裡簡直是莫名其妙的。大姐啊,我們是看電視,不是聽電子書呀。


影視壇主


今天看到這個題目: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喜歡李少紙版《紅樓夢》?我又想起2011年看新版紅樓夢時的心情。開始看前三集的時候,感覺吃飯吃到了蛆,很膈應,然後勉強看下去,完全就是帶著找bug的心情,象看笑話一樣的又看了幾集,但最後還是沒有看完。現在把當時看後寫的心情,再回顧一遍。

(新版小寶玉)

一、導演對這部著作理解欠缺,接拍時間倉促,準備不充分。

李少紅導演是名導演,其代表作《橘子紅了》、《大明宮詞》很受好評。也許這給了李導很大的底氣。

我當時邊看新版紅樓夢,邊百度少紅導演對新版紅樓夢拍攝有關問題的說法。原來李導說了,年輕的時候由於時代的限制,沒有好好的讀紅樓,這次接拍才又讀了一遍,連上這次,補了補課,總共才讀了三遍。

插句題外話,紅樓夢這部著作,一般的愛好者,都不知道讀多少遍,粗讀個兩遍三遍顯然理解不透。

李導說,她接手紅樓夢,製片方的時間到了,她在很倉促的情況下接拍的。

面對質疑,李導說:“她是忠於原著的。”她從小讀的就是120回本,在拍之前出品方給她的也是120回本,她沒有前80回和後40回的概念。

(新版林黛玉)

二、演員的問題,演員備受質疑

1.演員用了大、小寶玉和大、小寶釵,但是林黛玉是一直演下來的,這就造成開始的時候林黛玉比小賈寶玉和小寶釵大好多的感覺。

曹公在寫紅樓夢時,確實在人物的年齡上比較模糊。就寶、黛、釵三人的年齡來看,有時很小,比如黛玉進賈府時,有人說是9歲,那麼寶玉是10歲,寶釵應是11歲。但就後來情節發展和發生的故事來看,他們的年齡比這個要大。

而從表現來看,寶玉除了在林黛玉進賈府的第一天晚上,發脾氣把自己的玉扔在地上說“我也不要這勞什子了”,及偶爾在賈母面前撒嬌,滾到賈母懷裡外讓人感覺年齡較小外,其它時候的言談舉止都不象一個10歲的孩子。而且故事開始不久的第5回和第6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夢中和秦可卿、醒後真實的和襲人的雲雨事兒,是一個10歲的頑童做得了的嗎?所以關於寶玉和寶釵沒有必要非得用小演員。


(新版紅樓夢大寶玉)

2.在原著故事中,黛玉應該是多病、瘦弱的,但新紅樓中的林黛玉給人很健壯的感覺,怎麼也與我印象中的“心較比干多一竊”的林妹妹掛上鉤。

新版紅樓夢中黛玉的語言很平淡,整個故事下來都是慢悠悠的,無任何感情色彩,面部表情可能受頭飾影響也看不出來有什麼變化,流淚的時候,也只是看到兩行淚在臉頰上流下來,而看不出表情的悲傷。

書中的黛玉,由於身世的悽苦、寄人籬下的生活和愛情無人做主的彷徨,造就了她敏感、善感、多愁,但她更是一個靈巧的、聰慧的、高雅的、最具有詩人氣質的、天真爛漫的女孩兒,“閉靜時如羞花照水,行動時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樣一個女孩,她有多愁善感的一面,更有活潑靈性的一面。而新版黛玉愁苦多滿面。

3.新版王熙鳳演的很不到位

王熙鳳應該是紅樓夢中最好看的人物。冷子興說她模樣標緻、言談,心機又極深細,竟是個男人萬不及一的。周瑞家的描述她“少說也有一萬個心眼子”; 興兒描述她“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佔全了”。而新版紅樓夢中的王熙鳳漂亮有餘,內涵不足,且不說沒有那個狠和毒,給人很做作的嘴角利索。

賈環在寶釵處因和蔦兒爭錢,被寶玉奚落,回來後遭趙姨娘罵那一回,書上寫的鳳姐是:

可巧鳳姐在窗外過都聽在耳內.便隔窗說道:"大正月又怎麼了?環兄弟小孩子家,一半點兒錯了, 你只教導他,說這些淡話作什麼!憑他怎麼去,還有太太老爺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現是主子,不好了,橫豎有教導他的人,與你什麼相干!環兄弟,出來,跟我頑去." 賈環素日怕鳳姐比怕王夫人更甚,聽見叫他,忙唯唯的出來.趙姨娘也不敢則聲。

而新版中寫的王熙鳳聽到竟然咯咯咯地嘲笑。雖然嘲笑趙姨娘,帶有看不起的意謂,但也未免降低了王熙鳳作為榮府大管家的身份。

(新紅王熙鳳)

4.新版紅樓夢中的賈母貴氣不足。

原著中賈母是兒孫繞膝的富貴的老太太,善良、智慧,開朗,能壓住得場子,但新版的賈母總顯得貴氣不足。

(新紅賈母)

5.有些演員選角的年齡太大了,與原著不符

王夫人年齡太大。你看寶寶這麼小,而王夫人就已經老態龍鍾了,寶玉站在王夫人面前,當她的孫子差不多。在寶玉捱打一節中,王夫人跪求賈政:“我如今已將五十歲的人, 只有這個孽障……”,王夫人自己說不到五十,有她的謙辭在裡面的話,應該不足45歲。古代的人都早婚不說,不到五十歲,別說是大家大富大貴之家的貴婦人不顯老,就是現在的人來說,應該也是風韻猶存。再推算,當時李紈也就20多一些,王夫人最大的兒子賈珠雖死,但年齡也應該和李紈相當,所以王夫人應該在45歲左右,總不至於滿臉皺紋吧。

(新紅王夫人)

最讓人不能接受的是賈元春。賈無春的年齡應該二十幾歲吧,剛剛封妃,但是新版紅樓夢貴妃不少於四十多歲。

(新紅賈元春)

三、故事情節太過於表情化,完成沒有原著中的內涵。

比如,王夫人明著嫌棄黛玉了嗎?

書中的王夫人在前八十回中,雖然可能更喜歡寶釵一些,但終究沒有流露出嫌棄黛玉的表情。雖然她有陰險的一面,但因為有老太太在,她明著絕對沒有厭惡黛玉的話語和行為。

但在新版中,端午節過後,黛玉和寶玉在瀟湘館中吵架那回,書中寫的是有人彙報給賈母和王夫人,賈母把襲人和紫鵑罵了一回,然後,“還是賈母帶了寶玉去”才罷。在書中凡是賈母在的時候,王夫人只有聽的份兒,從不違拗賈母。而新版中的這一個情節,王夫人怒衝衝地進來,不僅罵了丫頭,又怒衝衝地拉了寶玉就走,把黛玉一個人晾在了那兒。試想善感又敏感的黛玉,王夫人真要是如此,她又情何以堪?

(新版晴雯)

再比如,晴雯真的就敢這樣撒野嗎?

新版紅樓夢中晴雯給人的感覺太現代化,很有韓劇中《我的野蠻女友》的味道。這哪裡還是丫頭?新版紅樓只演出了她蠻橫、反抗的一面,而不管對誰她都是如此。

原著中的晴雯,很率真、聰慧,很可愛,絕不是新版中對寶玉說話總是趾高氣揚的味道。晴雯雖然欺壓小丫頭,罵老婆子,但在賈府多年,肯定也是懂規矩的,特別是對賈府的主子,也一定非常知禮。但新版中的晴雯,為了表現她的傲氣,在抄撿大觀園前夕,王夫人命玉釧兒去怡紅院叫晴雯,晴雯從床上起來,不顧玉釧兒的提醒,挽了挽頭髮,披著一件衣服就直接到了王夫人面前。這樣隨便披一件衣服走出門太不可思議了。試想一個年輕的女孩子,或者一個丫頭到主子跟前,就有這麼不尊重嗎?在王夫人的呵斥下,晴雯在眾人面前才把手伸進袖子裡。而且在見了王夫人後,晴雯拜也不拜一下,這也不符合奴才見主子的禮數。如果這樣也難怪王夫人趕走她了。

再比如,襲人看起來象小寶玉的阿姨,寶玉初試雲雨情怎麼做來呢?

四、頭飾太難看,每個人如此,千篇一律,沒有一點美感。

有專家研究,那樣的頭飾只在戲文中出現,生活中的女性根本不會有那樣的頭飾。新版紅樓夢的人物表演臉譜化,也與頭飾難看有很大的關係。

關於新版紅樓夢的bug還有很多......


我就是竹韻


不邀自來。

20年前第一次看《紅樓夢》,只記得一個笑話,就是薛蟠的“繡房攛出個大馬猴”,後來看87版《紅樓夢》,厭寶釵而喜黛玉,覺得寶玉哥哥溫柔而多情。

然後,對《紅樓夢》的人物形象就定格在87版,林曉旭之後無黛玉,歐陽奮強之後無寶玉,總而言之一個字,劇中的每一個人物真是符合原著原型。

後來看李少紅版的《紅樓夢》,第一感覺是,這是一部鬼片,其次就是難看。

現在再看這個問題,我認為大家不喜歡,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01

李少紅版,角色是通過選秀選出來的,並不是按照符合人物形象而定的。

87版紅樓夢,導演也是全國選角色,選好之後,集中培訓紅學,然後平時觀察演員們的言行舉止,性格特點,最後,根據書中人物形象確定。

比如,黛玉的人選,一開始並不是林曉旭,而是扮演惜春的胡澤紅。但調整之後,人物更加符合原著,成為經典。

而李少紅版的演員,是通過電視選秀節目出來的。也沒有集中的培訓,拍《紅樓夢》和拍其他影視劇一樣,都是為了博眼球,商業化,缺了文化底蘊。

比如,老太太應該是雍容華貴的形態,但她選的角色,卻是一個乾煸的、兇惡的老太太,有點嚇人。貼圖,大家可以自行對比。


02

李少紅版的人物形象設定,看起來是“創新”,實際是瞎搞

李少紅版的紅樓夢,採用崑曲形象,所有人物看起來都一樣,貼著“銅錢頭”,分不清楚誰是誰。

《紅樓夢》原著中,王熙鳳笑著說芳官像一個人,史湘雲心直口快說像林妹妹,林黛玉生氣了,說大家取笑她是戲子。

可見,用戲子和大家小姐想比,是一件非常沒禮貌、不尊重人的事。

而李少紅版,直接把小姐們都打扮成戲子,不知道曹公地下有知,會不會氣得跳起來。

大家對比下差距,李少紅版的,我基本上分不清誰是誰,都長一個樣。

03

李少紅版的特技應用不合適,感覺像鬼片

87版紅樓夢,不管是小姐,還是丫鬟,行為舉止皆有定法,該火爆火爆,該動則動,該靜則靜,讓人看了很舒服。

而李少紅版,大量使用快進盡頭,感覺和鬼片中的白衣鬼飄過一樣。

一部本是描述富貴人家的氣派之作,拍的比鬼片還陰森,所以不招人喜歡。

看林妹妹彈琴,像不像聶小倩?

以上言論,純屬一家之言,只涉及劇情,和演員本身無關。



百年樹妖


這部名著本身就帶著謎團和爭議,拍紅樓夢需要勇氣與智慧,看紅樓夢的人也需要做功課,功課做的不夠好,看不懂紅樓必然也會出現誤解與偏差!個人對每個版本的紅樓都以敬仰之心來看!各有千秋,87版到08版,紅學界隨著對紅學資料的研究與挖掘,有新的認知和理解,所以兩個版本各有不同的調整,平常心去看,認真看,不過還是建議多看看原著,不同時期不同年齡段看都有不同程度理解和感慨!


41635849


說實話,李少紅版《紅樓夢》我當年嘗試著看了,但看了幾集還是棄劇了……原因一會兒說。



我一直覺得李少紅是個很優秀的導演,我很喜歡她拍的《大明宮詞》和《橘子紅了》,雖然具有一定風格化,但確實挺好看。



但為何很多人不喜歡李少紅拍的《紅樓夢》呢?我覺得有三個原因。首先,四大名著電視劇如果有了第一版,就儘量不要拍第二版。



因為四大名著的第一版無獨有偶,都是盡全力拍出的佳作,而且深入人心,包括《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再拍第二版很難超越前作。事實也的確如此,四大名著的第二版都遇到了“遠遠不如第一版”的情況,也包括李少紅的《紅樓夢》。



其次,李少紅的風格化並不適合《紅樓夢》,畢竟《紅樓夢》有太多的細節需要呈現,更需要細膩的人物刻畫,“飄來飄去,咔咔閃回”的方式真的不適合這部名著。我的意思是,用拍《大明宮詞》和《橘子紅了》的風格化方式拍《紅樓夢》,不大妥當。





最後就是演員了……演員這一塊我不好評論,大家對照一下第一版《紅樓夢》的演員,再看李少紅版選的演員,就會發現如果不是“氣質精準的演員”,這劇很難讓人追。


南瓜報告


一個內容兩個版本,按理說應該在前人經驗基礎上有更長足的進步才行,但是很多觀眾不喜歡新版《紅樓夢》,其間原因耐人尋味!


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喜歡李少紅版的《紅樓夢》?這個問題也不是不可琢磨。


一、舊版《紅樓夢》角色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舊版《紅樓夢》有先入為主的優勢,角色形象的塑造十分完美,寶玉的純真善良,黛玉的多愁善感,王熙鳳的尖酸刻薄,老太太的威嚴慈祥,賈赦的陰險毒狠,寶釵的圓融世故,刑夫人的欺軟怕硬,王夫人的精明,薛蟠的愚頑。這些角色光是外在形象氣質就已經準確地反映了人物性格。再加上演繹,就十分完美了!

二、劇組人員敬業精神令人尊敬

除卻這個先入為主的優勢不說,舊版《紅樓夢》確實是一部導演及演員還有整個劇組付出心血的力作。選擇演員方面,經過了向全國徵集演員的活動,嚴格篩選,細緻入微,這也可以看出那個時代導演及編劇等敬業的精神。 就連主題曲、插曲也是精益求精,作曲家王立平精心製作,無愧於大師級水平。陳力在主題曲的演唱中傾注了四年心血才合了導演要求。角色打磨也都經歷了時間考驗,這麼多年過去了,歌曲依然震撼人心,人物形象依然動人心魄。


三、新生代導演及劇組已經不再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人了

過去的人文化底蘊深厚,文化素養不同凡響。那些人是時代造就的,新生代演員及導演以及整個劇組都是金錢的奴隸,他們心中的神早已變成了方孔兄。 從海選演員到拍攝結束,每一個環節都是複雜的經濟關係鏈。又要趕進度,又要談成本利潤,還要協調關係。用來鑽研劇本的功夫全都轉化消耗在了外部,他們是金錢的奴隸也是市場的奴隸,也是點擊率、收視率的奴隸。 他們終於順利做了藝術的主人,讓藝術做了市場與經濟的奴隸。



四、低估觀眾水平,無視觀眾批評

現代的導演都很牛,自以為是,以一種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態來看待一切。他們吃觀眾的飯卻不買觀眾的賬,有破口大罵觀眾是垃圾的人,有的埋怨觀眾沒看完他的作品就批評他的成果。真不知道該怎麼說了,總之,花國家的錢,吃觀眾的飯,便宜佔盡又無視觀眾、愚弄觀眾,是很多新時代的導演的共性。

五、新版《紅樓夢》形式大於內容

一部好劇應該在內容上精雕細琢,在角色塑造上要精蓋求精,要深入文本而不是圖個大排場大製作、大投入、大紅大紫!在內心刻畫心理揣摩上下功夫,既要導演下功夫也要演員下功夫,否則難成經典。



很多觀眾看了新版的《紅樓夢》首先是看不下去,其次勉強看完的又感覺味同嚼蠟,插曲配音又感覺看得是《聊齋》。人物角色雖然比舊版好像年齡更小更貼合著作文本,但看看演員吧,又少年老成早熟得很,不像舊版演員那麼純真!


孰之過?真是難以評說,時代變了,恐怕擱在老一代導演手裡也難辦,你就再也找不到那麼純真的演員了!


情棋書畫


首先,我非常喜歡《紅樓夢》,這部著作我看了不下百遍,從小學就開始看了,如今還在看,所以電視劇,無論是老版還是新版,甚至電影版我都看了最少三遍以上,為什麼李少紅的版本不成功,或者至少難成經典,我有些自己的看法。

第一,珠玉在前,翻拍難以超越。其實看過李少紅版的《紅樓夢》,也不是完全一無是處,我認為場景道具就非常好,完美的實現了書中的超現實感,相對而言老版的因為技術和經費以及時代的限制,場景過於寫實。也就是說新版也有比老版優秀的地方,但是經典已經深入人心,翻拍就比較難超越了,觀眾不由自主的會苛刻一些,想打破觀眾的固有思維幾乎是無法完成的任務,更何況翻拍的版本硬傷太多。

第二,導演風格問題。李少紅導演之前的作品,非常成功,《大明宮詞》,《橘子紅了》,絕對可以列入國劇經典的,同時也可以看出導演非常擅長的風格就是陰鬱和浪漫再加上詩意,有種超現實主義的感覺,在這一點上和《紅樓夢》倒是有些契合,因此在拍攝《紅樓夢》上面也就延續了這個風格,但是那些鬼氣森森的配樂服裝畫面在《大明宮詞》和《橘子紅了》裡面是不違和的,因為這兩部劇的故事充斥了陰謀,權利,謀殺,本來就是陰鬱的,是沒有太多生活氣息的。

可是《紅樓夢》不一樣,他是用形形色色的人物充滿著煙火氣的一個一個生動的生活場景去表現一個偉大的主題,書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天真爛漫的少男少女,過著精緻的生活,談著精緻的小情小愛,不是宮鬥,不是諜戰,沒有轟轟烈烈的大時代背景,所以導演的風格就有些過於陰暗了,以至於很多觀眾反映像看了一部鬼片,基調就不對,底色沒打好,形式上的高大上也於事無補。

第三,資本的過度介入,使得導演在選角等等事情上話語權變小。老版的紅樓夢之所以深入人心,每一個角色都是精心挑選,可以說人戲不分的地步,以至於我在看書的時候,看到林黛玉的情節我腦子裡的形象就是陳小旭,看到賈寶玉的情節腦子裡想的就是歐陽奮強,更別提賈母,王熙鳳等等這些經典人物了,因為沒有資本的綁架,創作者可以自由的去做認為對的事情。新版的《紅樓夢》據說換過一次導演,就是因為不堪重負,想用的演員不能用,很多拍攝的想法不能去實現,一怒之下才撂了挑子,李少紅導演迎難而上,卻也改變不了現實,有的演員背後有資本撐腰,比導演的譜都大,更別提研究原著,揣摩角色了,拿這部戲當做自己成名的跳板,這樣的戲怎麼可能拍的好,讓導演又能怎麼辦?

所以,新版的《紅樓夢》會失敗也是情理之中,聽說又要翻拍了?希望能好吧,只是希望而已。


魏佳藝


我看過李少紅版的《紅樓夢》,在這裡我粗淺的說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吧。

如果你也看過原著,你就會發現李少紅版的《紅樓夢》真的是“遵循原著”了。裡面的臺詞都是照搬的原著對話,情節發展也是基本上按照書本順序,所以如果你不想看原著的話,只是想了解一下劇情發展,那麼看李少紅版的《紅樓夢》可以說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從電視劇的角度出發,李少紅版的《紅樓夢》被人詬病很多,主要原因無非是以下幾點:

一、老版《紅樓夢》深入人心,新版《紅樓夢》演技堪憂。老版《紅樓夢》其實劇情發展還有內容方面,都安排的相對差一些,但是它為什麼好呢?因為它有無數的好演員在支撐這部電視劇。我們都知道陳曉旭,也就是老版紅樓裡飾演林黛玉的演員,她自從拍完劇,就一直沉浸在劇情中無法抽身,最終去做出家人了,其實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好演員,賈母、王熙鳳、賈寶玉等無數好演員,他們刻畫的角色都十分深入人心,我看過了老版的,再看新版,演員演技稚嫩,幾個現在我們能叫出名字的演員當初拍戲時都是初出茅廬,再加上現在的市場經濟競爭這麼激烈,年輕人能沉下心來好好讀書都很難,讓他們去深入理解人物是很難的,所以他們在演技上是絕對的輸給了老版。

二、妝容設計和背景音樂

新版《紅樓夢》剛剛出來的時候,網上最有爭議的地方就是演員的妝容設計,一個個女人的妝容跟唱戲的似的,看上去很彆扭,雖然後面也有說法是這種妝容更符合原著,但是給人的視覺感受就是彆扭,這個是不能否定的。其次是橫貫整部劇的“玄而又玄”的背景音樂,給人的感覺真的像是在看鬼片。我曾經晚上在宿舍看紅樓夢,室友從外面走進來,拍了拍我的肩膀,嚇得我大喊大叫,這是真事。當時好像就是秦可卿的片段來著,反正這個背景音樂的選取真的是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可能導演本身是想營造一個夢一場的感覺吧,但是真的是沒有營造好,不小心成為了恐怖片。


百里生歌


  1. 人物造型失敗,彷彿戲曲人物的髮飾,讓人脫離真實感。


  2. 演員選擇失敗,比如蔣夢婕飾演的林黛玉, 看過紅樓夢原著的都知道林黛玉從小體弱多病,多愁善感,可蔣夢婕飾演的林黛玉,展現的是面色紅潤飽滿,身體健康的林黛玉形象。

  3. 從演技上看,李少紅版《紅樓夢》,選的年青演員演技並不過關。老版陳曉旭去逝後,網友稱“人間再無林黛玉。”可見陳曉旭飾演的林黛玉多麼深入人心,讓人難以忘懷。 現在的一些年輕演員演技功底不如老演員,只求迅速竄紅,反而得不償失。在我眼裡,陳曉旭演活了林黛玉,她的一顰一笑都帶著淡淡的化不開的哀愁,為自己的病,為自己寄人籬下的命運,為自己與寶玉的一段孽緣,思慮多,傷在心,有一些細節演得非常到位,比如初入大觀園時,怕自己不懂規矩,引人發笑,於是小心謹慎的偷瞧別人,學著漱口,洗手,一個心思敏感,帶點自悲的人物形象躍然而出。 同樣的事情李少紅版《紅樓夢》中蔣夢婕飾演的林黛玉表現差很多, 首先拿茶杯時,雙手用反,喝水時缺少了那種江南淑女的溫婉氣質,比較豪邁。

無論從演員的造型,人物的氣質以及表演水平等各方面來看,老版《紅樓夢》更勝一籌。所以很多人不喜李少紅版《紅樓夢》。

樂活偵探社


李少紅的巜紅樓夢》就是一部爛戲,太難看了,分不清誰是誰,演技太差,象鬼片,糟蹋原注,服裝難看,有的演員太老真是浪費人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