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李少红版《红楼梦》?

蓬蒿吗


因为87版《红楼梦》已经成为经典,无法超越。而新版李少红版有刻意而为之的痕迹。看得出李少红想拍出一部超越87版《红楼梦》的惊世之作,无奈效果是适得其反,贻笑大方。

李少红版《红楼梦》最大的失败是人物造型得失败。

什么都不说先上图



看看李沁的薛宝钗和戏曲鬼片李慧娘的造型,这两个人物造型如出一辙。

再看看贾宝玉的“辫子头”和非洲球员的一个模样。不得不佩服造型师,灵感跳跃性太大。


人物形象是剧中最重要的元素。可是看看新版的人物造型。个个奇葩怪异。本来只是在戏曲中才出现的“铜钱头”偏要安在红楼人身上。你要弄“铜钱头”我忍了,可你头顶上还要配上一大朵俗气的不知什么材料做的大红花。这不伦不类的要表达个什么文化什么意思?


李少红版《红楼梦》其次的失败是人物选角上的失败。

林黛玉削肩瘦腰,一脸病态。你偏要弄个健健康康婴儿肥的只是眉眼稍微有点秀气的人来演。好吧,我也忍了。因为世上除了陈晓旭,再无林黛玉。而你偏要把富态似贵妃的薛宝钗弄个骨瘦如柴的人来演。这哪像丰肌秀骨,体态丰腴的薛宝钗?蒋梦婕李沁都是大美人,可是到底不符合原著的人物形象啊!你这样粉末倒置到底是为哪般?为了非要跟老板较劲吗?确实与老版大相径庭。感觉新版另辟的这条蹊径没有人买账啊!



新版其他方面的失败

新版红楼的音乐也是阴森恐怖的,常常忽地一声响起,随着画面“嗖嗖”快速切入,给人看得是胆战心惊,心惊肉跳。让人找不到一点点美感和带入感。


还有那旁白大段大段的,旁白倒是书里的原话。可是放这里简直是莫名其妙的。大姐啊,我们是看电视,不是听电子书呀。


影视坛主


今天看到这个题目: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李少纸版《红楼梦》?我又想起2011年看新版红楼梦时的心情。开始看前三集的时候,感觉吃饭吃到了蛆,很膈应,然后勉强看下去,完全就是带着找bug的心情,象看笑话一样的又看了几集,但最后还是没有看完。现在把当时看后写的心情,再回顾一遍。

(新版小宝玉)

一、导演对这部著作理解欠缺,接拍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

李少红导演是名导演,其代表作《橘子红了》、《大明宫词》很受好评。也许这给了李导很大的底气。

我当时边看新版红楼梦,边百度少红导演对新版红楼梦拍摄有关问题的说法。原来李导说了,年轻的时候由于时代的限制,没有好好的读红楼,这次接拍才又读了一遍,连上这次,补了补课,总共才读了三遍。

插句题外话,红楼梦这部著作,一般的爱好者,都不知道读多少遍,粗读个两遍三遍显然理解不透。

李导说,她接手红楼梦,制片方的时间到了,她在很仓促的情况下接拍的。

面对质疑,李导说:“她是忠于原著的。”她从小读的就是120回本,在拍之前出品方给她的也是120回本,她没有前80回和后40回的概念。

(新版林黛玉)

二、演员的问题,演员备受质疑

1.演员用了大、小宝玉和大、小宝钗,但是林黛玉是一直演下来的,这就造成开始的时候林黛玉比小贾宝玉和小宝钗大好多的感觉。

曹公在写红楼梦时,确实在人物的年龄上比较模糊。就宝、黛、钗三人的年龄来看,有时很小,比如黛玉进贾府时,有人说是9岁,那么宝玉是10岁,宝钗应是11岁。但就后来情节发展和发生的故事来看,他们的年龄比这个要大。

而从表现来看,宝玉除了在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晚上,发脾气把自己的玉扔在地上说“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及偶尔在贾母面前撒娇,滚到贾母怀里外让人感觉年龄较小外,其它时候的言谈举止都不象一个10岁的孩子。而且故事开始不久的第5回和第6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梦中和秦可卿、醒后真实的和袭人的云雨事儿,是一个10岁的顽童做得了的吗?所以关于宝玉和宝钗没有必要非得用小演员。


(新版红楼梦大宝玉)

2.在原著故事中,黛玉应该是多病、瘦弱的,但新红楼中的林黛玉给人很健壮的感觉,怎么也与我印象中的“心较比干多一窃”的林妹妹挂上钩。

新版红楼梦中黛玉的语言很平淡,整个故事下来都是慢悠悠的,无任何感情色彩,面部表情可能受头饰影响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变化,流泪的时候,也只是看到两行泪在脸颊上流下来,而看不出表情的悲伤。

书中的黛玉,由于身世的凄苦、寄人篱下的生活和爱情无人做主的彷徨,造就了她敏感、善感、多愁,但她更是一个灵巧的、聪慧的、高雅的、最具有诗人气质的、天真烂漫的女孩儿,“闭静时如羞花照水,行动时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样一个女孩,她有多愁善感的一面,更有活泼灵性的一面。而新版黛玉愁苦多满面。

3.新版王熙凤演的很不到位

王熙凤应该是红楼梦中最好看的人物。冷子兴说她模样标致、言谈,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周瑞家的描述她“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 兴儿描述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而新版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漂亮有余,内涵不足,且不说没有那个狠和毒,给人很做作的嘴角利索。

贾环在宝钗处因和茑儿争钱,被宝玉奚落,回来后遭赵姨娘骂那一回,书上写的凤姐是:

可巧凤姐在窗外过都听在耳内.便隔窗说道:"大正月又怎么了?环兄弟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 你只教导他,说这些淡话作什么!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环兄弟,出来,跟我顽去." 贾环素日怕凤姐比怕王夫人更甚,听见叫他,忙唯唯的出来.赵姨娘也不敢则声。

而新版中写的王熙凤听到竟然咯咯咯地嘲笑。虽然嘲笑赵姨娘,带有看不起的意谓,但也未免降低了王熙凤作为荣府大管家的身份。

(新红王熙凤)

4.新版红楼梦中的贾母贵气不足。

原著中贾母是儿孙绕膝的富贵的老太太,善良、智慧,开朗,能压住得场子,但新版的贾母总显得贵气不足。

(新红贾母)

5.有些演员选角的年龄太大了,与原著不符

王夫人年龄太大。你看宝宝这么小,而王夫人就已经老态龙钟了,宝玉站在王夫人面前,当她的孙子差不多。在宝玉挨打一节中,王夫人跪求贾政:“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 只有这个孽障……”,王夫人自己说不到五十,有她的谦辞在里面的话,应该不足45岁。古代的人都早婚不说,不到五十岁,别说是大家大富大贵之家的贵妇人不显老,就是现在的人来说,应该也是风韵犹存。再推算,当时李纨也就20多一些,王夫人最大的儿子贾珠虽死,但年龄也应该和李纨相当,所以王夫人应该在45岁左右,总不至于满脸皱纹吧。

(新红王夫人)

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贾元春。贾无春的年龄应该二十几岁吧,刚刚封妃,但是新版红楼梦贵妃不少于四十多岁。

(新红贾元春)

三、故事情节太过于表情化,完成没有原著中的内涵。

比如,王夫人明着嫌弃黛玉了吗?

书中的王夫人在前八十回中,虽然可能更喜欢宝钗一些,但终究没有流露出嫌弃黛玉的表情。虽然她有阴险的一面,但因为有老太太在,她明着绝对没有厌恶黛玉的话语和行为。

但在新版中,端午节过后,黛玉和宝玉在潇湘馆中吵架那回,书中写的是有人汇报给贾母和王夫人,贾母把袭人和紫鹃骂了一回,然后,“还是贾母带了宝玉去”才罢。在书中凡是贾母在的时候,王夫人只有听的份儿,从不违拗贾母。而新版中的这一个情节,王夫人怒冲冲地进来,不仅骂了丫头,又怒冲冲地拉了宝玉就走,把黛玉一个人晾在了那儿。试想善感又敏感的黛玉,王夫人真要是如此,她又情何以堪?

(新版晴雯)

再比如,晴雯真的就敢这样撒野吗?

新版红楼梦中晴雯给人的感觉太现代化,很有韩剧中《我的野蛮女友》的味道。这哪里还是丫头?新版红楼只演出了她蛮横、反抗的一面,而不管对谁她都是如此。

原著中的晴雯,很率真、聪慧,很可爱,绝不是新版中对宝玉说话总是趾高气扬的味道。晴雯虽然欺压小丫头,骂老婆子,但在贾府多年,肯定也是懂规矩的,特别是对贾府的主子,也一定非常知礼。但新版中的晴雯,为了表现她的傲气,在抄捡大观园前夕,王夫人命玉钏儿去怡红院叫晴雯,晴雯从床上起来,不顾玉钏儿的提醒,挽了挽头发,披着一件衣服就直接到了王夫人面前。这样随便披一件衣服走出门太不可思议了。试想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或者一个丫头到主子跟前,就有这么不尊重吗?在王夫人的呵斥下,晴雯在众人面前才把手伸进袖子里。而且在见了王夫人后,晴雯拜也不拜一下,这也不符合奴才见主子的礼数。如果这样也难怪王夫人赶走她了。

再比如,袭人看起来象小宝玉的阿姨,宝玉初试云雨情怎么做来呢?

四、头饰太难看,每个人如此,千篇一律,没有一点美感。

有专家研究,那样的头饰只在戏文中出现,生活中的女性根本不会有那样的头饰。新版红楼梦的人物表演脸谱化,也与头饰难看有很大的关系。

关于新版红楼梦的bug还有很多......


我就是竹韵


不邀自来。

20年前第一次看《红楼梦》,只记得一个笑话,就是薛蟠的“绣房撺出个大马猴”,后来看87版《红楼梦》,厌宝钗而喜黛玉,觉得宝玉哥哥温柔而多情。

然后,对《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就定格在87版,林晓旭之后无黛玉,欧阳奋强之后无宝玉,总而言之一个字,剧中的每一个人物真是符合原著原型。

后来看李少红版的《红楼梦》,第一感觉是,这是一部鬼片,其次就是难看。

现在再看这个问题,我认为大家不喜欢,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01

李少红版,角色是通过选秀选出来的,并不是按照符合人物形象而定的。

87版红楼梦,导演也是全国选角色,选好之后,集中培训红学,然后平时观察演员们的言行举止,性格特点,最后,根据书中人物形象确定。

比如,黛玉的人选,一开始并不是林晓旭,而是扮演惜春的胡泽红。但调整之后,人物更加符合原著,成为经典。

而李少红版的演员,是通过电视选秀节目出来的。也没有集中的培训,拍《红楼梦》和拍其他影视剧一样,都是为了博眼球,商业化,缺了文化底蕴。

比如,老太太应该是雍容华贵的形态,但她选的角色,却是一个干煸的、凶恶的老太太,有点吓人。贴图,大家可以自行对比。


02

李少红版的人物形象设定,看起来是“创新”,实际是瞎搞

李少红版的红楼梦,采用昆曲形象,所有人物看起来都一样,贴着“铜钱头”,分不清楚谁是谁。

《红楼梦》原著中,王熙凤笑着说芳官像一个人,史湘云心直口快说像林妹妹,林黛玉生气了,说大家取笑她是戏子。

可见,用戏子和大家小姐想比,是一件非常没礼貌、不尊重人的事。

而李少红版,直接把小姐们都打扮成戏子,不知道曹公地下有知,会不会气得跳起来。

大家对比下差距,李少红版的,我基本上分不清谁是谁,都长一个样。

03

李少红版的特技应用不合适,感觉像鬼片

87版红楼梦,不管是小姐,还是丫鬟,行为举止皆有定法,该火爆火爆,该动则动,该静则静,让人看了很舒服。

而李少红版,大量使用快进尽头,感觉和鬼片中的白衣鬼飘过一样。

一部本是描述富贵人家的气派之作,拍的比鬼片还阴森,所以不招人喜欢。

看林妹妹弹琴,像不像聂小倩?

以上言论,纯属一家之言,只涉及剧情,和演员本身无关。



百年树妖


这部名著本身就带着谜团和争议,拍红楼梦需要勇气与智慧,看红楼梦的人也需要做功课,功课做的不够好,看不懂红楼必然也会出现误解与偏差!个人对每个版本的红楼都以敬仰之心来看!各有千秋,87版到08版,红学界随着对红学资料的研究与挖掘,有新的认知和理解,所以两个版本各有不同的调整,平常心去看,认真看,不过还是建议多看看原著,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看都有不同程度理解和感慨!


41635849


说实话,李少红版《红楼梦》我当年尝试着看了,但看了几集还是弃剧了……原因一会儿说。



我一直觉得李少红是个很优秀的导演,我很喜欢她拍的《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虽然具有一定风格化,但确实挺好看。



但为何很多人不喜欢李少红拍的《红楼梦》呢?我觉得有三个原因。首先,四大名著电视剧如果有了第一版,就尽量不要拍第二版。



因为四大名著的第一版无独有偶,都是尽全力拍出的佳作,而且深入人心,包括《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再拍第二版很难超越前作。事实也的确如此,四大名著的第二版都遇到了“远远不如第一版”的情况,也包括李少红的《红楼梦》。



其次,李少红的风格化并不适合《红楼梦》,毕竟《红楼梦》有太多的细节需要呈现,更需要细腻的人物刻画,“飘来飘去,咔咔闪回”的方式真的不适合这部名著。我的意思是,用拍《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的风格化方式拍《红楼梦》,不大妥当。





最后就是演员了……演员这一块我不好评论,大家对照一下第一版《红楼梦》的演员,再看李少红版选的演员,就会发现如果不是“气质精准的演员”,这剧很难让人追。


南瓜报告


一个内容两个版本,按理说应该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有更长足的进步才行,但是很多观众不喜欢新版《红楼梦》,其间原因耐人寻味!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李少红版的《红楼梦》?这个问题也不是不可琢磨。


一、旧版《红楼梦》角色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旧版《红楼梦》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角色形象的塑造十分完美,宝玉的纯真善良,黛玉的多愁善感,王熙凤的尖酸刻薄,老太太的威严慈祥,贾赦的阴险毒狠,宝钗的圆融世故,刑夫人的欺软怕硬,王夫人的精明,薛蟠的愚顽。这些角色光是外在形象气质就已经准确地反映了人物性格。再加上演绎,就十分完美了!

二、剧组人员敬业精神令人尊敬

除却这个先入为主的优势不说,旧版《红楼梦》确实是一部导演及演员还有整个剧组付出心血的力作。选择演员方面,经过了向全国征集演员的活动,严格筛选,细致入微,这也可以看出那个时代导演及编剧等敬业的精神。 就连主题曲、插曲也是精益求精,作曲家王立平精心制作,无愧于大师级水平。陈力在主题曲的演唱中倾注了四年心血才合了导演要求。角色打磨也都经历了时间考验,这么多年过去了,歌曲依然震撼人心,人物形象依然动人心魄。


三、新生代导演及剧组已经不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人了

过去的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素养不同凡响。那些人是时代造就的,新生代演员及导演以及整个剧组都是金钱的奴隶,他们心中的神早已变成了方孔兄。 从海选演员到拍摄结束,每一个环节都是复杂的经济关系链。又要赶进度,又要谈成本利润,还要协调关系。用来钻研剧本的功夫全都转化消耗在了外部,他们是金钱的奴隶也是市场的奴隶,也是点击率、收视率的奴隶。 他们终于顺利做了艺术的主人,让艺术做了市场与经济的奴隶。



四、低估观众水平,无视观众批评

现代的导演都很牛,自以为是,以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来看待一切。他们吃观众的饭却不买观众的账,有破口大骂观众是垃圾的人,有的埋怨观众没看完他的作品就批评他的成果。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总之,花国家的钱,吃观众的饭,便宜占尽又无视观众、愚弄观众,是很多新时代的导演的共性。

五、新版《红楼梦》形式大于内容

一部好剧应该在内容上精雕细琢,在角色塑造上要精盖求精,要深入文本而不是图个大排场大制作、大投入、大红大紫!在内心刻画心理揣摩上下功夫,既要导演下功夫也要演员下功夫,否则难成经典。



很多观众看了新版的《红楼梦》首先是看不下去,其次勉强看完的又感觉味同嚼蜡,插曲配音又感觉看得是《聊斋》。人物角色虽然比旧版好像年龄更小更贴合著作文本,但看看演员吧,又少年老成早熟得很,不像旧版演员那么纯真!


孰之过?真是难以评说,时代变了,恐怕搁在老一代导演手里也难办,你就再也找不到那么纯真的演员了!


情棋书画


首先,我非常喜欢《红楼梦》,这部著作我看了不下百遍,从小学就开始看了,如今还在看,所以电视剧,无论是老版还是新版,甚至电影版我都看了最少三遍以上,为什么李少红的版本不成功,或者至少难成经典,我有些自己的看法。

第一,珠玉在前,翻拍难以超越。其实看过李少红版的《红楼梦》,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我认为场景道具就非常好,完美的实现了书中的超现实感,相对而言老版的因为技术和经费以及时代的限制,场景过于写实。也就是说新版也有比老版优秀的地方,但是经典已经深入人心,翻拍就比较难超越了,观众不由自主的会苛刻一些,想打破观众的固有思维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更何况翻拍的版本硬伤太多。

第二,导演风格问题。李少红导演之前的作品,非常成功,《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绝对可以列入国剧经典的,同时也可以看出导演非常擅长的风格就是阴郁和浪漫再加上诗意,有种超现实主义的感觉,在这一点上和《红楼梦》倒是有些契合,因此在拍摄《红楼梦》上面也就延续了这个风格,但是那些鬼气森森的配乐服装画面在《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里面是不违和的,因为这两部剧的故事充斥了阴谋,权利,谋杀,本来就是阴郁的,是没有太多生活气息的。

可是《红楼梦》不一样,他是用形形色色的人物充满着烟火气的一个一个生动的生活场景去表现一个伟大的主题,书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过着精致的生活,谈着精致的小情小爱,不是宫斗,不是谍战,没有轰轰烈烈的大时代背景,所以导演的风格就有些过于阴暗了,以至于很多观众反映像看了一部鬼片,基调就不对,底色没打好,形式上的高大上也于事无补。

第三,资本的过度介入,使得导演在选角等等事情上话语权变小。老版的红楼梦之所以深入人心,每一个角色都是精心挑选,可以说人戏不分的地步,以至于我在看书的时候,看到林黛玉的情节我脑子里的形象就是陈小旭,看到贾宝玉的情节脑子里想的就是欧阳奋强,更别提贾母,王熙凤等等这些经典人物了,因为没有资本的绑架,创作者可以自由的去做认为对的事情。新版的《红楼梦》据说换过一次导演,就是因为不堪重负,想用的演员不能用,很多拍摄的想法不能去实现,一怒之下才撂了挑子,李少红导演迎难而上,却也改变不了现实,有的演员背后有资本撑腰,比导演的谱都大,更别提研究原著,揣摩角色了,拿这部戏当做自己成名的跳板,这样的戏怎么可能拍的好,让导演又能怎么办?

所以,新版的《红楼梦》会失败也是情理之中,听说又要翻拍了?希望能好吧,只是希望而已。


魏佳艺


我看过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在这里我粗浅的说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吧。

如果你也看过原著,你就会发现李少红版的《红楼梦》真的是“遵循原著”了。里面的台词都是照搬的原著对话,情节发展也是基本上按照书本顺序,所以如果你不想看原著的话,只是想了解一下剧情发展,那么看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可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从电视剧的角度出发,李少红版的《红楼梦》被人诟病很多,主要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点:

一、老版《红楼梦》深入人心,新版《红楼梦》演技堪忧。老版《红楼梦》其实剧情发展还有内容方面,都安排的相对差一些,但是它为什么好呢?因为它有无数的好演员在支撑这部电视剧。我们都知道陈晓旭,也就是老版红楼里饰演林黛玉的演员,她自从拍完剧,就一直沉浸在剧情中无法抽身,最终去做出家人了,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好演员,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等无数好演员,他们刻画的角色都十分深入人心,我看过了老版的,再看新版,演员演技稚嫩,几个现在我们能叫出名字的演员当初拍戏时都是初出茅庐,再加上现在的市场经济竞争这么激烈,年轻人能沉下心来好好读书都很难,让他们去深入理解人物是很难的,所以他们在演技上是绝对的输给了老版。

二、妆容设计和背景音乐

新版《红楼梦》刚刚出来的时候,网上最有争议的地方就是演员的妆容设计,一个个女人的妆容跟唱戏的似的,看上去很别扭,虽然后面也有说法是这种妆容更符合原著,但是给人的视觉感受就是别扭,这个是不能否定的。其次是横贯整部剧的“玄而又玄”的背景音乐,给人的感觉真的像是在看鬼片。我曾经晚上在宿舍看红楼梦,室友从外面走进来,拍了拍我的肩膀,吓得我大喊大叫,这是真事。当时好像就是秦可卿的片段来着,反正这个背景音乐的选取真的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可能导演本身是想营造一个梦一场的感觉吧,但是真的是没有营造好,不小心成为了恐怖片。


百里生歌


  1. 人物造型失败,仿佛戏曲人物的发饰,让人脱离真实感。


  2. 演员选择失败,比如蒋梦婕饰演的林黛玉, 看过红楼梦原著的都知道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可蒋梦婕饰演的林黛玉,展现的是面色红润饱满,身体健康的林黛玉形象。

  3. 从演技上看,李少红版《红楼梦》,选的年青演员演技并不过关。老版陈晓旭去逝后,网友称“人间再无林黛玉。”可见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多么深入人心,让人难以忘怀。 现在的一些年轻演员演技功底不如老演员,只求迅速窜红,反而得不偿失。在我眼里,陈晓旭演活了林黛玉,她的一颦一笑都带着淡淡的化不开的哀愁,为自己的病,为自己寄人篱下的命运,为自己与宝玉的一段孽缘,思虑多,伤在心,有一些细节演得非常到位,比如初入大观园时,怕自己不懂规矩,引人发笑,于是小心谨慎的偷瞧别人,学着漱口,洗手,一个心思敏感,带点自悲的人物形象跃然而出。 同样的事情李少红版《红楼梦》中蒋梦婕饰演的林黛玉表现差很多, 首先拿茶杯时,双手用反,喝水时缺少了那种江南淑女的温婉气质,比较豪迈。

无论从演员的造型,人物的气质以及表演水平等各方面来看,老版《红楼梦》更胜一筹。所以很多人不喜李少红版《红楼梦》。

乐活侦探社


李少红的巜红楼梦》就是一部烂戏,太难看了,分不清谁是谁,演技太差,象鬼片,糟蹋原注,服装难看,有的演员太老真是浪费人民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