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紅樓夢》中探春遠嫁之後結局如何?家裡眾姐妹最後都很悲慘,她能善終嗎?

行走在加拿大的文青


金陵十二釵都是被釘在了薄命司上的女子,何談善終?只能在慘中比慘,在慘中比善罷了。
慘中之慘莫過於賈迎春,身心備受摧殘而死,慘中之善,或許賈探春勉強得善。

01 金陵十二釵的命運結局

金陵十二釵的命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離世、流落、苟生
離世:林黛玉、賈元春、賈迎春、王熙鳳、秦可卿
流落:賈惜春、巧姐、史湘雲、妙玉
苟生:薛寶釵、賈探春、 李紈
林黛玉魂歸離恨天;賈元春突然暴斃;賈迎春被中山狼蹂躪致死;王熙鳳聰明反被聰明誤,反誤了卿卿性命;秦可卿究竟病逝還是淫喪天香樓,說法不一。
妙玉原本潔中之潔卻無法擺脫紅塵舊事,終是流落他鄉;賈惜春生來有佛緣,看透世間事,出閨遁入空門;史湘雲生來雙親早亡,雖嫁才郎,又遇夫亡,流落何處是故鄉; 巧姐生來巧,脫去富貴變平民。

賈寶玉絕對不是一個好老公,薛寶釵挺委屈的,寶玉在時不愛她,寶玉走了,她還要守寡,撐起賈府一大家子,可不是苟活麼?李紈,年紀輕輕亡夫,心裡的安慰就是兒子,一說後來兒子也死了,李紈的世界徹底崩塌。

02 賈探春的命脈走向

性格:賈探春曾恨自己不是個男兒身,可見她的性格中是有男兒的豪爽之氣。作為女子不像林黛玉那般悲天憫人,她積極尋求改變,每每感嘆自己不是個男兒身,空有大志,卻飛不出高牆。這是她的第一遺憾。
“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兒家,一句多話也沒我亂說的。”
她對自己庶出的身世特別在意,對自己的生母親弟刻薄寡情,劃界限太明顯,也體現出她性格冷漠的特點。這是她無法改變的第二遺憾。
對於自身的弱點,她能儘量去克服。她用自己的聰明細緻博得人氣,比如,她見眾人皆有佩飾,獨有邢岫煙沒有(家貧),於是私下便送她一個碧玉佩。再比如,賈母因賈赦想娶鴛鴦而遷怒於王夫人,眾人皆不敢勸說,唯有探春敢化解尷尬。她嚴於律己,單讓廚房做一道油鹽炒枸杞芽,都要自掏腰包,誰人能做到如此地步。

她並不貪圖富貴,也沒有很重的脂粉俗氣。在她的屋裡,陳設淡雅,一張大理石大案,牆上掛得是米米芾的《煙雨圖》和顏魯公的墨跡,還沒寶玉房裡的陳設精巧。就連她的長相,林黛玉第一次見她都覺得她“見之忘俗”。

地位:賈探春雖是庶出,但是她在賈府的地位一點也不差,就連王熙鳳也是佩服的。
她治家有方,秋爽齋裡的丫鬟和老媽子哪個敢反天;她有膽有識,在她代理賈府家務事時,彰顯風範。比如,她的親舅舅死了,也就是趙姨娘的親弟弟。吳新登家的給她出難題,故意不說往日如何處理。她自查家規後,賞銀二十兩,用實力打了吳新登家的嘴巴,也秉公辦事避免與生母衝突。
她有組織能力建詩社,也不乏才情,她的詩雖不及寶黛,但也自成一派。她不拘一格打破常規,免除家塾裡每人每年八兩銀子的零用錢,接著免除買辦們領的給小姐們買頭油脂粉的費用。
此外還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引入“承包大觀園”。雖然她的努力改變不了賈府的衰落,但是她的所做所為讓所有人佩服。王熙鳳這樣評價她:
“她雖是姑娘家,心裡卻事事明白,不過是言語謹慎;她又比我知書識字,更利害一層了。”
命運:若說開篇神話女媧補天的深意,賈府莫過於兩個女子。前有賈元春在賈府衰落前的迴光返照,後有賈探春遠嫁藩王,也是圓了第二位王妃之夢了,為飄搖的賈府注入一劑強心針,再者便是薛寶釵獨自苦撐賈府了。
王夫人曾說過:女人的命自有天定,嫁得好與不好,就看自身造化了。
這句話在賈探春身上也是適用的,她不能改變自己庶出的身份,在封建禮教下,她的命運不會不同。王熙鳳已明說:
好個三姑娘,我說不錯,只可惜他命薄,沒託生在太太肚裡。雖然正出庶出是一樣,但只女孩兒卻比不得兒子。將來作親時,如今有一種輕狂人,先要打聽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庶出只要人好,比正出的強百倍呢。將來不知那個沒造化的,為挑正庶誤了事呢,也不知那個有造化的,不挑正庶的得了去。

那麼她的造化在哪裡呢?

南安王戰敗,需要嫁女子去和親,而南安王妃又捨得讓自己的子女去,就權大壓人,選中了賈府。賈母命探春、黛玉、寶釵、湘雲出來見客,而這些人中,只有賈探春算得上是賈府的女兒,南安王妃只好選擇她。雖然和親看上去是一場悲劇,但以賈探春的人品和能力,她的造化都是自己拼出來的。
在續書裡,探春省親回來,眾人遠遠接著,見探春出跳得比先前更好了,服採鮮明。這便是最好的證明。
如果說,賈元春和薛寶釵補得是賈府的天,那麼賈探春這位出色的補天之女,補得就是一國之天了。如果當初才選鳳藻宮,加封賢德妃的是賈探春,或許賈府的命運有得一改。但正如曹雪芹所言“生於末世運偏消”,生不逢時也許才是她最大的遺憾。

讀書悟道


探春的結局挺好。

賈探春的問題,就是嫁的太遠。賈政任江西糧道時候,他上司給說媒,將探春嫁給了一個海軍將領的公子,也算門當戶對。只是離得遠些。要知道那時候的交通可是基本靠走,從北京到江西沒有三四個月去不了。就是說,來回一趟很麻煩,所以一年見不了幾回。還有怕嫁的太遠吃苦,被老公打了沒人去給做主。可是有迎春的榜樣在先:迎春嫁了中山狼,每天非打即罵,還給活活餓死,有病不給看,可是賈府毫無辦法。王夫人說,人的命,天註定。嫁的好不好,就看你造化了。遠怕啥,只要過得幸福,一輩子不見我們也心安。事遂定。

從文化上來講,地域因素制約還是緣於農耕文化和資本文化之差異。無農不穩,農耕文化講究的是穩定,講究的是不折騰。雞犬之聲相聞,老死就這幾個人往來。而資本文化講究的是流動,講究的是互相交換和溝通,所以只要有錢可以用來交換,那麼一切搞定,其他因素可以忽略不計。探春遠嫁,嫁的還好,等回了孃家一趟,出挑的比以前更好了。這是少婦的特有風韻。我們知道,女人如花,需要男人精心灌溉,方開的豔麗多姿。從含苞待放到含苞欲放到豁然開放到大放特放,期間的精緻細微之處,還需有心人細細品味。

世間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在你身邊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兩個明明相愛的人卻不能夠在一起。所以寶黛的愛情是那麼的讓人痛心,催人淚下。探春遠嫁,無關情事,說穿了也無非是一場政治聯姻。她公公在海疆做官,需要在京的世家望族來照應,朝中有人好做官。而賈府已經敗落,需要在外的實力派高官支持,用薛寶釵的話說,我一個女孩家,終身大事還不是父母做主,你怎麼能問我願意不願意呢,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當然我們知道,一般父母給找的不會壞到那裡去,像賈迎春那種情況,也算門當戶對,至於她沒過好,那就不是父母的事了:父母嫁出門,爭取在個人。你看人家夏桂芝,嫁給薛蟠這樣的呆霸王,還不是把他收拾的服服帖帖,人家呼風喚雨,頤指氣使,隻手遮天,不可一世,無人敢惹。所以說,命苦不能怨父母。點背不能怨夫壞。怪就怪自己經師不到學藝不高沒有過好日子那能耐。

探春能過得好,也是人家自己會來事,會理家治財所致。探春的經綸濟世之才,在未嫁之時已經暫露頭角,尤其和薛寶釵哪一齣治園之事,堪稱經典之作。這樣的女人,那個男人不喜歡娶來當老婆。如果把探春嫁出去的故事也演繹開來,就是王熙鳳的翻版。探春的刻薄寡恩和一點面子也不講,不遜於王熙鳳點滴,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連平兒這樣的八面玲瓏的女人,都被探春刺個沒頭沒臉。強勢,而且無情。不過探春貌似命不是一般的好,她老公也是知書達理之徒,既非寶玉的不主動不拒絕不放棄不負責的遊離世間之外的四不男人,亦非賈璉的吃喝嫖賭坑蒙拐騙貪淫好色的五毒俱全的男人,乃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三好男人:這真是羨慕死鳳姐寶釵了。


唐風宋月



曹雪芹為我們描繪了大觀園中命運最悲慘、前途最悽惶的十二個妙齡女子,每每讀來都令人感到無盡悲哀,肝腸寸斷。

作為金陵十二釵之一的三姐賈探春,算起來,在整個悲劇性的命運暗湧合流中,她的結局應該是最好的一個了。

這也得益於她本人堅強而聰慧的個性。

探春遠嫁。這是我們人盡共知的事件。也是賈府由盛轉衰、急轉直下的一個重要切點。

我個人認為,探春的個人命運雖然要較其他姐妹要好一些,但由於其遠嫁,和自家存在山高水遠、遙不可及的距離,又加之賈府從此徒窮道銷一蹶不振,她的出嫁等於基本告別了和家中的一切聯繫,孤零零一個人孤懸海外,命運自然也說不上有多好。


最關鍵的,是探春遠嫁的地點,那可不是三五百里的距離,那是被招來和番的親事,是要嫁到異國他鄉去的。以那時的交通條件,她就是想回,恐怕也一時半會難以成行,更不可能每每都有探親回門的機會,就像那個和番遠嫁的王昭君一樣,嫁到窮山惡水的偏邦之地,一輩子都沒有回鄉的機會,想想都覺得可憐而孤獨,要多孤獨有多孤獨,要多無助有多無助。

好在探春是個精明的女子,爽利闊達,才自精明,自然會處理好自己和域外皇族之間的關係,也會打理得井井有條,按部就班,和她當初在府內打理自家事務一樣,樣樣精當,條條捋順。

她的悲,在於和家人親情的遠離,獨立支撐自我的感情世界,而不是肉體上的消亡,從這一點來說,她的悲劇色彩要比其他姐妹好得多。

善終與否,也取決於她個人的情商和處置。
圖片來自網絡


龍吟148119260


我記得高二時,我還沒有正式讀過《紅樓夢》,我們的語文老師有次給我們講到賈府四春的最終命運時,他說就數賈探春的結局還不錯,雖是遠嫁,但比錯嫁好太多

究竟探春是嫁給了外藩的王爺還是皇子,還是離京城遙遠的本國海疆之地,這都因為紅樓夢的殘缺而不得知,但遠嫁是註定的了,因為她的判詞早已說明了一切

但我覺得探春雖然遠嫁,但嫁過去的生活應該還是不錯的,這從探春本身的性格和他人對探春的評價能猜出幾分

前八十回裡,探春有幾件事是讓人印象深刻的,探春理家,在賈府首創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經濟模式;又為了秉持持家的公正透明,斷然拒絕給去世的親舅舅趙國基多添20兩銀子;面對抄檢大觀園說與眾人的那一系列高屋建瓴的話以及賞給王善保的那一巴掌;還有姐妹們在一起玩樂,獨她抽到的“王妃籤”

這些片段無不在鮮明地表達著這朵玫瑰花超凡的能力和要強的個性,雖是侯門小姐,但是在家族的大是大非面前,完全沒有嬌小姐的姿態,甚至強過那些男人們。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探春的遠嫁在當時看來是悲慘的,遠離了親人甚至終生可能不復相見,但是以她的性格和能力,會讓她在遠嫁之後安定下來,能夠把握時機重塑自我的

再從其他人對探春的評價,我們也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曹公最擅長草蛇灰線,他把一個人物的命運結局往往在前面的內容中通過特別不起眼的對話或一些道具悄悄地暗示出來,比如在王熙鳳和平兒兩個對話時,王熙鳳就曾說過,還不知道是哪個有造化的男人不挑正出庶出,娶了探春...如果按照曹公的一貫寫法,這有可能就是一個暗示,說明這個男人娶了探春後是有造化的,為什麼呢?因為探春的能力、性格、學識能夠好好地治理一個家,會成為這個男人最好的賢內助,會助這個男人,甚至男人所在的家族一臂之力的

說到草蛇灰線,我又想到了探春在面對抄檢大觀園時曾說過,我但凡是個男人,早就出去立一番事業了...說實話,當我第一次看到探春的這句話時,心裡真的有一種滿滿的正能量和有一種想要為探春加油打氣的感覺。說到正題,我個人感覺這裡有可能也是一處暗示,探春成為男人是不可能的了,但是與賈府大廈將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探春在遠嫁之後,真的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這很有可能為真,說不定她真的實現了“到時候我自有一番道理”的豪言壯舉

探春在賈府是一個斷了線的風箏,風箏斷線後,任由東西南北風飄散,但是一旦風箏找到那根線的主人,她便趁風而勢,飛上青天!


二尺布


很不幸,探春在十八歲的美好年華時就悲慘地離開了人世,具體時間是乾隆四年三月三日。

這麼說有什麼根據呢?我曾經說過,為了防止讀者難下判斷,作者在告訴我們某個重要史實時,總是通過多種方式、多個角度給予暗示,以避免因孤證而沒有說服力。探春是一個重要的人物,在交代她的結局時,當然不會例外。不信請看一一

一、青塚懷古。十首懷古詩最後一首寫的是寶琴的結局,前九首寫的是正冊中死去的九位金釵。詩中的古並不是古蹟,而是古人,但這個古人又不是通常說的古代的人,而是作古的人,即死去的人。青塚是將探春和王昭君類比,昭君嫁給了外族,探春也嫁給了外族人,昭君是遠嫁,探春也是遠嫁,並遠葬異鄉。不同的是探春並不是嫁到外國。

二、風箏斷線。放風箏時湘雲在場,為什麼她沒放一隻呢?因為風箏斷線暗喻的是死亡。參與放風箏的四位美女,黛玉、寶釵、寶琴和探春都在之後不久便死了,無一例外。

三、千里東風一夢遙。這句中的夢和元春的大夢歸,迎春的赴黃梁是同一個意思,都指的是死亡。

四、三春去後群芳盡。三春是一石二鳥,既指三年,又指四春中的三人,即元、迎、探。所謂“勘破三春景不長“實際即是命不長,若不是三春接連慘死,惜春也不會決絕地出家。正是看到了三春的悽慘下場,惜春才下定出家的決心的。

五、尤三姐自刎。三尤在書中是三春的替身,三春的事情都很敏感,她們的死都和皇族有關,那是不能秉筆直書的。所以作者藉助她們來演繹三春的故事。尤氏和寶釵等七人被絞殺和元春相同,尤二姐吞金子墜死對應迎春的綴錦(墜金)樓,而尤三姐的自刎正是探春的遭遇。所謂尤三姐即猶如三小姐也,兩人都被比作又香又扎手的玫瑰,就是作者精心設置的符碼,用來暗示二人的關係。

探春因為抗婚得罪了一個王爺,這個王爺拿到乾隆賜婚的聖旨,將自己的女兒也嫁給了探春的未婚夫鄔將軍。硬翅子鳳凰風箏代表這個正牌郡主,喜字風箏代表聖旨。南安郡王等王爺大不過皇上,探春只能以死表示抗議。

字數所限,只能說個大概,請原諒。


gaotzy


紅樓夢裡,探春是賈政的二女兒,也是除卻元春外賈家最出眾的一位小姐,她不僅人美心善,還有管家的才能、卓越的遠見、無所畏懼的膽魄,既可以保護自己又可以保護他人的“玫瑰花”。

探春如此優秀,可是依舊逃不脫金陵十二釵的悲劇命運,探春是賈家第一個和親遠嫁的女子。探春遠嫁之後結局會如何?家裡眾姐妹最後都很悲慘,她還能善終嗎?

探春的結局在前八十回沒有明確出現,可是依據前文推測,她的未來不會很差,答案就在以下三個原因裡。


第一、南安太妃親自來選人,探春不是嫁給一般人家,而是和親遠嫁

根據探春的判詞可知探春遠嫁,在桃花社上出現的另一隻與探春相似的鳳凰風箏和喜字風箏,暗示探春好事將近。

可是她的婚事不是賈家的長輩做主,也不由賈政和王夫人決定,探春的婚事是南安太妃安排的。

南安太妃是南安郡王府的女主人,能夠讓她親自挑選,那麼被選中的女子不是入宮就是遠嫁和親。賈家已有元春一位皇妃,根據探春判詞,她的結局是遠嫁和親無疑。

南安太妃參加賈母的壽宴,她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到賈家相看未出閣的女孩子們。

因一手拉著探春,一手拉著寶釵,問幾歲了,又連聲誇讚.因又鬆了他兩個,又拉著黛玉寶琴,也著實細看,極誇一回.又笑道:“都是好的,你不知叫我誇那一個的是. 。

根據南安太妃的行為可知她很看重探春和寶釵,可寶釵只是客居賈家的親戚,所以探春就被南安太妃選中作為遠嫁和親的人選。

自古和親遠嫁的女子,結局都不算太壞。王昭君、文成公主都是以王妃之尊嫁到當地的部落,雖然遠離故土,可是也少了很多牽絆和掣肘,能夠讓她們在當地活出想要的生活。


第二、根據探春在家時表現出來的聰慧和才能,不管嫁到哪裡她都可以生活得很好

探春雖然是庶出的女子,但是她一點都不怯懦,也從不會因為身份而被人看不起,不僅如此,探春的表現讓大家都對她刮目相看。

探春不僅得到賈母、王夫人等的喜歡,還讓家裡的下人喜歡和尊重,所以探春為人處事特別棒。

女子被束縛在閨閣裡,除了手工女紅、當家理政、琴棋書畫等也學不了什麼,可是探春會組織大家起詩社,讓大家灰暗無趣的生活裡增添了很多的色彩。

王熙鳳生病,探春代理管家,她做得非常出色,王熙鳳和黛玉都極力誇讚和支持她。

王熙鳳和平兒私下議論探春時,說了這樣話:“她雖是姑娘家,心裡卻事事明白,不過是言語謹慎;她又比我知書識字,更利害一層了。”

林黛玉是這樣評價改革的賈探春:“你家三丫頭倒是個乖人。雖然叫她官些事,倒也一步兒也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早做起威福來了。”

探春手握大權卻從不仗勢欺人,也不會徇私枉法,即便生母趙姨娘來找麻煩探春也不妥協。老一輩僕人不服眾,還給探春使絆子準備看她的笑話,可是探春對她們一點都不害怕,反而機智的化解這場困局,還以王熙鳳、寶玉殺雞儆猴,樹立威望。

探春在管家期間展現了很強的才能。賈家出去的多進來的少,探春想了很多省儉之法。不僅減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開銷和重重疊疊的花費,還想出了“大觀園承包責任制”,這一項措施很超前,不僅減少了大觀園的打理費,而且還保證了大觀園的供給和四時美景。探春給日薄西山的賈府帶來一些希望的曙光,只是多年的積弊一時間也難以根除。

王夫人不明就裡的讓王善保家的帶著眾人抄檢大觀園,她們作威作福自得其樂,可是探春感到傷心和絕望。一個家族從外邊打來是不容易被打敗,可是內部的相互爭鬥卻會自我滅亡。“眾人皆醉我獨醒”,探春悲鳴也許只會被當作笑話,但她還是想要最後一搏。

探春在家裡優秀的表現,對她來說都可以轉化為未來的財富,所以將來不管她嫁到哪裡她都可以過得很好。


第三、遠嫁自古對女子就是一件很悲慘的事情,探春的生命裡已有悲劇不至於還有憂傷

遠嫁自古都被視為女子很悲慘的一件事,遠離故土和家人甚至此生都不能再見面,自此就要以新的地方為家。女子需要去面對婆家未知的人與事,去融合進新的大家庭,兩地不同的生活習慣、風俗理念等,毫無疑問,這些都將產生摩擦和困難,新婦都要獨自承擔,這樣的生活比起重生一回也差不多。

老天總是公平的,它已經讓探春承受遠嫁的悲苦,所以未來應該不會再讓探春承受著其他的憂傷。探春在賈家的生活總是不自由的,所以新的環境和身份也會讓她開啟新的生活。


少讀紅樓


不能。因為她是金陵十二釵正釵之一,金陵十二釵正釵的結局都很悲慘,她也不會例外。

紅樓夢總體來說是一部悲劇,尤其是女性的悲劇,所謂“千紅一哭,萬豔同悲”,女性的結局基本上都會很悲慘,尤其是十二正釵。賈探春作為十二正釵之一,尤其是排名靠前的正釵,她的結局不會比其他十一釵好。

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賈探春的結局不會很好,不會善終。

首先從出身來看,探春是賈政的妾趙姨娘所生,雖然是小姐,但作為庶出的女兒,即使是賈家在生活上和教育上不會怠慢他,但是她的庶出身份必然會影響她的婚姻。我們知道,探春在金陵十二釵中排行在元春之後,位於第四名,是一位很優秀的女子,這從海棠社、桃花社賦詩、蘆雪庵即景聯句都可以看出她的文學才華。另外,賈家的女兒琴棋書畫各佔一樣,而探春擅長書法,從她的房間佈置,和她的侍女名叫侍書,翠墨也可以看出來。 另外探春善於管理,第五十六回王熙鳳小月,王夫人派李紈、探春和寶釵共同管家,從探春的所作所為中可以看出,探春的管理才能非常出色。

綜上所說,探春是一位很聰明,美貌且才華橫溢的賈府小姐。應該說,這樣的女子會有很多追求者,或者很多豪門大戶會求著賈家聯姻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為什麼?

且看王熙鳳的分析:“好,好,好!好個三姑娘,我說不錯,只可惜他命薄,沒託生在太太肚裡。雖然正出庶出是一樣,但只女孩兒卻比不得兒子。將來作親時,如今有一種輕狂人,先要打聽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庶出只要人好,比正出的強百倍呢。將來不知那個沒造化的,為挑正庶誤了事呢,也不知那個有造化的,不挑正庶的得了去。”王熙鳳對探春的分析一語中的。

在古代,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家庭中嫡庶尊卑分明,尤其表現在婚姻上,男子還好,庶出的女子多半嫁的不如嫡出女兒。所以探春不一定會有好的姻緣。

然而,按照作者的意思,探春最後是遠嫁藩王做王妃了,應該是很好的結局。其實不然。

我們來看看探春究竟嫁到了哪裡。

紅樓夢中,提到過四位王爺,分別為東平郡王、西寧郡王、南安郡王、北靜郡王,而其中有一回就提到了南安太妃到賈家相看賈家的女兒,和賈家親眷的女兒,當時賈母叫出了林黛玉、薛寶釵、薛寶琴、史湘雲、和賈探春五人。

作為賈母,叫這五位姑娘出來是有她的用意的。古代閨閣女兒不能出門,男女雙方結婚時按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進行,婚前雙方不可能見面。但是雙方家庭如果有來往,女眷們有機會看到別人家的女兒。貴族或者官宦人家裡的女眷之間的人際交往,往往也會牽涉到兒女婚姻,那麼,藉著到別人家做客的機會,瞭解對方家的姑娘,以便選中自己最稱心如意的兒媳。反過來女方家裡也會藉著這個機會,讓自己家族的適婚女子多被高門大族相看,以便將來嫁個好的門第。與一般家庭的婚姻選擇不同,貴族或者官宦人家的結親往往有政治背景,也就是通過婚姻來結成牢固的聯盟,或者獲得好的靠山。

因此,南安太妃來做客,要見賈家的女子,賈母把自己最喜愛,最出色的孫女們全部叫出來,讓南安太妃相看,就是為了為她們日後的婚姻選擇最好的門第。以賈家當時的情況來看,賈家早已不是公侯門第,雖然有爵位,但是已經降等為一等將軍,而且賈家的男子沒有一個是能夠振興家族的,這些情況,賈母應該都是很清楚的。所以,為孫女們選擇一個好的門第,既是為她們的將來著想,也是為賈家的將來著想。

然而南安太妃也有自己的目的,就是選一個合適的女孩替代自己家的女兒去“和藩”。而賈母此時並不知道。最終的結果是,南安太妃選擇了賈探春。原因就是因為探春是庶出的女兒。為什麼沒有選擇其他人,薛寶琴、史湘雲都已經許配了人家,薛寶釵、林黛玉都是嫡生女兒,選擇她們,賈家和他們的親戚心裡都不會舒服。況且林黛玉病弱,不適合遠嫁,而探春出色,身上有英氣,又是庶出,賈家根本就沒有理由拒絕,也不敢拒絕,所以最終定下了探春。

從南安郡王的封號可以看出,探春遠嫁的地方在南方,而且探春的判詞和圖畫與水、江、海、船有關,只有往南方才會走水路,因此探春是往南方“和藩”。那麼南方具體哪裡呢?在清代,清朝和南方藩屬國的戰爭只發生過清朝和緬甸的戰爭。因此,可以推測,“和藩”的大致地方應該是緬甸、暹羅等國家或者其周邊國家。

雖然探春是王妃,但是在清朝時期,緬甸、暹羅這些國家都是很小的國家,而且被稱為“化外之地”,蠻荒之地,未開化,而且這些地方到處是叢林,瘴氣疫癘遍地,蚊蟲肆虐,傳染病很厲害。當地人習慣了還好,中國人去了極容易水土不服,感染傳染病。乾隆的重臣傅恆就是在緬甸戰役時染上了傳染病,回來後沒有多久就病死了。探春一個嬌小姐,比別的女孩身體健康一些,但是跟戰場上的士兵根本無法比,士兵們尚且很多人都死於瘴氣疫癘之毒,何況探春女兒家。

所以,遠嫁之後,她很可能水土不服,染上了傳染病,再加上她出嫁之後不久,賈家就敗落被抄家,消息傳到她的耳中,加速了她的死亡。


中醫饒大夫


《紅樓夢》第五回就寫道薄命司裡有各省的上中下三等女子的命運。金陵十二釵裡賈探春居第三位,可見探春的結局並不好。

人的幸福與否與個人的智慧、能力聯繫不大。就像探春,她“才自精明志自高”,可惜她生不逢時,以至於“生於末世運偏消”。有一幅對聯叫“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探春遠嫁,一個人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會有人支持她,愛護她,她即使才高八斗,但是沒有人信任她,沒有人重用她,她沒有用武之地,她依然不會成功。

探春沒有獲得最後的成功與幸福,不過不證明探春曾經燦爛過,輝煌過。

書裡寫探春管家,開始時有人掣肘,中期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後期管家不了了之了,改革的成效不知道有沒有見到。

探春管家的過程就是探春遠嫁後生活的寫照。

剛嫁過去,探春一定遇到了許多困難,但是探春憑藉自己出色的能力逢山開道,遇水搭橋渡過難關,獲得了貴婿的青睞。探春與貴婿渡過了一段快樂、幸福的日子。探春可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是探春一生中最燦爛最輝煌的一段時光。

幸福總是轉瞬即逝,不幸總是突如其來。也許探春貴婿生病死亡,或者被政治對手打擊而死,探春作為妻子被連累不可避免,她也許變成了階下囚,在最美好的年華里,渡過了人生最灰暗的一段時光,最後悽慘的死去。

探春的命運就像風箏,看似飛得高,飛得遠,最後的結局都是跌落塵埃,零落成泥碾作塵。


潤楊閬苑


賈探春,賈政與妾趙姨娘所生,排行為賈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幹,有心機,能決斷,連王夫人與鳳姐都讓她幾分,有“ 玫瑰花”之諢名。探春對賈府面臨的大廈將傾的危局頗有感觸,她想用“興利除弊”的微小改革來挽救,但無濟於事。最後賈探春遠嫁他鄉。 關於探春的結局,就是嫁到了海外成了王妃。這是大家眾所共知的。在七十回,眾姐妹抓鬮填柳絮詞,探春寫出半首《南柯子》也印證了探春的遠嫁。在暗示探春結局的幾處,都用風箏來象徵探春,例如第五回的判詞中有“後面有畫著兩人放風箏……”第二十二回制燈謎時,探春做的燈謎的謎底是風箏:“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揮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探春做的燈謎,和她的“清明時遠嫁”是相符的,謎底風箏不過意味著探春的將來像斷線的風箏一樣無依無靠。第七十回中,大家放風箏的一段向我們暗寓了探春的身世歸宿。探春放的是一隻軟翅子大鳳凰風箏。鳳凰歷來都被比做王者之妃的。而探春放風箏過程更是寓意明顯了,兩隻鳳凰風箏在空中絞在了一起,又來了一個門扇大的玲瓏喜字帶響鞭的風箏,後來和兩個鳳凰絞在了一起,且一齊飄飄遙遙的去了。特寫斷線的鳳凰風箏,正暗示探春作王妃。第六十三回,大觀園的姐妹在怡紅院為寶玉過生日開夜宴。行酒令的時候每個人都要抽籤,抽的簽上都有考語,暗寓著每個人的身世命運。探春抽到的是一隻杏花,題曰“瑤池仙品”,詩云“日邊紅杏倚雲栽”注云:“得此籤者,必得貴婿。”探春抽到籤時,眾姐妹都笑道:“家裡已經有個王妃,難道你也是個王妃不成?”,原來,探春抽的籤中“瑤池仙品”、“日邊”都意味著她將成為帝王之妻,可見探春是王妃無疑了。這和注中解釋“得貴婿”是一致的。但是續書和曹雪芹的原意有很多不符,第五回,金陵十二釵正冊的判詞中對探春的是寫著“……後面又畫著倆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支大船,船中有一個女子,掩面泣涕之狀,也有四句寫雲:‘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紅樓夢十二支曲子中第五首《分骨肉》雲:“一帆雲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山遙水遠,悽悽慘慘的生死離別,分明就是一去不返了,應該不會象高鶚續書的那樣,探春只是嫁到海疆,後來竟然還可以回家探親的。 探春應該是海外的王妃,且只能做海外的王妃。印證元春的判詞“三春爭(怎)及初春景”,探春不可能超過元春,所以不可能成為本國的王妃,因此也只能遠嫁到外邦做王妃了。雖然是王妃,但這種遠嫁,說穿了也只是充當人質,是兩國政治鬥爭中的一個互相妥協的犧牲品,借用第五十三回賈珍說的那個歇後語,叫做“黃柏木作磬槌子——外頭體面裡頭苦”。所以金陵十二釵正冊的判詞中畫著“船中有一個女子,掩面泣


涕之狀”。縱使探春有天高的本事,對自己的命運也無能為力,而且也極有可能象她做的燈謎詩中的一句一樣是“遊絲一斷渾無力”,也就是說命若遊絲的。因此,探春遠嫁做王妃並不是什麼幸福快樂的事情,依然得算是紅顏薄命了。正應了那句“生於末世運偏消”判詞


對三丷要不起


能善終,離家永不相見是悲,但悲情之後,遠居海外的她是否會一蹶不振呢?

並不會,原文對探春的描述就是一朵多刺的玫瑰花,她爽利大方,做事為人就不必說了,這樣的她定能好好的過完這一生。



從表象來看,她婚後生活幸福

原文中雖說到這十二釵結局都算不得好,而從探春的判詞看來,寫離家之苦便罷了,但從說她婚後不幸啊,眾姊妹擲花籤時,她的花籤是得此貴婿,想來定然是過得還不錯的。


湘雲道:“三姐姐去了曾有書字回家麼?"賈母道:“自從嫁了去,二老爺回來說,你三姐姐在海疆甚好。

探春在嫁人後,與家中尚有書信往來,想來生活平安,況且二老爺也說她甚好。

王夫人聽說探春回京,雖不能解寶玉之愁,那個心略放了些。到了明日,果然探春回來。眾人遠遠接著,見探春出挑得比先前更好了,服採鮮明。見了王夫人形容枯槁,眾人眼腫腮紅,便也大哭起來,哭了一會,然後行禮。

寶玉離家後,探春曾回家幫忙料理,眾人眼中的她,出落的比以前更好,這不正能說明她過得還不錯嘛,若是像迎春那般,婚後不幸,哪裡還顧得上梳妝打扮呢?

從內裡來看,探春管家,才情皆高

按照曹公的安排,說探春會有貴婿,眾姊妹還取笑家中還會再出個王妃,想必是想讓她嫁個王侯吧,而探春憑藉自己的才情,婚後定會琴瑟和鳴。

單從探春管家來看,就足見其有治家才能了,看看鳳姐兒是怎麼說的?

熙鳳囑咐平兒說“她雖是姑娘家,心裡卻事事明白,不過,言語謹慎,她又比我知書識字,更厲害了一層,又如今俗語說‘擒賊先擒王’,倘她駁我的事。你可別分駁,你越恭敬,越說‘駁得是’才好,千萬別想著怕我沒臉,和她一頂,就不好了。”

說她心中明瞭,又言語謹慎,王熙鳳治家向來以嚴謹聞名,而她又給予她這麼高的評價,說明探春才能過人了。

而鳳姐兒帶人抄檢大觀園,更是表明了探春體貼下人,且神聖不可侵犯。

探春道:“我的東西倒許你們搜閱,要想搜我的丫頭,這卻不能。我原比眾人歹毒,凡丫頭所有的東西我都知道,都在我這裡間收著,一針一線他們也沒的收藏,要搜所以只來搜我。

探春爽利大方,體貼下人,像這種侮辱人的事情,她自然不允許別人動她的人,以自己開刀,著實可敬。

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氣性,早一頭碰死了!不然豈許奴才來我身上翻賊贓了。明兒一早,我先回過老太太太太,然後過去給大娘陪禮,該怎麼,我就領。”

賈府的下人關係層層疊疊,都是有關係的人,聽聞探春如此說,居然做出如此動作,這一巴掌可謂讓眾人明白探春的不好侵犯,十足的架勢,日後當王妃想必是能勝任的。

且說她的才情,雖居黛玉,寶釵之後,但在賈府內,也是出眾的,從在大觀園中起社來看,也是個才女,這樣的探春,婚後想必會和夫君琴瑟和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