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李賀在秋天寫下最經典的一首“鬼詩”,語出驚人,卻驚豔千古

唐朝的詩人,李白瀟灑浪漫,令人羨慕;杜甫憂國憂民,令人敬佩;劉禹錫,豁達樂觀,令人折服。

而最令人惋惜的應該是王勃和李賀這兩個英年早逝的天才了。

王勃是“初唐四傑之一”,寫下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美詩句,驚豔了千年。

而李賀則被後世稱之為“詩鬼”,他的詩瑰麗奇特,奇峭虛幻,在唐詩中也算是獨樹一幟了。

李賀在秋天寫下最經典的一首“鬼詩”,語出驚人,卻驚豔千古

他曾在秋天寫下最經典的一首“鬼詩”,語出驚人,卻驚豔千古。

這首詩名為《秋來》,全文如下: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弔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關於秋天的詩詞,有悽清的,如李白的“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有唯美的,如朱庭玉的“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有悲壯的,如曹操的“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

但是像李賀這首詭譎奇異風格的,卻是隻此一家。

這首詩開篇就足夠驚豔,結尾更是堪稱神來之筆,“鬼才”之說當真是名不虛傳。

李賀在秋天寫下最經典的一首“鬼詩”,語出驚人,卻驚豔千古

詩歌開頭兩句便通過桐風、衰燈、絡緯這些意象,營造了一種淒厲的氛圍,一個“苦”字更是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秋天的風呼呼地吹著,大片大片的梧桐葉隨風飄起又落入泥中,秋風掃落葉,詩人聽到這樣凜冽的風,不免膽戰心驚。

昏黃的燈光映照著斑駁的牆壁,難以入睡的詩人彷彿聽到了牆角紡織娘啼叫的聲音,那哀鳴彷彿是在提醒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

原本春去秋來,時光流逝,就令人傷感,而詩人選取的意象又是這樣的悽清,衰冷,可見詩人心中的愁苦該有多深!

他在愁些什麼呢?

李賀在秋天寫下最經典的一首“鬼詩”,語出驚人,卻驚豔千古

接著的兩句寫的便是他愁苦所在。

流年似水,時不我待,他看著自己嘔心瀝血寫下的詩篇,不禁感慨:將來有誰能欣賞他用竹編竹簡寫下來的這些詩文呢?怎樣才能讓它不被蠹蟲蛀成粉屑和洞隙呢?

詩人陷入了深深的苦惱。

世人都說李賀是天才,但這“天才”並不是憑空得來的。

他每次出行都會揹著一個錦囊,有了靈感就拿出紙筆記下,放入囊中,等到晚上回家再整合成一首詩,每天都是如此。

他的母親每次見到囊中的草稿都很心疼,“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

可是他的嘔心瀝血之作卻無知音欣賞,懷才不遇,心中的悲憤可想而知。

李賀在秋天寫下最經典的一首“鬼詩”,語出驚人,卻驚豔千古

接下來的五六句承接著前兩句,寫到詩人的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知音難覓,憂思難解,他的九曲迴腸彷彿都要因為這哀愁而被拉直了。

窗外的冷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在衰燈明滅中,他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個身影。

他不但沒有因此害怕,反而認為這是古代詩人的魂靈來安慰他這個失意的書生。

這裡的“腸直”以誇張的手法,寫出了詩人的愁苦之深。

而後一句“香魂弔書客”更是語出驚人,一向都是今人憑弔古人,詩人卻反其道而行,說鬼魂憑弔他這個活生生的人。

可見詩人是有多麼不幸,連鬼魂都看不下去了。

李賀在秋天寫下最經典的一首“鬼詩”,語出驚人,卻驚豔千古

李賀本是唐朝宗室後裔,遠祖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叔父李亮,可惜的是到他父親李晉肅那一代已是家道中落。

原本李賀的肩上就擔著家族復興的重任。

對於讀書人來說,科舉無疑是最佳的出路。

可是當時卻有人以李賀父親“李晉肅”之名和“進士”諧音,生生地剝奪了他的科舉資格。

無法參加科舉考試,這對一個讀書人來說是何等大的打擊。

而他的詩文或借古諷今,或寫神仙鬼魅,並不符合當時的主流,

科舉走不通,又無知音,他的心中愁苦到了極點。

李賀在秋天寫下最經典的一首“鬼詩”,語出驚人,卻驚豔千古

最後兩句接著寫鬼魂。

風雨悽悽,他隱隱約約聽到秋墳中的鬼魂在吟詠著鮑照當年的詩篇。

他的遺恨就像“萇弘化碧”一樣,即使過了千年也難以消散。

古代文人的不幸命運總是相似的,這兩句與其說是鮑照的遺恨,不如說是李賀自己的遺恨。

這首詩寫得很是淒厲,詩人在人世中找不到知音,只能到陰間尋找知己,這樣的悲涼實在令人心疼。

香魂憑弔、鬼唱鮑詩、萇弘化碧,詭譎奇特,驚豔瑰美,當真是“神來之筆”。

這樣的“鬼詩”大概也就李賀能寫了

不知你還知道哪些“鬼詩”,歡迎一起來分享哦。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