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李贺在秋天写下最经典的一首“鬼诗”,语出惊人,却惊艳千古

唐朝的诗人,李白潇洒浪漫,令人羡慕;杜甫忧国忧民,令人敬佩;刘禹锡,豁达乐观,令人折服。

而最令人惋惜的应该是王勃和李贺这两个英年早逝的天才了。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诗句,惊艳了千年。

而李贺则被后世称之为“诗鬼”,他的诗瑰丽奇特,奇峭虚幻,在唐诗中也算是独树一帜了。

李贺在秋天写下最经典的一首“鬼诗”,语出惊人,却惊艳千古

他曾在秋天写下最经典的一首“鬼诗”,语出惊人,却惊艳千古。

这首诗名为《秋来》,全文如下: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关于秋天的诗词,有凄清的,如李白的“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有唯美的,如朱庭玉的“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有悲壮的,如曹操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但是像李贺这首诡谲奇异风格的,却是只此一家。

这首诗开篇就足够惊艳,结尾更是堪称神来之笔,“鬼才”之说当真是名不虚传。

李贺在秋天写下最经典的一首“鬼诗”,语出惊人,却惊艳千古

诗歌开头两句便通过桐风、衰灯、络纬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厉的氛围,一个“苦”字更是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秋天的风呼呼地吹着,大片大片的梧桐叶随风飘起又落入泥中,秋风扫落叶,诗人听到这样凛冽的风,不免胆战心惊。

昏黄的灯光映照着斑驳的墙壁,难以入睡的诗人仿佛听到了墙角纺织娘啼叫的声音,那哀鸣仿佛是在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

原本春去秋来,时光流逝,就令人伤感,而诗人选取的意象又是这样的凄清,衰冷,可见诗人心中的愁苦该有多深!

他在愁些什么呢?

李贺在秋天写下最经典的一首“鬼诗”,语出惊人,却惊艳千古

接着的两句写的便是他愁苦所在。

流年似水,时不我待,他看着自己呕心沥血写下的诗篇,不禁感慨:将来有谁能欣赏他用竹编竹简写下来的这些诗文呢?怎样才能让它不被蠹虫蛀成粉屑和洞隙呢?

诗人陷入了深深的苦恼。

世人都说李贺是天才,但这“天才”并不是凭空得来的。

他每次出行都会背着一个锦囊,有了灵感就拿出纸笔记下,放入囊中,等到晚上回家再整合成一首诗,每天都是如此。

他的母亲每次见到囊中的草稿都很心疼,“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可是他的呕心沥血之作却无知音欣赏,怀才不遇,心中的悲愤可想而知。

李贺在秋天写下最经典的一首“鬼诗”,语出惊人,却惊艳千古

接下来的五六句承接着前两句,写到诗人的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知音难觅,忧思难解,他的九曲回肠仿佛都要因为这哀愁而被拉直了。

窗外的冷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衰灯明灭中,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影。

他不但没有因此害怕,反而认为这是古代诗人的魂灵来安慰他这个失意的书生。

这里的“肠直”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的愁苦之深。

而后一句“香魂吊书客”更是语出惊人,一向都是今人凭吊古人,诗人却反其道而行,说鬼魂凭吊他这个活生生的人。

可见诗人是有多么不幸,连鬼魂都看不下去了。

李贺在秋天写下最经典的一首“鬼诗”,语出惊人,却惊艳千古

李贺本是唐朝宗室后裔,远祖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叔父李亮,可惜的是到他父亲李晋肃那一代已是家道中落。

原本李贺的肩上就担着家族复兴的重任。

对于读书人来说,科举无疑是最佳的出路。

可是当时却有人以李贺父亲“李晋肃”之名和“进士”谐音,生生地剥夺了他的科举资格。

无法参加科举考试,这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何等大的打击。

而他的诗文或借古讽今,或写神仙鬼魅,并不符合当时的主流,

科举走不通,又无知音,他的心中愁苦到了极点。

李贺在秋天写下最经典的一首“鬼诗”,语出惊人,却惊艳千古

最后两句接着写鬼魂。

风雨凄凄,他隐隐约约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吟咏着鲍照当年的诗篇。

他的遗恨就像“苌弘化碧”一样,即使过了千年也难以消散。

古代文人的不幸命运总是相似的,这两句与其说是鲍照的遗恨,不如说是李贺自己的遗恨。

这首诗写得很是凄厉,诗人在人世中找不到知音,只能到阴间寻找知己,这样的悲凉实在令人心疼。

香魂凭吊、鬼唱鲍诗、苌弘化碧,诡谲奇特,惊艳瑰美,当真是“神来之笔”。

这样的“鬼诗”大概也就李贺能写了

不知你还知道哪些“鬼诗”,欢迎一起来分享哦。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