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青海為長江黃河讓出10米生態線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如果給你10米的空間能做什麼?答案數以萬計:可以蓋三層小樓、可以種一壟青菜、也可以建一條漂亮的公路……然而,青海選擇為生態保護再讓出10米的空間——給長江、黃河、瀾滄江在內的10條河流劃定出生態管理“10米線”。

生態保護一直以來就是青海人引以為傲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對“中華水塔”的呵護,成為青海各族群眾最為自豪的成就。可進入新年第一天收到的這條消息,還是讓不少人“意想不到”——青海為長江等10條河流劃定的管理範圍,基本上都“外延”了10米!

按照青海省水利廳、青海省生態環境廳日前發佈的《關於黃河等十河三湖管理範圍的通告》,黃河、長江、瀾滄江、黑河、巴音河、柴達木河、大通河、布哈河、格爾木河、那稜格勒河10條河流中,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範圍為兩岸堤防之間的水域、沙洲、包括可耕地在內的灘地、行洪區、兩岸堤防及護堤地,護堤地從堤防背水側堤腳線向外10米;無堤防的河道,其管理範圍為歷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之間的水域、沙洲、包括可耕地在內的灘地及行洪區。

河道管理範圍內,禁止修建圍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種植高杆農作物、蘆葦、杞柳、荻柴和樹木(堤防防護林除外),以及設置攔河漁具,棄置礦渣、石渣、煤灰、泥土、垃圾等;禁止堆放、傾倒、掩埋、排放汙染水體的物體,清洗裝貯過油類或者有毒汙染物的車輛、容器等;禁止在堤防和護堤地建房、放牧、開渠、打井、挖窖、葬墳、曬糧、存放物料、開採地下資源、進行考古發掘以及開展集市貿易等活動。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據介紹,青海有著“江河之源、萬山之宗”的美譽,境內河流眾多,流量在每秒0.5立方米以上的江河干支流有217條之多,總長達1.9萬公里。近年來,青海省多措並舉不斷加大河湖生態保護和治理力度,確保了“一江清水向東流”,為下游省份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