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拆掉的銅川工人文化宮,承載著幾代銅川人的鄉愁

一座城市的記憶是什麼呢?

也許是一棟建築,一條路,一條河,一個故事,一個人,一首歌,。。。。。。

對於銅川人來說,有誰不知道文化宮呢???

關於文化宮,每個銅川人都能講出一段自己的故事。

拆掉的銅川工人文化宮,承載著幾代銅川人的鄉愁

文化宮建於1958年,能容納上千多人。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裡曾經是銅川人的文化聖殿。文化宮承載了幾代銅川人共同的回憶。有多少銅川人在這裡看電影,看歌舞,看戲劇,開會,聽報告,匯演比賽,娛樂,拍照留念,駐足,觀光,停留。。。。。。

後來,全民經商,這裡成了看錄相,跳舞,打檯球,上網吧,兒童玩耍的場所,周圍還有擺攤的,烤肉的,賣吃的,。。。。

再後來,這裡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了。

記得過去,每到週末就領著孩子到文化宮玩碰碰車,蹦蹦床等好多兒童娛樂。

大概從二千年初以後至今吧,這裡彷彿成了文化真空地帶,連看錄相,打檯球等好多小生意都消失了,文化宮變得十分冷清。

拆掉的銅川工人文化宮,承載著幾代銅川人的鄉愁

外地人看一座城市,感受的是異域情調,或者是地方特色。而對當地人說,始終摻雜的是回憶。

城市文化的變遷過程中,商業,資本,開發,圈地與不斷退卻的傳統文化鬥爭著。

城市在快速發展,很多城市記憶在挖掘機下碎成了瓦礫,。。。。。。

人的文化感,歷史感和審美感迷失在拜金和廢墟里了。"拆真古蹟,建假古董",生造出一些所謂高大上的山寨版建築,因為沒有人文的靈氣,最終讓人感到枯萎和無味。這些不顧文化傳承的建築同文化越來越遠,變得浮華,無倫不類。一個城市的知名建築不只是空間的存在,也是對歷史的傳承和延續,若是切斷了歷史文化的脈絡,我們就找不到這個城市的親切和依戀了。

拆掉的銅川工人文化宮,承載著幾代銅川人的鄉愁

一座城市,一個建築物是一個群體,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文化和情感記憶的載體,歷史文化更是一個城市靈魂和魅力的扼要。

高樓大廈越來越多了,

越來越多的人卻迷茫了,找不到自己靈魂的歸宿了。。。。。

建築物是富有生命力的,它是一首凝固的詩,是一幅立體的畫,是一個強勁的音符。。。。。。

文化宮,在經歷五十多載的歲月裡留下了多少故事,多少歡樂,多少滄桑。一場大雪過後,寒風瑟瑟,面對文化宮,斑駁的牆壁,令我無法感受到它的呼吸,兒時的記憶變得清冷。

拆掉的銅川工人文化宮,承載著幾代銅川人的鄉愁

文化宮見證著銅川市的創業發展,改革開放。終於,敵不過商海的浪潮,在風雨飄搖中變的黯淡無光,象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被無情拋棄,在無助中苟且殘喘。

這才僅僅五十多年的光景。

拆掉的銅川工人文化宮,承載著幾代銅川人的鄉愁

看牆上那幅標語口號"充分發揮文化宣傳陣地作用"

拆掉的銅川工人文化宮,承載著幾代銅川人的鄉愁

銅川歌舞團曾在這裡,銅歌的很多優秀藝術家從這裡走向全國。張寶文(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何海霞(長安畫派大師)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中央樂團,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國煤礦文工團,全總文工團,上海越劇院等曾在這裡演出過。

畫家劉文西,石魯,蔡亮曾來過這裡,作家路遙,陳忠實,李若冰,賈平凹來過這裡。

文化宮,是銅川的地標。

從銅川走出去的無數遊子們,哪個不記得文化宮呢?

文化宮,總能喚醒遊子的鄉愁。

拆掉的銅川工人文化宮,承載著幾代銅川人的鄉愁

拆掉的銅川工人文化宮,承載著幾代銅川人的鄉愁

拆掉的銅川工人文化宮,承載著幾代銅川人的鄉愁

記憶。。。。。。

拆掉的銅川工人文化宮,承載著幾代銅川人的鄉愁

拆掉的銅川工人文化宮,承載著幾代銅川人的鄉愁

拆掉的銅川工人文化宮,承載著幾代銅川人的鄉愁

“沒有歷史的城市,就是一座空城。”記得上世紀五十年代,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曾因即將被拆除的老北京城樓、牌樓痛哭流涕,他的妻子林徽因憤怒地預言“你們把真古董拆了,將來要後悔的。即使恢復重建,也是假古董。”後來,她的話應驗了,2004年,北京永定門重建。

如今,類似這種蠢事依然在各地重複上演,值得我們反思。

我們最後留給子孫後代的,會不會是一座“文化空城”?

對待老建築,我們是否持有一份虔誠和尊重呢?

工人文化宮,從來都不是鋼筋水泥的堆砌。它記錄著這個城市曾經的輝煌與榮耀,記錄著這個城市不同時代的陰晴圓缺,悲歡離合。。。。。

拆掉的銅川工人文化宮,承載著幾代銅川人的鄉愁

再看一眼文化宮吧,也許明天,它會從你的視野裡消失,把你殘存的記憶徹底刪掉。無論時代如何地發展變遷,人們都應該以敬畏和虔誠的心去善待我們這個城市的共同記憶。2018年1月27日

拆掉的銅川工人文化宮,承載著幾代銅川人的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