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人民公園,位於城市的“心臟地帶”龍華區大同路。該地1935年10月被民國瓊崖綏靖公署闢建為“海口中山公園”;1950年5月海南解放後,市政府在大英山東北部復建“海口公園”;1962年改為海口人民公園。
林木茂盛的人民公園向來是“椰城”人民遊玩納涼、鬧中取靜的休閒之所。園內具有“一園兩湖”,東西兩湖景色優美、椰林環繞。園中設有動物園、熱帶植物園、遊樂園及烈士紀念園等景區。
當地人亦稱該園為大英山公園,斯地古稱大英山,這個海拔26米很不顯眼的小山包,卻是海南古文化勝境之一。千百年來,它歷經繁盛、戰亂和重生,如今的公園以“一園兩湖”的開放式格局,迎接著新時代的到來。
大英山歷史悠久,早在隋唐兩代其北臨大海,今東西湖傳說是五龍“騰雲昇天”與“掀浪如海”的潭洞,深不可測。明代,俗稱“大小英都”的大英山周遭數百米內有三個村,波汶村位於山之東,波濤村在山頂,西北山麓則有波潮村。
千百年過去,大英山一帶當年的熱鬧繁華不再,先民們留下的“四廟三庵七井五橋”等遺址,現大多已泯滅在歷史的長河當中,只有為數不多的歷史文物尚存,無言的訴說著過去的存在……這對石獅是上個世紀50年代末,海口市民在東湖西湖清淤時從湖裡挖出來的明代遺物。
人民公園內舊有的“四廟”,如今可找到遺蹟的僅有“班帥廟”。據傳,該廟是原波紋村民為紀念東漢班帥候而建。照片是班帥廟殘存的門樓和“班帥廟”三字,還有高聳的陰陽魚標識及雲紋。
古時大英山的“七井”如今僅遺留下波汶村的“田螺井”。該井位於公園的東北隅,因水質清冽純潔、可用以製做香嫩豆腐,被稱為“豆腐井”。為保證遊客安全,該井現已被封。
1935年10月,黃強任民國瓊崖綏靖公署專員後,將大英山建為“海口中山公園”。據記載,當時在山的西北側建有一座歐式陳列館,山頂建有足球場。建成不久,廣東省第一屆體育運動會在此公園舉辦。
1939年,日軍攻入海口後,強行驅趕大英山上的居民。鬼子在山上修築日軍高射炮基地和保衛軍用機場的陣地,並在山北建有日本神社,供奉日寇死者。現在公園內的日軍祭祀臺遺址已經被搗毀,該圖是日本祭臺的正面殘留物。
1950年5月海南解放後,大英山終於回到人民懷抱。1952年經市人大代表提議,市人大會正式批准,修建“海口公園”。
1954年4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在園內設立“海南革命烈士紀念碑”,以此紀念“長期堅持瓊島革命鬥爭和英勇渡海作戰而犧牲”的2萬多名革命烈士。公園正門入口處的海南解放紀念碑,是海口人民公園的標誌性建築物。
1957年,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陶鑄蒞瓊,決定徵用大英山北75畝農田,開挖東、西兩湖,建設“海口人民公園”。在東湖中心建設面積約11畝海南全省形狀的湖心島,象徵著海南永遠在全中國人民的懷抱中。
1985年,公園正中央位置修建了馮白駒紀念亭和將軍花崗岩塑像。馮白駒是海南革命的主要領導人,領導海南人民在幾乎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堅持獨立鬥爭,23年紅旗不倒,被周總理譽為“瓊崖人民的一面旗幟”。
1981年,修建東湖九曲橋,與湖心島相連,成為公園內最美的景點之一。
近年來,人民公園內新增了許多遊樂設施。
新加坡瓊籍華僑在湖心島投資興建的“瓊閣樓”。
如今以“人民”命名的公園,集合歷史與現代等多種文化之大成,已經成為海口市的“綠色心肺”和“文化空間”,這張高品位的文化名片,正在邀請海內外人士來到椰城這個高品位的“會客廳”,感受海口的人間“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