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聞私色變不可取:解讀私募之私


聞私色變不可取:解讀私募之私


今天的內容主要是和大家闡述私募基金的概況。幫助大家正確認知私募基金的本質。


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闡述。


PART 1

第一是私募基金的合規性。


信託公司的監管機構是銀監會,證券公司的監管機構是證監會,而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的監管機構是中國證監會領導的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基於行業協會人手數量和私募基金歷史發展沿革,目前私募基金還處於備案制,也就是發行和後續管理都是按照基金業協會的要求進行報備,基金業協會對私募基金管理人進行抽查,結合一些舉報對部分基金管理人的不法行為進行調查。


聞私色變不可取:解讀私募之私


最近兩年,基金業協會在私募基金行為合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撤銷了備案資格,不得再發行私募基金。一些違規違法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高管上了黑名單,不得再從事私募基金管理工作。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聞私色變不可取:解讀私募之私


因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數量遠大於信託公司、證券公司,所以監管工作也比較繁重。這是客觀情況。行業的發展經歷了亂像到洗牌,到逐步規範,這個路子走的穩健和較快。


目前中國證監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行業協會已經就私募基金的管理和規範制定了一系列規範性文件,包括 2014 年發佈的《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2017 年發佈的《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2017 年發佈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都是私募基金監管的重要和主要法律依據。


PART 2

第二,私募基金的本質是委託投資,受託人是私募基金管理人。


對比信託產品或者資產管理計劃。在信託產品裡,信託份額的認購人就是投資者,就是委託方,信託公司就是這個信託產品的管理方,也是受託人。資管計劃的份額認購者是投資者,也是委託方,證券公司就是這個資管計劃的管理方,也是受託人。


聞私色變不可取:解讀私募之私


私募基金只是產品形式。


並不是說信託產品、資管計劃這些就一定更加安全,或者收益率更高。我們判斷一個投資的本質,還是要看底層資產。


比如說借貸類的項目,這個基金募集起來的錢,是通過貸款交給融資方,融資方的實力和品牌如何,更關鍵的是這筆錢的實際用處是什麼?約定的一年後兌付本金和利息,那麼投入的這個項目,能否在一年內產生效益,並收回本金。如果項目本身做不到,融資方實力再雄厚,品牌再好,我們也要心裡打個鼓,多結合其他情況做判斷。


目前來說,大家接觸比較多的信託公司、證券公司多是國企背景,感覺實力雄厚。用受託人的實力雄厚掩蓋了投資項目本身的風險收益,這是不恰當的。所有的委託投資業務中,資金的風險一定是投資人承擔的。管理人的實力和專業,我們更應該看重後者。


PART 3

第三,私募基金是投資市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建立多層次投資委託業務的內在需要。


方式靈活,滿足了個人和機構投資的個性化需求。作為投資管理機構,信託公司和證券公司加起來在中國不到 200 家,這個數量是無法滿足日益增長和龐大的投資理財需求。而且每一類投資管理機構有它自身的風險控制特點或者是投資侷限,而投資人對風險和收益以及投資項目種類是有偏好的。


聞私色變不可取:解讀私募之私


投資源自生活,源自實踐,是要撮合合適的資金和合適的項目在一起產生合適的回報。這是投資基金促進經濟發展、撮合對接市場資源的本質。所以投資管理主體的人為限定也不利於多層次的融資行為。米其林飯店,不一定都是裝修的美輪美奐的粵菜大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