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利潤率承壓 房企探尋轉型發展途徑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中,我國全口徑千億房企達34家。碧桂園、萬科、恆大紛紛攀上6000億元銷售額臺階。但規模神話背後,是房企在市場下行期“犧牲利潤換增長”。據中指研究院數據,去年上半年,滬深與內地在港上市房企淨利潤率較2018年末分別下降3.42%、3.25%。在“限價”壓頂,土地、融資成本持續走高的當下,房企利潤空間正不可避免地被攤薄。在此背景下,轉型嘗試多元化發展,已成為多數房企近年來的選擇。

利潤率承壓 房企探尋轉型發展途徑

資料圖 圖片來自CNSPHOTO

犧牲利潤換增長

2020年年初,房企開始密集公佈2019年銷售業績,碧桂園、萬科、恆大紛紛攀上6000億元銷售額臺階。與規模攀升相對應的是,房企增長速度放緩。據克而瑞數據,去年TOP100房企累計權益銷售金額同比增長6.5%,遠不及2017年的40.5%和2018年的35.1%,百強房企增長“失速”。

克而瑞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172家行業典型上市房企營收規模23068億元,同比增長17.2%;毛利潤7017億元、淨利潤323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8%、12.7%。但相較2018年利潤規模近47%增長,2019年上半年行業利潤增速大幅降低近30%。對此,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認為,房企利潤率下降,其實在整個行業已形成趨勢。

2019年,房企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複雜。從房企主要開支及盈利指標看,企業在拿地、營銷與管控、融資上投入較多。去年,融資環境全面收緊後,融資代價持續攀高,房企拿地成本也不斷提升。從2015年到2019年第三季度,全國主要城市住宅地價均價從5305元/平方米漲到7385元/平方米,由於資金成本攀升、拿地成本居高不下,房企不得不從銷售端“斷臂求生”。

探尋轉型發展途徑

伴隨著房地產行業由粗放發展轉向精細化運營,“投資美好生活”成為終極目標、城鎮化率大有空間、存量資產有待挖掘、戰略性新興產業方興未艾,面對這樣的全新市場,讓地產的航船,平安駛向2020年,是房地產行業的當務之急。

日前,泰禾集團副總裁全忠在以“賽道升級 融變求新”為主題的“第十一屆地產中國論壇暨2019中國房地產年度紅榜頒獎典禮”表示,最近三年,規模化的房企做到一定的階段,大家紛紛把自己的角色從單一、純粹以商業或者住宅為主的開發商轉型往城市生活配套商或者美好生活供應商方面塑造,這個是開發商進行多元化選擇的一個趨勢或樣跡象。

金輝集團總裁助理冷捷則表示,選擇多元化也是主觀和客觀因素決定的,房地產百強企業,40強裡已經有35家涉及到產業多元化的方向,這是一個客觀規律使然。房企在思考多元化時,很多時候還是思考本身多元化產業之間和既有房地產主業之間的關聯度,也不能跨界太多。

(綜合自:第一財經、證券日報、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