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美伊緊張局勢升溫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美伊緊張局勢升溫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大型油輪在靠近伊朗海岸的阿曼灣遇襲起火,船體大面積受損,船員們被迫棄船逃生。圖片來源:AFP/Getty Imag

事實證明,美國更加嚴厲的新制裁舉措對伊朗的懲罰力度超過其領導人的預期,這促使德黑蘭採取反擊行動,並突破了該國之前同意對其核計劃施加的限制。

據前伊朗官員和安全分析人士,這種對抗性越來越強的做法旨在增加美國極限施壓策略的成本,並推動西歐國家提供經濟援助。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投入2020年大選之際,伊朗的邊緣策略可能會給他帶來要戰爭還是要和平的難題,特朗普曾在競選時反對美國介入中東衝突。

近日,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稱,伊朗將把鈾濃縮濃度提高至3.67%以上,此舉將打破2015年伊朗與世界主要大國達成的一項旨在阻止其生產核武器的協議所規定的限制。美國去年退出了該協議。

伊朗已經突破了該協議對其低濃度濃縮鈾庫存的上限。上個月,伊朗擊落了一架美國無人偵察機。華盛頓方面還表示,伊朗是一系列油輪受襲以及沙特一條輸油管道遭無人機襲擊事件的幕後黑手。

伊朗聲稱自己沒有違反協議,只是依照一項條款行事,這項條款允許伊朗在其他任何締約方不履行承諾的情況下停止履行部分或全部承諾。伊朗外長扎裡夫(Javad Zarif)發佈推文稱,只要其他各方均遵守協議要求,“我們就會改變立場。”

伊朗駐聯合國使團發言人沒有回覆置評請求。

特朗普發佈推文稱:“威脅別人的時候可要留神,伊朗。小心作繭自縛,招來前所未有的麻煩!”

伊朗行動的背後是石油銷售的暴跌,因為石油銷售收入是伊朗經濟的主要驅動力。據一名前伊朗石油官員和一名參與相關貿易的伊朗石油高管表示,受制裁影響,目前伊朗的原油出口量約為23萬桶/日,較2018年5月份的250萬桶/日大幅下降。

美伊緊張局勢升溫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伊朗內閣舉行會議。伊朗聲稱自己沒有違反協議,只是依照一項條款行事,這項條款允許伊朗在其他任何締約方不履行承諾的情況下停止履行部分或全部承諾。 圖片來源:IRANIAN PRESIDENCY/EPA/SHUTTERSTOCK

前伊朗官員表示,伊朗官方一直認為可以維持每日80萬桶左右的石油出口,因而可以渡過難關,就像奧巴馬時代限制措施最嚴厲的時期那樣。

然而,原油銷售的突然下滑,加上相對較低的國際油價,給伊朗經濟帶來了全面影響。伊朗的同比通脹率目前約為35%,其貨幣自2018年年初以來已貶值70%左右。

伊朗經濟委員會成員Rahim Zare說,伊朗政府去年12月份制定預算時,假設了每日石油出口能夠達到150萬桶,並帶來240億美元的年收入。

伊朗的行動打破了過去謹慎遵守協議條款的立場,該國在華盛頓退出協議後的將近一年時間裡一直保持著這一立場。

伊朗決策者稱他們的做法是保持“戰略耐心”,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等待時機,德黑蘭希望特朗普只當一屆總統,而接任的美國領導人願意重新接受此前經過艱苦談判達成的核協議。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教授、伊朗問題專家Vali Nasr說,“伊朗認為它的耐心並沒有減緩美國的壓力;事實證明,美國施加的壓力比它想象得更有效。”Nasr曾擔任奧巴馬特別顧問。

分析人士說,伊朗的算盤也發生了變化,因為核協議中剩下的歐洲簽署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幾乎沒有幫助德黑蘭反擊美國的制裁,這導致伊朗被國際社會孤立。

美國的伊朗策略令歐洲惱火,他們曾警告特朗普政府官員,撤出核協議並加大制裁力度將導致事態升級。然而,歐洲各國政府與伊朗接觸的政策也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

法國、英國和德國已表現出耐心,但若伊朗進一步違反協議,這幾個國家可能啟動一項分步驟的程序,最終可能導致重新實施對伊朗的國際性制裁,令協議瓦解。

上述歐洲國家已經設計一套方法,幫助歐洲企業與伊朗公司開展交易,但該方法剛剛投入使用,不太可能給伊朗經濟提供顯著幫助。

航運專家稱,伊朗已經找到辦法偷運原油,通常是將原油運送到一個偏遠海域,關閉船上定位設備,然後悄悄把原油轉移到其他船上。沙特石油大臣上個月稱,從伊朗運出的原油遠遠多於已報數量。

美伊緊張局勢升溫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一艘英國皇家海軍軍艦在直布羅陀海峽附近巡邏時,發現一艘疑似違反制裁、正向敘利亞運輸原油的油輪。 圖片來源:JORGE GUERRERO/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但偷運的侷限性也得到體現,英國海外領地直布羅陀的政府當日稱,已扣押一艘駛向敘利亞的油輪。油輪追蹤工具顯示,這艘滿載某類型燃料的油輪4月17日已離開伊朗。

分析人士表示,伊朗已經假設特朗普不會作出軍事回應,因為那樣做可能不利於他的競選。

伊朗總統魯哈尼的高級助手Hesameddin Ashena發推文稱:“過去我們曾讓一名美國總統下臺。我們可以再做一次。”他可能指的是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德黑蘭人質危機導致了卡特在1980年競選連任失敗。

Ashena、扎裡夫等一些伊朗高級官員呼籲特朗普聽取溫和派的意見,不要理睬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等幕僚的觀點。博爾頓在伊朗問題上持強硬立場,過去他曾主張用武力強迫伊朗政府作出改變。不過在進入白宮後,博爾頓表示他不會致力於這一做法。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教授Trita Parsi稱:“伊朗之前的耐心是基於特朗普可能只當一屆總統的想法。對伊朗而言,基於這樣押注的策略已不再可行。”Parsi寫過三本關於伊朗外交的書。

伊朗表示,其核計劃是和平用途,不是為了製造武器。不過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在2015年稱,過去伊朗曾致力於核武器發展計劃。

特朗普政府自退出伊核協議以來,已對伊朗銀行機構和多個行業實施一系列制裁,並把該國伊斯蘭革命衛隊(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定性為恐怖組織,還制裁了該國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Ali Khamenei)。

制裁的初衷是要比奧巴馬政府當初實施的制裁更加嚴厲、更加廣泛;奧巴馬政府曾與歐盟、俄羅斯、中國一道,最終迫使伊朗就2015年的伊核協議展開談判。特朗普說該協議不足以遏制伊朗的軍事活動及其在中東的政治影響力。

伊朗領導人表示,除非特朗普先解除制裁,否則他們不會與特朗普就任何事情展開談判;而且到目前為止,伊朗一直拒絕討論其常規軍事手段。但聚焦於伊朗的商業分析網站Bourse & Bazar的創始人Esfandyar Batmanghelidj說,伊朗的策略旨在找出一條通往談判桌的道路。

Batmanghelidj表示,伊朗認為,不斷增加核活動和加劇緊張局勢有助於讓美國將談判作為首要任務。假如決定加入未來的談判,伊朗也可以通過這些舉措積累談判籌碼。

Batmanghelidj表示,人們需要認識到的主要一點是,伊朗正在研究的升級計劃只是那些能促成談判的計劃。他說,伊朗希望避免成為像古巴那樣的國家,美國正對古巴實施永久性制裁,因為這個國家已經不再具有足夠的地緣政治意義,美國已不再關心是否改變其戰略。

美伊緊張局勢升溫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2011年,伊朗首都德黑蘭西南150英里處阿拉克附近的重水核設施。 圖片來源:HAMID FOROUTAN/ASSOCIATED PRESS

這幾乎完美揭示出海灣地區緊張局勢迅速升級背後的真正原因。雙方並非大步走向戰爭,而是在進行一場籌碼爭奪戰:一方面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相比伊朗擁有了相當多的籌碼,另一方面伊朗感覺其迫切需要贏得籌碼以平衡這種情況。

這並不意味著不會爆發戰爭——錯判的幾率很高且不斷上升,只是說戰爭實際上並非雙方想要的結果。這種對峙風險很高,就像一場學校裡的對峙那樣,兩邊的孩子都希望通過顯示自己準備跨過土裡的界線,從而可以避免實際上過線的必要。

在這輪對峙中,美國和伊朗各握有兩大籌碼。特朗普政府已經展示其擁有嚴重破壞伊朗經濟的經濟實力,以及迫使其他國家合作的外交實力。

目前伊朗方面需要展示其能夠以手中的兩大籌碼抗衡美國,這兩大籌碼分別是擾亂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石油運輸的能力,以及重啟核計劃的實力。

伊朗這麼做是在下一個巨大的賭注,即威脅破壞核協議將使得國際社會團結起來支持伊朗,而不是反對伊朗。

無論如何,此舉間接承認了特朗普在對伊朗施加經濟壓力方面取得的成功。通過恢復伊核協議達成之前實施的制裁並加大制裁力度,然後利用經濟處罰威脅不遵守制裁的海外企業和國家,特朗普政府已令伊朗石油出口大幅減少,並切斷了進入伊朗其他經濟部門的國際渠道。

美伊緊張局勢升溫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圖片來源:IRANIAN PRESIDENCY/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這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陷入困境。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伊朗分析師Karim Sadjadpour稱,過去兩年,特朗普多次打臉伊朗,這把伊朗最高領袖置於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境地。他說,如果哈梅內伊完全不回應特朗普的挑釁,就會顯得軟弱,但如果反應過度,會造成伊朗政權動搖的風險。

伊朗的過度反應可能促使美國發動軍事襲擊,或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抵制,這會加劇伊朗的經濟孤立以及國內民眾對經濟的不滿。Sadjadpour說,這讓哈梅內伊麵臨三個糟糕的選擇:他可以嘗試比特朗普堅持得更久,可以接受特朗普的提議開始就新的核協議進行談判,或者加劇緊張局勢。

目前,他選擇加劇緊張局勢,但他試圖在一個精心劃定的邊界內這麼做。他似乎已經批准對經過霍爾木茲海峽(緊鄰伊朗海岸)的油輪發動襲擊,以推高油價並給美國人帶來一些經濟痛楚,同時也嚇嚇歐洲、日本和中國,使這些國家逼迫特朗普政府減輕對伊朗的施壓。與此同時,他又試圖讓襲擊油輪的活動隱秘進行,以便伊朗可以貌似合理地否認,宣稱自己不是背後主使。

他威脅要打破核協議,但並沒有實際上宣佈廢棄核協議並開始急於謀求核武能力。打破核協議,正如公開襲擊油輪一樣,將令世界聯合起來反對伊朗,而不是特朗普。

伊朗似乎在做最後的算計:特朗普與盟友的關係如此不穩固,他的個人信譽如此低,以至於世界會相信伊朗對事件的描述,並將緊張局勢不斷升級歸咎於華盛頓而非德黑蘭。

簡而言之,美伊緊張局勢升溫的真正原因是獲得籌碼而非挑起一場公開的戰爭。這是一個有風險的策略,但也並不是頭腦發熱。

Sune Engel Rasmussen / Gerald F. Seib

2019年7月7日15:19 CST 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