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第三方市場合作:推動亞太產業鏈深度交融

本文共2455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

第三方市场合作:推动亚太产业链深度交融

第三方市場合作是指中國企業(含金融企業)與國外企業共同在第三方市場開展經濟合作,協同發揮個體差異化優勢,實現互利共贏。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這種中國首創的國際合作模式發展迅速。在2019年12月舉辦的第12次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上,中日韓三國在具體推進第三方市場合作這一議題上達成廣泛共識。日韓等國對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態度由起初的質疑、反對,轉向支持、合作,充分說明這種模式的優越性日益凸顯。

第三方市場合作把中國的優勢產能、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求有效銜接,既可以為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和健康增長注入新動力,又可以為中國經濟穩中求進開闢新空間,還能夠為各國企業合作共贏創造新機遇。

國內已形成多層次、立體式的開放格局

近年來,在推進第三方市場合作過程中,從中央政府搭建平臺、提供政策支持,到央企、大型國有企業帶頭示範,再到地方企業積極廣泛參與,形成官民一體的發展潮流。

第三方市场合作:推动亚太产业链深度交融

首先,從頂層設計到制度構建,國內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日趨完善。在政府搭建平臺方面,截至2019年6月,中國已與法國、意大利等14個國家建立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通過舉辦論壇等形式共同為企業搭建合作平臺,提供公共服務。同時設立第三方市場合作基金,例如中國“絲路基金”與歐洲投資開發銀行建立了第三方合作的市場基金,等等。

其次,第三方市場為國內大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平臺和範式。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紛紛與美國、日本、意大利、英國、法國等國開展了諸多大型第三方市場合作項目,在國內形成良好的示範效應。

最後,從中央到地方的社會各界力量已被廣泛動員,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新開放格局。不少內陸省份也在對外開放中尋找經濟發展的“新藍海”,以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份為例。2013年以來,湖北企業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貿易額超過300億美元,有一定規模的國際產能合作項目多達90餘個。安徽建立和完善“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庫,有基礎交通、貿易平臺、產能合作和人文交流4類重點項目100餘個,總投資額近萬億元。目前,僅實施對德合作重點項目就有115個,總投資超過104億美元。湖南對接“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庫滾動更新,項目累計達142個,總投資3461億元。

攜手打造“技術+市場”合作模式

第三方市場合作發揮各個主體在產業鏈上中游的比較優勢,可有效銜接各方供給與需求,推動形成合理高效的產業分工格局,加強全產業鏈合作。

攜手打造“技術+市場”的合作模式,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與美國、日本企業合作在印度尼西亞建設大型發電項目的案例中清晰可見。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燃煤電站項目由日本住友商事和三菱重工聯合體承建,日本住友商事、三菱重工和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公司下屬中機公司以及美國博萊克威奇公司共同進行該項目的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相對滯後,成為印尼經濟增長和投資環境改善的一個主要瓶頸。目前印尼人均電力消費還處於較低水平,僅為鄰國馬來西亞的1/4,電力供需矛盾嚴重。從技術層面來看,印尼缺乏開展大規模電力項目建設的技術、設備和資金,項目管理方式落後,而中國、日本、美國等國家在相關項目上掌握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住友商事負責EPC合同下的土建工作和BOP部分的設計、採購與安裝;三菱重工負責主機、發電機以及鍋爐的設備供貨和安裝工作。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公司下屬中機公司和美國博萊克威奇公司聯合體負責為住友商事EPC項下輔機部分提供供貨和安裝服務。

從市場層面來看,目前印尼電力開發項目存在巨大的需求和市場。印尼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中國釋放優勢產能的需求、發達國家解決產業空心化、產能不足的需求通過第三方市場合作對接,使靜態的技術與動態的市場結合,推動亞太各國在經濟要素、資源配置和市場開發等方面深度融合,促成相互依存、互利多贏的開放型亞太經濟新格局。

通過第三方市場合作和國際產能合作,在技術層面的互補以及在市場的推動結合運轉下,不僅有利於解決印尼當地的電能供需矛盾,更將三方經濟要素的供與需、優勢和缺口有機對接,形成完整高效而深度融合的產業鏈網絡,在互利共贏中帶動相關國家經濟發展,推動亞太市場的融通和繁榮。

推動亞太地區產業鏈深度交融

過去幾年,第三方市場合作迅速推進的“秘訣”,就在於滿足三方需求,持續推動技術和市場實現良性的“雙輪”驅動。

在國內,第三方市場合作推動了更廣泛的經濟動員。通過凝聚社會資源,提高經濟競爭力,結合了國家的宏觀調控和私營企業的利益。國家在宏觀政策、合作平臺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務,給與支持和保障;企業藉助國家的支持參與國際競爭,提升企業技術、質量和服務水平,進而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在國際社會,第三方市場合作通過開放互通,創造更多的利益共融點。通過整合優勢資源,把資本、知識、勞動力聯合在一起,進行共同投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因;開展國與國之間的合作,促進地區經濟深度融合,實現共同發展。

第三方市场合作:推动亚太产业链深度交融

2019年4月2日,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研討會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中國、日本、泰國三方企業代表圍繞在泰開展三方市場合作及交通物流、能源環境和智慧城市等重點合作領域進行研討。(來源:國際在線)

展望未來,亞太地區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第三方市場合作前景廣闊。這裡擁有最大的消費群體以及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中國擁有14億人口,大約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印度擁有13億人口,再加上日本、韓國和東盟國家,亞太地區的人口要佔全球人口的60%以上。

進入21世紀,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中國已成為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高鐵、核電、汽車等一大批產業和裝備製造均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同時,中國優質廉價的產能符合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和承接能力。

與此同時,亞太地區區域經濟合作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第三方市場合作在技術與市場的良性互動下,既順應全球相互依存不斷加深和區域經濟合作的趨勢,打造以產業鏈深度融合為核心的互利共贏合作關係,也推動亞太產業鏈的深度交融,使更多國家在共同發展中推動經濟全球化向更高質量發展。

來源/絲路瞭望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