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哪些科學技術一旦發明成功,將會轟動整個地球?

燕子李三fighting


最近的我覺得應該是馬斯克的星艦開始飛向火星了,這將是人類文明從地球文明走向星際文明的開始,比起當初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一小步,這絕對是人類文明乃至生命演化史上的最一大步。

此前人類的太空探索都是小心翼翼,試驗性質的,而各國也一直囿於這樣的思維定式無力自拔,甚至當馬斯克研發可重複使用火箭時,歐洲還嘲笑說,獵鷹火箭沒什麼挑戰性,屬於過時產品。所以人的境界和眼光真的是有很大不同的,和人的閱歷知識及思維方式有很大關係。

如果你此前不曾看到可重複使用火箭的意義有多重大,那麼現在你應該已經很清楚了,這是小打小鬧的太空探索和商業太空時代的分水嶺,是地球文明和星際文明的分水嶺,是生命進化史上迄今為止最為重大的一步跨越。當所有人都還認為,化學燃料火箭不可能讓人類走向星際文明時,馬斯克已經清晰地認識到,我們不能再等待了,如果不走出第一步,那就永遠不會有第二步。在其它推進技術遙遙無期的情況下,利用現有技術先走出第一步,進入商業太空時代,所有的一切就都會加速,更先進的推進技術也就指日可待;而如果非得等待現在八字還沒一撇的先進推進技術,人類智慧和文明發展就很難有大的突破。閉門造車和邊造車邊前進,馬斯克選擇了激進和激情。

當然,目前星艦的建造還剛剛開始,下個月將會進行原型版mk1的20公里高空升降測試,明年才可能進行亞軌道發射。星艦究竟會遇到多大的困難還未可知,未來究竟能不能成功也是一個未知數,但從美國宇航局另一個火星項目太空發射系統來看,星艦成功的希望還是非常大的,關鍵就在於31臺200噸推力的猛禽發動機能不能順利捆綁在一起,將獵鷹超重火箭助推器推上軌道。

馬斯克對星艦的定位完全是商業性質的,他說在今年年底前要讓猛禽發動機的生產速度達到12小時一臺,這意味著一年就可以批量生產十多艘星艦。這些星艦用於做什麼呢?目前已知的可能用途是,在地球和火星之間打造物流系統,為在火星上建造一座城市運送人員和物資;月球軌道及月球的旅遊項目;地球上任意地點之間的半小時超高速交通。星艦的內部體積比目前最大的民航客機空客A380還大,可載運100人或150噸貨物去火星,這設計本來就是衝著星際殖民去的。

萬事俱備,哦,還忘了一樣,太空探索成本異常昂貴,NASA委託波音公司研發的太空發射系統迄今已花了190億美元,依然一推再推,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進行第一次發射,去火星還是沒有影子的事,整個開發預計將至少耗資360億美元;而馬斯克的星艦,則大幅降低了成本,馬斯克估計星艦的研發可能需要100億美元,而未來去火星的票價可能會低於20萬美元一張,預計第一批100人將於2024年出發。

所以,如果這些真的都做到了的話,馬斯克的星艦將成為下一個轟動地球,讓人類文明一步登天的的最牛最重大科學技術。


徐德文科學頻道


1,攻克癌症。健康永遠是頭等大事,要是治療癌症簡單到如感冒般吃幾天藥就好了,那麼絕對是全人類的福音!

2,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類風溼等慢性疾病被攻克,至少找到了可逆的、能痊癒的方法,絕對能讓過半數的家庭看到重獲新生的希望!

3,後天環境或機械性創傷帶來的殘疾,可以完全修復,也就是傳說中的“斷肢重生”、“瞎子”重見光明、或者脫髮再生等等。把健康排頭三位相信沒有人會反對!

4,智能機器人的自我學習及自我進化。這我不多說了,估計真要實現,不僅僅只是全球轟動,更多的是恐懼!

5,芯片與大腦的完美對接。也就是傳說中的“芯片植入”技術,真要實現,估計將重新定義什麼是人類?比如按肉體和機械佔比多少?或者按芯片類型劃分人群!

6,量子技術有突破性進展。不是那種現處於實驗室階段的肉眼看不見微小粒子的糾纏,而是特指宏觀物件,簡單的說,真要實現,科幻片裡的“時光傳送機”、“瞬間傳送門”將會讓你感受到星際旅行不過就是眨眼的功夫,這比啥“超光速”飛行器快的多,關鍵是靠譜的多!

7,發現外星生命。請注意不是外星人哈,那同樣不靠譜,真有外星人來地球,就衝他們達到的科技高度,能讓你古老的地球蠻族發現他們的存在?別太天真了!但是人類能發現外星生命,哪怕只是在火星地殼深處發現某種真菌或藻類植物,絕對是劃時代的事件!浩瀚宇宙,人類終於不再孤獨!

8,最後一個發明致敬一下袁隆平:要是人類能發明一種能快捷、大批量生產、口感多樣且非常安全的食物,無需土地種植。那麼才是人類真正的福音!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其實就是土地的爭奪與戰爭,要是無需土地一樣可以繁衍下去,人類才可能避免戰爭與內耗,更重要的是:真正具備踏上衝出地球,遨遊星海的資格。

基礎科學其實早已經停滯兩三百年了,現在所謂科技不過是建立在三百年前基礎理論之上的應用罷了,突破太難!


知無所道


說得太遠沒用,就說跟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現在的電池技術急待升級,誰能把下代石墨烯電池技術攻破,帶來對比現在同體積5-10倍的電量儲備,電動汽車續航輕鬆上1500公里,大大緩解了里程焦慮,手機可以一週一衝,所有用電池驅動或者現在還不能用電池但技術突破就可以打破規律的行業會帶來怎樣的變化,誰解決電池技術誰就可能問鼎世界首富寶座一點不誇張


凌空一羽11


木質纖維素轉化為澱粉技術一旦成功,將轟動整個地球。,!。,!

因為木質纖維素是自然界最大宗材料,怎樣可持續地利用,是全球關注世紀性前沿課題,開發利用木質纖維素對人類生活帶來的深刻影響可能超出了多數人的想象,不僅保護地球,而且解決現如今面臨的三大問題:食物、環境、能源問題。

倘若攻克了木質纖維素轉化為葡萄糖、五碳糖、4C、3C、2C、1C而造福全人類,可獲得幾項諾貝爾科學獎。

世界各國科學家驚呼木質纖維素帶著鐐銬在跳舞,解開鐐銬的鑰匙是生物降解,攻克木質纖維素的關鍵技術是:“發酵環節”。

十多年前美國能源部啟動“尋找奇蹟的行動”為汽車加油,向植物《木質纖維素》索要能源。,!。,!。,!

科學家預言:生物經濟必將在21世紀超過網絡經濟。在世界經濟增長中佔據主導地位。21世紀是生物技術的世紀,木質纖維素是地球上未被人類開採的露天最大“綠色金礦”。

恩格斯說過:“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10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亨利.基辛格說:“如果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所有的人;如果誰控制了貨幣,誰就控制了世界。”

《石油、煤、天然氣化石燃料不可持續;只有木質纖維素(生物質能)可持續、安全、環保、可再生……》。

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

全球面臨了各種挑戰如氣候,戰爭,能源,食物,環境…………只有生物質大農業《碳水化合物》,無論是人為栽培,還是野生繁殖,都是太陽能和化學能天然倉庫,可滿足人類所有吃穿住行玩樂一切來源。

宇宙浩瀚,人類渺小。

宇宙只有一個太陽,也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人類賴於生存唯一家園,守護地球資源,開發太陽資源,是人類唯一出路。

全球變暖,是人類造成的,也是人類自身之禍,自從有了人類,也是利用太陽資源,由於工業革命才200多年,人類使用了地球資源《石油,煤,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錯誤發展方式,給人類帶來可怕的結果,不僅破壞了地球,也汙染了環境,而且危險重重,不知喪失了多少生命。

如今人類走到了十字路口,倘若繼續破壞地球發展下去!人類沒有未來。唯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開發太陽資源,太陽是地球萬物能量的來源,太陽固定在地球上生物量估什有720000000000000000噸,地球的質量才60萬億億噸,僅以太陽當年固定在地球上的生物質量有3000億噸,人類依靠科學技術全部轉化供人類和動物使用,不僅安全,環保,可再生,綠色,低碳,清潔……而且可養活地球人10000億人口。

如今全球人口才75億人口,不夠吃,不夠穿,不夠用,為了爭奪資源,戰火不斷,朝代更替,人類數千年來,發動戰爭達1.5萬多次,戮殺了人類35億人口,和平是人類夢幻中的宮殿。

因此,只有太陽資源,才是人類永續發展的源泉,世界各國共享一個太陽,和平發展共建美麗家園。保護地球,永不戰爭,實現了人類夢寐以求的和平世界。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環球同此涼熱,命運共同體。

結語:化石能源清潔利用談何容易,今天的石油、煤、天然氣必將是昨天的膠片、唱片、紙張,而明天必將是太陽資源《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贏得未來。

因此化石能源不可持續,只有太陽資源《生物質能》,不僅安全,環保,可持續………………。,!

總結如下:人類已知化石能源《碳氫化合物》危害人類了,也知道地球已傷痕累累了,生態環境破壞了。

只有太陽資源生物質能《碳水化合物》可以造福全人類,不僅保護地球,而且不必爭奪資源,和平發展,永不戰爭,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


手機用戶75022507804


別的不好說,但可控核聚變肯定能轟動全世界,甚至說改變整個人類文明,如果你仔細觀察歷史的話,你會發現人類的演化實際上就是一部能源開發史。

那麼火是人類運用的第一個能源,正是因為人類學會使用火,我們從一個風餐露宿飲血茹毛的野獸,演變成有思想,有文化,有創造能力的智慧生命。

後來隨著蒸汽機的發明,是人類第一次將熱能轉化成其他的動力,於是在蒸汽革命的推動之下,人類文明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階段。

再後來隨著電能的運用和開發,各式各樣的技術層出不窮,這些新的技術讓人類能看的更遠,也讓信息傳遞的速度變得更快,那麼在這個基礎之下,人類開始探索地球以外的地方,將目光逐漸轉移到太空當中。

最後原子能技術的運用,是未來人類能否走出地球的關鍵,雖然說可控核裂變也是原子能技術,但可控核裂變的成本和缺點都太多了。

而可控核聚變就不同了,可控核聚變的材料很多,且達不到反應條件就會自動停止,所以無論是成本效益還是安全性,可控核聚變都是最佳的選擇。

所以這個技術一旦被人類成功掌握,人類必然會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屆時人類的腳步將遍及整個太陽系,甚至是太陽系以外的地方......


種植恆星


一旦發現了時光隧道,造出超光子器,到唐朝看看。科學家證實可以,象距離5光年星球,3年前滅失了,光還是5年前的,我們造出快於光子的飛行器就可找到那個星。一定轟動世界。

再就是在哪個地方找到一億年前人或動物化石。

造出氫氣燃料永動機。

能到宇宙邊看看。


三茅居士


原創思想,利用電磁場控制物質性分子性運動性的技術,而改變著電磁場的電子性的分子性,從而利用機械性而製造出各種各樣的食物性材料而供應給人類。以及能夠利用電磁場的作用性,而治療著人體各種的衰變性的細胞,而使到人體能夠健康性的得到長壽。以及利用電磁場的某種能力性,而就可以控制著其它的時空性阻力性引力性等等的磁場性,而創造出宇宙飛船,這樣就可能會轟動整個地球的了。但不知有沒有這樣的可能性而就不知了,而下面就交給磚家們繼續的討論吧!


踏浪而來37326050


感謝提問,這個話題實在是太大了,不是一般的燒腦,那些上天入地的天文地理方面的就不說了,下面我就簡單地談談與我們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內容吧!

一、超音速高鐵

眾所周知,自從我國的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鐵路於2008年8月1日開通運營以來,我國便開啟了高鐵的“加速度”模式,例如武廣、鄭西、京滬、蘭新、廣昆、西成等高速鐵路先後建成通車,高鐵技術正在不斷地改變我國人民的出行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同時,通過“走出去”戰略也在不斷地造福世界人民,可以說我國的高鐵不僅是一匹黑馬,更是一隻領頭羊,是我們引以為豪的一張名片。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各地區之間的聯繫日益密切、頻繁,人們對於時間的觀念也越來越強,因此對於時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北京西站到廣州南站為例,正線全長2298公里,目前用時最短的是G79次,共用時8小時零5分,約合每小時285公里。如果未來研製出了超音速高鐵,那麼這個時間將會大大縮短。

現已知音速約為340米每秒,經過換算可得出約為1224公里/小時,如果一旦超音速高鐵在近幾年內研製成功,將會重新定義“半小時經濟圈”和“一小時經濟圈”,並極大的促進地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國內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實現半天內往返。這樣的技術夠轟動世界的吧!

二、低成本解決缺水問題

近段時間以來,相信很對人都關注到了湖北的旱情情況。今年8月份以來,湖北中東部地區由於沒有有效降水,加上高溫的炙烤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發,導致了湖北中東部地區旱情持續加重,給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已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十億元人民幣。

乾旱是個全球性的問題,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受海陸差異、地形以及洋流等因素的影響,全球淡水資源不僅短缺而且地區之間分佈極為不平衡。據統計,目前僅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哥倫比亞和剛果(金)這9個國家的淡水資源就佔了世界淡水資源的60%,其中俄羅斯的一個貝加爾湖就佔了世界淡水資源的20%,而世界上竟然有80個國家和地區嚴重缺水,佔世界總人口的40%,由於水資源危機一些國家和地區長期處在貧困之中得不到發展。

我們都知道,淡水資源短缺有兩個方面的直接因素,一是由於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工業發展迅速用水量加劇,二是部分水體受到汙染不能直接,還有些國家靠海但由於經濟落後海水淡化投入較低淡水資源也十分有限。

在這裡我就在想,如果能研發出超低成本的海水淡化設備或能夠實現低成本的人工降雨,都能極大的改變一些國家和地區乾旱的狀況,這也足以轟動世界。

以上兩點,如果在技術上取得突破,我想應該要比可控核聚變技術、超光速飛行技術、量子通訊技術、尋找地外文明等要更為現實一些,你認為呢?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地理那些事


其實很多科幻小說和電影已經給出了很多答案供我們參考,比如說可控核聚變,人工智能,“超光速飛行”,基因工程等!每一項技術的成功突破,必將轟動整個地球!

可控核聚變就不用多說了,大家都很來接。通俗地將就是能夠控制核聚變比如說原子彈氫彈的能量,往大了說就是能夠控制恆星的能量,因為恆星也是核聚變。如果連恆星的能量都能夠控制,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呢?

人工智能更是最近幾年人們熱議的話題,尤其是人工智能在圍棋這種高深的棋類對局中完全壓制了人類頂尖圍棋高手,不禁讓人們對人工智能更加充滿期待。如果人工智能(比如說機器人)擁有了人類意識......,那將是不敢想象的事情,科幻電影中人類與人工智能的較量將不可避免!

“超光速飛行”。雖然愛因斯坦相對論表明光速是宇宙速度極限,但是有前提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任何攜帶能量與信息的物體都無法超越光速,這意味著只要不攜帶能量和信息就完全可以隨意超越光速。而利用空間可伸縮撕裂的特性,就可以間接實現超光速飛行,比如說曲速引擎和蟲洞的概念。

基因工程。與人工智能一樣,基因工程同樣備受人們期待,畢竟如果科學家能更好地操控基因,對其進行改造和優化,人類完全有可能輕鬆戰勝各種致病基因,讓人類壽命大大提高,甚至有可能實現某種意義上的“永生”!

而目前來看,距離我們最近的或許就是可控核聚變,我國已經實現了高度一億度的“人造太陽”,實際上也就是可控核聚變,不過只是在實驗室中,還沒有應用到商業領域,畢竟還有很多難題沒有克服。而一旦實現可控核聚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將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傳統能源比如煤石油等將逐漸被拋棄,可控核聚變甚至可看做是一種無盡能源!


宇宙探索


突破四維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