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混合多雲管理,IBM Services給你把“金鑰匙”


混合多雲管理,IBM Services給你把“金鑰匙”


在通往雲彼岸的道路上,混合多雲是一扇觸手可及的大門。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的調研數據顯示,85%的企業已經在多雲環境中開展運營,98%的組織預計三年內將使用多個混合雲。但是,若想真正開啟混合多雲這扇大門,還缺少一把“金鑰匙”,那就是混合多雲管理服務。IDC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預計到2024年,90%的全球1000強組織將建立多雲管理的戰略,包括使用能夠跨公有云和私有云進行統一管理的工具。

1

企業上雲面臨三大挑戰

今天,企業已經翻開了數字化重塑的“第二篇章”。在上一個篇章裡,企業主要解決了上什麼樣的雲的問題。掀開第二篇章,企業要以業務為出發點,打造新一代的技術架構,明確自己想從雲中獲得什麼樣的業務價值,為未來進一步演進成為認知型企業奠定基礎。

既然目標已經鎖定,那麼接下來就要考慮為了實現目標,必須清除哪些障礙或挑戰?Gartner的報告指出,那些部署了私有云的企業已經基本實現了IT基礎架構的虛擬化、運維的自動化和服務的自助化。但是隨著5G、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新技術、新應用的快速崛起,IT基礎架構呈現出物理資源和虛擬資源並存、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共存的複雜局面。從工作負載的角度看,在混合多雲的環境中,多家供應商並存、多個雲的連接和管理,以及合規、安全等問題亟需解決。但是由於缺乏必要的技能和工具,很多企業往往不知道應如何確定優先級,從哪裡入手實施IT基礎設施的現代化。


IBM認知計算解決方案研究院院長高雪峰指出了企業用戶在混合多雲環境中面臨的三大挑戰:第一,不同供應商提供的公有云、私有云,其管理模式各不相同,讓應用在不同的雲之間進行靈活地遷移和躍遷,非常困難;第二,企業在原有的穩態應用與基於微服務架構的敏態應用之間隨意切換,或者找到一個過渡的平衡點,這是非常大的挑戰;第三,

在實現應用雲躍遷的過程中,如何保證應用的一致性和協同的數據安全,這也是一大難點。

概括起來,當前橫亙在企業上雲道路中的最大障礙就是在混合雲環境下,如何實現有效的統一管理,保證核心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提高IT資源的利用率,節約成本。

儘管絕大多數的企業事實上已在運行多雲架構,但只有相對少數的企業瞭解如何管理這些環境。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的調研數據顯示,只有30%的企業擁有用於統籌安排工作負載的多雲統籌器或其他多雲管理平臺。

因此,市場亟需下一代的混合多雲管理平臺。隨著5G、邊緣計算的興起,只有混合多雲管理平臺才能夠很好地覆蓋雲計算和邊緣計算,有效地解決數據通過多主體的資源管理控制這件事情。

2

混合多雲管理要實現“四化”

其實,很多廠商都已經注意到了混合多雲管理這個難題,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多雲管理平臺或工具,其中包括雲基礎架構提供商、獨立雲系統和服務管理軟件提供商、傳統的系統和服務管理軟件提供商,以及雲管理服務提供商和公有云服務提供商等,可謂群雄逐鹿,各顯神通。IDC的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雲系統和服務管理軟件市場的規模達到1.05億美元,同比增長40.4%;未來五年,該市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4.3%,到2023年,其整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512億美元。

雲管理軟件市場的高速發展,是企業IT基礎架構向雲轉變的必然結果。現階段,企業使用雲管理軟件可能還是以優先管理企業內部雲資源為主,但是隨著混合多雲的逐漸興起,企業的採購和使用習慣也將隨之發生轉變,混合多雲的管理需求將日益旺盛。這也是IBM與九州雲達成合作,為其打造新一代混合雲管理平臺的重要背景。

近日,IBM Services基於自身在雲管理平臺的開發和服務的能力,結合九州雲在邊緣計算和混合多雲管理等戰略業務方面的新需求,為其設計和打造了一個更為全面和強大的混合雲管理平臺,支持九州雲在保持開源技術服務競爭優勢的同時,拓展多雲管理與服務,實現面向未來的業務轉型和業務佈局。

新一代混合雲管理平臺要實現“四化”

01

首先是自動化,它提供動態的資源發現和管理功能,實現了資源供給的自助化服務,可支持操作系統鏡像、中間件和應用程序的自動化部署,從而達到節省資源部署時間,以及減少人為操作失誤的效果。

02

其次是可視化,它支持多雲環境下對雲資源管理、系統運行狀態,以及任務執行過程的可視化控制,並提供豐富的圖表幫助客戶進行運營分析。

03

再次是智能化,它實現了靈活可擴展的資源分配和水平伸縮策略,支持根據資源類型和資源使用率等參數定製的智能調度模式,能夠在客戶需求不斷變化的情況下靈活共享資源。

04

最後是可定製化,它具備從前臺到後臺的全方位定製能力,可為客戶量身定製打造雲管理平臺,同時以REST API形式提供接口,方便客戶後續定製開發和集成。

IBM堅信,混合多雲管理要從開源中來,到開源中去。IBM大手筆收購開源軟件公司紅帽,是為了更好地提供開源混合雲解決方案和服務。此次IBM與中國最早的開放基礎架構(OpenInfra)技術公司九州雲合作,也是為了讓混合雲管理能夠真正落在實處。高雪峰表示:“結合IBM和九州雲雙方的力量,可以為客戶提供企業級的IT管理服務能力,並將IBM在認知計算方面積累的經驗和能力分享給更多客戶。”

九州雲首席執行官張淳表示:“九州雲自成立以來,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始終堅持開放合作、互利融通。此次與藍色巨人IBM開放合作,將給雙方的客戶帶來巨大價值,同時開闢一條國際巨頭和本地專業服務商創新合作的新模式。”

3

助力企業上雲,IBM Services扶上馬還要再送一程

進入數字化重塑“第二篇章”,企業在雲上的主要精力將放在提升整體資源管理能力和降本增效上。

在此,我們有必要深入地剖析一下,企業為什麼要上雲?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大中華區混合雲解決方案總監王駿歸納說,企業上雲有三大驅動力:業務驅動,藉助雲實現企業業務的變革、創新,發現新的增長點;工作負載驅動,未來很多創新型的應用都要在雲上部署和實施;運營管理驅動,面向複雜的混合多雲環境,提升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對企業實現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用戶只有對上述驅動力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認知,才能找到切實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從雲中獲得自己想要的價值。而IBM正是企業雲轉型的參與者、賦能者和實踐者,提供各種系統化、專業化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在混合多雲的環境中實現更好的創新。

作為企業雲轉型的參與者、賦能者和實踐者,IBM始終堅守以下五大原則:第一,未來的雲世界是一定是一個混合雲的世界;第二,未來的雲世界一定是一個多雲的世界,IBM曾經做過調研,平均每家企業上都會採用3~5朵雲;第三,開放原則是雲戰略的核心;第四,確保雲上安全;第五,實現雲上更有效率、更適合的管理。

遵循以上五大原則,IBM正在混合多雲這條道路上疾馳,攜手紅帽打造基於容器的更加開放的混合多雲平臺。最新成果IBM Cloud Pak就是一例。這款企業級的容器化軟件解決方案,可以幫助客戶更迅速、更安全地將核心業務應用程序移動到任何雲端。每個IBM Cloud Pak在通用集成層之上均包含用於開發和管理的容器化IBM中間件和通用軟件服務,能夠將開發時間縮短高達84%,將運營費用減少高達75%。

除了技術和解決方案以外,IBM對企業上雲的最有力支撐還在於它提供了企業上雲和治理的方法論,從諮詢、遷移、構建到管理,可以說是手把手地幫助客戶完成雲的遷移和運營。

毋庸置疑,企業上雲是一股熱潮。但是,企業千萬不能迷失在這股熱潮中,為上雲而上雲,一切還是要以促進業務發展為核心。“雲是為了企業的業務而存在的。在雲的環境當中,更好地發掘出業務的價值,打造業務的差異化,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王駿表示,“企業上雲是為未來在投資,打造一個不一樣的架構體系,包括業務架構、技術架構,這些都是為了更好地支撐未來的業務轉型而打下基礎。”

正是基於上述對企業上雲需求的深刻理解,IBM成功地幫助某知名飲料企業將其整個SAP系統遷移到雲上,實現了其整個供應鏈的雲上再造;國內的一些大型銀行也在積極地探索雲化轉型,在IBM的幫助下,將其新一代零售銀行系統整體遷移到雲上。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混合多雲的管理並不只是IT的運維和運營管理,還要與研發緊密結合,更好地在雲中實現研發,並通過雲原生的架構實現雲原生應用的創新、發展、部署、落地。雲的運營將是一個研發和運營管理緊密結合的過程,僅靠以前傳統IT部門的運維人員是無法實現的。未來,你可能會發現,企業的IT運營部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IT研發運營部,IT與研發將緊密結合在一起。

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大中華區副總裁鄭軍指出,當前,中國已經運行在雲端的工作負載只有20%左右,未來還有更多工作負載期待走入更成熟、更開放的雲環境。新一代混合多雲管理平臺是企業上雲之路中最重要的一塊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