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秦長城和明長城有啥區別

明太祖將蒙元逐出長城,蒙古只是失去了在漢地的統治權。蒙古大帝國早已分崩離析,裂解為幾個本土化的汗國。佔據蒙古的後元,依舊是中國北面的強敵。為此,明朝對於北邊防務,從未敢懈怠。今日中外視為世界巨大工程之一的長城,其實不是秦漢以來的邊塞,而是明代建築的邊牆!


秦長城和明長城有啥區別


這一道邊牆,貫穿“九邊”,由遼東山海關老龍頭依山傍谷,迤邐西行,延伸到目前的嘉峪關,連綿不斷,中間有些地方還有內外兩道長城。中國的長城,自戰國時代燕、趙、秦三國築邊塞,到秦始皇聯結這些防禦工事,成為震古鑠今的“萬里長城”。但是從長城遺址看來,秦漢的邊塞並非連成一線的城牆,毋寧是縱深佈置、互相支持的堡壘群:山地上是高踞山頂與嶺脊的烽火臺;平地上是以障塞(堡壘)結合地形(如壕溝)或植物(如大片荊棘)的工事。如見北族敵跡,即以烽火傳訊——這是一個有數里至數十里縱深的預警系統,使經常集結在邊防兵站(如漢代的右北平)的重兵,可以推進襲擊來犯的敵人。


秦長城和明長城有啥區別


這樣的防線,並不是一條密封的界牆。平時,胡漢貿易照常進行,漢代邊郡太守,將萬騎,定期行邊;有大戰役時,大軍分道出擊,以攻勢為有效的防禦。在心理上,北族遊牧地區與中國農耕地區並不隔斷,而是有進有退的開放地帶。

秦長城和明長城有啥區別


反之,明太祖、成祖兩代雄主多次大軍出擊,追亡逐北,此後即不見開塞北征。蒙古來犯,明軍不過據城守關。明朝中葉以後,東北邊外的建州衛清廷崛起,明軍防線本在關外,數次大敗,遂移入長城內,但還是阻擋不了清廷踹破邊牆,入侵關內。這一條密封的邊界,終究還是擋不住敵人。

中國歷史上,唐代的中國超越了長城線以北,北朝以及遼、金、元、西夏等北族漫過了長城以南。秦漢與明代都以長城為防線。然而,秦漢的障塞是開放的,明代的邊牆是封閉的。城牆如堤岸,在壓力甚大時,還是會潰決。在心態上,這一條邊牆分隔胡漢,漢人世界自我設限,是內斂的,而不是開展的;是封閉的,而不是出擊的。(文/許倬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