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紅樓》細讀:痛斷人腸的《秋窗風雨夕》

《紅樓夢》第四十五回,黛玉寫了一首《秋窗風雨夕》,如詩題中所說,它作於一個秋天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

《紅樓》細讀:痛斷人腸的《秋窗風雨夕》

(黛玉作詩)

緣起

當天下午,黛玉和寶釵認認真真的交了交心,這是黛玉打從心底裡認可寶釵之後,最認真的一次心靈交流,因為黛玉先喪母又喪父,中間又沒有兄弟姐妹,她太渴望有一個“親人”來“管管”自己,說一說只有親人才要以說的話,或者有個知心朋友談一談埋在心底裡的小女兒心事。

她說自己的病,講自己的心情,講自己對當下處境的認知,講自己的苦悶,這是黛玉的真心吐露。當然,她也換來了寶釵的寶釵的貼心回應,寶釵甚至承諾她:“你放心,我在這裡一日,我與你消遣一日。你有什麼委屈、煩難,只管告訴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

《紅樓》細讀:痛斷人腸的《秋窗風雨夕》

(寶釵與黛玉)

這話很誠懇,也很暖人,黛玉於是很認真地,打心底裡認下了這個姐姐,否則以她“喜散不喜聚”的個性,她斷不會要求寶釵“晚上再來和我說句話兒。”這對於黛玉,實在是走心的囑咐,或許黛玉有一肚子憋在心底裡的話要傾訴,而寶釵,是此時最合適的人吧,而且,晚上,也更適合交心吧。

注意,寶釵答應了。

但是,“不想日未落時,天就變了,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秋霖脈脈,陰晴不定,那天漸漸的黃昏,且陰的沉黑。兼著那雨滴竹梢,更覺淒涼。知寶釵不能來,便在燈下隨便拿了一本書……”下雨了,天也晚了,黛玉想著寶釵自然是不會來了,於是看書,偏拿起的書是《樂府雜稿》,其中又恰有《秋閨怨》、《別離怨》等詞。又是秋天,又是閨中,恰自己遠在故鄉之外,恰寶釵也不能來,恰又是風雨之夜……於是她“不覺心有所感,亦不禁發於章句,遂成《代別離》一首,擬《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詞曰《秋窗風雨夕》。

《紅樓》細讀:痛斷人腸的《秋窗風雨夕》

(悲愁的黛玉)

題解及原詩

這首詩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詩名正好成對兒,而且是反其意而對。春、江、花、月、夜是五個名詞實字,秋、窗、風、雨、夕也是五個名詞實字,所不同的是《春江花月夜》讓人聯想到溫馨、和諧、恬靜與舒適,而《秋窗風雨夕》卻讓人聯想到淒涼、肅殺、喧囂、惆悵。歸根結底,不同的事物必然帶給人不同的思想感受,不然,宋玉也不會在《九辯》裡寫“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了,張若虛的夜晚有花有月,調子是亮色的,溫暖的;林黛玉的夜晚卻只是有風有雨,調子是灰暗的,淒涼的。

《紅樓》細讀:痛斷人腸的《秋窗風雨夕》

(《春江花月夜》的調子)

顯然,這首詩是黛玉在秋夜裡“悶制”出來的:舉世無親讓她苦悶,寶釵不來讓她鬱悶,風雨交加讓他煩悶,夜間無人讓她憋悶,於是,一首遣悶吐心之詩流出筆下: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淒涼!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溼。

全詩只有七言二十句,卻用了十五個“秋”,南宋詞人吳文英有一闕《唐多令》,開篇就是:“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如果不是極端的苦悶,如果不是極端的愁慘,何以能讓黛玉寫了這麼多的“秋”在同一首短詩裡。

《紅樓》細讀:痛斷人腸的《秋窗風雨夕》

(黛玉)

賞析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淒涼!”秋花已殘,秋草枯黃,在這漫長的秋夜裡,只有一盞孤單的秋燈,悄無聲息地亮著,如孤單的自己;如此的境況,我已經分明感到來窗之外,秋意無盡,偏偏又起了秋風來了秋雨,焉能不倍感淒涼。

黛玉是肺病,中醫說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胃,秋養肺,冬養腎。秋天正是她最難熬的日子,寶釵似乎是知心——她當然也知道寶釵是競爭對手——但暫時,她人生的苦悶要大於愛情的糾結,寶釵至少是可以解一時苦悶的知心之人,偏偏又被這惱人的秋風秋雨阻隔了,黛玉的苦悶是自然而生的。

《紅樓》細讀:痛斷人腸的《秋窗風雨夕》

(病重的黛玉)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風更大了,雨更急了,風雨敲碎了竹梢蕉葉的秋綠之夢,也敲醒了窗前之人,她不忍看不忍聽,但又無法安然入睡,只得手持秋燈,移向屏後,那裡無雨聲,那裡也無秋風。

黛玉是坐臥不安的,她不能安坐窗前,她只得在屋內來回走動,屋內又太暗,只能舉燈而動,走到屏風之後,那裡是安靜的,那裡是沒有風雨摧迫的,儘管如此,移燈時,那搖動的燭火還是讓蠟燭悄然流下“淚”來。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蠟燭終將成灰,燭淚終將流盡,接下來忍受煎熬的就是燈臺,即將燃盡的燭不正是年命不永的自己,忍受燭火熬煎的燈臺不正也是無依無靠的自己……

她禁不住悲從中來,但卻無可奈何,因為無處躲藏。因為哪裡不是秋天,何處沒有風雨,誰家的院子能把秋風秋雨關在門外,誰家的窗子又能把風聲雨聲隔在窗外?這既是自我逃避的無力,又是無奈之下的自我開解。

《紅樓》細讀:痛斷人腸的《秋窗風雨夕》

(雨後的瀟湘館)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既然無處可躲無處可藏,那就鑽到被窩裡吧,那裡總會溫暖些吧。可是羅衾太薄,秋風太涼,院子裡的更漏之聲遙遙傳來,夾著秋雨之聲,雨似乎被這更漏之聲催促得更急了。

這是整夜的秋雨啊,這是整夜的秋風!這是叫人無論如何也不得安枕的秋風啊,這是攪得人離愁倍增的秋雨。遠離故鄉的黛玉睡不著,她只能待在燈前,一邊哭泣,一邊聽著這愁煞人的秋風秋雨。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溼。”憑窗望去,窗外的小院籠罩在一片雨後的煙霧裡,似乎顯得更加蕭條,竹梢處的竹葉上還偶爾滴下幾滴雨水,滴瀝滴瀝……不知過了多久,雨似乎小了,雨似乎停了,再看眼前打溼的窗紗,是雨嗎?不是,那分明是我自己的淚水。

《紅樓》細讀:痛斷人腸的《秋窗風雨夕》

(竹葉掛雨)

尾聲

當然,命運並沒有一直讓黛玉愁慘下去(作者的節奏把控得真好),因為黛玉還有寶玉的愛情,當黛玉在愁慘之中剛寫完這首無限悲愁的詩之後,寶玉就來了,他是冒著雨來的,來了就是一連串的慰問:“今兒好些?(第一問)吃了藥沒有?(第二問)今兒一日吃了多少飯?(第三問)”,這還不放心,甚至還要“一手舉起燈來,一手遮住燈光,向黛玉臉上照了一照,覷著眼細瞧了一瞧”才徹底放心。

接下來就是兩人“漁翁漁婆”和“玻璃繡球燈”的典故。命運並沒有拿走黛玉所有的東西,她有寶玉的愛情溫暖,以對抗整夜的秋風秋雨的淒涼。

《紅樓》細讀:痛斷人腸的《秋窗風雨夕》

(漁翁漁婆)

寶釵安排人送來了燕窩和雪花洋糖,這很細心,很周到,但她到底沒有來,她爽約了。

(【跟著布丁讀紅樓】之35,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