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嗎?

我夢惜紅顏


要正確認識病毒的傳播途徑並做好預防措施。

病毒的傳播方式:有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兩類。

(1)水平傳播:

是指病毒在人群中不同個體間的傳播。主要呼吸道或消化道傳播、直接接觸和性接觸傳播、蟲媒傳播和經輸血注射傳播等。

(2)垂直傳播:

是指通過胎盤或產道,病毒直接由親代傳播給子代的方式,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包括母-嬰傳播和父-子傳播。常見導致垂直傳播的病毒有風疹病毒、鉅細胞病毒、乙肝病毒、HIV、丙肝病毒等十餘種。

要多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力,出門戴口罩,勤洗手注意衛生,儘量少去人多的地方。


博文約禮0596


病毒的種類有很多種,已經有5000多種病毒被發現。其傳播方式也多種多樣,部分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比如說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

一、什麼是病毒

很多人對

病毒及細菌啥啥分不清楚。其實病毒與細菌並不相同。

病毒是一種與普通生命體不同的物種,其外周是一個保護性蛋白質外殼,內部為一段DNA或者RNA。介於生命體及非生命體之間,寄生在細胞內,靠細胞內的營養繁殖壯大自己,離開細胞無法獨自繁殖。

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病毒也可以寄生在細菌內。

大多數病毒的直徑在10-300納米(nm)。新型冠狀病毒大小約50-200nm。細菌的體積則要大得多,比如球菌的直徑0.5~1微米。

二、病毒的傳播方式

1、垂直方式。

母親傳到嬰兒,如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嬰兒一出生就有可能從母親處感染病毒。

2、體液傳播。

包括血液傳播及性傳播,如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等。

3、經皮膚傷口傳播。

經昆蟲媒介的叮咬、動物咬傷或皮膚傷口接觸病毒而傳播。如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等。

4、經消化道傳播。

食入被病毒汙染的食物和水源而傳播。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

5、經呼吸道傳播。

病毒經空氣、飛沫等吸入感染,如流感病毒等。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目前考慮以飛沫傳播為主,接觸傳播為輔,是否存在空氣傳播尚不確定。飛沫傳播與空氣傳播並不是相同的概念。

飛沫是指直徑大於5微米的含水顆粒。在我們咳嗽、打噴嚏及說話時均可產生飛沫。特別是有些人,說話時口水四濺,飛沫產生的更多。飛沫傳播在1米內幾率較大。因此,只要我們保持與病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感染的可能性就會下降。飛沫的顆粒較大,不易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很快會塵落到地面及物體表面。

空氣傳播,又稱氣溶膠傳播,顆粒一般直徑<5微米。氣溶膠又分為固體氣溶膠及液體氣溶膠,液體氣溶膠稱為霧,固體氣溶膠稱為煙。由於其直徑更小,空氣不流通的環境下,氣溶膠可以存在一段時間,才會消散。所以,如果我們去公共場所,特別是狹小封閉的空間,要戴上口罩。比如說醫院診室!

新型冠狀病毒還可以接觸傳播,

比如說手接觸到病人的痰液、唾液汙染的物品,在用手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等,也有可能被感染。所以強調勤洗手有其道理。

封閉的不通風的公共空間,容易氣溶膠傳播病毒

三、戴口罩對病毒的作用

病毒這種微生物,進入體內後,目前尚沒有特效藥物能夠將其殺滅!這就需要我們對其加強防禦,阻止病毒入侵!

口罩對於病毒的作用,在於其物理阻隔作用,而並非通過口罩殺滅病毒。

醫用防護口罩(最佳)及醫用外科口罩,都可以有效阻止飛沫及氣溶膠內的新型冠狀病毒入侵我們的呼吸道,即使有少許病毒漏網,也可以被我們的免疫系統清除,不至於致病!醫用防護口罩效果更好,價格較貴,且目前武漢一線醫務人員都處於緊缺狀態,普通人沒有必要搶購。

普通醫用口罩防護級別稍差,至於普通防塵口罩,其防護作用就更弱一點。

我院醫生除夕夜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線醫生

總結:部分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即氣溶膠傳播。新型冠狀病毒是否通過氣溶膠傳播尚不確定。選擇質量可靠的口罩,可以將氣溶膠有效攔截下來!

但我們還是不能大意,口罩並不能百分之百保障我們的安全,還有接觸傳播,或者口罩未能貼合緊密、口罩使用時間過長(正常應2-4小時更換一次),均有染病可能。建議多做宅男宅女,儘量不出門,既省下口罩,又保障安全。萬一有事需要出門,戴好口罩,及時洗手!


王成大夫


首先了解其結構、我們要理解病毒是什麼它是怎麼組成的,狹義的生物病毒是1種獨特的傳染因子,它是能夠利用宿主細胞的營養物質來自主地複製自身的DNA(雙鏈)或RNA(單鏈容易複製發現基因突變:所以結構不穩定,其中的一些鹼基很容易被取代,而DNA雙鏈相對來說比較封閉,不容易被破壞,所以RNA比DNA更易發生突變”)、蛋白質等生命組成物質的微小生命體,這也側面的導致了有些病毒不容易治療。

其次生存條件、病毒主要的生存條件病毒必須寄生在細胞裡,離開了細胞自己什麼都幹不了。一旦進入宿主細胞後,它就可以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以及複製、轉錄和轉譯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信息產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值得注意的一點此時的病毒可能已經是升級版比第一代的適應能力和抗藥性要強,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難治療)。充分說明了病毒是需要載體的(比如血液、體液、唾液、飛沫等等)

最後為什麼要戴口罩,準確的說一般我們用的不屬於醫用口罩主要也就是為了防止自己的唾液或者別人的唾液因為交流的時候,彈到皮膚暴露的地方從而產生有利病毒繁殖的空間,而不是一個口罩就能把病毒殺死這個是不現實。只能說用於間接的保護手段而已。

溫馨提示:防疫期間不能放鬆警惕、儘量減少外出,避免去人員聚集的地方,外出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自身衛生、多運動、多喝開水!


青山飛鳥藝術


病毒傳播需要三要素,

一,傳染源。

二,傳播途徑。

三,易感人群。

三者缺一不可。

太陽光☀️直射可以消毒,紫外線包含在太陽光☀️裡面,紫外線用於表面消毒。

空氣具有流動性,人群密集的地方,儘量少去,減少接觸到“傳染源”。

不管什麼病毒,都需要生長條件,控制病毒傳播三要素,就能控制病毒傳播。


語畢


病毒的種類是不一樣的,類似感冒那樣的病毒是能夠通過空氣傳播的。


洋洋日新月異


至於空氣是否傳播,不如先來看看中央空調能否傳播?

我今天上班,第一件事是關中央空調

2003年2月21日,來自廣州的劉劍倫和家人抵達香港,入住京華酒店911號房。

當晚,劉劍倫出現症狀,2月22日送醫確診為非典。

僅僅一晚,京華酒店9樓的15名客人被感染,其中有3名新加披人、2名加拿大人、1名美籍華人。

感染者離開香港,將病毒傳播到了新加坡、加拿大、美國、越南、菲律賓……非典在海外迅速擴散。

劉劍倫疫情傳播示意圖 圖源:《中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模式研究》

在京華酒店9樓,每一個房間的地毯上,幾乎都存在病毒。但劉劍倫並沒有來過這些房間。

研究人員認為,大面積感染的原因可能有兩個:

一是劉劍倫當晚因發病而嘔吐,在9樓公共走廊留下病毒;

二是酒店的中央空調,抽取了劉劍倫房間的空氣,導致病毒傳播到了9樓的所有房間。

2003年4月30日,衛生部發出緊急通知:非典防治場所嚴禁使用中央空調。

之後,有醫院數據顯示,依靠空調,SARS病毒在空氣中的傳播距離會明顯增加,甚至能傳播至少25米。

汲取非典經驗,本次肺炎爆發時,武漢酒店業為醫護人員提供免費住宿,就特別注意了,只提供不帶有中央空調的酒店和公寓。

圖源:官方微博

部分城市也出臺了一刀切措施,要求“所有中央空調停用”。

圖源:官方微博

從昨天(2月3日)起,全國各地陸續返崗。

由於天氣原因,很多辦公室要用中央空調取暖。

疫情當前,中央空調到底還能不能開?

1

辦公室儘量不開中央空調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傳播。

大型中央空調通過管道送風,所有房間的管道相通,整個辦公樓相當於同呼吸共命運。

如果辦公室A有感染者,病毒就可能通過空調管道進行傳播,被吹到辦公室B,感染其他人。

辦公樓中央空調的送風管道

針對這一情況,國家衛健委在2月2日召開新聞發佈會,明確表示:

如果發現疫情,應該立刻停止使用中央空調,之後,不只是對中央空調系統,還要對整個辦公環境進行消毒處理。

圖源:微博

不過,中國疾控中心消毒首席專家張流波主任也表明:中央空調有嚴格的設計規範,如果是按照規範做的,應該是安全的。

這裡“有嚴格設計規範的中央空調”,指的是適用於公共場所的、配套了新風機組的中央空調。

新風機就像一個大型換氣扇,能把空調管道里的室內汙濁空氣排出去,引進室外新鮮空氣。

如果辦公室開中央空調,一定要選擇全新風運行模式,並且按最大風量運行。

如果不能做到全新風運行,則儘量不開中央空調,或者開中央空調時關閉迴風閥,不讓汙濁空氣再回到室內。

並且,請物管人員做好送風口、迴風口的消毒。

根據《中央空調通風系統衛生規範》,在無病例的建築物內,中央空調的“過濾器(網)每週清洗或更換一次,過濾器更換時應先消毒後更換。”

目前尚未有在空調中檢出新型冠狀病毒的報道,我們希望永遠不要有這樣的報道。

2

家用中央空調不會傳播肺炎

家庭用的中央空調,都是“假中央”,和大型中央空調的原理不同。

家用中央空調的原理,和普通掛機是一樣的:管道里是冷凝水和製冷劑,只能製冷,不能通風。

每個房間的空氣都是獨立的,不會通過空調進行交換。

只要家裡沒有肺炎病人,中央空調放心開,不用怕。

家用中央空調原理圖

3

家用新風不會傳播肺炎

很多人家還安裝了新風系統。

家用新風也相當一個大型換氣扇,是幫助通風的,可以正常使用。

有的家庭是中央空調和新風二合一系統,也可以正常使用。

只是新風系統的通風效果沒有直接開窗通風好。

有條件的話,建議關掉新風,直接開窗通風。

圖源:住範兒自攝

4

開窗通風是最基本的防護措施

柴靜有篇非典報道讓我印象深刻,當時疫情爆發得措手不及,醫院沒有完善的設施——

“過道里有很多扇窗子,全開著,沒有消毒燈,聞不到過氧乙酸的味道,甚至聞不到來蘇水的味兒——看上去開窗通風是唯一的消毒手段。”

文字讓人痛心,但直白地說明了,在沒有其他措施的情況下,開窗通風是最基本最正確的防護手段。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權威提示:

每天上下午至少開窗通風各一次,每次至少半小時;

可以選擇在陽光充足時段,保證屋裡環境空氣流通。

尤其是辦公室聚集場所,一定要多開窗多通風!

關掉中央空調又開窗戶,辦公室一定會冷,上班記得多添一件衣服保暖。

最後,再次強調防護重點:

辦公室的中央空調能不用盡量不用;

辦公室用中央空調一定要開窗通風;

家用中央空調和家用新風可以正常使用;

在家也要多開窗通風。


住範兒


我覺得這是主要途徑 春節期間儘量不要外出了 這次病毒確實來勢洶洶 做好防範


朱曉東


關於病毒傳播,華夏民族之前稱為瘟疫,《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

冶在此為管理之解,冶未病則是指搞好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此為上策。

《道德經》更是做了詳細的補充: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李耳強調,家禽與家畜,要隔離飼養,要防止動物身上的病毒,與人身上的病毒雜交,要做好動物衛生管理。

所以中醫的最高境界是在於不藥而癒,現代醫學稱之為自愈。

這是因為,世界上的任何病毒,包括常見的感冒在內,幾乎都沒有特效藥,老祖宗留給我們除了知識和智慧以外,還有30億對基因蘊藏著強大的自身免疫能力。

總結一句話,病毒感染基本都能自愈的,即使不幸被傳染到。

今天舉一個病毒空氣傳播的例子:公共衛生上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口腔帶病毒細菌

rna病毒,必須依附在細菌或細胞上才能複製,體液,尿液各種分泌物內只要含有細菌或者動植物細胞都可能帶有病毒,什麼糞便門把手只要有細菌的地方都可能有病毒;但很多人忽視一個問題,就是口腔細菌,首先通過近距離的對話,一起用餐,一起開會,這些密切行為,細菌會-空氣傳播,注意此時不是飛沬,首先被感染的是他人口腔中的細菌。

正常人,即使每天非常認真的刷牙,口腔至少有500-2000億個細菌,那麼一旦口腔內的細菌接觸到帶毒的病菌,口腔細菌就成了病毒入侵的對象;

不少人是沒有定期潔牙的習慣,口腔內牙結石很多,甚至還有扁桃體結石,那麼口腔的細菌數甚至遠遠超過2000億,細菌總數越多,被病毒感染的菌群和數量就越大,牙結石上的細菌經長期與人體細胞鬥爭,己成為頑固堡壘,至少能與免疫系統打成平手,病毒的感染導致了這個平衡被打破。

假設某人口腔的細菌被病毒感染,會發生2種情況了。

一種是由於病毒的入侵,導致牙結石內被感染的細菌戰鬥力下降,人類自身免疫細胞在攻擊帶毒細菌的同時,發現並戰勝了平時無法消滅的頑固帶毒細菌,從而也獲得免疫力,所以個體不會出現發炎發熱症狀;

另外一種相反,細菌因感染病毒後變強大了,免疫系統無法與之達成平衡,最後細菌突破了防線,從口腔進入了體內,就開始出現發炎發熱症狀。

這時間就無法預測啦,可能是當場發作,或者1個月或者更長,當然這種情況並不是類似hiv病毒在人體細胞內的潛伏。

結論:大家要注意與熟人近距離講話也得戴上口罩。最好做到分餐制,不要共用餐飲具哦。

新年裡大家都做好口腔的清潔,確保自己不要成為巨蜥。如果雲在青天張麻子:因這篇《牙結石與疫情論》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金的話。公告的時候,大家記得通知我,因為i can not 看英文,大家轉發的,我們一起平分獎金。






雲在青天麻子說茶


答案是的,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空氣中,只要跟病毒攜帶者近距離接觸,就極有可能傳播到


飛豬毛毛


回答:不是所有的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有些病毒是通過飛沫核傳播的。

因為有的能從呼吸系統進入,有的能從血液傷口進入,進入後需要附著在細胞內,以狂犬病毒為例,在傷口處附著在神經細胞上需要72小時。不能通空氣傳播的病毒,因為他不能附著在支氣管,肺泡等呼吸系統的細胞上。不同的病毒進入細胞的方式不一樣。但也有例外,當病毒濃度特別大的時候,有可能通過黏膜進入,不是絕對的。

本次爆發的新冠狀性病毒就是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的。狂犬病毒通常不會通過空氣傳播。

傳播方式

包括經飛沫、飛沫核和塵埃。

1.飛沫傳播:

含有大量病原體的 飛沫在病人呼氣、噴嚏、咳嗽時經口鼻排入環境。大的飛沫迅速降落地面,小的飛沫在空氣中短暫停留,侷限於傳染源周圍。因此,經飛沫傳播只能累及傳染源周圍的 密切接觸者。這種傳播在一些擁擠的公共場所如車站、臨時工棚、監獄等較易發生。對環境抵抗力較弱的 流感病毒、 百日咳桿菌和 腦膜炎雙球菌常經此方式傳播。

2.飛沫核傳播:

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由於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稱為飛沫核。飛沫核可以 氣溶膠的形式漂流至遠處。 結核桿菌等耐乾燥的病原體可經飛沫核傳播。

3.經塵埃傳播:

含有病原體的飛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乾燥後形成 塵埃。易感者吸入後即可 感染。凡對外界 抵抗力較強的 病原體如結核桿菌和 炭疽桿菌芽孢均可通過塵埃傳播。

流行特徵

1)傳播廣泛, 傳播途徑易實現, 發病率高;

2)冬春季高發;

3)少年兒童多見;

4)在未 免疫預防人群週期性升高;

5)受居住條件和 人口密度的影響。

傳播途徑

飛沫傳染是許多感染源的主要傳播途徑,藉由患者咳嗽、打噴嚏、說話時,噴出溫暖而潮溼之液滴,病原附著其上,隨空氣擾動飄散短時間、短距離地在風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張口或偶然碰觸到眼睛表面時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

例如:細菌性腦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結核、麻疹、德國麻疹、百日咳等等。由於飛沫質、量均小,難以承載較重之病原,因此寄生蟲感染幾乎不由此途徑傳染其它個體。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如何預防?

目前還新型冠狀病毒傳染來源尚未找到,疫情傳播途徑尚未完全掌握,病毒變異仍需嚴密監控。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接受媒體採訪認為,病毒的源頭可能來自野味,存在人傳人現象。因此可從如下途徑預防:

(1)降低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

用肥皂水和清水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咳嗽和打噴嚏時,用紙巾或屈肘遮住口鼻;避免與任何有感冒或類似流感症狀的人密切接觸;將肉和蛋類徹底煮熟;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接觸野生或養殖動物。

(2)防止自己和他人生病

a.洗手

在咳嗽或打噴嚏後;在照護病人時;在製備食品之前、期間和之後;飯前;便後;手髒時;在處理動物或動物排洩物後。

b.保護他人免於生病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袖口或屈肘將口鼻完全遮住;將用過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內;咳嗽或打噴嚏後,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清洗雙手。

c.防止自己生病

避免在未加防護情況下與病人接觸(包括在公共場所吐痰、觸摸眼睛、鼻子或嘴巴)以及與牲畜或野生動物接觸。

(3)注意食品安全

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處理生食和熟食之間要洗手。(即使在發生疫情的地區,如果肉食在食品製備過程中予以徹底烹飪和妥善處理,也可安全食用)。

4)到生鮮市場採購,可通過以下預防:

接觸動物和動物產品後,用肥皂和清水洗手;避免觸摸眼、鼻、口;避免與生病的動物和變質的肉接觸;避免與市場裡的流浪動物、垃圾廢水接觸。

(5)在生鮮市場裡工作,可通過以下方式預防:

接觸動物和動物產品後,勤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每天至少對設備和工作區域進行一次消毒;在處理動物和生鮮動物產品時,穿好防護服、戴手套和麵部防護;下班後脫去防護服,每天清洗並將其留在工作區域;避免家庭成員接觸未清洗的工作服和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