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大明宮夢碎!含元殿被考證為單檐建築

關於唐長安城含元殿的形制,最初被認作副階重簷,這種形制極為宏大霸氣,相當震撼。

大明宮夢碎!含元殿被考證為單簷建築

根據唐代李華《含元殿賦》記載,含元殿被認為是副階重簷,古建築泰斗楊鴻勳先生亦考證其為重簷建築。然而,伴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含元殿為重簷的說法遭到了否定。傅熹年先生在《對含元殿遺址及其原狀再探討》中,考證其為單簷建築

大明宮夢碎!含元殿被考證為單簷建築

傅熹年.《對含元殿遺址及原狀的再探討》

傅熹年.《對含元殿遺址及原狀的再探討》:“含元殿的柱網要想建重簷建築有兩種可能,其一,在前後簷內各十二架和兩山各四架四橡袱與四架45°角袱的跨度中點各立蜀柱,形成一圈跨空的上簷柱,同時把兩列內柱也升高到與這些上簷柱同高處,形成上簷屋頂構架,如圖四:1所示。這做法曾見於北宋所建太原晉祠聖母殿,但只用在前簷,不是前後簷都用。從圖四:1可以看到,前後簷都這樣做時,在梁袱受力、構架整體性、穩定性及殿內空間形式上都有嚴重問題,極不合理。唐初建築已達很高水平,應不會出此下策。其二,以現柱網為殿身上簷部分,為單簷廡殿頂大殿,假設在臺基四周邊緣或臺基以外散水處另立一圈下簷柱,可構成副階和下簷,形成重簷建築。但窒礙難通之處一是殿址四周全無此類柱之痕跡。二是殿臺四面不等寬,東、西、北三面寬4.08米,較窄,南面寬達10米左右(簷柱中至臺基包壁外皮),不能構成四面同寬的下簷。三是臺基高出散水3.43米,使副階柱過於瘦長。由此可以推知,在確認的殿址的平面柱網上不適合建重簷建築,它是一座單簷建築的柱網。”

大明宮夢碎!含元殿被考證為單簷建築

含元殿復原圖

傅熹年先生對大明宮含元殿形制的考證,相對來說是非常科學嚴謹的。陝西省西安市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便將含元殿的復原模型便做成了單簷。

大明宮夢碎!含元殿被考證為單簷建築

含元殿復原微縮模型


大明宮夢碎!含元殿被考證為單簷建築

含元殿復原模型


大明宮夢碎!含元殿被考證為單簷建築

含元殿復原模型


大明宮夢碎!含元殿被考證為單簷建築

含元殿復原模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