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五則故事,五個啟示

故事一

寒冷的冬天,一群豪豬擠到一起取暖,但各自身上的刺迫使它們馬上分開;禦寒的本能使它們又聚到一起,疼痛則使它們再次分開。這樣經過幾次反覆,它們終於找到了相隔的最佳距離——在最輕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溫暖。

【啟示】在人類中,自我的空虛和孤寂使人們需要社交,但許多令人厭惡的本性和使人難以忍受的缺點又使它們分開......終於人們也找到了最佳距離,使得他們通過禮節共同生活在一起。

五則故事,五個啟示

故事二

一個富人去請教一位哲學家,為什麼自己有錢以後很多人不喜歡他了。

哲學家將他帶到窗前,說:“向外看,你看到了什麼?”

富人說:“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

哲學家又將他帶到鏡子前,問:“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

富人回答:“我自己。”

哲學家一笑,說:“窗子和鏡子都是玻璃做的,區別只在於鏡子多了一層薄薄的白銀。但就是因為這一點銀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別人了。”

【啟示】窗子=眼睛,鍍銀之後的玻璃=被金錢矇蔽的雙眼,只會關心自己的利益不會看到別人的疾苦,所以別人不再會喜歡他。不要被外物所遮蔽雙眼,要心懷他人,眼中不僅要有自己,更要有他人。

五則故事,五個啟示

故事三

一個農民曾經向一位教授這樣問道:“先生,一個聾啞人曾到五金商店去買釘子。

他先把左手中的兩個手指放在櫃檯上,然後用右手做錘釘的樣子。

服務員拿出一把錘,他搖了搖頭,並用右手指了指放在櫃檯上的兩個手指。服務員拿給他釘子,他點了點頭。

這時候,恰巧有位瞎子進來。先生,請你想象一下,他將如何買到一把剪子?”

“噢,很簡單,只要伸出兩個指頭,模仿剪子剪布的模樣就可以了。”教授從容地答道。

其實,瞎子是會說話的。

【啟示】有的人不是沒有淵博的知識,而是陷入思維定勢的誤區,以致往往找不到問題的關鍵

五則故事,五個啟示

故事四

老頭坐在鎮外,一個生人問他道:“鎮裡住的是怎麼樣的人?”

“你剛住過的那個鎮上的人怎樣?”老頭問。

“非常可愛,我在那裡開心極了,他們和善、慷慨、樂於助人。”

“這個鎮裡的人也差不多。”老頭說。

另外一個人走到老頭跟前問他:“鎮裡住的是怎麼樣的人?”

“你剛住過的那個鎮上的人怎樣?”老頭問。

“那是個可怕的地方,他們自私、刻薄、沒有一個願意幫助別人”

“恐怕你會認為這裡的人也是如此。”老頭說。

【啟示】環境有好壞,但關鍵在於你自身的影響力有多大。如果你是一個抱著消極想法、影響力微弱的人,你肯定會被別人所改變;如果你是一個抱有積極力量且具有超強影響力的人,環境則會被你所改變。

五則故事,五個啟示

故事五

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拼命吹!”風說。

“要能拍!”照相機說。

“要罩得住”蚊帳說。

“無孔不入”釘子說。

“口鋒要銳利。”刀子說。

“容量要大。”冰箱說。

“永遠保持冷靜。”冷氣機說。

“有掃蕩黑暗帶來光明的本事。”火說。

“不要被人牽著鼻子走。”茶壺說。

【啟示】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找尋適合自己的成功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