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二戰時候,我軍手榴彈戰績如何?3000萬枚,傷亡日軍40萬

中國抗日戰場,是二戰主戰場之一,八年浴血奮戰為反法西斯戰爭貢獻極大。因為武器裝備不如日軍,整個戰爭進行的很艱苦。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手榴彈當年發揮的作用。

二戰時候,我軍手榴彈戰績如何?3000萬枚,傷亡日軍40萬

在所有的抗戰題材影視劇中,都可以看到手榴彈的身影。木質手柄,便於攜帶,經常讓日軍防不勝防。最典型的就要數《亮劍》裡李雲龍獨立團殲滅山崎大隊一戰了。幾千枚手榴彈呼嘯而出,把囂張的山崎大隊炸得七葷八素。

就戰果來看,無疑是很不錯的,可是數量也放在那裡,沒記錯的話,當時張大彪集中使用的手榴彈數量是三千枚。單個來說,我軍手榴彈殺傷力如何能?

相比於我軍當年使用的漢陽造,老套筒,手榴彈可以說得上為數不多的重武器之一。其設計原型來自於德國的M24式手榴彈,兩者外形設計大同小異,可是塊頭差別很大。

歷史上的德軍M24手榴彈,長度達到35釐米,一斤多的重量。這塊頭無疑過分了點兒,以此為基礎,中國軍隊設計了後來我們熟知的手榴彈,輕便很多便於攜帶。當然了,與此帶來的問題就是,彈藥量下降,殺傷力不足。

二戰時候,我軍手榴彈戰績如何?3000萬枚,傷亡日軍40萬

來個伏擊戰,一個手榴彈扔到日軍隊伍裡,殺傷半徑只有五六米。因為是邊區造,質量差輕人意,有時候還不能造成有效傷害。李雲龍為此還吐槽,這些手榴彈不好使,一炸成兩半時常發生。

其實,這事兒也怪不得兵工廠,因為殺傷力需要好炸藥,當時八路軍條件有限,使用的都是黑火藥。即使後來找來一些專家,改進了火藥質量,威力也比不過日軍使用的黃色炸藥。

而且炮彈和手榴彈的殺傷力,彈體影響很大。八路軍手榴彈的彈體多數都是鑄鐵,材料來源都是各處找來的。有破銅爛鐵,也有敵軍彈殼。彈片不足,威力不夠,扔出去炸不死人的情況家常便飯。反觀日軍,當時是什麼情況呢?

日軍當年常用的是九七式手榴彈,使用最多最廣泛知名度最高,代表日本當時手榴彈的最高發展水平。聽學名,很多人估計會感到陌生,借李雲龍一句話,這種手榴彈俗稱就是香瓜手雷。日製卵形,跟我國北方地區的一種香瓜很像,所以中國老百姓俗稱為香瓜手雷。

二戰時候,我軍手榴彈戰績如何?3000萬枚,傷亡日軍40萬

日軍香瓜手雷1937年制式化,在侵華戰場上大量使用,也是日軍最普遍的步兵投擲武器。投出去,爆炸,然後發起衝鋒,是日軍當時常見的進攻方式。殺傷力如何呢?

其使用的是當時先進的黃色炸藥,殺傷半徑達到7至10米,包鐵數量十五六塊。體積小便於攜帶,一個日本步兵帶上六個沒問題。爆炸效果當時都要比我軍使用的手榴彈好上不少。只是有個特點,扔出去之前要敲那麼一下,這是為何呢?

香瓜手雷的引信由發火組件和延期藥管兩部分構成,引信的組成部件包括擊針、保險銷和火帽,延期信管是在銅管內裝上延期火藥做成,平時延期信管和擊針由保險銷隔離。使用的時候,拔除保險銷,將彈體在硬物上用力撞擊一下,使擊針擊發火帽點燃延期信管,然後投出去爆炸。

反映到影視劇中,就是日軍士兵投擲之前,要在鋼盔上敲一下,看起來很滑稽。而且安全性不高,容易出現早炸。

二戰時候,我軍手榴彈戰績如何?3000萬枚,傷亡日軍40萬

就性能而言,我軍的手榴彈不如香瓜手雷,可是二戰期間仍然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李雲龍雖然看不上,照樣為了兩箱手榴彈磨嘰半天。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軍手榴彈使用量多達3000萬枚,給日軍帶來了40萬左右的傷亡。一擊必殺的雖然不多,好歹造成了一些傷害,為戰鬥打響之後的衝鋒陷陣開了個好頭。就是依靠不如日軍的裝備,我軍最終同心協力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按李雲龍的話說就是,明知咱武器不行,也要敢於亮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