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美國小鷹級航母和尼米茲級航母有什麼不同?

用戶63889706927


“小鷹”級航母是常規動力航母,“尼米茲”級航母是核動力航母,這是他們最大的區別,除了這一點之外,他們的重要區別並不是很多。

“小鷹”雖然是常規動力航母,但他是世界海軍歷史上最大的常規動力航母,裝備也非常強大。使用了4條C-13A型彈射器,後期改造為C-13B彈射器,並且擁有4座大型升降機,其中3座位於航母的右舷,1座位於航母的左舷。從這裡來看,他的戰鬥力並不見得比“尼米茲”級差很多。

圖為“小鷹”級航空母艦,他一直服役到F-14戰鬥機全部退役以後,他是甲板面積最大的常規航母。


“小鷹”號是常規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81000噸,“尼米茲”級是核動力航母,排水量10萬噸級,不過“小鷹”號的動力輸出比“尼米茲”級還大。“小鷹”級的動力使用4臺威斯汀豪斯公司生產的蒸汽輪機,總功率達到了28萬馬力,而“尼米茲”級使用的是4臺A4W核反應堆,總的推進功率為26萬馬力,可見“小鷹”號配得上最強常規動力航母的名號。

圖為美國海軍的“小鷹”號航空母艦,他可以搭載多種類型的艦載機,包括預警機。


然而“小鷹”的戰鬥力雖然不比“尼米茲”級差很多,卻也畢竟還是有差距,這個差距主要體現在遠洋的獨立作戰能力方面。常規動力航母天然對後勤保障的要求很高,而且能源消耗量大。“小鷹”號航母在30節巡航速度下,續航力只有4000海里,而在20節的巡航速度下,續航力為12000海里,這已經遠遠強於俄羅斯的大型航母“庫茲涅佐夫”號了,俄羅斯的航母在18節巡航速度下,續航力只有4500海里。

圖為美國海軍的大E“企業”號航母。


可是對於幾乎無限續航的核動力航母而言,“小鷹”號的續航力就不是那麼強了,“尼米茲”級可以在無保障補給的情況下,執行長達半年的遠洋前沿部署,部署的能力、持續作戰的能力都要強的多。從技術指標來看,“小鷹”級航母可以搭載6000噸航空燃油、1800噸彈藥,但是“尼米茲”級卻可以攜帶12000噸航空燃油和3000多噸彈藥,幾乎是“小鷹”的二倍,這主要是因為“小鷹”本來噸位就小,結果還需要拿出7800噸的空間來裝載自己航行所需的重油。

圖為美國海軍“小鷹”級航母,屬於常規動力大型航母。

圖為“尼米茲”級航母,他基本延續了“小鷹”的艦體構造。


美國海軍在上世紀50年代末建造了“小鷹”號航母,1961年服役,距今已經60年過去了,半個世紀了,世界上除了美國以外,還沒有其他國家建造過比“小鷹”級戰鬥力更強大的航母,最接近“小鷹”戰鬥力的是我國海軍的002型“山東”號航母,排水量6萬噸,搭載32架殲-15“飛鯊”戰鬥機,比起“小鷹”級搭載的20架F-14“雄貓”艦載機、24架F/A-18E/F戰鬥機可謂差了不少,而且“小鷹”還能攜帶4架E-2C預警機。

圖為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母,他是美國海軍迄今為止建造的最為成功的一級核動力航母。


但是如此強大的“小鷹”級依然弱於“尼米茲”級。“尼米茲”級除了核動力的優勢,其載機量也要更多,能多出10架左右的直升機,雖然沒有明顯的在艦載戰鬥機上多出戰鬥力,但是艦載直升機的數量也很重要,10架直升機已經基本等於一艘日本16DDH“日向”級直升機航母的載機量,是有很強戰役作用的,比如他們可以覆蓋更加廣闊的海域進行反潛搜索,或者搜索的密度要更高一些。

圖為“山東”號航母,他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常規動力航母,但是比“小鷹”號仍有差距。


所以,最強常規動力航母“小鷹”弱於“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航母還是“核”的好呀。


海事先鋒


小鷹級是常規動力,而尼米茲級是核動力,排水量更大!

截止目前,世界上有九個國家擁有現役航母23艘(不包括直升機航母。訓練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其中:

美國 現有12艘航母。包括九萬噸以上的核動力航母九艘,分別是"企業"號,"呢米茲"號,"艾森豪威爾"號,"卡爾 文森"號,"林肯"號,"華盛頓"號,"斯坦尼斯"號及"杜魯門"號;3艘常規動力航母,分別為:"小鷹號\

我愛古詩詞


表面來看,二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動力系統,但動力系統的差異不僅僅表現在所謂的“續航力”上,他帶來的是整體的作戰能力的提升。


“小鷹”級航空母艦是世界上現役噸位最大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82655噸(CV-67“肯尼迪”號),飛行甲板長318.8米,寬76.8米。動力系統為4臺燃油鍋爐+4臺減速齒輪蒸汽輪機,總輸出動力28萬馬力,最大航速31節,續航力12000海里/20節。配備4條C-13-3型蒸汽彈射器,4組阻攔系統。武器系統為“海麻雀”防空導彈和“密集陣”近防系統。

“尼米茲”級是繼“企業”級之後世界上第二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91487噸(CVN-68),飛行甲板長332.8米,寬76.4米。動力系統為2座A4W型壓水反應堆+4臺減速齒輪蒸汽輪機,總輸出動力26萬馬力,最大航速30節,續航力100萬海里。配備4條4條C-13-3型蒸汽彈射器,4組阻攔系統。武器系統為“海麻雀”防空導彈、“海拉姆”防空導彈和“密集陣”近防系統。


如果我們從表面來看,核動力航空母艦和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似乎只差在續航力上,反倒8萬多噸的“小鷹”級輸出動力反而比9萬噸級的“尼米茲”級還要大兩萬馬力,而其他關鍵性配置二者是一樣的,就連對空搜索雷達也都是SPS-48C/E和SPS-49V。但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如果二者只相差一個續航那麼完全沒有必要多花幾十億美元去買一個50萬海里的續航能力,從根本上講核動力帶來的整個作戰能力的提升

1.更強的持續作戰能力。因為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能量來源是核反應堆內部的核裂變,這就意味著不需要攜帶艦用燃油,省下來的空間可以搭載更多的航空燃油和彈藥。“小鷹”號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可以攜帶180萬加侖航空燃油和1800噸彈藥攜帶,但是也需要攜帶240萬加侖艦用燃油。而核動力的“尼米茲”級沒有巨大的艦用燃油艙,彈藥攜帶量提升至2970噸,航空燃油350萬加侖。從作戰角度考慮,核動力的“尼米茲”能夠出動更多的架次的艦載機投放更多的彈藥。

2.降低行進補給時間。考慮到常規動力航空母艦艦用燃油攜帶量非常巨大,“小鷹”級7200噸燃料加註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但核動力航空母艦不存在加註艦用燃油的問題,行進間補給可以省去這一過程。以1艘核動力航母、2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 2艘“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和2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來計算,他的補給時間比同等規模的常規洞力航空母艦編隊要壓縮三分之一。

3.降低燃油預置數量。因為核動力航空母艦不需要艦用燃油,所以即便美軍海外基地儲備的艦用燃油數量可以減少。而且一旦這些基地艦用燃油遭到打擊,那麼核動力航空母艦受到的限制就比較小。

4.更快的反應時間。核動力航空母艦由10節加速至30節需要大概180秒,而常規動力則需要750秒。從表面上看只相差不到10分鐘,但我們必須要清楚即便有彈射器支持也需要強大的甲板風以保證足夠的彈藥和燃料攜帶量。換句話說,誰先能加速到艦載機起飛最低甲板風條件誰就能先放飛艦載機,或者說航空母艦加速性能對風力的突然變化應變能力要強。


當然,還是回到最根本的問題,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維護壓力小且省錢。根據1998年版的《Cost-Effectiveness of Conventionally and Nuclear-Powered Aircraft Carriers》得出的結論,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初期投資費用達到64.41億美元,是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2.2倍。而綜合全壽命中其他各項花費,核動力航空母艦全壽命總花費達到222.22億美元,是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1.57倍%。

另外,維護方面,核動力因為技術等級比較高,無論是中修還是大修所花費的時間比燃油鍋爐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要長一些。還是根據上面那個報告,常規動力航空母艦部署時間可以達到整個壽命的74%左右,比核動力航空母艦要多大概5%。而且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維護階段可以快速轉入作戰狀態,但核動力航空母艦剛好相反,不可能短時間內馬上轉為作戰狀態。


總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和核動力航空母艦各有利弊,但技術和經濟實力強的國家還是傾向於作戰效率和持續作戰能力更強的核動力航空母艦。


雛菊西瓜Peterpan


1961年服役的“小鷹”號,應視為美國正式邁向大型航母關鍵性的一步,也是最後一型常規動力航母。經過對“福萊斯特”級的技術升級,各種作戰設施一應俱應,各種艦載機類型也被打造了出來。雖說造的不多,只有4艘,但為後續航母發展積累了重要的技術經驗,為後續航母奠定了關鍵基礎。

因是“尼米茲”級雖然換成了核動力,但蒸氣彈射設備、E-2預警機,仍然被繼承,並得到進一步升級。可以說,沒有“小鷹”級技術積累,即沒有先進的“尼米茲”。

誰都是這樣,發展航母不能一蹴而就。我們總是說,航母就是一座海上移動的高科技城堡,雖然看似很大,但一陳一物非虛設,如其完備的各類雷達就有70多部,電子戰設施名目繁多,以及各種艦載機,經過了“小鷹”級,已經非常成熟。即以艦體本身,各個作戰部門就有10多個,構成嚴密的一套技術體系,所以看航母發展,只認為就是一座海上移動的機場,那就錯得未免太離譜,一句話,它為作戰而生。如何制空制海和實施對陸打擊,各有武器佈設,各有系統支撐。

戰後航母發展,只有美國發展得早,一直在不停打造,發展得最大也最強,今天更造新一代核動力航母“福特”號,沒人感到驚訝,無人不奉其為最強者。不吝重金,不停推進,從“小鷹”級2.5億美元,到今天“福特”號130億美元,其間最貴的“尼米茲”不過60多億,也可以說,美國航母都是重金砸出來的。這樣,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每逢地球有個大事小情,每屆總統總最先問上一句,航母在哪裡。


魂舞大漠


小鷹級航母是美國航空母艦發展史上建造的最大的一艘常規動力航母,同樣也是最後一艘常規動力航母。

而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在前一級企業號和小鷹級發展而來,三者在外形上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而企業號作為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的過渡版本,為接下來打造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奠定了基礎。由此可以看出小鷹級可以看做常規動力的企業級,而尼米茲可以看做放大版的企業級。

美國小鷹級和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最大的區別就是動力不同,小鷹級航母採用的是常規動力驅動,而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則採用的是核動力。 小鷹級航空母艦搭載了4臺蒸汽輪機及鍋爐,總功率28萬馬力,最大功率達到了205.9兆瓦,而尼米茲級搭載的是兩座A4W壓水式核反應堆和四個能夠產生26萬噸馬力的蒸汽輪機,小鷹級相比較尼米茲級航母核動力的“無限巡航”還是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排水量不同,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0萬噸,而小鷹級比尼米茲級少了2萬噸,滿載排水量只有8萬噸。

由於小鷹級航母是常規動力,因此航母上有一個排煙煙道,而尼米茲級則取消了這一設置,而且尼米茲級內部的燃料儲存空間也做出了部分改變。


小鷹級到企業級,企業級再到尼米茲級,尼米茲級再到福特級,美國航母發展都在不斷傳承,而且在傳承中不斷升級改進,更加先進。


Global防尉


要說最根本的不同就是小鷹級航母同尼米茲級航母的動力系統有所不同。小鷹級航母為常規動力航母,而尼米茲級航母為核動力航母。核動力航母相對於常規動力航母最大的優勢就是在續航能力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以小鷹級航母為例,其自身所攜帶的燃料(一般為重油)只能保證其在30節的速度上航行4000海里;而核動力航母就不一樣,比如尼米茲級的“企業”號航母,加註一次核燃料最少可以航行50萬海里,而一艘核動力航母全壽命週期(一般也就50年左右)所航行的里程也就180多萬海里左右,這就說明核動力航母加註一次核燃料可以10年不用再加註燃料。另外一點就是核動力航母由於採用核燃料,因此不需要在航母上攜帶大量的燃料(重油),這樣就可以節省出航母有限的空間用於搭載更多的艦載機和機載武器,這對提高航母的戰鬥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說尼米茲級航母相比小鷹級航母的優勢就是有著小鷹級無法相比的續航力、更強的動力、更大的噸位、更快的啟動反應時間、搭載更多的艦載機,所以在航母戰鬥力上有著碾壓的優勢。

美國的小鷹級航空母艦共建造服役4艘,首艦“小鷹”號於1956年12月27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開工,1960年5月21日下水,1961年4月29日服役,後續3艘依次為“星座”號、“美國”號、“肯尼迪”號。2009年5月12日,在服役48年之後,美國海軍小鷹號航母在位於布里莫頓軍港的普吉特·桑德海軍船廠正式退役封存,除了是服役最久的同級艦之外,小鷹號還是美國最後一艘退役的傳統動力航空母艦,至此,美國海軍的常規動力航母全部退役。

目前,美軍在列裝備的11艘航母全部為核動力航母。其中尼米茲級航母10艘,分別是於1975年5月服役的首艦“尼米茲”號,舷號:CVN-68;以及隨後相繼服役的“艾森豪威爾”號,舷號:CVN-69;“卡爾文森”號,舷號:CVN-70;“西奧多·羅斯福”號,舷號:CVN-71;“亞伯拉罕·林肯”號,舷號:CVN-72;“喬治·華盛頓”號,舷號:CVN-73;“斯坦尼斯”號,舷號:CVN-74;“杜魯門”號,舷號:CVN-75;“羅納德·里根”號,舷號:CVN-76;以及於2009年1月10日服役的“喬治·布什”號,舷號:CVN-77,由美國的扭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製造。是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的最後一艘艦,也是尼米茲級航母中造價最高,最先進的航母。至此,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共生產裝備了10艘,而且現在全部在列服役。美國現在列裝的航母還有一艘,是用來將來替換尼米茲級航母的福特級航母的首艦“福特”號航母,舷號:CVN-78;該艦於2013年11月9日正式下水,是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核動力航母,據稱,一艘福特級航母的造價高達130億美金,是美國海軍有史以來造價最高的一艘艦艇。2017年4月8日,福特號航空母艦開始進行海試 。2017年7月22日,福特號航空母艦正式進入美國海軍服役。 該艦搭載了先進的電磁彈射裝置和新型的核能鍋爐系統,並重新設計了飛行甲板,使之該型航母的艦載機起飛頻率比尼米茲級提高了25%。本來“福特”級艦預計在2058年之前建造10艘同級艦,取代尼米茲級成為美國海軍艦隊的新骨幹。可是沒想到,大概是“福特”號航母所採用的各種技術過於先進,各系統的運行經常出現故障,造成了“福特”號航母經常是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急忙達不到當初設計的各項指標,形不成設計時要求的戰鬥力。

看來,尼米茲級大概要超期服役了!


幸運老辣椒


差距不大,就航母的本職工作而言,兩級航母相差無幾。

小鷹級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 8.1-8.4萬噸, 飛行甲板\t 長323米,寬76.8米 航速\t 30節-32節 ,四軸四槳,總功率280000馬力。機庫6919平方米

尼米茲級,長332.8米,寬76.8米,滿排量104000噸,機庫高8米,面積 6864平方米。

福特也是,長337,寬77,機庫約7000。


福特滿牌都快11萬了,比小鷹級大的將近3萬噸,但是,有本質的區別麼?飛行甲板長10米,寬度差20釐米,機庫大100平米。

實際上在到達超級航母這個尺寸之後,1萬噸2萬噸的噸位上漲帶來的戰鬥力上漲非常小,如果艦載機沒有進一步大型化的話,這個尺寸可以看作最佳尺寸。(對於美國而言,如果你要說是紐波特紐斯的船塢太小也可以)



從小鷹到福特的區別也僅僅是飛行甲板稍微優化一點,填那麼一丁點,機庫變化大小可以忽略,畢竟也就一百平米,撐死了多放倆飛機。

原因很簡單,真覺得核動力航母增加的噸位全部扔到艦體上了?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噸位被用在了防止核輻射洩漏的的鉛與水泥組成的防護壁上。

而且這玩意兒它是實心的。

更何況核動力航母確實是不需要錯綜複雜的燃油管線了,但是油倉面積節省不了多少也是毋庸置疑的。


因為戰艦的tds(防雷隔艙)裡面的固液固液固,這個液體指的就是重油,一來,這是油庫二來,這是防雷隔艙,一舉兩得。但是核動力航母,總不能把防雷隔艙之中的液體換成航空燃油吧?

迴歸正題,通過最上面那兩張圖可以看出來長度差不多,寬度差不多,但是小鷹級相比於尼米茲級很明顯,它的艦體沒有尼米茲那麼豐滿,以及飛行甲板面積要稍微小一些,剩下的也就是雷達方面的差距,然後沒了。

畢竟常規動力與核動力本質的區別僅僅是燒鍋爐的方式不同而已。


嘯鷹評


小鷹級的小鷹號和美國號都是常規動力航母,燒重油的。

之後是企業級的企業號,美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

而後是尼米茲級,美國第二級核動力航母。

核動力航母和常規動力航母有天壤之別……另外,尼米茲比小鷹大,因為生產年代更晚,設備也更先進。

還有這兩級別航母外形很相似,但是最大的區別在於,小鷹號是常規航母,它的艦島由於佈置有煙囪,所以要比尼米茲大,而且大很多!艦島頂端的天線也燻的很黑很髒。

另外小鷹噸位小大約20000噸,外形小很多!


劉偉liu


小鷹級和尼米茲主要結構和佈局都基本相同,主要幾個區別,一是排水量,二是動力系統、三是艦載機種類。
小鷹號航母


小鷹號是一款常規動力航母,採用蒸汽彈射起飛方式,於1956年12月27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安放龍骨,1960年5月21日下水,1961年4月29日服役,並於2009年5月12日退役封存。它長323米,寬39.5米,吃水11米,常規排水量60100噸,滿載排水量86000噸,續航距離22000公里,最大航速32節,能夠攜帶56架固定翼戰機,包括20架F-14D和36架F/A-18(後期更換為F/A-18E/F)。

而尼米茲級長約332米,寬40.8米,吃水11.3米,滿載排水量約10萬噸,最高航速30節,前後分兩批次建造,局部有所區別,最終建造10艘。在數量上和噸位上,尼米茲都比小鷹號要大。另外,由於尼米茲採用了核動力,所以幾乎具有無限航程,雖然還是採用蒸汽彈射器,但作戰效率和損管維護水平要高於小鷹號。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

至於艦載機種類,第二批次建造的尼米茲級,在艦載機上已經有了很多選擇。由於最後一艘尼米茲級“布什”號在2009年1月10號才服役,距離現在才10年,所以碰上了F-35、X-47B隱形無人機等新型戰機的試用機會。現在,F-14早已經退役,F/A-18系列也步入服役晚年,要不了多久F-35C就會逐步取代這些機型,成為美國核動力航母的標配。
F-35C是美國下一代航母主力艦載機


兵者詭道也


  目前僅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西、意大利、西班牙、泰國擁有或計劃建造航空母艦,由於其造價與維護費用巨大,擁有航空母艦也是國力強大的表現,在這方面美國海軍即擁有世界上全部已服役航母總數的一半,排水量則佔了超過80%,其相關科技也是世界領先。

尼米茲級航母

  美國現役航母10艘,全部為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所有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皆是由位於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建造,該單位也是美國境內唯一一個有能力建造核動力艦艇的設施。

  尼米茲號是這個級別的航空母艦中的第一艘,它於1966年7月1日獲得建造經費,1975年啟用,布什號是其第十艘和最後一艘,它已於2008年完工。它同時也是一艘向一個新的級別(福特級航空母艦)過渡的艦種,福特級自2009年起開始建造。尼米茲級的前三艘船(尼米茲號、艾森豪威爾號、卡爾文森號)和後來的七艘(從羅斯福號開始)的規格略有不同,因此也有人將後七艘稱為羅斯福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不過,美國海軍官方對這兩種艦隻構型並不做區別,一律稱呼為尼米茲級。

  從排水量來說,尼米茲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已超過10萬噸。布什號服役後這十艘船的總排水量幾乎達到100萬噸。

  1998年,尼米茲號成為美國第一艘在服役多年後回廠添加推進用核原料的航空母艦,整個過程一共用了33個月。核反應爐加一次燃料可工作13至15年。所有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都是採核動力推進,裝備4座升降機、4臺蒸汽彈射器和4條攔阻索,可以每20秒彈射出一架作戰飛機。艦載作戰聯隊中的機型配備根據作戰任務性質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可搭載不同用途的艦載飛機對敵方飛機、船隻、潛艇和陸地目標發動攻擊,並保護海上艦隊。以它為核心的戰鬥群通常由4至6艘巡洋艦、驅逐艦、潛艇和補給艦隻構成。

  尼米茲號(CVN-68):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一系列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第一艘。尼米茲號於1972年5月13日正式下水,其艦名承襲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任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指揮官的契斯特·尼米茲海軍五星上將,該艦目前仍是美國海軍重要的打擊武力平臺,也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大型的軍艦之一。

  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 CVN-69)

  

  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二號艦。艦名承襲自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第34任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因此也與艾森豪威爾總統一樣,經常被暱稱為“艾克”(Ike)。

  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CVN-70)

  

  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是一艘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十艘同級艦中的三號艦。1980年正式下水的卡爾文森號是美國海軍第一艘新船下水時,其命名由來的主人公還在世的航空母艦。卡爾·文森是來自美國佐治亞州的知名眾議員,長年擔任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以及其前身之一的海軍委員會的主席,達25年之久。他也是最早洞悉核動力航空母艦對未來海權擴張的重要性,因此積極推動此類艦船的建造。為了感念卡爾·文森眾議員對於美國海軍的貢獻,美國軍方特地將新建造的航空母艦以他為名,也使得他成為第一位非歷屆美國總統或軍事將領身份但卻能獲得如此殊榮的人。

  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CVN-71)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四號艦,起造於1981年,於1984年正式下水。西奧多·羅斯福是美國第26任總統(任期1901年—1909年),任期內大力擴充海軍,也在他任內完成了白色艦隊(Great White Fleet)計劃。暱稱“T.R.”的羅斯福號是美國海軍第一艘以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命名的航空母艦,但除了該艦外,美國海軍其實曾擁有過另一艘以羅斯福為名的航空母艦──以第32任總統佛蘭克林·羅斯福命名的佛蘭克林·羅斯福號(USS Franklin D. Roosevelt CVB-42)。

  亞伯拉罕.林肯號(CVN-72)

  

  林肯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五號艦,由紐波特紐斯造船廠(Newport News Shipyard)承造,起造於1984年,1988年下水,並在1989年11月11日進入服役狀態。林肯號是以帶領美國走過南北戰爭的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為名,是美國海軍第二艘使用這名字的船艦——第一艘以林肯為名的軍艦是1960年下水的華盛頓級核動力彈道潛艇──林肯號(USS Abraham Lincoln SSBN-602)。

  喬治.華盛頓號(CVN-73)

  

  華盛頓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六號艦。1990年下水的華盛頓號是美國海軍第二艘以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為名而建造的軍艦。華盛頓號以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海軍基地為母港,是史上第一艘駐紮於日本境內的核動力艦艇,也是美國海軍唯一一艘永久在海外駐紮的航空母艦。

  約翰·C·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CVN-74)

  

  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七號艦,於1993年下水,1995年12月9日正式服役,母港為華盛頓州布雷默頓,以其為核心的航空母艦戰鬥群目前是美國海軍主力的海外武力單位之一。

  斯坦尼斯號是以來自密西西比州、著名的美國參議員約翰·C·斯坦尼斯命名的。斯坦尼斯議員長年擔任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成員,在他參與此委員會事務的期間(1969年~1980年),他推動了許多改造美國海軍的大型計劃,因而獲得“現代美國海軍之父”的稱譽。正因為此,美國海軍特別以他的名字替新建造的航空母艦命名。

  哈利·S·杜魯門號航空母艦(CVN-75)

  

  杜魯門號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八號艦,1993年11月29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鋪設龍骨起造,最初命名“美國號”1995年2月在鋪放龍骨之前改名杜魯門號1996年9月7日命名,同年9月13日開始正式下水,1998年1月船員開始登艦,1998年6月11日通過造船廠的測試,6月25日完成試航,是世界上最新造的幾艘超大型作戰用船艦之一。本來造船廠測試和試航計劃在1998年5月進行,但是由於一座反應堆在水壓試驗時產生的噪聲使得這些測試被推遲。杜魯門號是以美國第33任總統哈利·杜魯門命名。該艦於1998年7月25日編入美國大西洋艦隊服役,母港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羅納德·里根號航空母艦( CVN-76)

  

  里根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九號艦,也是美國在進入21世紀以後第一艘成軍的航空母艦。2001年時完工下水的里根號是以美國第40任總統羅納德·里根為名,里根總統是第一位本人還在世時就被拿來替軍艦命名的美國前總統。不過由於新艦下水時里根本人因病無法參加下水儀式,因此是由前第一夫人南希·里根代表出席,2003年7月12日在諾福克海軍基地正式服役,取代星座號航空母艦。

  布什號航空母艦(USS George H.W. Bush CVN-77)

  

  布什號航空母艦是一艘美國海軍所建造與使用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是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第十號艦。布什號除了是尼米茲級的最後一艘新艦外,也是美國海軍目前正在建造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之前的過渡艦隻,因此有別於尼米茲級的其他姊妹艦,布什號無論是在動力系統還是武裝設備上,都有相當程度的改進。2009年完工下水的布什號是以維吉尼亞州諾福克為母港。

小鷹級航母

小鷹級航母是美國戰後的第三代常規動力航母,它實際上是第二代常規動力航母福萊斯特級的升級版。而福萊斯特航母也是真正意義上可搭載噴氣式飛機的航母。美國先後一共建造了四艘福萊斯特級航母,在其服役過程中發現了許多的不足,經過了大幅度的改進後,產生了小鷹級航母。首艘小鷹號航母是1956年12月27日開始建造,1960年5月21日下水。之後又建造了三艘:星座號、肯尼迪號、美國號。

小鷹號被稱為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巔峰之作,在當時甚至具有超時代的意義,它的標準排水量是61170噸,滿載排水量為81700噸。主機採用4臺蒸汽輪機,4軸推進,航速32節。續航力4000海里/30節,12000海里/20節,艦長318.5米,寬39.5米,飛行甲板:長326米,寬76.8米,吃水深度:10.8米。可搭載艦載機90架。擁有4部飛機升降機和4座蒸汽彈射器,每隔30秒即可彈射1架艦載飛機升空。艦上具有極強的發電能力,發電總量為20000千瓦,可以為整個紐約市提供照明!

小鷹級航母從正式服役開始,基本上都能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如美國號航母,參加對利比亞的打擊,其中最精彩的一次進攻被稱為“黃金峽谷行動”中,做到了戰場零傷亡的壯舉。無論是利比亞的防空導彈對艦載機的進攻,還是潛艇在水下對航母的進攻都無功而返。

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就是誕生在四艘小鷹級航母建造的中間,也就是在肯尼迪號和美國號的前面。企業號實際上就是用核潛艇上已經使用很成熟的核動力推進系統,加在小鷹級航母的船體上,組合而成的。

有什麼不同

小鷹級的小鷹號和美國號都是常規動力航母,燒重油的。之後是企業級的企業號,美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而後是尼米茲級,美國第二級核動力航母。核動力航母和常規動力航母有天壤之別……另外,尼米茲比小鷹大,因為生產年代更晚,設備也更先進。

兩種航母最大的區別就是動力來源問題,但是實際上改變航母的動力來源,同時還能夠為航母帶來一些其它有利的改變。或者說核動力航母相比常規動力放航母,擁有哪些方面的優勢。

續航

這是航母採用核動力的最根本的原因了,之前的常規動力航母,使用的都是石油燃料,但是航母所能攜帶的油料是非常有限的,不光自己要攜帶滿滿的油料,航母戰鬥群裡面的補給艦也需要攜帶大量的燃油。

所以一般常規動力航母的續航能力有限,比如美國的最後一艘常規動力航母小鷹號,本身的續航力在30節速度的情況下,只能航行4000海里,這也就說明航母在全球部署的路上的時候,需要不斷的進行補給!

但是核動力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有報道說幾公斤的核燃料,就可以讓核動力航母繞著地球航行一圈,續航力相比較常規動力,簡直就是逆天的存在了。

空間

可能核動力航母整個核反應堆系統,和常規航母的鍋爐或者蒸汽輪機比起來,空間變化不大,但是核動力航母不需要油料,原來常規動力航母攜帶油料的空間,就全部的空下來了!

這部分多餘的空間,核動力航母可以用來搭載更多的艦載機或者武器彈藥,要知道航母上面的空間也是非常珍貴的,每一塊地方都需要合理的利用,能攜帶更多的艦載機和彈藥,也能提高航母的整體作戰能力。

電磁彈射

目前的航母,大多數都是使用的還是蒸汽彈射,這更是需要消耗航母更多的燃料了,航母的空間被進一步壓縮。但是電磁彈射相比較蒸汽彈射,擁有空間小、重要輕和效率高等特點,非常適合減少彈射系統的體積。但是就是太耗電了,所以普通的常規動力航母很難安裝最先進的電磁彈射系統。

不過核動力航母可以安裝,因為核動力航母有源源不斷的核反應堆電力支撐,不用擔心沒電。而且電磁彈射還省空間,又增大了航母本身可以使用的空間了。

另外核動力還有一些優勢,比如說沒有排煙的出口,這樣就不會腐蝕航母建築上重要設施。

不過不是說核動力航母都是優勢,核動力航母最大的缺點就是太貴了,維護起來也是麻煩,所以就導致世界上目前只有兩個國家發展了核動力航母,其它國家還都是清一色的常規動力航母,造不起也用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