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教育家吳孟超:真正的醫生要擁有精湛的技能,也要擁有崇高的醫德

2019年1月14日,97歲的吳孟超宣佈退休。即使上了年紀,97歲的吳老仍然堅持在工作的第一線,保持每星期至少三臺複雜的手術的工作方式。

這位老先生被人稱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他不僅是中科院院士,還是中國肝臟外科的開創者、醫學家和教育家。

教育家吳孟超:真正的醫生要擁有精湛的技能,也要擁有崇高的醫德

年輕的決定,一生的遺憾 ,自古忠孝難兩全。

吳孟超在馬來西亞長大,在得知祖國需要援助的時候,他毅然決定歸國在醫學院學習肝膽外科。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臨行前與父親的告別,竟然因此變成了最後一面。在他離開後的幾年裡,父親患上了膽囊結石,相隔萬里,自己作為這方面的醫師卻不能醫救。這成了吳孟超最大的遺憾,真可謂自古忠孝難兩全。

選擇肝膽外科,推動中國醫學。

吳孟超畢業後,被提為主治醫師,迷茫的他不知道專攻哪一方面,他就拜訪自己的老師裘法祖教授。得知中國在肝膽外科這方面屬於空白,他大膽地選擇了這一方向。

那時我國肝癌患者佔全世界40%,是肝病大國,可國內肝膽外科卻是一片空白。我國因此極其需要肝膽外科的發展。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吳孟超成功地在一次主刀中切除了肝癌,這是我國第一例成功的肝臟手術。

教育家吳孟超:真正的醫生要擁有精湛的技能,也要擁有崇高的醫德

精湛的技術,是多年操勞的累積。

吳孟超從醫70多年,近兩萬名肝膽外科病患者被他用自己的雙手救了回來。他耳邊最經常聽到的話就是“謝謝”二字。長年操作手術刀的他,手指的關節已經變形了。

他非常愛護自己的雙手,永遠保持自己的操刀的手感。有時手術時遇到視線接觸不到的地方,他便抬起頭,只憑借雙手操刀的經驗,就能尋找到切除的正確位置。特殊的手法,總是讓助手們驚歎不已。

傳承醫道,愛之深,責之切。

90多歲的吳孟超,仍堅持在工作崗位,直到19年才退休。之所以這樣年邁還做手術,一是因為他覺得自己還有能力做;二是他要帶人,把這份能力傳承下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可以說,中國肝膽外科的醫生,有80%都是他的門下。

吳孟超對學生是極其嚴格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以後的工作中,少犯錯,多精進。他的接班人沈峰在給老師的信中寫道:“因為您當年讓我心有餘悸,才使我現在心有戒尺。”

教育家吳孟超:真正的醫生要擁有精湛的技能,也要擁有崇高的醫德

心無形跡,不為名利所累。

1975年,吳孟超從一位患者肚中切除了一個18公斤的腫瘤,如今保持著世界紀錄。

患者名為陸本海,當時患病,沒有任何一家醫院敢接受他。吳孟超看到後,毫不猶豫地對他進行了手術。當時53歲的吳孟超,在手術檯前緊張堅持了12個小時。

有人告訴他:“這個手術如果失敗了,你名聲可就臭了”。可吳孟超一想到患者丟的是命,醫生的名聲算得了什麼呢?

才不近仙者,德不過佛者,不可為醫。一個真正的醫生,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能,還要擁有至高的醫德。大醫精誠,彷彿是對吳孟超老先生一生的寫照。

某些醫生只能收取到醫療費,但有的醫生卻還可以收穫感恩。希望現在的醫生都能像吳孟超老先生一樣,幫助別人,收穫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