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康熙御賜美食,一吊錢薰魚,聊城人你吃過嗎?

漫步於古城內,除了青磚綠瓦,亭榭樓臺,給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散落於古城四條大街的一張張”聊城名片“。

東阿阿膠、東昌泥塑、東昌葫蘆、冠縣黑陶……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在眾多特產中,隨處可見一種奇怪的魚,表面上看乾乾癟癟,顏色黑黃。它們不是我們在河裡見到的活蹦亂跳的樣子,也不像餐桌上色鮮味美的佳餚。這就是聊城的又一張名片——南關燻魚

一吊錢燻魚

聊城縣誌記載南關燻魚最早起源於清朝康熙年間,當時古運河漕運盛極,藉助漕運之利運河經濟甚為繁榮。在當時昌府為沿岸九大商埠之一,被讚譽為“江北第一都會”,水運發展盛極一時,東昌府的漁業也相對發達,當地百姓家庭作坊增多起來,尤其是當時的燻魚業最為突出。

康熙御賜美食,一吊錢燻魚,聊城人你吃過嗎?

南關燻魚,又被稱為一吊錢燻魚,這得從有名的清朝第一狀元傳以漸、傳閣老說起,傳以漸,字於磐;號:星巖,明朝萬曆三十七年出生於東昌府聊城縣傳家莊(今東昌府傳家墳人),順治三年1646年考取狀元,傳閣老對家鄉的王記燻魚頗為喜好,他每次回東昌府探親都不忘帶上老家熏製好的燻魚回京,又一次康熙向老師傳以漸請教八股文時 ,發現老師正在家中吃燻魚,便上前去喚到先生,“先生,您吃的魚是北京城何處買來,我在京城怎麼沒有見過此每魚?”,先生便回答到:“這不是京城所制之魚,而是我們家鄉東昌府的名吃,名叫王記燻魚”。

康熙御賜美食,一吊錢燻魚,聊城人你吃過嗎?

說完便喚康熙上前品嚐,康熙品嚐一番後,對此魚讚不絕口,便問先生此魚價錢應該不扉吧,先生笑著說道在我們家鄉就賣幾文錢一條,賣夠一吊錢便打烊,康熙聽覺甚是有趣,便給它起個名字就叫“一吊錢”,先生說這個名字甚好,就叫一吊錢。從此,東昌府南關王記燻魚就改名為一吊錢燻魚——《易經通注》記載。

康熙御賜美食,一吊錢燻魚,聊城人你吃過嗎?

後來,康熙皇帝生前四次駕臨東昌府,每次餐桌上都少不了東昌府一吊錢燻魚這道美味佳餚,一吊錢從那時開始在民問百姓中廣為流傳。隨著時空穿梭和演變一直到今天,說起一吊錢就是指現在的南關燻魚。

歷史悠久

食品的煙燻處理技術最早出於防腐的目的,常用於魚類、肉製品的加工中,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冷藏技術的發展,防腐已不再成為煙燻技術的主要目的,它使產品具有輕淡的煙燻味而變得風味獨特,南關燻魚便是如此。

康熙御賜美食,一吊錢燻魚,聊城人你吃過嗎?

東昌府南關燻魚採用東昌湖裡的魚類,宰殺乾淨後,在外掛起風乾鮮魚的水分,燻烤前將佐料灑在魚腹裡面,以鋸末為火源、陰火烘烤,使其熟後口感筋硬、味道鮮美。燻魚是一道養生佳餚:

溫中補虛,有利溼、暖胃和平肝、祛風等功效。

康熙御賜美食,一吊錢燻魚,聊城人你吃過嗎?

來聊城,不吃幾條燻魚,真的會感覺有些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