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隆裕太后是亡國太后,弄丟了大清王朝,但卻被譽為“女中堯舜”

隆裕是大清最後一位太后,她是慈禧的侄女,光緒的皇后,但她只是一個政治交易的犧牲品,沒人在乎她的喜怒哀樂,沒人關心她幸福與否,國家破敗之際,她審時度勢頒佈退位詔書,避免了一場生靈塗炭的大戰,挽救了千千萬萬人的性命,所以得後世贊為“女中堯舜”,這怕也是隆裕這一生最為閃光的時刻了。

關於隆裕的相貌,美國傳教士赫德蘭曾在《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中這樣描述到:她稍微有點駝背,瘦骨嶙峋,臉很長,膚色灰黃,牙齒多是蛀牙。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傷的樣子。

從這樣的描述看來,隆裕與美、秀氣、靈動這些詞可一點也不沾邊,達不到一般人審美的要求,所以身邊的人都因她的相貌而歧視她,有人稱她為大木頭,姑媽慈禧看她這樣的這樣,心裡也不喜歡她。

因為長得醜,隆裕二十一歲還沒嫁出去,想來王公貴族中沒人看得上她,平民之家與她身份又不相匹配,所以才嫁不出去。

都說平平談談才是真,儘管隆裕因為相貌原因而愁嫁,但是若命由己,隆裕也可以選擇做一個與世無爭、隨心而活的女子,最起碼在物質上她是富裕的。

可偏偏她的命運又是被別人掌控的,作為皇室中人,她註定了要成為政治交易的犧牲品。

隆裕太后是亡國太后,弄丟了大清王朝,但卻被譽為“女中堯舜”

1888年,光緒十八歲,已經是晚婚年齡了,慈禧為了不讓光緒親政一直拖著他的婚事,可眼下再拖怕是群臣不同意了,因為光緒的婚事關係著皇家血脈繼承,關係著一國之本。

為此,慈禧太后也是頗傷腦筋,想來想去,光緒皇帝身邊的女人必須是自己能掌控的本家人,必須要能夠代自己監視光緒皇帝的一舉一動。

所以慈禧想起了隆裕來,隆裕雖然長得醜了點,但是也是自己的親侄女,自家人還是信得過得,於是慈禧一手操辦了隆裕和光緒的婚事。

當時能夠嫁人,對於隆裕來說可能是一件喜事,而且嫁的還是一國之君,但殊不知這才是她一生悲劇的開始。

要娶大自己三歲的表姐,光緒是千萬個不願意,一是因為自己這個表姐的確長得不雅,實在難以近觀;二是因為這是慈禧安插在自己身邊的人。無論如何,光緒是從心裡牴觸和厭惡隆裕的。

這也就註定了隆裕進宮後必定是悲劇的開始。

如果聰明一點,隆裕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還能夠一揚皇后的風采,可隆裕偏偏膽小懦弱,沒有一點爭寵的手段和能力,面對光緒獨寵珍妃,隆裕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跑去慈禧哪兒告狀,時間長了,慈禧也煩,只會罵隆裕沒有本事管不住自己的男人。

一不被丈夫疼愛信任,二不得姑媽讚賞,隆裕當得這個皇后實是有名無實。

隆裕太后是亡國太后,弄丟了大清王朝,但卻被譽為“女中堯舜”

1908年,求而不得、愛而卻步的丈夫光緒和桎梏、擺弄自己一生的姑媽相繼去世,隆裕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清地位最崇高的女人,皇太后的身份似乎可以洗刷掉她之前種種的不幸。

似乎之前幾十年的委屈、孤獨、寂寞都是值得的。

可是,願望很快破滅了,大清亡國了!

1911年武昌起義,載灃交出了皇權,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至此,大清的命脈掌握在了袁世凱手中,隆裕成為了風雨飄搖中的“落難”太后。

1912年,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跪在隆裕太后面前痛哭流涕,懇請隆裕太后頒佈清帝退位詔書,把隆裕太后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因為此時清朝的很多頑固派是不支持清帝退位的,他們主張與袁世凱開展,即使軍隊力量薄弱也要殊死一搏守住大清朝最後得尊嚴。

隆裕太后是亡國太后,弄丟了大清王朝,但卻被譽為“女中堯舜”

對此隆裕太后不是視而不見,作為大清的人,她也想著大清能夠千秋萬代,她也不想弄丟大清。

可是戰爭難免生靈塗炭,再者大清也是氣數已盡,與其讓百姓受戰爭霍亂,不如自己背背祖罵名吧。

所以,最後,隆裕太后排除萬難,堅持己見,在為皇室爭取到最厚優待以後,宣佈清帝退位,並頒佈了退位詔書。

“我並不是說我家裡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

隆裕太后最後能夠說出這樣的話還是很了不起的,曾經連自己的命運都不能主宰的人,最後卻為天下百姓著想,本著“仁愛”之心免天下遭生靈塗炭,說她是“女中堯舜”也不足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