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紅樓小說|卜世仁:曹雪芹心中永遠的痛

紅樓小說|卜世仁:曹雪芹心中永遠的痛

年輕時看《紅樓夢》,看的是寶黛愛情、十二金釵,於小人物多半是不關注,不關心——或者說是不喜歡的。

年紀大了,才漸知道:那些如草芥、塵埃般卑微的小人物組成的,才是真的人生。

蔣勳寫《微塵眾》,但書裡那些塵眾,多半還能在大觀園的世界裡,輕舞飛揚。更多的塵埃,則是連大觀園的牆都飛不過,只在外面的泥沼裡、溝渠裡掙扎、沉淪。

比如,卜世仁。

紅樓小說|卜世仁:曹雪芹心中永遠的痛

曹雪芹喜歡用諧音給人物起名,或曲折(如“原應嘆息”思春,如甄士隱),或直接(如詹光【沾光】、卜固修【不顧羞】)地表達自己的好惡。而卜世仁的諧音則明白無誤地告知天下:這個人不是人!

一直疑惑,這是有多大的仇,作者才會給他起了這麼個“不是人”的名字啊!《紅樓夢》中,比卜世仁陰險狡詐、不顧廉恥的人多了去,為什麼偏是他背上如此嚴重的惡名?他所做的,不過是在外甥賈芸上門借貸的時候,扮演了一回勢利孃舅的角色。

這種勢利親戚、落魄青年的橋段是傳統戲文中最喜歡的。看賈芸告貸,常會人不由自主地聯想起《珍珠塔》裡的惡姑母。

在不觸及自身利益的情況下,人的感情天平很容易傾向於弱勢群體,在安全的距離外,體現自己氾濫的聖母心。因此,窮困潦倒的小方卿是值得同情的,他上門打秋風的行為是無可厚非的,而不肯借給侄兒300兩銀子的姑母是要受到天譴的。但,如果能夠客觀理性地分析,方卿這種獅子大開口,報復性極強的侄兒,真的能讓人放心嗎?

紅樓小說|卜世仁:曹雪芹心中永遠的痛

相比之下,賈芸似乎更務實一點。但卜世仁的無奈,應該比那個富貴的方太太更深、更難以解決。

賈芸告貸的理由其實並不充分——並非家中遭了急難,比如老母得病,沒了這筆銀子活不下去。而是要借錢“行賄”,某個好差事。

換句話說,賈芸借錢行賄和方卿借錢趕考,都是想用別人的錢幫助自己過(更好)地生活,而不是活下去。但,誰的銀子也不是大風颳來的。



卜世仁經驗這個家,這份小產業並不容易。

賈芸想向他賒冰片,他沒有應允。書中卜世仁給出了理由:

前兒也是我們鋪子裡一個夥計,替他的親戚賒了幾兩銀子的貨,至今總未還上。因此我們大家賠上,立了合同,再不許替親友賒欠。誰要賒欠,就要罰他二十兩銀子的東道。況且如今這個貨也短,你就拿現銀子到我們這不三不四的鋪子裡來買,也還沒有這些,只好倒扁兒去。

這個理由,書中的賈芸不相信。脂硯齋也不相信,直接給出了四個字“推脫之辭”。當然,今天的讀者也集體選擇了不相信。

但,有沒有可能,卜世仁並沒有撒謊呢?

種種跡象表明,卜世仁不是有錢人。開個小香料鋪子,也不過是小本經營,還可能屬於股份制,他不過是個大股東。老闆夥計間訂立個規矩,也很自然。借貸者只覺得你現是老闆,拿些東西出來很容易。就好像當下社會有些人,對於當了官的朋友,覺得解決個工作、發個論文、申請個項目很容易,卻不知道大部分的人情,都需要同等的人情去還的。

退一萬步說,即使卜世仁是在推脫,固然於親戚情分上,確實涼薄了一點。但賈芸借錢也能借得如此理直氣壯,也實在讓人咋舌。

從其他方面看,賈芸也算是《紅樓夢》中難得的“有志青年”。但在舅舅家的和這幅嘴臉,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還虧是我呢,要是別個,死皮賴臉三日兩頭兒來纏著舅舅,要三升米二升豆子的,舅舅也就沒有法呢。

言下之意,給我是應當的。一副吃定你賴定你的流氓嘴臉。

中國是個講人情、講親情的社會,而這種人情親情被過度誇張以後,便自然而然地造就了賈芸的理論。

卜世仁活得挺窩囊——開個小香料鋪,矜矜業業,似乎也不能完全做主;外甥來借錢,還要在道德上佔領他的制高點。還有一層悲哀,可以看出——他在家中也是個懼內的。賈芸賭氣要走的時候,卜世仁道:“怎麼急得這樣,吃了飯再去罷。”即便是客套罷,之前被外甥這麼一頓搶白,還不忘了留飯,可見於親戚情分上,卜世仁也不是那麼“不是人”。可是,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他家娘子立刻跳了出來,而卜世仁回了一次嘴,顯然心虛,之後再無聲響——可見他在家中毫無話語權。

與賈芸的對話、與娘子的對話,卜世仁統統落了下風,可見,也是個不善言辭的老實人吧。

他也只是紅牆之外的一粒微塵——

與醉金剛倪二這樣的“邊緣人物”同住在擁擠的“下只角”。

與人合夥開香料鋪子,小本經營,鎮日為盈虧發愁。

有一個兇悍的老婆,一個老大不小待嫁的女兒。

唯一值得一提到的是有個姐姐賈入了鐘鳴鼎食的賈家。可惜是賈府的旁支,姐夫又早逝。可想而知的,他並未借到半點光。(卻有可能被旁人以為賺到了天大的好處)

現代人所說的中年危機,卜世仁一樣不缺。

紅樓小說|卜世仁:曹雪芹心中永遠的痛

誰不願揮金如土,廣結天下英豪?可是生活留給卜世仁輾轉騰挪的空間只有這麼一點——他沒有賈寶玉那樣的命,含著金勺子出生;也不敢像醉金剛倪二一樣快意恩仇;甚至,還不如外甥賈芸有一個姓氏,可以提供一個可能的上升通道。他只是在有限的空間中小心翼翼地維持著儘可能好一些的生活——因為沒有資本大方,就被一群錦衣玉食的“大方人”視作了“不是人”。

紅樓小說|卜世仁:曹雪芹心中永遠的痛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給了很多——包括一些惡人——同情與理解。但是,卻絲毫沒有打算給這個並不那麼“十惡不赦”的卜世仁。

或許,他曾經也在某個窮困潦倒的時刻,上門求助於某個親戚,卻遭到了無情的拒絕。《紅樓夢》中,曹雪芹安排賈芸出門遇到了醉金剛倪二,從而“神奇”地化解了矛盾。這段情節怎麼看都不像《紅樓夢》而更像《水滸》。可惜的是,現實中的曹雪芹大概沒有機會遇到一位梁山好漢。於是,那一次令人窘困無比的借貸經歷,變成了曹雪芹心中永遠的痛。

於是,有了《紅樓夢》中的卜世仁;

曹公,到底還是缺了一點自省的能力。

《紅樓夢》開頭便說“好了”,說“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可是,曹雪芹真的了了嗎?他到底還是放不開。經歷過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有幾個能看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