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劉晨:太平天國西王蕭朝貴死亡考

本文作者劉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研究生

原文載《歷史檔案》2015年第1期。註釋從略。如需查閱或引用,請閱原文。

西王蕭朝貴之死,是太平天國史上的重大事件。一方面,太平軍圍攻長沙遭遇挫折;另一方面,永安封王以來形成的政治權力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但迄今為止,關於蕭朝貴的重傷情形、死亡時間等問題尚不明確。筆者以清代官方檔案為主要線索,對此問題做進一步的考證。

劉晨:太平天國西王蕭朝貴死亡考


1.重傷情形

咸豐二年(1852年)七月二十九日,蕭朝貴率太平軍以妙高峰為主要陣地,連同鰲山廟、馬姓高屋等炮點猛轟長沙南城,同時命曾水源、林鳳祥、李開芳等“帶牌刀手往各門進攻”,“麇集南門外之金雞橋並瀏陽門外之校場,時復遊弋小烏門等處”。就在這時,蕭朝貴中炮受傷。

關於蕭朝貴中炮受傷的地點與情形,洪仁玕在自述中稱:“又發西王大隊直攻長沙,而秦日綱、陳承瑢等隊陸續進發。前隊正在大獲勝捷,破進外城,攻圍正急,而內之士民亦目見張惶搬遷。殊西王在敵樓上裝束異常,窺伺城內,忽被流星炮彈中傷昇天。”認為太平軍已攻破外城,蕭朝貴是在長沙外城的望樓上察看軍情時中炮。洪仁玕在咸豐九年始至天京,攻打長沙時並不在太平軍中,所記並非一手資料,是後來從親歷長沙之戰者如洪秀全、陳玉成等處聽聞得來。

李秀成參加太平軍後一直在蕭朝貴營中,他說:“後移營,西王蕭朝貴帶李開芳、林鳳祥等來打長沙。此時我為兵,尚未任事。”“西王在長沙南門外中炮身死。”

但他當時僅為普通士兵,對蕭朝貴受傷的具體情形並不詳知,更不可能知道高層機密,所以李秀成僅提及蕭朝貴受傷的地點而未言其受傷情形。另據張亮基等奏稱:“屢據生擒活賊口供……(蕭朝貴)此次在南城外執旗督陣時,已被官兵轟斃。”敵對雙方的記載都證明蕭朝貴是在南門外中炮,洪仁玕的說法錯誤,況且太平軍始終未能攻破長沙外城。

劉晨:太平天國西王蕭朝貴死亡考


七月二十九日負責進攻長沙南門等各門的是曾水源、林鳳祥、李開芳。據曾水源等報告:“口等欲往進攻,回稟西王,帶牌刀手往各門進攻。”羅繞典等奏報蕭朝貴“出探地勢”,張亮基則奏稱蕭朝貴“執旗督陣”。可見西王並未親自帶兵至各門攻打,而是負責全局督戰及探查地勢。

妙高峰與長沙南門相對,是督戰長沙的制高點,太平軍迫近長沙時即佔據此地,修築炮臺工事。洪仁玕所記“殊西王在敵樓上裝束異常,窺伺城內”,與羅繞典所奏二十八日戰況“遠望賊匪於城南妙高峰上俯瞰城中”相近。太平軍與清軍發生的炮戰主要也是在妙高峰與長沙南城城牆兩個方位的激戰。結合二十九日蕭朝貴並未親自率軍攻打各門,而妙高峰上仍然炮火不斷,“對城開放槍炮,如雷如雨”,掩護突進之意明顯。蕭朝貴的指揮中樞當在妙高峰無疑。

據羅繞典所奏二十九日戰況,清軍對妙高峰太平軍的攻擊共有三次。第一次,“該匪復於妙高峰上,對城開放槍炮,如雷如雨,兵勇幸未損傷,臣等指揮弁兵於城上用槍炮擊斃數十人”;第二次,“該匪挑土肩石,蟻聚蜂上,意欲建築炮臺。臣鮑起豹督飭將弁一面嚴防,一面用大炮連向轟擊,傷斃數十人,鬨然四散”;第三次,“經臣等先遣瀏勇千餘人預伏山下攔頭截剿,又斃百餘人,瀏勇亦有傷亡”。彼此對照,蕭朝貴在第一次戰鬥中受傷的可能性較大。因為這次戰鬥是太平軍首先發動的炮擊,蕭朝貴應親自指揮,目的是為掩護曾水源等在各門的攻城戰。清軍予以還擊,又“如雷如雨”,可見戰鬥之激烈。這與洪仁玕自述、羅繞典奏報、張亮基奏報所記蕭朝貴受傷情形較為吻合。蕭朝貴於妙高峰“窺伺城內”和“出探地勢”是為勘查敵情,“執旗督陣”是為指揮炮擊掩護太平軍攻城,卻在炮戰中負傷。

洪仁玕所述“裝束異常”或系猜測之詞。清軍經常虛報戰績,奏報中尤其重視擊斃頭目的情況,賽尚阿、羅繞典等就多次奏報擊斃“執黃旗賊目”。但在記載二十九日戰況的奏報中,羅繞典只稱“沅州兵丁生擒賊匪劉啟貴等四名,當即斬訖”,並沒有擊傷擊斃太平軍頭目的內容,而且當時戰鬥激烈,“如雷如雨”,很難分辨太平軍士兵、將領的裝束。

因此,蕭朝貴受傷的大致情形是:七月二十九日,蕭朝貴派曾水源、林鳳祥、李開芳帶兵攻打長沙南門、瀏陽門、小烏門等處,自己在妙高峰探查敵情,並指揮太平軍炮轟長沙,以掩護曾水源等的進攻。清軍猛烈還擊,結果蕭朝貴被長沙南城樓上的清軍用大炮擊中,打著“胸膛乳上穿身”,有生命危險。

2.死亡時間

劉晨:太平天國西王蕭朝貴死亡考

忠王李秀成

曾水源在報告西王傷情時說:“廿九日……不料妖兵放炮,打著西王胸膛乳上穿身,十分危急,口眼俱呆。口等得此凶信,十分憂憤。幸有天父照顧,效天兄故事,未可料。”此時蕭朝貴雖然“口眼俱呆”,不省人事,但尚未死去,曾水源等仍然期待奇蹟出現。

李秀成回憶:“西王在長沙南門外中炮身死,後李開芳具本回柳(郴)。”他把蕭朝貴重傷和死亡時間聯繫在一起,認為西王中炮不久即死,李開芳等在其死後方具本報告。根據曾水源等人的稟告,李秀成的說法是錯誤的。

蕭朝貴中炮受傷之事,曾水源等嚴密封鎖消息,以致清軍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對蕭朝貴的重傷都不甚清楚。清廷直到咸豐三年正月初三日才正式確定蕭朝貴死亡的消息,而此時太平軍已撤出武昌,沿江東下。根據被俘太平軍的口供,太平軍士兵也不知道這個“秘密”。另外,從蕭朝貴受傷後太平軍發動的攻城戰來看,蕭朝貴受傷似未對軍心造成太大影響。七月三十日到八月初五日,曾水源等指揮太平軍多次攻堅,八月初五日太平軍“複用大炮對城轟擊,子落如雨,將南門城垛打去數尺”,太平軍幾近破城。

這些可以佐證曾水源等較好地保守了蕭朝貴受傷的秘密。

李秀成的推測或聽聞也有合理性。李秀成作為一名普通士兵,他完全可以像其他士兵一樣,誤認蕭朝貴之死是在八月二十二日或者九月初二日。但他卻把蕭朝貴受傷和死亡的時間混淆在一起,說明蕭朝貴受傷和死亡的時間是非常接近的。按曾水源的說法,蕭朝貴受傷後已經十分危急,在此情形下,曾水源等極為擔憂,蕭朝貴也確已黃泉路近。蕭朝貴在七月二十九日受傷後,當於八月初的某天不治而亡,前後相隔不會太久。

關於蕭朝貴的死亡時間,同時存在其他幾種說法,主要為清官方的記載。咸豐二年九月初三日羅繞典等奏:“並訊據生擒賊匪供稱,偽西王於(八月)二十二日出探地勢,被我兵炮擊左肩,傷重未愈。”李濱在《中興別記》中記載:“庚子(八月二十二日),偽西王蕭朝貴於長沙左肩中炮彈,尋斃。”李濱系據羅繞典奏報斷定蕭朝貴受傷及死亡日期。羅繞典與李濱所記蕭朝貴受傷日期是錯誤的。但據“生擒賊匪”口供可知,蕭朝貴受傷後,太平軍士兵並不知情,直至八月二十二日對蕭朝貴受傷才有所聞;羅繞典直到九月初三日前還不知蕭朝貴已死之事,他仍然奏報蕭“傷重未愈”。可見,曾水源等為避免噩耗擴散影響軍心,確實向將士嚴密封鎖了西王傷情。

八月二十二日,太平軍郴州、永興的先鋒援軍抵達長沙。羅繞典奏稱:“二十二日查探柳(郴)州大股賊匪由醴陵路緣山來省。”這支隊伍與曾水源所部合軍,與清軍秦定三、和春等部在仰天湖發生激戰。永興太平軍援軍是得到曾水源等報告後奉命而來,他們的到來使曾水源等對蕭朝貴傷情的封鎖開始鬆動。所以,被俘的太平軍誤認蕭朝貴是在二十二日這天的戰鬥中受傷。但是,蕭朝貴死亡的消息還未公開,被俘的太平軍口供蕭“傷重未愈”,羅繞典在九月初三日也據此上奏。

又據《張制軍年譜》記載:“訊生擒賊黨羅五等,知偽西王蕭朝貴已於九月初二日攻城時擊斃。”羅五等是十月十九日太平軍撤圍長沙後被清軍俘獲的。九月初一日前後,洪秀全、楊秀清率大隊太平軍到達長沙。九月初二日,太平軍即突出六七千人,“由妙高峰繞到瀏陽門外校場,分三路進撲各營”,發動校場會戰,被清軍秦定三、江忠源等部擊敗,損失四五百人。羅五等認定蕭朝貴死於九月初二日的校場會戰中。張亮基奏稱:“賊竄之後,復拿獲賊黨羅五、姜華幗、餘洸政、劉仁有、李新三、鄒德明等六犯,逐一隔一別訊詰,僉供蕭潮潰(朝貴)實已中炮斃命。該犯羅五等曾眼同殯殮,屍首現埋老龍潭地方。”可見,九月初二日校場會戰後,蕭朝貴的死訊已不是秘密,不知實情的羅五等六人或將洪秀全公開為蕭朝貴舉行悼念儀式誤認為是為蕭殯殮。

駱秉章後來在自訂年譜中記載:“八月,蕭朝貴因傷身死,郴州賊首洪秀全等群集長沙。”認為蕭朝貴因傷身死的日期是在八月,而同時把蕭朝貴之死與洪秀全等抵達長沙之事聯繫起來記錄。也就是說,蕭朝貴死亡的消息是在太平軍主力部隊到達長沙前後逐漸公開的。

綜上,蕭朝貴約在八月初的某天死亡,但曾水源等為避免影響軍心,嚴密封鎖消息,暗將蕭朝貴葬於老龍潭。直至八月二十二日永興太平軍先鋒部隊到達長沙,對蕭朝貴傷情的封鎖才開始鬆動,許多下層士兵於是得知蕭朝貴受傷之事。但由於主力部隊未到,蕭朝貴的死訊還未正式公開。九月初二日校場會戰後,洪秀全、楊秀清公開在老龍潭祭奠蕭朝貴,蕭朝貴死訊為人所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