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探讨:从延时服务到提前上课时间,教育还会对什么不让步?

教育越来越做成了服务行业。

教育,牵动着社会的每一根神经,关系着家家户户,教育的一举一动都是“举世瞩目”。关于教育的各种声音也是不绝于耳,虽然“一人难称百人心”,但我们追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会变。

探讨:从延时服务到提前上课时间,教育还会对什么不让步?

社会在变化,需求在变化,大人们越来越发现看娃写作业的“爱恨情愁”成了主要矛盾,上下班与接送孩子成了次要矛盾。显然,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了,于是就诞生了“延时服务”,延时课堂是为了给学生减负(可以名正言顺的拒绝辅导班了)、家长减负(作业在学校完成),为了让孩子的放学时间能更接近家长下班时间,方便接送,也省去了孩子去小饭桌的麻烦。你看,我们的教育就是这么贴心。

探讨:从延时服务到提前上课时间,教育还会对什么不让步?

但现在问题现在又来了。什么问题呢,天啊黑的早了,下午放学如果按照以前的时间放学路上就黑天了,这可就有些危险了,毕竟安全第一嘛。新的办法又来了,更加体现了什么叫“以人为本”,什么办法呢?那就是把上课时间提前,本来上课时间是下午1点40分,现在要提前到1点20分,这样就能赶在天黑之前学生就到家了。

不得不说教育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也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且不说老师能不能保证上课的质量,已经十分疲惫的学生能不能保障听课的质量呢?学生不是机器,他们也需要充足的休息。一味的迎合不是教育对象的需求,是不是有些过火了呢?

探讨:从延时服务到提前上课时间,教育还会对什么不让步?

如今,遇到恶劣天气,就会及时的放假放学,这在前些年是没有的,虽然是一种有“温度”的关怀,但有时候难免会觉得有些矫情。有时候宁愿冒着雨雪给孩子们上课,也不愿打破学习的规律,也是害怕孩子们养成惧怕困难的习惯,遇到点困难就退缩在被窝里。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报了一个学习班,一天大雨倾盆,他被淋成了落汤鸡仍然来到了学校。门卫为他开了门,并请他进了门卫室。告诉他今天除了他所有人都没有来学校,包括老师。他对门卫说他是不是太傻了?门卫对他说这场雨就是一次检验,而你就是被筛选出来的那个,你会有所成就的。果然,后来这个年轻人有了自己的事业。

探讨:从延时服务到提前上课时间,教育还会对什么不让步?

教育需要有一股韧劲儿,有一股特质,保持一种风格。教育需要定力,不折腾,不献媚,不乱于心,不忘初衷,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乱改,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最近,拜读了吴军老师的《大学之路:在美国陪女儿选大学》,在书中吴老师系统阐述了美国以及英国一流大学或学院的历史以及现在,可以看出,它们之所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与它们千百年来一直坚守着最初的理念和追求是分不开的,所以才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让人望其颈背。而不是被世俗所打扰,给社会是上的杂音让路,变成了毫无主心骨的随波逐流的谄媚者。

教育到底是不是服务?需不需要让人人都满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