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孩是留在身邊好還是留守在老家好?

健健也很叼


你好,我是努力折騰的喬媽,很高興參與這個問題的回答。以下是我個人觀點,大家一起交流。

花有再開時,人無再少年。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就像一場現場直播,都沒辦法讓時間倒流回去再見證一次。

我們先來交流孩子留在老家好不好。我國有一群孩子,他們的父母出外工作,孩子留在老家隔代撫養,他們叫留守兒童。記得有個新聞大事件,是2005年,貴州畢節幾個留守兒童集體喝農藥,活生生把最珍貴的生命葬送了。

留在老家的兒童存在問題:

第一、他們很少見到自己的父母,可能一年就一次,跟父母之間沒有深厚的感情,甚至見面出現怕生的情況都有。在老家,他們遇到什麼困難,有什麼不開心,一般很少對爺爺奶奶訴說,隔代撫養就存在這個問題。長期不愉快沒有傾訴,就會積壓在心理面去,很容易變成性格孤僻自閉。

第二、留守兒童的健康發育方面。爺爺奶奶可能會出現照看不嚴,照顧不周到,出現長期不吃早餐,或是三餐不按時,平時的零花錢沒有控制好,會去學校小賣部買垃圾食品吃,長期這樣下去,身體的免疫力會下降,抵抗力差,會出現身高,體重跟同齡孩子存在差距。

第三、在教育學習方面。爺爺奶奶本身知識面有限,可能一些爺爺奶奶不認識字。所以也沒辦法擔任輔導孩子寫作業、檢查作業的角色。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再者,性格習慣是從小養成的,爺爺奶奶在這方面來說,可能會比較寵愛孩子,對孩子要求不嚴格。

第四、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本身他們就不在父母身邊,跟爺爺奶奶又存在隔代親,所以只能跟小夥伴結伴,特別是暑假,一些會結隊去有水的地方去戲水,又缺乏游泳技能,很容易出現溺水現象。

以上四點是我個人對留守兒童存在問題的看法。

我們再來交流孩子留在身邊到底好不好?

網上有一句話說,無論日子再苦,都要把孩子留在身邊。就我自己親身經歷,剛生完孩子到孩子3歲這個過程,家庭經濟比較緊,又不想送孩子回鄉下,熬著熬著就過來了。要相信,苦只是一陣子,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第一、孩子成長初期,他最信任的是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會給孩子帶來一種安全感,他們是孩子最親的人。所以孩子會跟爸媽分享喜悅或是不開心。

第二、在爸爸媽媽身邊的孩子相對來說比較懂禮貌,懂規矩。平時會教孩子見人要打招呼,做錯事要學會道歉,人家幫助你了要學會說謝謝,離開要學會揮手拜拜。

第三、在爸爸媽媽身邊的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強,這一代的父母,都是受過義務教育,在育兒方面來說還是科學育兒的。都會放開手,給孩子機會去鍛鍊,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動手能力。這點我的體會很深,兒子自己帶大的,在自理能力方面很好,什麼事都自己做。現在5週歲了,都能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包括洗襪子、掃地、端菜、洗菜、擦桌子、晾衣服等等。

第四、在爸爸媽媽身邊的孩子情感會比較高。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記得有一次,兒子對我說,媽媽,我在你的眼睛裡面看到了東西?我說啥來的。童言無忌,我以為他想表達看到我眼睛裡有眼屎,但其實不是,他說,我在你的眼睛裡面看到了偉大的母愛。我覺得他能說出這句話,離不開我在三歲之前的陪伴,給了他愛的能力和責任感。

希望我們都能陪伴孩子的成長,溫暖孩子的一生。畢竟,童年最怕太多遺憾,但沒有父母陪伴在身邊的遺憾根本就沒辦法成就另一段完美。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留在身邊。加油!同是為人父母的樓主!





努力折騰的喬媽


孩子還是自己帶好,根據個人情況,能自己帶還是自己帶,1.老人有義務把我們帶大並撫養成人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他們那時候也是要工作,要幹農活還是把我們照顧得僅僅有條的,我們不能把自己的責任推卸給老人,應該讓老人歇歇了,這輩子他們太累了。

2.現在的小孩太調皮了,也非常不聽話,尤其是爺爺,奶奶的話,老話說隔代親,好不容易都孫子,孫女了那肯定慣上天了,真的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慣壞了年輕人還得埋怨老人。

現在的孩子心裡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沒有爸媽引導的話長大後想管就管不了,現在孩子接觸的都是高科技,玩的遊戲也不是俄羅斯方塊了,而是網遊了。

所以在孩子問題上還是自己帶好,出問題好及時糾正,


冬妹的大山鄉村生活


小孩是留在身邊好,還是留在老好?你這個提問,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回答留在身邊,我的回答則不同,為什麼,因人而異,你如果在外面白天要上班,晩上還要加班至8至九點,小孩只是在早上看見你去上班,到晚上睡覺時再看到你,請問你把小孩留在身邊幹嗎?還不如留在老家給爺爺,奶奶帶,如果你在外面的工作輕鬆,早上能送小孩去讀書,中午回來可做小孩喜歡吃的飯菜,下午又可接小孩回學,晚上有時間輔導小孩功果,那可考慮把小孩接過來,留在身邊讀書教育,你的情況是那種,兩種選擇,你自己決定。


贛北老四


小孩肯定是呆在爸爸媽媽身邊是最好的,但是如果自己真的忙帶不了孩子,可以讓老人過來幫忙帶孩子,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老人因為各種原因只能呆在老家,或者有的老人根本不願意來城市幫帶孩子的,只能把孩子放老家讓老人帶孩子,孩子就成了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也非常的疼愛他們,但是孩子和父母都有分離的痛苦,家長想念孩子,孩子想念父母。孩子每次盼著父母回來看他們,父母離開孩子雙方都會哭的很難受,我的孩子一般都是自己帶或者婆婆有時間了來幫忙帶,斷奶的時候放老家一週,回去接女兒了我女兒就說:媽媽不要把我放在這,我不吃奶了,我不要媽媽走。

有條件的還是自己帶吧,雖然很辛苦但是很快樂,看到他們在自己身邊很幸福😁


依心依意1215


這個情況因人而定吧,每個人的情況都有些不同,留守在家固然是因為常年出差或外出打工,想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可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孩子真的會懂你的苦衷嗎?常年在外很多都是想在外面混出來,可是這種混出來可以說是萬中無一的,人們都說哪怕億萬分之一的機會我也會去把握,可是你在外打工你的文化程度怎麼樣?你的專業技術怎麼樣?很多時候不是靠著一句“努力”的話來麻醉自己的,看電視上很多的外出工人回不去家,用視頻和留守在家的孩子通電話,滿感人的。本人現在在家,一直都想外出打工,總想著那天能夠混出來,可是自己孩子還小放心不下孩子,在老家這每天整治環境,工廠全停,找了好幾個活一個也沒要,一自己沒文化,二自己沒技術,現在想想除了一點力氣別的什麼也沒有,想著什麼苦也能吃下,奈何沒人要,有苦也沒地兒吃去,一心想著能夠出去,可是外面的環境那麼陌生,除了苦力還是苦力,既然自己沒有那樣的運氣,何不在家裡自己學一項技能,有了技能最起碼的溫飽能夠解決,現在掙的很少,但可以守護孩子,孩子小,他不會去嫌棄你的那點工資,因為你一直在他身邊陪他玩耍,而有自己在的時候,總喜歡逗外面的流浪狗,流浪貓,自己不在身邊時在外面很少說話,自己在身邊也可以慢慢培養孩子的自信,想想如果自己一直不在身邊,自己孩子可不會像電視上的孩子那樣能夠那麼懂事,早當家。

每一個留守在家的孩子你想的是可能是早當家,早獨立,早懂事,可現實總會給你一個響亮的耳光來提醒你,孩子本身就是個秘密,在外受欺負也不會說,在外受委屈也不會說,即沒沒地方說,也沒人幫助他,留給孩子的只有早自卑,早怕人,早叛逆。人們都說大人是孩子的一片天,可是孩子在,天,確沒在,留給孩子的只能是黑暗。


孟翰鑫


小孩是留在身邊的好

1.小孩如果留守老家的話,只能由老人帶,老人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會很辛苦,令一個是老人會寵溺孩子,因為孩子父母不在身邊,老人會對孩子有格外的憐惜心理。

2.小孩留守老家,會缺乏和父母之間密切度,導致孩子沒有太多的安全感,孩子看到別家的有父母陪伴,他會產生自卑心理。

3.孩子在學習新鮮事物的時候,需要父母的幫助與協作,家裡老人基本都不會的事情就沒法教給孩子了。

4.帶孩子在身邊雖然苦點累點,但是在孩子的童年裡會培養孩子更好的健康情操,成為樂觀向上的人

5.不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缺席,也是對孩子的負責。有父母照顧陪伴的孩子,不會容易誤入歧途,父母不會像老人那樣嬌慣孩子。嚴 格要求孩子,隔代親人會有更多的年代代溝,有很多事情不是很好溝通。


湉心麻麻


當然留在身邊好,孩子成長除了來做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之外,家庭教育非常重要。除非迫不得已,警記儘量讓孩子留在自己身邊。

兔兔就是一個一個從小在別人家長大的孩子,骨子裡誰養跟誰親,但爸爸媽媽的偶爾去看看,讓兔兔知道有這兩個人純在,但談及感情就很單薄了。


長大以後,會給孩子留下後遺症,那就是對於母愛父母除了書本的教育之外,發自內心的那種體貼是沒有的,導致之後,父母就經常吵架。


流量兔運營社



老袁的鄉村生活錄


現代人的生活真的是不容易,如果在家鄉能找到合適的項目,就不要外出打工了,其實現在做農業找對產品也能賺到錢的,不要為了不吃農村的苦而外出打工,畢竟孩子最重要,外出打工的父母應該都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優越的生活,但是如果孩子在老家沒有得力的人看護,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沒有接受正常的教育,毀了孩子的前途,外出打工還有什麼意義呢?

大多數情況下留在老家的老人都是文化素質不高,教育方法不得當的老人,並不能勝任看護孫輩的職責,孩子長期遠離父母,得不到父愛母愛,對孩子而言也是很大的傷害。

建議在孩子讀書前帶到自己身邊,讓家中一老人來城市幫忙看護,能在所在城市上學更好,如果不能的話,而自己在這幾年又沒有更加穩定的收入,事業上也沒有希望,還是回老家吧,說不定在老家能另闢蹊徑,闖出點名堂呢,為了給孩子一個正常的生長壞境,回老家也值得了。好好教育孩子,讓孩子有更加好的前途。


夏琳育兒生活


當然是自己帶好了 而且一定要自己帶 不能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我們一生不就是為了孩子嗎 把孩子留在老家 錢是掙到了 可是孩子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愛 一生人格缺陷 得不償失 生了孩子 就要好好愛她 教育她 錢是什麼時候都掙不完的 但是孩子有個健全的人格比什麼都重要 走到哪把孩子帶到哪吧 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