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發現“立百病毒”醫學團隊負責人:中國進步大 能戰勝疫情

(對抗新型肺炎)發現“立百病毒”醫學團隊負責人:中國進步大 能戰勝疫情

中新社吉隆坡2月2日電 (記者 陳悅)國際著名腦神經病學家、馬來亞大學終身榮譽教授陳忠登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認為,中國的基礎及臨床醫學研究與醫療設施相較“非典時期”已有飛躍提高,相信中國一定能戰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對抗新型病毒對陳忠登而言並不陌生。1998年到1999年,立百病毒(又譯尼帕病毒)導致的疫情曾在馬來西亞、新加坡蔓延,導致百餘人死亡,百萬只豬因此被撲殺,此後該病也曾在印度、孟加拉國、菲律賓爆發。正是陳忠登帶領的醫學團隊率先發現了立百病毒,並承擔大量臨床治療、防抗疫情工作。陳忠登團隊也因此獲得多個重磅科學獎項。他本人還因在公益、醫學上的貢獻於去年獲得“陳嘉庚精神獎”。

陳忠登回憶,馬來西亞當年曾一度將立百病毒引致的疫情誤認為日本腦炎,並錯誤認為是蚊子傳播。他和所率團隊在臨床治療中對此產生懷疑,團隊中的蔡求明以“堅定的信念”,在疫情發生半年後,冒著危險培育並發現了此種新病毒,因此確定該病毒是通過豬直接傳播。

他說,此次中國研究者以很快速度就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充分顯示了中國的病毒研究和“非典時期”完全不一樣,取得很大的進步。

陳忠登尤其提及中國科學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是亞洲少有的“P4”實驗室(生物安全第四等級實驗室)。“這對整個亞洲研究者而言都是很重要的,”陳忠登說,這也令亞洲的研究者不必像過去一樣捨近求遠求助於加拿大、澳大利亞的實驗室進行病毒研究。

熱心國際醫學交流,曾任國際抗癲癇聯盟副主席的陳忠登多次到訪中國,對中國公共衛生管理水平和公共衛生設施的進步也印象深刻。他認為,高水準、高效率的公共衛生設施,也是中國對抗此次疫情的重要保證。

立百病毒致死率高達四成,而且罹患者不少是養豬戶,他們所賴以謀生的豬隻因防疫不得不被撲滅,這給患者心理和生活都帶來巨大影響。陳忠登當時積極聯繫各種社會組織,為他們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和生活協助。

陳忠登說,新型肺炎雖然致死率遠不及立百病毒,但傳播範圍廣,已經給民眾日常生活也帶來巨大影響。他建議,對抗疫情,除了要治療病患,也要關注他們的生活和心理健康。

在採訪最後,他對記者表示,當今世界各國經濟緊密聯繫,人類交流日益頻密。這決定了在當今世界,面對公共衛生威脅,沒有一個國家和個體可以獨善其身,應該協力應對威脅。(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