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假如外賣平臺,把商家傭金降到8%,會怎樣?


假如外賣平臺,把商家傭金降到8%,會怎樣?


2020年03月03日 | 第[648]篇原創

作者 | 張大寬

來源 | 餐謀張大寬(ID:dkxy029)


找準真正的問題

--張大寬



假如外賣平臺,把商家傭金降到8%,會怎樣?


這篇文章可能會捱罵

最近一些餐飲協會,以及一些餐飲人,呼籲外賣平臺降租金的事情,弄的挺兇的。

其實這並不是第一次了,在去年佣金提高到20%這個關口時,就有好多餐飲人拉橫幅抗議過。

個別地區有關部門曾出面調解過,但最終,還是慢慢漲了上來。

我當時就說,拉橫幅的意義並不大,這是市場經濟行為,在一個領域裡,一家獨大之後,壟斷是必然出現的結果。

就像現在市場上賣處理器的兩家因特爾與AMD,一家老大,一家老二,基本上沒有第三家啥事情。

類似的,還有共享單車,還有網約車平臺等,都是從大亂鬥,最終形成強勢老大與弱勢老二的穩定格局。

一旦這種局面穩定下來,在行業與商業模式不出現較大的變化時,市場情況也將會趨於穩定。

因為他們兩家目前的運作方式,是已知的,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盈利最高的方式。

因此,期待出現新平臺,或者區域性建平臺這種期望,實現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因為現在再造一個平臺,與現有的兩家平臺競爭,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了,誰也不是錢多燒的,去重複發明輪子。

除非誰設計出來一個模式,比他們的成本還低,效率還高,高出三倍以上,這時候去幹這兩家,才會有勝算。

否則,這兩家平臺將會繼續維持現狀,保持穩定的市場份額。

所以,期待平臺倒閉的人,這個願望可能難以成真。

同時,即便是降了佣金,你也未必賺錢。

我估計,說完這句話,就會有人說我與平臺是一夥的,這是在為平臺洗白。

但話還是得說,不能因為怕捱罵,就說假話。


假如外賣平臺,把商家傭金降到8%,會怎樣?


佣金降低之後,也未必賺錢

大家都覺得,佣金高了,平臺太黑了,要求降低佣金。

而實際上,就算平臺普降佣金,你也未必能賺錢。

“那佣金降了,這部分利潤不就是我的了,憑啥不賺錢呢?”

如果你這麼想的話,就忽略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那就是“市場是變化的”

我們假設,平臺的佣金普降,給大家都降到8%

好了,看起來,扣點是少了,我們應該是有錢賺了吧。

那我們來設想一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你的競爭對手A,算了算,佣金降下來了,利潤也有了。那麼,繼續走薄利多銷的路子吧。

於是,平臺降佣金省出來的2元錢利潤,他拿出1塊錢做折扣活動,自己只留1塊錢利潤。他覺得,原來不賺錢,現在還能賺一塊錢,可以了,薄利多銷,薄利多銷。

這時,你的對手B,看了一眼A家的平臺上的價格,“嘔吼”,小子挺狠啊,動手這麼快,好麼,你降1塊,我就降1塊1。跟你死磕到底!

再然後,對手C看了這兩家對手的策略,尋思這得跟啊,不跟的話,單子都飄到人家哪裡去了。於是C決定跟隨B的定價,就再少一點。

好了,現在到你了,你怎麼辦?

不跟著降價,就意味著要流失單量,畢竟大家做的品類相同,大同小異。

跟著降價,好不容易爭取來的那點降佣金,都還給顧客了。

哼哧哼哧折騰了半天,最後啥也沒撈著。

那麼請你仔細的想想,佣金降低之後的情景,與現在所處的情景,有什麼不同嗎?

佣金降下來的那部分,去哪了?不都還給顧客了嗎?

“你這個只是猜想,咋可能大家都這麼幹,都降價呢?”

是呀,咋可能都這麼幹呢?

那麼,請你回憶一下,從8%佣金漲到23%的佣金,外賣的價格漲了嗎?

是不是漲了?是不是顧客花的錢多了?

那現在,佣金降下來,是不是回到當初低佣金,顧客少花錢的時間點了?

如果一個平臺出來,說我不要佣金,外賣的價格會是傻樣子呢?

如果,一個平臺出來,說我不要佣金,還不要配送費,還給你們商家有出單的獎勵,你猜,外賣的價格會是啥樣子呢?

各位,都不用猜,這不就是你前幾年剛剛經歷過的事情嗎?

如果是餐飲新人,你可以問問那些經歷過平臺瘋狂補貼階段的商家,他們那時候的日子,有多滋潤。

你也可以回憶一下,當時1分錢點外賣,轉著圈的“薅羊毛”有多開心?

可,為什麼,沒多少人會回憶當年那段歷史呢?

自從外賣平臺的格局穩定之後,補貼基本就沒有了,除非是內部有點資源的商家,運氣好的時候,能碰到平臺補貼。更多的,都是赤身肉搏,拼刺刀,拼實力,不是嗎?

這也是為啥我說,佣金降了,你也未必賺錢。

因為降了佣金之後,你還會回到現在的境遇。現在賺錢難,降了佣金之後,賺錢一樣難。


假如外賣平臺,把商家傭金降到8%,會怎樣?


平臺,並不是仇人

知名商業顧問劉潤[1]在五天前發了一篇文章

題目叫做《疫情之下,不要把扶你的人,當成推倒你的人》[2]

中間有一段,是這麼說的

餐飲、酒店、旅遊,是受到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

餐飲行業人工成本佔比,大約是30%,房租大約20%,原材料大約30%,毛利大約20%。

疫情突然降臨,收入100%沒有了,但是其中80%的成本每天都在支出。

這就像一個人被絆倒了,收入突然停下來,但是成本還在往前衝,一個趔趄摔在地上。

外賣立刻跑過來,把摔倒的堂食扶起來。

疫情想,機會來了,立刻下手,蠱惑了一些倒在地上的餐廳。

這些餐廳一邊站起來,一邊一把抓住把他扶起來的外賣平臺,說:就是你把我推倒的,你送我去醫院,你賠我醫藥費。

外賣平臺一臉懵。親,是我扶你起來的,你看清楚,是我扶你的。

我不管,反正我摔得很痛,你要付我醫藥費。你給我降佣金,不然就是發國難財。

每個做餐飲的創業者,其實經營著兩家餐廳,一家叫“線下餐廳”,一家叫“線上餐廳”。

線下餐廳的關鍵合作伙伴是“地段”,線上餐廳的關鍵合作伙伴是“流量”。

和地段合作的堂食,摔了一跤。收入清零。

這時,原來20%的房租成本,在分母降為幾乎零的情況下,就變為了200%,2000%,甚至20000%。

這時候,每單佣金20%左右的外賣,就是真正的救命恩人。

你說你救得不徹底,再把你口袋裡的錢都給我付醫藥費,才是真正想救人,就真的“親者痛,仇者快”了。

以某上市外賣平臺為例。

根據他們2018年的公開財報,他們一年的總體收入,是381.4億元,其中超過300億元,花在了370萬騎手身上,佔比80%。

也就是說,今天,是370萬個騎手(可能更多),冒著疫情的風險,把一家家摔倒的餐廳扶起來。

你現在說,扶我起來可以,但你的工資能不能拿出點來給我,這會讓騎手們多寒心啊。

真正把你推倒的,是疫情。是這些外賣騎手們,把你扶起來。

不要打他們的主意。

如果他們不上街了,以後你摔倒了,誰來扶?

不要中了疫情的離間計。


假如外賣平臺,把商家傭金降到8%,會怎樣?


認準真正的問題

看完了上面這一段,那麼我想請你再琢磨一下,目前我們遇到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平臺的高佣金,是真正的問題嗎?

那麼,為什麼,2016年各大平臺瘋狂補貼的時候,照樣有很多店不賺錢呢?

同樣,現在佣金高達20%+的時候,照樣還有店賺錢呢?

請你注意,無論佣金是25%還是5%,所有的商家們,是在同一個平臺,同一套規則下競爭的。

到這裡,問題的核心顯現出來了。

真正的問題,是自己的競爭力不夠強,自己的盈利能力不夠強,導致經營難以為繼。

換句話說,同樣規則的情況下,你的外賣不賺錢,而別人賺錢,是因為你做的不如別人好。顧客不認你認別人,僅此而已。

那麼請你再琢磨一下,這個問題,是疫情之後才有的嗎?是外賣平臺漲價之後才有的嗎?

壓根不是啊,競爭能力不強,盈利能力不強的問題,是在疫情來之前就有的。

只不過是因為疫情,大家都不能做了,都憋在家裡,斷了糧餉,才開始反思之前,才開始糾結焦慮,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己的抗風險能力如此之弱,停工一個月就扛不住了,資金鍊就斷裂了,就得面對“關門撤退”了。

所以,號召降佣金,對商家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佣金高並不是導致不賺錢的真正原因。

有人甚至說要滅掉平臺,在外賣的商業模式沒有顛覆式改變的時候,今天滅掉這兩個平臺,明天就會出現另外兩個平臺,無非是換個名字而已,一切一切的模式,都是不會變的。

所以,與其去糾結“平臺黑心”,與其拉著橫幅出去抗議,真的不如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的店,能夠通過哪些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做好產品。把自己的競爭力提高一些,比同行和競爭對手做的更好一些,讓顧客更願意選擇。

其實問題的本質從來沒變過,一直都是如何提高競爭力,而不是如何改變外界的約束條件。

在同樣的約束條件下,如何做到比別人好,才是真正值得下功夫花時間花錢的地方。

至於平臺,市場經濟,該被淘汰的時候,自然會被淘汰,看不上他們,覺得他們不成,不用就好了麼,你用的少了,自然也就離淘汰不遠了。

別去拉橫幅,喊口號浪費時間了,用那個時間,把精力花在自己身上,更值得。

你的對手從來不是平臺,而是同行,真正需要你花時間的,從來不是平臺,而是顧客。

在為你掏錢的人身上多下功夫,把他們服務好,才是重點。

你的問題,從來都沒變過。

References

[1] 劉潤: 潤米諮詢董事長,知名商業顧問

[2] 《劉潤:疫情之下,不要把扶你的人,當成推倒你的人》

我是張大寬,餐飲諮詢顧問。

深度學習 | 充分支持 | 深度鏈接

加入2020年付費讀者群 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