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8090後的父母寧願犧牲孩子也不願犧牲自己,堅持離婚呢?

當代讀書君


為什麼離婚就一定意味著有人要犧牲呢?

當一段婚姻出現問題時,這個家庭所有的成員,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父母的關係不和諧,孩子在家庭裡就無法感受到溫暖。

我是專做成人諮詢個案的,我的來訪者們在諮詢過程中總會談到兒時父母吵架或冷戰,給他們造成的心理陰影,在很小的年紀就要學會承擔父母的情緒,把所有的委屈和擔心都壓抑下來。

而我那些做兒童諮詢的同事們,更是不斷遇到因家長感情出現問題,孩子厭學或用製造問題甚至是身體症狀來轉移父母注意力的情況。

成年人經常因為孩子的表達能力和智力水平有限,而低估了他們對情緒情感感受的敏感度。

當婚姻出現問題時,父妻雙方應儘量去修復婚姻關係,而不是把問題掩藏起來,以為孩子不會覺察,這才是對孩子負責,也是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確實無法修補的,離婚也沒有那麼可怕,只要讓孩子感到父母依然愛他,孩子還是能夠健康成長。至少對孩子心理的影響要好過長期生活在缺少愛的,有問題的家庭裡,或是刻意營造的虛假的家庭氛圍裡。

不要低估孩子的承受力,雖然每個孩子都希望父母在一起,但是那是希望父母相親相愛的在一起,達不這個願望的話,他們會失望,但只要父母雙方都能給孩子足夠的愛,這種失望就不至於造成創傷,只會讓孩子早一點體驗到人生不可能完美。反而是父母之間的冷漠、互相攻擊、指責、貶低,以及家庭中的隱瞞、虛假、欺騙,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這種創傷可能會影響他們一生。


療愈藝術家尚旻


小時候,爸爸經常對我們家暴,經常打媽媽,媽媽經常哭,上到初中了,我們稍微懂事了,爸媽再打架,媽媽就會說如果不是因為我和弟弟,她早就走了,說實話,我們那時候真的希望媽媽和爸爸離婚,我們一點也不幸福!不過隨著年紀的增長,爸爸的脾氣秉性改了很多很多,尤其是我和弟弟都成家了以後,他們在家帶帶孩子,爸爸性格改變很大很大,不像原來那樣了,感覺現在很幸福……隔代親真是那麼回事,小時候我和弟弟經常被打的滿地找牙,對孫子們真是捨不得打罵,有時候我對孩子發脾氣,老爸還兇我!以前爸爸脾氣火爆程度無法形容,對我們來說,他不在家,我們就好開心,他一回來,簡直就是噩夢,不過雖然他打我們,但對我們的愛,我也能感受到!爸爸現在是可愛的小老頭,每天樂樂呵呵,媽媽現在也很幸福


vivi-yang


首先,這個標題就有點道德綁架的意味!什麼叫做犧牲孩子?什麼叫做犧牲自己?夫妻感情破裂了,過不下去了,繼續住一個屋子裡只會大家都過得不開心,甚至於可能殺人的念頭都出來了,那麼,為什麼不能離婚了互相解脫?而且,夫妻只是離婚了,他們還是自己孩子的爸爸媽媽,但是按照這個標題來看,就是把孩子和離婚了的爸爸媽媽給對立起來了!混蛋嘛!無可否認,會有一些個自己都還沒有長大的夫妻在離婚了以後用孩子來要挾對方,折磨對方,絲毫不顧及自己孩子的身心,甚至可能會為了再婚而嫌棄自己的孩子,但是,這些不是主流!我有許多的同學或者是朋友他們因為許多的原因離婚,有的也再婚了,就我在聚會的時候就聽到這些男的或者是女的朋友勸導他們的孩子說:是的,我們只是離婚了,但是你要知道,我們還是你的爸爸和媽媽,我們還是愛你的!包括我自己的親妹妹,離婚以後,她的女兒確實是消沉困惑了起碼一年多,但是我妹妹一直都是告訴她:我和你爸爸離婚了,那個是大人的事情,但是我們還是愛你的!這一點,你要記住了!姑娘在她爸爸再婚以後又困惑了一段時間,也是我妹妹勸導她:嗨,你不想叫她媽媽就不叫,這一點你可以和你爸爸清楚的說明,就叫她阿姨就可以了!他們兩個做爸媽的並沒有因為離婚就犧牲了自己的女兒,儘管,作為一個愛好文學,內心敏感的女人,妹妹對離婚也曾經以淚洗面,和前方見面也是那種客氣到冷淡的態度,但是,她愛自己的女兒,也愛自己,所以,她選擇了提出離婚,但是她沒有用女兒來要挾對方,反而不斷的勸導開解自己的孩子!所以,離婚不是不是就是犧牲了孩子,最主要,還是看曾經是夫妻的兩個人怎麼處理!


Knight老周


先說一句話:只有自己過得好,孩子才能過得好。

所以,如果夫妻兩人已經勢同水火,根本沒有感情了,離婚是對孩子最負責任的選擇,夫妻吵架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老一輩人離婚少,也並不是因為怕傷著孩子,所以犧牲自己。更過原因是沒有更好的選擇。

首先,以前經濟落後,在農村,女性幹不了重的農活,男性是主要收入來源,女性即使受到屈辱也不敢離婚,因為離了婚自己生存都會出現問題,更別說孩子了。至於說回孃家,孃家也養不起啊。所以為了自己、為了孩子,不離婚是最好的選擇。

現在城市化,體力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女人照樣可以養活自己、養活孩子,所以感情破裂了不用再委屈自己。比如奧巴馬的媽媽離婚了,照樣培養出一個總統。(奧巴馬親爸是真黑啊)

其次,性觀念變了。以前離婚,在大眾看來是很丟人的事情,所以離婚後的女人會很自卑,而男人呢也看不起離過婚的女人,所以這就導致離婚的女人很難再嫁,寧願忍著也不去離婚。

現在婚前同居已經很普遍,人們對離婚的人也能夠有正確的認識,離婚的人也能夠找到好的愛情,組建幸福的家庭。

第三,現在女性地位提高了。以前教育不普及,文化落後,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連女人都相信這一點。所以女人受到委屈,覺得是自己命不好,只能認命,根本不會去想什麼男女平等。

現在甚至有點反過來了,女尊男卑,所以離婚就變的更容易。

所以,不要再把離不離婚和孩子掛鉤,孩子是獨立個體,如果勉強在一起給孩子帶來的是痛苦,還不如離婚,給孩子帶來幸福,比如周杰倫的媽媽。


劉權林


前些日子有個90後的學生跟我開玩笑:老師,您趕緊開個“後媽學堂”的專欄吧,現在離婚率這麼高,“後媽”教育是剛需啊!

這雖然是個笑談,但也是實話。80後90後的離婚率一直在上升是個現實問題,但這不是簡單的“願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婚戀觀和家庭結構變化帶來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一個事實——在80、90後的離婚案例中,女方主動離婚的概率要高於男方。從母親的角度考慮,很多在婚姻中掙扎的女性在離婚時會考慮到孩子的撫養問題。反覆考慮後她們還會堅持離婚,是因為這一代姥爺姥姥比以往更加在意女兒的幸福,願意在女兒離婚後分擔養育孫輩的責任。這也就給了更多女性放棄糟糕婚姻、重新開始生活的“底氣”。

相對於60後70後的父母,現在的年輕父母更“敢於”離婚,一方面是現代社會對於離婚的寬容度更高,不再粗暴地把婚姻狀況當成評判個人品行的標準;另一方面,長期以來的獨生子女政策,形成了80、90後父母對子女婚姻生活的深度干預——“催婚”、“催生”催出了只在生理上具備資格的年輕爸媽,帶著孩子一起“啃老”的現象已經從城市蔓延到農村。生於獨生子女政策的幾代人進入生理上的生育年齡後,大多會屈從於父母“先成家後立業”的催促,趁著父母身體好有精力幫著帶孩子趕緊結婚把孩子生了,有了孩子之後才發現婚姻生活的種種不如意,覺得應該及時“止損”擺脫糟糕的婚姻。至於孩子怎麼辦?大多數離婚的年輕夫妻會延續自己成長道路上的一貫作風——向父母求助。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祖父母輩在感慨子女不顧及孩子利益堅持離婚的同時,也應該調整心態,因為相對於一個整天吵鬧不休互相仇視的婚姻關係,一個平靜而自立的單親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是一個倡導無論如何都要自己帶孩子的媽媽,因為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他給你的遠遠大於你付出的。上述觀點供您參考,歡迎留言討論,也歡迎關注我的號——講常識、說真話,認真探討養育孩子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

親媽:留英雙碩士,傳媒經濟學博士在讀,高校媒體專業教師,致力於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更好的自己。


親媽學堂


這個問題本身所暗含的價值觀是有問題的,它基於這麼一判斷:離婚就是犧牲孩子。而早已感情破裂的家長為了孩子委曲求全維持婚姻形式的完整,犧牲自己一輩子的感情生活,才是對孩子好。

小編想說的是,別把離婚這事跟孩子綁在一起好嗎?下面的話相信很多人都很耳熟:

要不是因為當初不小心有了你,我才不會嫁給你爸呢!

要不是看到你的份上,我早就和你爸離了!

將自己的無能、膽怯、懦弱全部甩鍋給孩子。無數孩子在父母的這種道德綁架中,度過噩夢般的童年。父母感情早已破裂,冷戰、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家庭暴力。

小編的一個朋友,結婚多年,女兒已經上小學了,丈夫出軌、家暴。隔三岔五,打得她鼻青眼腫,女兒在一邊嚇得尖叫。她一直覺得,丈夫再不好,也是女兒的親爹。為了給女兒一個完整的家,一直在努力地挽回老公、拯救婚姻。對家暴行為,也在默默地容忍。然而,她的容忍退讓並沒有換來老公的回心轉意,反而變本加厲地在精神和肉體上折磨她。

最後,她選擇了離婚。這樁婚姻對她女兒帶來的陰影非常大,學習成績持續下滑,晚上經常一個人偷偷哭。離婚後,她女兒每次見爸爸都是自己去,不讓爸爸來接,極力避免爸爸媽媽見面,就怕爸爸打媽媽。對於離婚,女兒非常非常贊同。離婚以後,女兒比以前陽光多了。

不幸福的婚姻給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別再把不離婚當成是為孩子做出的犧牲了。婚姻存續與否是夫妻雙方決定的結果,孩子固然是一個重要考量的因素,但最終的決定的關鍵還是在夫妻自己身上。將維持早已千瘡百孔的婚姻,看成是為孩子做的犧牲,說到底不過是大人的懦弱和無擔當。


孩子王育兒顧問


胖兔媽是80後、兩個孩子的母親,來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吧。

第一,堅持離婚=犧牲孩子,這實在是個很奇怪的公式。

如果說夫妻倆確實感情出現了無法修復的裂痕,胖兔媽認為,恰恰是離婚對孩子更有好處。試想,一個在父母經常爭吵或冷戰的家庭裡成長起來的孩子,他的心理能健康嗎?父母之間的對立情緒必然帶給他非常強烈的不安全感。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孩子要麼極力表現得很好來討好父母,要麼在父母發生矛盾時極力逃避,這是扭曲的心理帶來的扭曲行為,對孩子的一生會造成不容忽視的影響。

第二,單親家庭也有可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在胖兔媽的身邊,並不乏這樣的例子,就是媽媽離婚後獨力撫養孩子,孩子成長得非常好,完全看不出單親子女的痕跡。

細觀他們的家庭教育模式,都是媽媽非常堅強,沒有將離婚帶來的傷痛投射給孩子,而且自己非常積極調整心態,樂觀面對生活,給孩子展現的是努力向上的家長形象。在孩子面前也毫不諱言離婚的事實,並清楚告知孩子:離婚只是爸爸媽媽兩個人的事,與你毫無關係。

這說明,只要家長足夠努力,將離婚帶給孩子的傷害減到最小,單親家庭也完全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所以說,如果婚姻確實已經成為了我們幸福生活的絆腳石,為什麼不勇敢一點離開呢?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勉強維繫已經殘缺不全的婚姻,才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任。


胖兔媽,兩個男寶的母親,堅定的正面管教追隨者和快樂育兒實踐者,頭條育兒作者,致力幫助有需要的父母解除育兒焦慮。

胖兔媽的問答和文章均為原創,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歡迎轉發支持,請註明作者:胖兔媽,頭條號:胖兔媽的育兒魔法書。


胖兔媽的育兒魔法書



父母想離婚,但為了孩子處於到底離還是不離的進退兩難,這是一個普遍性問題,不跟幾齡後或年齡有關,任何年代的人都可能涉及。只是,透過每一代人在離婚態度上的差異,看出了8090後的父母在解決此難題的直接,而不像他們的上輩父母在離婚問題上那麼糾結。那為什麼8090後的父母,會做到“寧願犧牲孩子也不願犧牲自己,堅持離婚呢”?

我們可先理解,為什麼60後前後的父母若想離婚,但為了孩子而寧願犧牲自己,卻堅持不離呢?好像他們就一個原因:為了孩子不受傷害。其實這一原因的後面,還有些深層次原因,比如,價值觀或自尊心受挫:他們的概念裡離婚意味著人生失敗,在家族和外人眼裡很沒面子;恨未釋懷:雙方或某一方可能深感是受害者,雖不想跟對方再走下去,但那受傷的不平衡之心,是驅策自己堅持不離的動機,因不讓對方“離婚”得逞,才可在關係中擺平傷害......基於意識和無意識的諸多原因,這些父母是沒辦法離婚,代價必然是犧牲自己。卻不知,他們犧牲的究竟是什麼,願望?幸福?還是其他?

反之,可理解8090後的父母為何寧願犧牲孩也要堅持離婚?正是他們對婚姻價值觀的顛覆,他們並不認為離婚就不正常,或是丟臉,也不認為堅持離婚,就犧牲了孩子的未來。當然,對8090後父母的堅持離婚婚姻之看法,自然因人的價值觀不同而眾說紛紜,有帶貶義的說:他們這是草率、自私、不負責任的做法;有說,他們是被父輩寵壞,還沒長大、沒有擔當的一代人;也有持中立,或帶認同的看法:他們是有個性的一代人,在選擇上沒有那麼多左顧右盼,是活得灑脫活得自在的表現。顯然,從婚姻觀念和態度的變遷,看出了代溝文化:60後前後的父母很看重下一代,8090後的父母很看重自己。

這裡,我想試問一下:堅持離婚,究竟是犧牲了誰,又拯救了誰?也提出一個質疑:犧牲自己的代價,是否可成就了孩子?是否就規避了犧牲孩子,或避免了孩子受傷呢? 凡行將離散的婚姻多半是他們的愛(感情)走了到盡頭。但以“為了孩子”而堅持在沒感情的關係裡,那叫什麼關係呢,共同養孩子的關係?難道父母不知,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父母和諧,或愛的環境嗎?我很懷疑,一對無感情,或心懷怨怒的父母(婚姻)能提供給孩子有愛的撫養。

所以說,無論是那一時代,也無論是基於什麼而想要離婚,都不應把“撫養孩子的責任和方式”混為一談。我始終覺得,撫養孩子能健康成長,不取決父母是在婚姻還是不在婚姻裡,而是取決雙親或單親是否會愛孩子(什麼叫會愛,是另一個大的話題)。若真是為了孩子,而堅持不離婚,那一定得有個前提:雙方都相信自己能夠修繕婚姻。因為,一個糟糕的婚姻關係,較之一個平靜的單親父母,才是對孩子有害的。


熊玲心理諮詢


作為一名8090後的父母,我想說,在一段失敗的婚姻當中,真正受到傷害的不僅有孩子,更有我們自己。

對每一對父母來說,都想給孩子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都想給孩子一個完整溫暖的家,於是就有了很多父母,即使雙方感情破裂,也為了孩子而不離婚,或者等孩子長大之後才決定離婚。於是就有了上面的問題,為了孩子,我們犧牲了自己幸福,努力表演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努力表演給孩子一對相親相愛的父母。

可是,問題是,你的表演成功了嗎?你犧牲了自己的幸福換來的家,能得到孩子的認可嗎?你,你們,活的幸福嗎?

我有一個朋友,帶著5歲的兒子和老公離婚了,之前她也想過為了孩子不離婚,每天把自己壓抑的很苦,臉色蒼白,情緒不穩定,動不動就容易發脾氣,導致孩子在家裡都不敢大聲說話。但是有一天,朋友沒有控制住情緒,對孩子發火了,還動手打了孩子。後來,她反思了一下自己,堅決的離婚了。一段時間後,帶著孩子,找到了她現任的丈夫。現在的老公很愛他,對孩子也很有耐心,朋友每天都是容光煥發的,走在她的身邊,我甚至能夠感受到她內心散發出來的溫暖平和的氣息。有了愛情的滋潤,她現在對孩子說話時,臉上總是不自覺的帶著微笑。她現在的孩子,比之前的活潑開朗多了,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的看父母的臉色行事了。

在家庭當中,居於第一位的應該是夫妻關係。夫妻之間關係親密,相互扶持,家庭氣場自然就好,在這種環境下薰陶的孩子也會感受到這種愛的氣場,孩子的精神是放鬆的,在外面遇到開心的事情也好,遇到難事也罷,都會樂意回家同父母們分享。我想,這才是孩子想要的幸福溫暖的家,至於,父母是不是原配,是不是離婚的,這些在幸福的面前都不重要。

所謂犧牲孩子的幸福,在你們的這段危機四伏婚姻當中,你們根本就沒有讓孩子體會到幸福的感覺,何來的犧牲?

所謂犧牲自己的幸福,更是不可取,想要給孩子幸福,首先你自己就要成為幸福的源泉,這樣才有幸福可給,你都犧牲了,哪來的幸福給別人?

我想,堅持離婚,不是為了犧牲任何一個人,而是為了帶著最愛的人尋找更多的幸福,僅此而已!


何小元



【圈圈叨叨叨】

因為8090後的人,很多都是在自己父母的陰影里長大的,他們太瞭解在沒有愛的家庭裡,小孩的生活有多麼痛苦!大人以為是犧牲自己,給了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可是沒有愛的婚姻就是墳墓,孩子在墳墓里長大和父母離婚,但是各自安好情況下成長的孩子相比,前者受到的傷害更大!所以8090後父母的不犧牲自己,實際是在給孩子做更好的表率,自己幸福,孩子才能懂等幸福,感受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