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很多東歐國家都與俄羅斯關係不好?

大東北的小豆包


為什麼很多東歐國家都與俄羅斯關係不好?

這就要看一看這個東歐是如何定義的?都包括哪些國家?

東歐——在地理上劃分是德國、奧地利、意大利以東到亞洲和歐洲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的廣大區域。

這其中主要包括前蘇聯7個加盟國,分別是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

其中前南斯拉夫國家——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黑山、馬其頓、塞爾維亞,以及阿爾巴尼亞有時也視做東歐國家,其實在地理上是南歐國家。

以上定義的東歐國家有的是地理劃分,有的則是政治和民族劃分,明顯可以看出,東歐國家清一色都是斯拉夫系民族國家,其實還要加一個國家——波蘭,但波蘭民族雖然是斯拉夫人,但信奉卻是天主教,一般被視做西歐國家。

至於說東歐國家為何都和俄羅斯關係不好?其實並不準確,東歐這些國家中,白俄羅斯一直和俄羅斯關係非常好,堪稱俄羅斯的“巴鐵”,至於其他國家的確和俄羅斯關係不好,有的甚至不是不好那麼簡單了,簡直就是世仇來形容。

“大正”逐一解析一下原因:

先說前蘇聯的其他加盟國,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烏克蘭、摩爾多瓦,這些國家都是當年被沙皇俄國征服的國家,被統治奴役了數百年之久,在蘇聯解體後才真正取得國家獨立,對俄羅斯人是恨到骨子裡的,這些國家政治上都傾向西歐,和俄羅斯的關係能好的了嗎?

他們主要和西歐人一樣,恐懼俄羅斯的強大,害怕曾經的沙俄和蘇聯再次到來,其中烏克蘭這個國家比較複雜,之前親俄政府來自於說俄語的東烏克蘭人,現在是西烏克蘭人當政,和俄羅斯天然對立。

波蘭和俄羅斯關係不好,就更能理解了,這兩個斯拉夫國家曾經在東歐爭霸過,早期波蘭人強大時,還一把火燒了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後來沙俄強大了也沒有饒了波蘭,三次將其瓜分以及二戰時的卡廷慘案等,多年的歷史糾葛和積怨,註定波蘭和俄羅斯是世仇。

至於巴爾幹半島上的斯拉夫國家,和俄羅斯關係談不上好或者不好,整體來看這些國家成分太複雜了,誰能夠掌控這個地區局勢就與誰好,巴爾幹半島這個地方是個大國博弈的一個獵場罷了!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交流!


大正看世界


因為俄羅斯歷史上曾經對東歐國家,進行過野蠻的入侵和殘酷的統治。因此很多東歐國家與俄羅斯存在國恨家仇,這是東歐國家與俄羅斯關係不好的原因。



1.俄羅斯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個東歐地區的內陸國家,經過幾百年的武力擴張,俄羅斯到1910年已經擁有了227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例如愛沙尼亞、烏克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摩爾多瓦、白俄羅斯等很多東歐國家都被俄羅斯吞併過。而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等東歐國家也在政治上,受到了俄羅斯的控制。很多東歐國家都曾經反抗過俄羅斯的統治,可是卻遭到了俄羅斯無情的殺戮和鎮壓,因此東歐國家對俄羅斯非常忌憚。



2.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很多東歐國家都擺脫了蘇俄的控制,不過二戰爆發前,蘇聯又佔領了波羅的海三國。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害怕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這三國反抗蘇聯的統治,就把這三個國家大批的人民流放到西伯利亞,導致這些人民大部分都死在了西伯利亞。然後蘇聯把大批俄羅斯族人口遷移到波羅的海三國,改變了這三個國家的民族結構,使蘇聯能夠更好的統治這三個國家。



3.蘇聯統治烏克蘭時期,烏克蘭人民也希望擺脫蘇聯的統治獨立建國。由於烏克蘭農業發達,蘇聯每年都會從烏克蘭運走大量的糧食。可是烏克蘭人民不願意向蘇聯提供更多的糧食,因此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決定成立搜糧隊,把烏克蘭農民手裡的糧食和種子全部沒收。這導致烏克蘭發生了大饑荒,餓死了700萬烏克蘭人,斯大林成功削弱了烏克蘭人獨立的傾向,這也是如今烏克蘭仇恨蘇聯和俄羅斯的原因。



4.二戰結束後,蘇聯開始對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東國家進行控制,可是這些國家不願意接受蘇聯的指揮。這兩國國家出現了反抗蘇聯的遊行,導致蘇聯派遣軍隊直接入侵了這兩個國家,蘇聯這種霸權主義行為,讓很多東歐國家敢怒不敢言。蘇聯解體後大量東歐國家選擇加入了北約和歐盟,防止俄羅斯崛起後再一次吞併它們。這就是東歐國家與俄羅斯關係不好的原因。歡迎大家積極參與,各抒己見、留言、評論、交流。


香堂風子


東歐國家擋在俄國“一路向西”的道路上(彼得一世向西歐學習),歷史上多次被俄國侵略、蠶食、吞併,“戰鬥民族”對土地的慾望沒有止境,東歐國家現在依然受到俄國的威脅,俄羅斯人的“親戚”小俄羅斯(烏克蘭)都想加入北約,足見東歐國家和俄國的關係。下面用事實說話。

【俄國開拓者】

1、波蘭。東與白俄羅斯(俄國的小弟)相連,東北與俄羅斯的飛地(橋頭堡)加里寧格勒接壤(俄國的現實威脅)。10世紀末建立波蘭王國,1569年與立陶宛合併為波蘭立陶宛王國(歐洲列強),後國力衰退,被俄普奧三次瓜分(俄佔領土約佔原波蘭領土的62%,約46萬多平方公里),存在了800多年的波蘭國家滅亡,從歐洲地圖上消失了123年之久。波蘭藉助一戰的機會復國,二戰中再次被蘇聯和德國瓜分,戰後建立波蘭人民共和國(蘇聯的衛星國),1989年改為實行總統和議會制的波蘭共和國,才擺脫俄國的控制,為求自保加入歐盟和北約。

【瓜分波蘭】

2、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十八世紀前,三國在民族、宗教、利益關係方面都與歐洲更近,與沙俄更遠。18世紀末,三國被沙俄吞併(一百多年)。一戰後乘俄國內亂,三國分別於1918年宣佈獨立,但是,僅維持了20年。1939年到1941年,蘇聯對三國佔領並“國有化改造”,甚至把一部分居民強制遷往西伯利亞和中亞、遷入俄羅斯人。1989年,波羅的海三國的民眾曾手拉手組成長度超過600公里的人鏈,以表達獨立的意願,史稱“波羅的海之路”。1990年3月,立陶宛在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中第一個宣佈獨立,揭開了蘇聯解體的序幕。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也於1991年8月宣佈獨立。2002年三國加入北約。

【波羅的海三國】

綜上,俄國與東歐國家的關係“罄竹難書”,其實不止東歐,亞洲鄰國、特別是東亞國家也遭到過俄國的多次入侵,領土和生命財產損失同樣“罄竹難書”。這就是和俄國關係不好的根本原因。歡迎補充。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主要有歷史和現實兩大原因。

我們大家都知道,俄羅斯可能是世界上對土地最有擴張欲的民族了,從當初一個小小的公國發展到現在龐大的俄羅斯,這中間侵略了多少國家,和多少民族之間有過戰爭,恐怕統計起來都很費勁了。特別像波蘭這樣的國家,因為宗教(波蘭信奉天主教,俄羅斯信奉東正教)和歷史的原因,和俄羅斯就沒有出現過幾年和平共處的日子。

另一個歷史原因就是20世界蘇聯的控制,蘇聯依靠自己在二戰時對德國取得的軍事勝利,事實上全部佔領了這些東歐國家,後來又一手上別人的國家裡扶持自己的代理人。東歐人都深深感到被蘇聯支配的恐懼,這個歷史記憶是不容易抹去的。

第二就是比較現實的意義了。當然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有了一段沉淪的歲月,但是當普京執掌俄羅斯之後,那個強大的俄羅斯的陰影又飄蕩在了東歐的上空。他們一方面出於歷史的恐懼,一方面想利用西方來制衡俄羅斯擴張的腳步,所以爭先恐後的加入歐盟和北約。而這樣的行為又給俄羅斯造成了一種錯覺,認為西方這是在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所以又要做出新的舉動,這樣一來二去的,雙方之間的不信任感又要不斷的上升。

最近烏克蘭的局勢特別能說明這一點,本來烏克蘭有個“親俄”的政府,在俄羅斯的眼裡,這就是個俄羅斯和西方的緩衝地帶,但是西方通過顏色革命改變了烏克蘭國內的政治天平的平衡,使反俄勢力急於向西方靠攏,這才使得普京祭出了分裂烏克蘭的招數。現在東西部的烏克蘭可以說已經事實上的分裂了,烏克蘭西部人對俄羅斯肯定是恨上加恨,而東部則是生生的被普京製造出來一個緩衝區。


布魯科夫


東歐這一概念在地理上和在政治上、文化上的範圍並不完全一致,綜合地理、政治、人文等各方面的東歐概念綜合而言:一般是將德國-奧地利-意大利以東至亞歐洲際分界線的區域視作東歐,這一區域大體上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羅斯、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波黑、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阿爾巴尼亞等國。這一區域99%以上的人口都是斯拉夫人,宗教信仰則以東正教為主,然而就是在這片內部相似度如此之高的土地上除白羅斯外幾乎所有國家都和俄羅斯關係不佳,不過不佳不等於糟糕,嚴格意義上東歐各國同俄羅斯的關係也不能完全一概而論。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這三個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烏克蘭是目前同俄羅斯關係最糟的:烏克蘭是因為克里米亞問題以及烏克蘭東部俄語居民的問題而對俄羅斯充滿戒備;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則是因為歷史上同俄羅斯的積怨——這些國家都有被俄羅斯佔領的歷史,尤其是波蘭曾作為歐洲第一大國長期和俄羅斯爭霸,隨著俄羅斯的崛起曾在1772~1795年間聯合普魯士和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使波蘭經歷了長達123年的亡國之痛。二戰中的卡廷慘案和戰後蘇聯對波蘭的控制都進一步加深了波蘭對俄羅斯的敵對情緒。捷克、匈牙利等國也對當初蘇聯的干涉行為不滿,因此在北約首次東擴時就加入了北約,試圖依靠北約制衡俄羅斯,不過同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比起來捷克、匈牙利同俄羅斯的對立情緒表現得還沒那麼明顯。

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等巴爾幹半島國家同俄羅斯的關係處於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這些國家對俄羅斯談不上喜不喜歡,事實上在蘇聯解體後的北約、歐盟東擴進程中這些國家在一段時期內其實是試圖在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之間保持均勢平衡外交的,並不打算倒向其中任何一方,只是後來在經過觀望後發現北約、歐盟的東擴已是大勢所趨,處於自身國家的發展也希望背靠北約、歐盟。事實上俄羅斯自己又何嘗沒有融入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想法呢?這也正是葉利欽時代俄羅斯積極致力於改善同西方國家關係的原因,只是在發現西方一直試圖對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進行包圍擠壓之後才進行反制。對巴爾幹國家而言:如今西方勢力步步東進,出於本國利益的考慮自然選擇同強者站在一起,如果有朝一日俄羅斯勢力強勢介入巴爾幹,那麼這些國家也未必不會倒向俄羅斯。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簡單說來,東歐國家之所以和俄羅斯關係不好,有深刻的歷史和現實原因。

傳統意義上的東歐指德國-奧地利-意大利以東的歐洲部分。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白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俄羅斯,以及前南斯拉夫六家(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黑山、馬其頓)。

東歐地區99%以上人口為歐羅巴人種,民族多為斯拉夫人,宗教信仰以東正教為主。按說這樣一個內部相似度如此高的地區,應該更加緊密團結才是。

然而現實情況是,除了白羅斯,幾乎所有的東歐國家都和俄羅斯反目成仇,這是怎麼回事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歷史因素

除俄羅斯之外的東歐地區,位於西歐和俄羅斯之間。因為這樣的位置,歷史上的東歐成為西歐國家和俄羅斯激烈爭奪的區域。

以波蘭為例,歷史上的波蘭曾經被瓜分過三次,其中兩次有俄國參與。這使得波蘭對俄羅斯直到今天都懷著極度的不信任,甚至願意自費請求美國駐軍保衛國土安全。

波蘭的遭遇只是這些東歐國家的一個縮影,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隨著西歐和俄羅斯的此消彼長,東歐地區頻繁易主,導致東歐地區長期以來難以發展,這也是今日東歐經濟發展水平持續落後於其他歐洲地區的重要原因。

因為特殊的位置,連亞洲西部的奧斯曼帝國也一度佔領整個巴爾幹半島,和沙俄展開了幾個世紀的爭奪。

沙俄作為東歐的一員,從來都是一視同仁地兼併和擴張,其噬土成性的特性讓所有與沙俄接壤的東歐小國都深受其害。

而在二戰之後,連不和俄國接壤的東歐國家也未能倖免。

一戰徹底毀滅了沙俄帝國,但是沒有毀滅北極熊擴張的本性。雖然迫使俄國吐出了很多東歐土地,但是很快俄國就如數追回。

二戰期間,蘇聯先和德國瓜分波蘭,然後又趁德國大舉進攻西歐時,搶佔波羅的海三國,奪取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恢復到一戰前的沙俄版圖。

蘇聯的做法讓東歐國家尤其是羅馬尼亞大為憤怒,他們不惜和德國聯手一起進攻蘇聯!

二戰之後,蘇聯一躍成為超級大國。強大的實力使共產主義終於走出蘇聯,插滿整個東歐,包括匈牙利在內的幾乎所有東歐國家都走上了共產主義道路。

如果說領土被野蠻掠奪只是皮肉之苦,那麼國家制度的捆綁就是五臟俱傷。加上計劃經濟在和平年代的僵化性,導致東歐國家長期落後於歐美。

對經濟徹底失去信心,也就失去了對蘇聯的最後一點好感!

等到蘇聯解體,東歐國家紛紛劇變,俄羅斯一夜之間多了諸國宿敵。

2、現實因素

蘇聯解體是東歐國家擺脫俄國的開始,尤其是波羅的海三國,在擺脫了蘇聯的桎梏後加入歐盟和北約,成為西方世界的新成員。

蘇聯的失敗毫無意外地深刻影響了俄羅斯的發展直到今天,雖然實行了資本主義制度,但是因為積重難返的經濟積累,俄羅斯不僅沒有因為甩掉加盟國的包袱而實現經濟發展,反而因為失去了完整的工業體系而每況愈下。

再加上蘇聯不合理的休克療法,導致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

這深刻影響了東歐國家和俄羅斯的關係。

對於東歐國家而言,如果繼續和俄羅斯保持一致,縱然在短期內不會受到俄羅斯的壓迫,比如烏克蘭這樣的情況。但是因為俄羅斯經濟實力太過感人,跟著俄羅斯不僅得不到經濟發展的紅利,反而會因為疏遠西方導致西方國家的聯合制裁!

在制裁的情況下,如果俄羅斯經濟強大還好,短期內不至於崩潰。但俄羅斯都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照顧自己的小夥伴真的是力不從心。說難聽點,不從東歐國家身上刮油就燒高香了。

而如果擁抱西方,固然有棄暗投明的意思,但是因為距離上帝太遠,而距離俄羅斯太近,必然會導致俄羅斯的強烈反彈。烏克蘭的危機事件縱然是因為烏克蘭不合理的內外政策,但更多的還是俄羅斯的強烈反擊。這是一般的東歐國家難以承受的!

從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看,俄羅斯的衰落只是個時間問題!東歐國家跟著西方走是大勢所趨。而此時的西方,也在充分利用俄羅斯衰敗的空窗期,對東歐各國進行各種動員和引誘,這使得他們在心底更傾向於和西方接近!

再說,同為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俄羅斯更想融入西方,可惜西方不接納。不過西方國家更願意接納東歐小國一起圍堵俄羅斯。

概括起來,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俄國一直覬覦著東歐各國的土地。冷戰時期又當了整個東歐國家的爹!沒事就被邊打。好不容易這個爹大病一場,控制力大減,大家紛紛逃出大院,肯定不想再去追憶那些“美好歲月”。不僅不會,還會想方設法忘掉那段屈辱!這就是當下東歐國家的心態!

歷史一再證明,沒有人會選擇餓著肚子去鬧革命!如果先進的制度始終不能帶來民眾物質的滿足,那麼被拋棄是理所應當的選擇!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東歐國家與俄羅斯關係不好,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

自16世紀開始,伴隨著沙皇俄國及後來俄羅斯帝國的崛起和擴張,當前很多中東歐國家都不幸淪為俄國擴張和侵略的對象,如波蘭(18世紀三次遭瓜分,19世紀開始一度亡國)、瑞典(北歐國家,被沙俄奪走今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地)、奧斯曼帝國(在歐洲據有今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塞爾維亞等大片領土)。即便經過十月革命洗禮,蘇聯領導人也從未放棄對外擴張領土的野心和政策,在二戰初期曾與德國簽訂密約,並瓜分波蘭。二戰結束後,蘇聯利用二戰勝利之威控制東歐諸國。東歐各國名義上雖然是獨立國家,但外交政策甚至國內建設都不得不聽從蘇聯號令。在冷戰期間,蘇聯還一度出兵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可以說,東歐多數國家都有遭沙俄及蘇聯侵略、干涉的遭遇,這種歷史積怨非短期可以化解,必然在東歐人民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屈辱感,以及對俄羅斯的警惕和反感。

冷戰結束後,擺脫蘇聯掌控的大多數東歐國家迅速倒向西方,並積極加入北約。對東歐國家而言,加入了北約,也就意味著加入了一個強大的軍事和政治同盟,能夠在安全方面享受到集體防禦的紅利,再也不用恐懼來自俄羅斯的潛在干涉甚至侵略。2017年1月,波蘭防長安東尼·馬切雷維奇在歡迎即將駐紮于波蘭的美軍士兵時表示,“我們等這一天等了幾十年。”這句話最能反映東歐國家對俄羅斯的恐懼和敵意,以及加入西方、獲得集體防禦的迫切願望。同理,東歐國家加入北約後,成為北約與俄羅斯對峙的前沿,也成為俄羅斯打壓的對象。為了自身安全,已經加入北約的東歐國家,勢必積極推動北約繼續東擴,以向東推進北約的防線,擴大自己的戰略縱深。在此背景下,東歐國家與俄羅斯的關係事實上就很難好起來。烏克蘭危機後,俄羅斯強勢拿走克里米亞,並介入烏克蘭東部亂局,再次引發東歐國家的恐懼。

可以說,東歐國家對俄羅斯的恐懼和警惕已經成為一種深刻的記憶和習慣,雙方關係要好起來確實很難。


西域都護


“沙皇”俄國時期,“北極熊”就沒少欺負東歐列國。到了前蘇聯時期,斯大林更加肆無忌憚,將東歐納入它的“衛星國”而成立了“華約”組織,藉以對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可以說,家仇國恨繫於一身的東歐列國,一直視前蘇聯為自己最大的敵人和暴君,只是敢怒而不敢言,聽憑它的擺佈。當時,只有南斯拉夫的鐵托敢於衝頂斯大林和後來的赫魯曉夫,結果可想而知,蘇聯領導人不停地給鐵托“穿小鞋”,但鐵托真是“鋼筋鐵骨”鑄成的,硬是不與前蘇聯同流合汙。

說實話,那時的蘇聯簡直猖狂至極,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國力一落千丈,從與美國齊肩的超級大國的峰巔上淪落成為二三流的國家。要不是因為繼承了80%前蘇聯的衣缽——擁有可毀滅地球幾十次的核武器,美國及其盟友豈會把俄羅斯放在眼裡,只好從經濟和外交上慢慢扼住俄羅斯的咽喉,直令它喘不上氣時服軟告饒。

而前蘇聯時期東歐的各個“小兄弟”,眼見從前的“大哥”逐漸走向失魂落魄、形容枯槁、每況愈下的境地時,於是調轉船頭,一頭扎進“北約”的懷抱,搖身一變,成為了俄羅斯的死對頭。心裡都在恨恨地說:要不是因為前蘇聯的多年壓制,我們何苦過了那麼多年的苦日子。如今,也讓你俄羅斯嚐嚐那滋味,再想想我們從前的感受。


怡人之人148633009


東歐國家和與俄羅斯的關係不好,主導是歷史原因流傳下來的。儘管俄羅斯和東歐國家在前蘇聯時候是屬於一個同盟體國家,不管是願意與不願意,都是一個同盟國家。但是,俄羅斯對東歐國家的欺凌,在歷史上已經到了頂點,不管是哪一個時候,特別是在近一兩百年的時候,俄羅斯對東歐國家的欺凌,從來就沒有停息過,就像現在的俄羅斯欺負現在的烏克蘭一樣,讓東歐國家非常的憤恨。

想不能等,這樣的國家和俄羅斯都屬於斯拉夫人辦事從骨髓裡流下來的血,都是憎恨俄羅斯的,由此可以看出,俄羅斯對這些國家的侵略和吸引到了何等的地步,儘管中東國家在前蘇聯時期和俄羅斯成立了的華約組織,但是在一起不方面都是東歐國家不願意而為之的事情,因為前蘇聯過於強大,動不動就發兵干涉別國內政,所以東歐國家畏懼於前蘇聯的淫威之下,不得已簽下了城下之謀。

當前蘇聯解體之後,東歐國家和前蘇聯解體的其他國家,由於對前蘇聯的憎恨一支蘊藏在心中,所以共同的爆發了出來,他們迅速選擇了和美國靠近,走向了美國的懷抱,並且還有一國家直接加入到了百樂組織裡面,目的是為了尋求本月組織對自己進行保護,因為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國家繼續遭到俄羅斯的經歷,打擊和欺凌,所以他們積極的投入到了有美國主導的北約國家的成員中來,這就是為什麼東歐國家都紛紛的投向美國的懷抱,加入北約軍事同盟的主要原因也是東歐國家,為什麼那麼討厭俄羅斯的原因?

大家看看俄羅斯的地盤有多大吧,17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些土地是哪裡來的?當然是俄羅斯東征西討,威逼利誘搶來的和騙來的,而這些地方中大多數的地方都在東部地區,並且造成了嚴重的歷史原因和聯眾的仇恨傳統。東歐國家和俄羅斯的關係不好是正常的,如果東歐國家和俄羅斯的關係好,那才真正是不成長的,一般來說,國家與國家之間,特別是鄰國與鄰國之間,都存在著依稀分析,特別是地理位置的分析,但是俄羅斯與東歐國家存在的趨勢,一個小羊剛和一個餓狼的關係,一來小羊羔沒有了,人保護那麼惡狼,誰是九江他吃去,而且不是一兩個小藥膏,20多個小藥膏都將失去自己的生命,所以多個國家知道自己是一個小牙膏,不得不去尋求別人的保護和俄羅斯的關係自然就不會好,只有壞。


幸福地帶2


東歐國家和俄羅斯的關係比較複雜,但主要集中表現在歷史因素和現實利益因素兩個方面。下面銘蘇先生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第一、歷史因素。

看上面這幅俄羅斯領土擴張圖,俄羅斯起家於東歐平原,由於俄羅斯起步較晚,周圍的領土都是其他國家的地盤。為了發展自己,俄羅斯不斷蠶食周邊鄰國的領土,然後將其納入自己的版圖。因此,俄羅斯跟北邊的瑞典、芬蘭,西邊的波蘭、立陶宛,南邊的奧斯曼土耳其等國為了爭奪領土而發生戰爭。結果大家都知道,俄羅斯的領土不斷擴大,周邊鄰國領土不斷變小,有些國家甚至被滅國。

蘇聯時期,俄羅斯利用蘇聯這個載體更是將東歐各國納入蘇聯體系內,完全被蘇聯控制。所有國家必須聽從指揮,否則就像捷克斯洛伐克一樣,被直接派兵佔領。這些因素使東歐各國膽戰心驚,生怕哪一天被重新併入俄羅斯。

第二、現實利益因素。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的經濟衰落,由於是繼承的蘇聯工業體系,經濟結構畸形發展,嚴重依賴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的出口。近年來,受石油價格大幅回落的影響,俄羅斯財政收入大幅減少。克里米亞事件之後,俄羅斯經濟受西方制裁,更是雪上加霜。

東歐各國為了自身安全和長遠利益考慮,多數國家投入歐洲懷抱。首先是基於安全因素。加入北約後,通過集體防禦,以北約作為保護傘。其次,經濟利益考量。俄羅斯自身都陷入了經濟問題,自然不能幫助東歐國家發展,而東歐國家通過加入歐盟,可以藉助歐盟的援助或各項發展福利,獲得巨大的經濟回報。

綜上,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和現實利益考慮,大多數東歐國家加入歐盟,進而取得北約的保護。而北約跟俄羅斯是對抗關係,因此這些國家跟俄羅斯的關係就不可能親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