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0-3歲,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如何發展的?7點建議幫孩子更懂得合作

為了讓孩子學會合作,我們需要幫助他們瞭解規則

,讓孩子明白,合作並不是大人們想要的,合作能夠平衡自己的需求與他人的需求,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下面的例子顯示了生命的前三年,合作性是如何慢慢發展起來的:

場景一

一個3個月大的孩子醒來,想喝奶了,但是媽媽正在忙,於是媽媽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知道你餓了,等媽媽一分鐘就來餵你喝奶哦”。

雖然還沒喝到,但媽媽在積極回應他的需求,寶寶於是靜了一下,吮吸著自己的手指。

這時候,這個孩子正在學習,雖然他有時需要等一下,但媽媽很重視他的要求,並且一定會得到滿足。

0-3歲,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如何發展的?7點建議幫孩子更懂得合作

場景二

一個14個月左右的孩子,很開心地把襪子和T恤衫從一個洗衣籃扔進另一個洗衣籃。媽媽說:“謝謝你幫我整理衣服。媽媽來一起把它們放進洗衣機裡吧?”

那這個時候,這個年幼的孩子正在學習,作為家庭中的一分子,共同完成日常家務。

0-3歲,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如何發展的?7點建議幫孩子更懂得合作

場景三

兩個2歲半的孩子,一起看中了一把玩沙子的小鏟子。一個一把抓住,另一個也趕緊往回搶,然後同時大哭,每個人都大叫:“我的”!

接著一個孩子的爸爸走進來,輕輕地將兩個人分開,把小鏟子遞給另一個,把玩具推土機遞給另一個。爸爸向他們展示,如何用推土機推土,如何用鏟子鏟沙。

在這個瞬間,兩個孩子學習瞭如何解決衝突,應對失望,並通過合作的行為,來建立關係。

0-3歲,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如何發展的?7點建議幫孩子更懂得合作

爸爸媽媽還可以怎麼引導孩子發展合作技巧,體驗到合作的優勢?

一、學會輪流。

在6至9個月之間的孩子,可以做些“輪流”的遊戲,孩子會慢慢模仿。

比如媽媽往小罐子裡扔一個玩具,寶寶也很可能模仿媽媽,往小罐子裡也扔一個玩具(扔東西可是這個時候小朋友最愛玩的遊戲)。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還可以玩“拼圖時輪流拼,一人拼一塊,收玩具時,“輪流把玩具放在架子上”……

這些經歷,都能讓孩子感受到,作為團隊中的一員,完成一件事情的樂趣的機會。

0-3歲,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如何發展的?7點建議幫孩子更懂得合作

二、解釋規則的原因。

等孩子到了三歲,如果媽媽用語言,簡單地和孩子解釋制定這些規則的原因,大多數孩子都能理解。所以,我們不能只是簡單告訴孩子:“媽媽希望你這樣”、“你要聽話”,更應該讓孩子知道:規則是如何使我們整個家庭受益的。

比如:“你幫媽媽一起收拾衣服,媽媽就收得很快,我們可以早點出去玩。”

三、花時間解決問題。

幫助2、3歲的孩子想出解決日常難題的辦法,並在同一時間鼓勵合作。

這當然有點麻煩,但從小良好的習慣培養,會給以後的教育省下更多麻煩。

0-3歲,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如何發展的?7點建議幫孩子更懂得合作

教孩子解決問題,這幾個步驟可以參考:

1、陳述問題。

“你想畫在冰箱上,但這會把冰箱弄壞。”

2、問一個問題。

“你想想還能在哪裡畫畫呢?”

3、嘗試解決方案。

提供兩種選擇,並保證這兩種選擇你自己都能接受。

“你可以畫在紙上,或者那個紙箱上”。

如果孩子還是堅持畫牆,那可以給提出規則了:“那媽媽把蠟筆收走了,你找到能畫的地方,媽媽就把蠟筆再拿回來。”

4、然後重新指導。

大多數年幼的孩子,需要家長幫助才能找到合適的方式,所以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的願望,既然不能畫,那麼:

“你可以把那些漂亮的冰箱貼放在冰箱上。”

四、從小做一些家務

從小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也有助於孩子體驗到合作的好處。

比如吃飯前,讓孩子負責擺放碗筷,等孩子做完後,記得及時鼓勵他:

“你幫了媽媽,我們速度好快啊,現在媽媽還能趕在吃飯前,給你講個故事。”

0-3歲,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如何發展的?7點建議幫孩子更懂得合作

五、對合作努力給予具體的讚揚

讓孩子知道,他的配合有多麼重要,給大家帶來了怎樣的便利。這有利於孩子更深刻地認識自己的合作技能,也會更加重視合作。

六、提供建議,而不是命令。

命令容易引起阻力,建議才容易引起合作。

比如對孩子說:“你把那個板凳搬過來”,孩子一叛逆,可能就說:“我不”!

如果對孩子說:“我覺得那個板凳放這裡比較好,你覺得呢?”孩子更容易接受。

0-3歲,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如何發展的?7點建議幫孩子更懂得合作

七、在維持規則的同時,給孩子提供適當選擇。

“我們要收拾玩具了,你負責收積木還是收畫筆?”

給孩子提供一定的選擇,孩子會覺得自己也得到了尊重,更願意參與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