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0-3岁,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如何发展的?7点建议帮孩子更懂得合作

为了让孩子学会合作,我们需要帮助他们了解规则

,让孩子明白,合作并不是大人们想要的,合作能够平衡自己的需求与他人的需求,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下面的例子显示了生命的前三年,合作性是如何慢慢发展起来的:

场景一

一个3个月大的孩子醒来,想喝奶了,但是妈妈正在忙,于是妈妈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知道你饿了,等妈妈一分钟就来喂你喝奶哦”。

虽然还没喝到,但妈妈在积极回应他的需求,宝宝于是静了一下,吮吸着自己的手指。

这时候,这个孩子正在学习,虽然他有时需要等一下,但妈妈很重视他的要求,并且一定会得到满足。

0-3岁,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如何发展的?7点建议帮孩子更懂得合作

场景二

一个14个月左右的孩子,很开心地把袜子和T恤衫从一个洗衣篮扔进另一个洗衣篮。妈妈说:“谢谢你帮我整理衣服。妈妈来一起把它们放进洗衣机里吧?”

那这个时候,这个年幼的孩子正在学习,作为家庭中的一分子,共同完成日常家务。

0-3岁,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如何发展的?7点建议帮孩子更懂得合作

场景三

两个2岁半的孩子,一起看中了一把玩沙子的小铲子。一个一把抓住,另一个也赶紧往回抢,然后同时大哭,每个人都大叫:“我的”!

接着一个孩子的爸爸走进来,轻轻地将两个人分开,把小铲子递给另一个,把玩具推土机递给另一个。爸爸向他们展示,如何用推土机推土,如何用铲子铲沙。

在这个瞬间,两个孩子学习了如何解决冲突,应对失望,并通过合作的行为,来建立关系。

0-3岁,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如何发展的?7点建议帮孩子更懂得合作

爸爸妈妈还可以怎么引导孩子发展合作技巧,体验到合作的优势?

一、学会轮流。

在6至9个月之间的孩子,可以做些“轮流”的游戏,孩子会慢慢模仿。

比如妈妈往小罐子里扔一个玩具,宝宝也很可能模仿妈妈,往小罐子里也扔一个玩具(扔东西可是这个时候小朋友最爱玩的游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还可以玩“拼图时轮流拼,一人拼一块,收玩具时,“轮流把玩具放在架子上”……

这些经历,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作为团队中的一员,完成一件事情的乐趣的机会。

0-3岁,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如何发展的?7点建议帮孩子更懂得合作

二、解释规则的原因。

等孩子到了三岁,如果妈妈用语言,简单地和孩子解释制定这些规则的原因,大多数孩子都能理解。所以,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告诉孩子:“妈妈希望你这样”、“你要听话”,更应该让孩子知道:规则是如何使我们整个家庭受益的。

比如:“你帮妈妈一起收拾衣服,妈妈就收得很快,我们可以早点出去玩。”

三、花时间解决问题。

帮助2、3岁的孩子想出解决日常难题的办法,并在同一时间鼓励合作。

这当然有点麻烦,但从小良好的习惯培养,会给以后的教育省下更多麻烦。

0-3岁,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如何发展的?7点建议帮孩子更懂得合作

教孩子解决问题,这几个步骤可以参考:

1、陈述问题。

“你想画在冰箱上,但这会把冰箱弄坏。”

2、问一个问题。

“你想想还能在哪里画画呢?”

3、尝试解决方案。

提供两种选择,并保证这两种选择你自己都能接受。

“你可以画在纸上,或者那个纸箱上”。

如果孩子还是坚持画墙,那可以给提出规则了:“那妈妈把蜡笔收走了,你找到能画的地方,妈妈就把蜡笔再拿回来。”

4、然后重新指导。

大多数年幼的孩子,需要家长帮助才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的愿望,既然不能画,那么:

“你可以把那些漂亮的冰箱贴放在冰箱上。”

四、从小做一些家务

从小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有助于孩子体验到合作的好处。

比如吃饭前,让孩子负责摆放碗筷,等孩子做完后,记得及时鼓励他:

“你帮了妈妈,我们速度好快啊,现在妈妈还能赶在吃饭前,给你讲个故事。”

0-3岁,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如何发展的?7点建议帮孩子更懂得合作

五、对合作努力给予具体的赞扬

让孩子知道,他的配合有多么重要,给大家带来了怎样的便利。这有利于孩子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合作技能,也会更加重视合作。

六、提供建议,而不是命令。

命令容易引起阻力,建议才容易引起合作。

比如对孩子说:“你把那个板凳搬过来”,孩子一叛逆,可能就说:“我不”!

如果对孩子说:“我觉得那个板凳放这里比较好,你觉得呢?”孩子更容易接受。

0-3岁,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如何发展的?7点建议帮孩子更懂得合作

七、在维持规则的同时,给孩子提供适当选择。

“我们要收拾玩具了,你负责收积木还是收画笔?”

给孩子提供一定的选择,孩子会觉得自己也得到了尊重,更愿意参与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