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遇到那麼多單親孩子,獄警單親媽媽如何為自己和孩子“定製幸福”

一個幸福的家庭“應該”是怎樣的呢?大多數人想必會認為是這樣的:媽媽被寵愛,爸爸被尊重,孩子被接納。

在童書媽媽杭州讀書會分享《通往幸福的教育》一書時,書友王念田跟大家分享了:她作為獄警,同時也是一位單親媽媽找到“幸福”的過程。

在工作中,她會思考“單親”對孩子的影響;在生活中,她有很多方法接納自己和孩子的感受,滋養自己和孩子,和孩子爸爸成為“工作夥伴”,並藉助身邊的力量,避免一些問題,讓自己和孩子走向更美好幸福的生活。

這個決定,對媽媽是正確的,

對孩子呢?

我在監獄工作,接觸過很多罪犯,這當中也包括許多少年犯。當我和一些少年犯交談時發現,他們經常會把自己的不幸歸咎於不完整的家庭。他們很多從小就直面父母的爭吵,缺乏父母關愛,甚至有時候父母一方會把對另一方的仇恨報復在孩子身上,甚至會對孩子施加暴力。

遇到那麼多單親孩子,獄警單親媽媽如何為自己和孩子“定製幸福”

▲李玫瑾老師的書以前只是我們的工作和學習的材料,但是離婚後我從中讀到了很多與生活有關的內容

家庭之外,社會上許多人也不願同單親家庭的孩子過多接觸,讓這些孩子倍感孤獨,有時候也會更易怒、逆反。

過去五十年,許多國家的離婚率都在攀升。研究不斷證明:與非離異家庭的年輕人相比,離異家庭的年輕人在行為問題、心理狀態上,出現消極結果的風險更高。而且,幼兒比青少年受到的消極影響更大。

當我的婚姻觸礁時,我的孩子才兩歲。我很清楚,自己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但是對我的孩子呢?他理應和其他幸福家庭的孩子一樣,擁有快樂的童年和幸福的人生。我必須幫助他定製幸福

第一件事情

處理好自己和孩子的感受

我確實經歷過一段很艱難的時間,憤怒、害怕、內疚,不知所措。

為什麼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我要不要向別人隱瞞這件事?如果說了,別人會怎麼看待我?我這麼做是不是太沖動了?諸如此類的想法日日在我腦中盤旋。

記得有一次我情緒失控,坐在地板上突然哭起來。本來在好好玩玩具的兒子,爬到桌子上拿了一張紙巾遞給我,撲到我懷裡,哭著喊媽媽、要抱抱。我看著他,再看看自己,這樣的我配得上“媽媽”兩個字嗎?這就是我“正確”的決定?

我抱著他站起來,走到洗手檯前,把我們的臉洗乾淨。我笑著說,媽媽剛才有點難過所以哭了,現在好了。你想去哪裡玩?我們出去玩吧!他一邊玩著毛巾,一邊衝我笑起來。

兒子對我的信賴和無條件的愛給了我力量,讓我重新出發。

生活始終是要向前的,就跟騎自行車一樣,路有高有低,有緩有急,但只有在行駛中,你才知道該怎麼調整轉向,把握平衡,才能看到路兩邊的風景。

有天晚上睡覺前,兒子選好了書坐在床上等我,我坐在梳妝檯前哼著歌塗塗抹抹。突然,他叫我:“媽媽!”我回頭問:“怎麼啦?”他笑著說:“媽媽,你好漂亮啊!”我回頭看看鏡子裡的自己,披頭散髮,臉上黑眼圈、皺紋、斑斑點點。他居然覺得這樣的媽媽好美。原來,這樣的媽媽,才是他想要的媽媽,才是配得上他的媽媽。

整理好自己的思緒後,我會幫助孩子處理他的感受。

孩子的爸爸會定期接他小住。最初,每次從爸爸那裡回來,一開始很正常,看到媽媽很開心,跟爸爸說再見,頭也不回。我還挺慶幸的,覺得兒子適應能力真好。

可是慢慢問題出現了,他開始哭,爸爸一離開他就會因為一點小事莫名其妙大哭,哄他沒用,對他生氣更沒用。外公外婆很心疼,說以後少帶到爸爸那去。

我開始觀察:兒子和我生活在一起時,從來不提爸爸,要他列舉家庭成員,也從來不會提起爸爸爺爺奶奶。有時,跟他說爸爸週末來接你,他會說不想去。和爸爸在一起時,情況一樣:從來不提媽媽,說不想回媽媽那裡。

我知道,一直擔心的心理問題出現了。於是我靜下心來,試著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其實孩子怎麼會感覺不到發生了什麼呢?他或許很困惑,很傷心,很生氣,但是他那麼小,他不會表達,或許更不敢表達。

於是,我問他:你是不是想爸爸了?他點點頭。我又輕輕問,你是不是在爸爸那裡想媽媽,在媽媽這裡又想爸爸?他點點頭,抱著我放聲痛哭。然後我告訴他,媽媽愛你,爸爸也很愛你,永遠愛你。我抱著他,同他絮絮叨叨講一些小事,他在我懷裡慢慢平靜下來。

從那天起,我有意識地同他多談論他的爸爸,講故事的時候也穿插一些我事先挑選過的同我們家庭狀況相似的繪本。

現在,兒子上中班了,有時他還是會哭,但他不再避諱“爸爸”這兩個字,會跟我分享和爸爸在一起的故事。

他會哭著抱著我說,媽媽,我要給爸爸打個電話。打完電話,他說,我還想哭,我要哭到明天早上才夠。我說,好的,那你哭吧,需要我抱你嗎?他說不要,然後大概十秒鐘後就會轉過頭來對我說:“你怎麼停了,繼續講故事啊!”

我很欣慰,因為他已經懂得接納和處理他的感受了,等他再長大一些,他會有更多的途徑去處理他的感受,而我要做的就是給他一個安全的環境,積極地傾聽,鼓勵他談論真實的想法,認可他所有的感受。

至於那些可能永遠無法消散的痛苦,就像三川老師在《通往幸福的教育》裡說的那樣,應該讓孩子去享受生命中的痛苦,感受生命中的快樂。

跟孩子一起體驗痛苦與快樂的雜糅

我們家門口的公交車站牌上有張長城的照片,每次等車無聊時,兒子就會盯著長城看,問我許多問題。我就暗暗下決心要帶著他一起登上長城。

今年一月,我帶著五歲的兒子和六十歲的老媽,來到了北京。

到北京的第一晚,兒子發燒了。第二天一早,我看著體溫槍上37.5的數字,猶豫了。可他一睜開眼睛,就跳起來問我是不是今天就去長城。作為一名母親,我太能體會他內心的感受了;作為一名專業醫務人員,我評估了他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做好萬全的準備,按原計劃出發了。

剛落過小雪的長城,零下十度。兒子可能是那天年紀最小的登山者了,路過的人都紛紛給他加油打氣。爬到北六樓的時候,他可能實在是堅持不住了,哭著跟我說:“媽媽,風都要把我吹走了。”可是,縱使一路哭著,他的腳步也沒有停下來過,我們緊拉著的手也沒有鬆開過。

在過去幾年裡,我們一起登過杭州城裡大大小小不少的山,或許他早就知道,只要邁出了第一步,就沒有退路,在長城也不例外。最終,我們在八達嶺長城的北八樓前留下了珍貴的合影。

在回杭州的路上,我問他,在北京最不開心的是哪部分,他說爬長城太冷太累了。我又問他,最開心的是哪個部分,他說是爬到最高的北八樓的時候。孩子呀,你比我更早懂得痛苦和快樂的雜糅。

遇到那麼多單親孩子,獄警單親媽媽如何為自己和孩子“定製幸福”

第二件事情

滋養自己,取悅自己

即便是在成為一名單親媽媽這樣迷茫的時刻,我也沒有忘記三件事。

一是工作。

我是一名監獄人民警察,也是一名護士。雖然收入不高,社會地位一般,但工作卻能讓我衣食無憂,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家人,同時,能讓我有成就感,體現我的價值。

而且,我的工作單位也提供給我很多平臺讓我發揮所長。我用文字記錄身邊的人和事,我寫劇本、當女主角、拍微電影,我登臺講課、朗誦演講。我扔掉了心中的包袱,做了許許多多在年少輕狂時都沒有做過的事情。

二是行走。

每逢寒暑假和大小節日,兒子和爸爸過“父親節”的時候,就是我給自己放假的日子。我一個人揹著包,登上黃山之巔,走過徽杭古道,漫步寬窄巷子,領略神奇九寨。我約上親愛的閨蜜,去山城重慶吃火鍋,在日本有馬溫泉泡湯發呆,在香港迪士尼找回童心。

世界這麼大,每一棵樹,每一塊石頭,每一片雲都不同,卻各有各的美。美是沒有標準的,幸福也是。

三就是讀書。

在忙裡偷閒的時刻,我漫無目的地讀那些合我眼緣的書,當然也讀童書媽媽用心寫的每一篇文章。

在《無聲告白》裡我讀到: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在《島上書店》裡我讀到: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們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自己獨來獨往,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

這句話也是當初促使我報名參加童書媽媽讀書會的原因。

第三件事情

和孩子的父親

建立“工作夥伴關係”

我曾經奢望自己能完全取代父親的角色,那些爸爸會做的事情我也硬著頭皮去做。我想向大家證明,看,沒有爸爸,我的孩子還是能夠一樣成長。

我學著當爸爸樹立威信,卻時常一秒破功;我學著當爸爸帶他去冒險,卻自己先討饒。他小時候,爸爸揹著他騎自行車去逛西湖,我後來也買了輛自行車騎車帶他去。甚至,只要他說爸爸帶他去過哪裡,我下意識地反應就是那媽媽週末也帶你去。

但慢慢地,我意識到,其實我能做好媽媽的角色就不錯了,我的孩子並沒有失去父親,那些父親該做能做的事情,為什麼不讓父親去做呢?

我兒子很小就喜歡看人玩蹦床,但是無論我怎麼鼓勵和陪伴,拉著他跳,抱著他跳,他都不肯嘗試。有一天,他突然主動走進蹦床去跳,我覺得很奇怪,他就告訴我說:“爸爸教我的。”

我太好奇了,主動打電話給他爸爸求教。他爸爸也很奇怪,說:“他原來不會的嗎?我沒教啊,我就是跟他一起進去跳。”我努力了那麼久的事情,爸爸輕而易舉就做到了。

如果孩子有機會同時得到父愛和母愛,我為什麼要去阻攔呢?

兒子上中班的時候,我給了他一個專用手機。每天,他用手機完成英語學習等任務後,還有15分鐘微信時間跟爸爸、奶奶這些“好友”聯繫。

偶爾聽到他和爸爸聊天,“爸爸你睡覺了嗎,我要睡覺了,你怎麼還不睡覺?”真的純屬尬聊。有時他們還互相發個照片,分享各自生活中的趣事。即使有時爸爸忙,沒時間回覆他,他也高興,因為他知道有這麼一個通道是可以毫無阻礙地通往爸爸的,可以毫無保留地暢所欲言。

當然,我也會定期和他爸爸溝通、協調,當你把你的前任當做你“生意合夥人”,很多事情溝通起來就會很順利。為了孩子,既然曾經相愛,那麼永不相害。

孩子成長需要父母雙方的積極參與,母愛細膩、溫柔,在母愛中,男孩能得到滿足感;而父愛博大、粗獷,在父愛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否認哪一方的作用,都會限制孩子成為一個完整、健康的人。

第四件事情

讓更多人參與到

孩子的成長中

我非常慶幸和感謝我的父母,即使他們最初不認同我的決定,但他們始終是我最堅強的後盾,幫助我分擔了很多養育孩子的責任。也要感謝我的親人們,讓孩子感受到了一個大家庭的愛。

有調查研究表明,離異家庭的青少年,即使在成人後,在形成親密的浪漫關係時出現問題,自身經歷離婚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在我看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他不知道一個正常的家庭應該是怎樣的,不知道原來吵架了是可以和好的,不知道爸爸是可以哄媽媽的,不知道媽媽是可以主動示弱的,不知道夫妻之間該怎麼溝通。所以,我也希望孩子能夠通過別人的家庭,儘可能多地感受到這一點。

相比一些單親家庭的家長,出於自卑和害怕而封閉自己和孩子,我會比以前更加努力維持和拓展社交圈,為他搭建一個平臺,引導他同更多的家庭接觸。我很慶幸生活在這個時代,慶幸能夠遇到一群開明的真誠以待的朋友。

遇到那麼多單親孩子,獄警單親媽媽如何為自己和孩子“定製幸福”

▲ 2018年2月童書媽媽杭州讀書會大合影,我們分享的書是《通往幸福的教育》

一開始我會擔心,孩子看到別人家爸爸,會不會想到自己爸爸,看到別人家一家三口手拉著手,會不會難過。但是他從小就開朗外向,接他放學,他就迫不及待地告訴我已經跟小朋友約好“今天去誰家吃飯去誰家玩”。有時候,家裡人都有事不能陪他,他也能獨自在別人家度過一天。

現實生活中,天災人禍、感情離合,讓我們主動或被動地選擇著各自的生活方式。單親還是雙親,只是家庭存在的形式,而並不會決定這個家庭是幸福還是不幸福。

而真正的決定因素,我想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了答案。這些,就是我作為家長,為了我和孩子的幸福做出的努力,我也很希望,我的這一點點努力,最終能夠在通往幸福教育的路上和你們彙集在一起。

單親家庭的私藏書單

適合媽媽看的書:《單親家庭的正面管教》《給我的孩子講離婚》《單親孩子也能幸福成長》《爸爸媽媽不在一起了》

遇到那麼多單親孩子,獄警單親媽媽如何為自己和孩子“定製幸福”

適合親子共讀的書:《各種各樣的家》《我的爸爸叫焦尼》《媽媽的紅沙發》《我永遠愛你》《大猩猩》《誰來我家》《記憶的項鍊》《湯姆和傷心的魯魯》《爸爸的新女朋友》

遇到那麼多單親孩子,獄警單親媽媽如何為自己和孩子“定製幸福”

這些書幫助了我們很多,也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我想告訴那些和我一樣的單身媽媽,告訴那些打著“為了孩子”的名義在痛苦中掙扎的女性,我們也能擁有幸福。

最後一句話,是想說給我的寶貝的:媽媽也是第一次做媽媽,我不知道我們的終點是什麼,但我們一起走走看,一起往幸福的道路上走走看。

遇到那麼多單親孩子,獄警單親媽媽如何為自己和孩子“定製幸福”


作者:王念田,童書媽媽杭州讀書會成員,獄警、護士。

___END___

童書媽媽三川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