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子長縣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走基層看發展 相約最美史家畔」系列報道:大棚蔬菜“種”出幸福日子

5月中旬,由中共子長縣委通訊組和史家畔便民服務中心主辦開展了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走基層看發展,相約最美史家畔”子長百事通採訪採風活動,實地感受了鄉村日新月異的變化。“子長百事通”現推出系列報道,用影像和文字全方位、多視角展現史家畔便民服務中心的發展,讓外界感受到鄉村振興的子長力量。

今天,請隨“子長百事通”一起來到史家畔便民服務中心高家岔村,走進村民們的大棚致富夢。

子長縣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走基層看發展 相約最美史家畔」系列報道:大棚蔬菜“種”出幸福日子

大棚蔬菜“種”出幸福日子

五月的子長,風和日麗,天空湛藍,草木欣然。走進該縣史家畔便民服務中心高家岔村,一個個溫室大棚錯落有致,一座座鋼架拱棚鱗次櫛比,在陽光下銀光閃閃、熠熠生輝……

走進種植戶何樹榮的溫室大棚內,一片片綠色就映入了眼簾,一根根成熟了的黃瓜掛滿藤葉間,一串串嫩綠飽滿的豆角掛滿枝頭。何樹榮正在將黃瓜摘下來裝車拉到城裡去賣。“你看我的黃瓜粗細均勻、顏色碧綠,而且不亂打農藥,是真正的綠色食品,市場上根本不愁賣。”見到記者來,何樹榮拿起一根黃瓜向記者自豪地說到。

說起收入如何,何樹榮滿臉都是喜悅,給記者算起了賬,“我有2個棚,第一茬種的是黃瓜和豆角,黃瓜年產1.5萬斤,均價在1元,豆角年產7000斤,均價在2.5元,第二茬都種西紅柿,能收入2萬多元,再除去除去棚膜、種子、農家肥、化肥等成本後,一年的純收入就有4.5萬元,比外出打工強太多了。

溫室大棚讓村民何樹榮過上了喜笑顏開的生活,而鋼架拱棚則讓拓海燕對未來的生活信心滿滿。

50歲的拓海燕是高家岔村的貧困戶,自己因意外事故導致腿腳行動不便,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家裡僅靠種地和喂些牲口維持生計。

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她家建了2座拱棚,而且都種上了西瓜(冰糖甜王),讓她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子長縣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走基層看發展 相約最美史家畔」系列報道:大棚蔬菜“種”出幸福日子

記者見到拓海燕時,她和丈夫正忙著在拱棚內栽植西瓜苗子。“我們真是趕上了黨的好政策,不僅建拱棚政府補錢,村上還免費提供了育苗,我這2棚西瓜最少都能產1.2萬斤,每斤保守價格都在1.5元,除去雜沓,西瓜收入就有1.8萬多元”拓海燕高興地說,“換茬之後再種些其它蔬菜,比如西紅柿、豆角等反季節緊俏菜品,再收入個6000元不是問題,今年脫貧致富指日可待了。”

子長縣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走基層看發展 相約最美史家畔」系列報道:大棚蔬菜“種”出幸福日子

史家畔便民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楊宏嶔告訴記者,為推動中心大棚產業發展,調動農民的建棚積極性,政府對新建溫室大棚每米補助400元,拱棚每米補助200元;凡是貧困戶,還享受額外扶貧補助,大棚每米補助200元,拱棚每米補助100元,對新發展集中連片10棚以上的,黨委、政府還幫助解決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

高家岔村溫室大棚和鋼架拱棚的發展,是史家畔便民服務中心棚栽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中心把棚栽業作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抓好抓實,在丹頭、李家溝、湫峪溝、花巖坪、馮家岔、高家岔、高家溝等8個村共建成溫室大棚765座,拱棚143座,年銷售收入達到2400多萬元,有效地拉動了該地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