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子长县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走基层看发展 相约最美史家畔」系列报道:大棚蔬菜“种”出幸福日子

5月中旬,由中共子长县委通讯组和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主办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走基层看发展,相约最美史家畔”子长百事通采访采风活动,实地感受了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子长百事通”现推出系列报道,用影像和文字全方位、多视角展现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的发展,让外界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子长力量。

今天,请随“子长百事通”一起来到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高家岔村,走进村民们的大棚致富梦。

子长县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走基层看发展 相约最美史家畔」系列报道:大棚蔬菜“种”出幸福日子

大棚蔬菜“种”出幸福日子

五月的子长,风和日丽,天空湛蓝,草木欣然。走进该县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高家岔村,一个个温室大棚错落有致,一座座钢架拱棚鳞次栉比,在阳光下银光闪闪、熠熠生辉……

走进种植户何树荣的温室大棚内,一片片绿色就映入了眼帘,一根根成熟了的黄瓜挂满藤叶间,一串串嫩绿饱满的豆角挂满枝头。何树荣正在将黄瓜摘下来装车拉到城里去卖。“你看我的黄瓜粗细均匀、颜色碧绿,而且不乱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市场上根本不愁卖。”见到记者来,何树荣拿起一根黄瓜向记者自豪地说到。

说起收入如何,何树荣满脸都是喜悦,给记者算起了账,“我有2个棚,第一茬种的是黄瓜和豆角,黄瓜年产1.5万斤,均价在1元,豆角年产7000斤,均价在2.5元,第二茬都种西红柿,能收入2万多元,再除去除去棚膜、种子、农家肥、化肥等成本后,一年的纯收入就有4.5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太多了。

温室大棚让村民何树荣过上了喜笑颜开的生活,而钢架拱棚则让拓海燕对未来的生活信心满满。

50岁的拓海燕是高家岔村的贫困户,自己因意外事故导致腿脚行动不便,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里仅靠种地和喂些牲口维持生计。

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她家建了2座拱棚,而且都种上了西瓜(冰糖甜王),让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子长县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走基层看发展 相约最美史家畔」系列报道:大棚蔬菜“种”出幸福日子

记者见到拓海燕时,她和丈夫正忙着在拱棚内栽植西瓜苗子。“我们真是赶上了党的好政策,不仅建拱棚政府补钱,村上还免费提供了育苗,我这2棚西瓜最少都能产1.2万斤,每斤保守价格都在1.5元,除去杂沓,西瓜收入就有1.8万多元”拓海燕高兴地说,“换茬之后再种些其它蔬菜,比如西红柿、豆角等反季节紧俏菜品,再收入个6000元不是问题,今年脱贫致富指日可待了。”

子长县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走基层看发展 相约最美史家畔」系列报道:大棚蔬菜“种”出幸福日子

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杨宏嵚告诉记者,为推动中心大棚产业发展,调动农民的建棚积极性,政府对新建温室大棚每米补助400元,拱棚每米补助200元;凡是贫困户,还享受额外扶贫补助,大棚每米补助200元,拱棚每米补助100元,对新发展集中连片10棚以上的,党委、政府还帮助解决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高家岔村温室大棚和钢架拱棚的发展,是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棚栽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中心把棚栽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抓好抓实,在丹头、李家沟、湫峪沟、花岩坪、冯家岔、高家岔、高家沟等8个村共建成温室大棚765座,拱棚143座,年销售收入达到2400多万元,有效地拉动了该地经济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