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武漢市文聯這名司機下沉青山123社區成“能人”

2003年非典期間曾在醫療一線做過服務,武漢市文聯的一名司機、行政支部普通黨員王豔君,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主動請纓:“我想下沉社區做志願者,幫幫他們。”他2月2日就發出了這樣的請求,他是武漢市文聯第一個深入社區服務的黨員。


下沉青山鋼都花園123社區後,王豔君成為單位下沉支部的“能人”。自創消毒腳墊,去發熱樓棟送菜,拿垃圾,還給隨時電話求助的居民買奶粉、衛生巾……有風險的活、累活、尷尬活,他都衝在前面。


王豔君曾是一名軍人,在部隊醫療機構服務過,學過醫,懂得一些醫學知識。退伍之後,他在武漢市文聯司機班工作,曾給武漢市文聯主席池莉開過車。截至2月29日,王豔君已經在社區一線服務1個月了,武漢市文聯下沉黨員幹部也達到33人。


以下為記者採訪王豔君的口述實錄


我對自己有信心,畢竟曾學過醫

記者:什麼時候開始想到要去做志願者的?


王豔君:2月初的時候,看到武漢病人人數不斷增長,那時候很多社區的病人還住不進醫院,我意識到社區是防控的關鍵,便在微信上搜索,哪個社區需要志願者,搜索到花橋社區正在招募志願者司機,專門運送發熱病人,他們需要A2駕照的司機,我剛好有A2駕照。我打了電話聯繫,並填了報名表,準備第二天去“上班”。


但是第二天,我接到了武漢市文聯通知,單位要組織行政支部黨員下沉青山鋼都花園123社區服務,於是我服從單位的安排,花橋社區的工作人員得知後跟我說,“沒關係,你在哪裡都是戰鬥”。


就這樣,我在青山鋼都花園123社區紮根了下來,一直到現在。


記者:2月初疫情還很嚴重,你不害怕嗎?


王豔君:我對自己有信心。之所以迫切地想出去,一是對這個城市的熱愛。我是東北人,來武漢當兵,工作,已經20多年了,武漢是我的第二故鄉。二是,覺得我畢竟是學過醫的,我雖然不像專科醫生那樣,可以在一線救治病人,但至少在社區我是可以發揮作用的。

從幫不上忙到居民有事就找我


記者:下沉社區一開始順利嗎?


王豔君:一開始到了社區,跟社區的工作人員和居民都不熟悉,站在那裡很尷尬,看到他們在那裡忙來忙去,幫不上忙。


我覺得社區工作人員很不容易,我想,我先從保護社區工作人員開始吧。我教他們怎麼做好個人防護,對工作場所進行消毒,包括電腦鍵盤、電話——一天要打數不清的電話,所以需要反覆消毒。


我觀察到,社區每天來來往往很多人,如果腳下踩了病人吐的痰,一樣可以把病毒帶進社區服務中心。於是,我在社區服務中心門口做了一個“消毒腳墊”。每個人進來,都必須站在一個84消毒液浸潤的毛巾方盤裡,進行腳底消毒。


後來,市裡、區裡幾次來人檢查,看到我們社區的腳墊,都覺得這是個很不錯的做法。


武漢市文聯這名司機下沉青山123社區成“能人”


記者:後來展開了哪些工作?


王豔君:工作展開得非常艱辛,社區把我放在第4網格。第4網格原始的網格員年前回老家了,一直沒回來上班。現在就是我和另外一個志願者在支撐。


從開始熟悉人群,樓棟開始,還專門找了平面圖來研究。排查發熱情況,給居民送菜,給疑似病人去隔離點辦手續……事情太多了,說不完。現在居民有事,都知道給我打電話。


(王豔君每天在朋友圈更新動態,2月28日,他記錄:2月28日下午,走訪了6戶確診出院居民,籤居家隔離承諾書,並送上愛心菜,爬樓大汗淋漓,快要虛脫了。)


武漢市文聯這名司機下沉青山123社區成“能人”


記者:看你發的朋友圈,有一位居民讓你幫忙去她家看看他父母是否外出迷路了,是怎麼回事?


王豔君:社區有一對老年夫妻,特別喜歡撿垃圾,他們住的是頂樓。他們的行為,遭到了居民屢次三番的舉報,很多人都不願意管他們。我說,不管他們也不行,那我去管他們吧。


他們的女兒很擔心,知道平常就給社區添了不少麻煩,疫情爆發之後,更擔心,總是問社區的人他們的情況。於是,我總是去他們家。


他們家老人前一天走丟了,不知道被哪個好心人送回來了。第二天,他們女兒擔心他又出去了,就讓我過去看看,囑咐一下他們——因為這兩位老人也沒有電話和手機,只能上門。這個門棟是確診門棟,但確診病人已經送走了。


武漢市文聯這名司機下沉青山123社區成“能人”


記者:你朋友圈裡,還發了給居民買衛生巾的事,她們為什麼要你買?會不會覺得不好意思?


王豔君:這位居民是123社區旁邊的一個小區,但歸屬於123社區管。那天,我回單位隔離間的路上,還是她的鄰居幫忙給我打的電話,說家裡兩個女兒急需衛生巾。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團購這些物資,可能沒那麼快到,急用吧。我說我已經下班回去了,只能明天來幫你解決了。


第二天,我去中百超市,自己也不太懂,就麻煩中百的女店員幫忙挑選。因為現在超市都是志願者和工作人員代購,所以超市的售貨員應該已經見多了,見怪不怪了。


武漢市文聯這名司機下沉青山123社區成“能人”


正月十五就在自家樓下看了一眼小孩

記者:你出來已經一個多月了,家裡情況怎麼樣,家人支持嗎?


王豔君:我家裡有兩個孩子,老大上初二,小的還不到2歲。我老婆是中部戰區醫院漢口院區婦產科的一名助產士,疫情期間也一直都在崗位上,工作也非常忙。兩個小孩的照看任務就落在岳母的肩上,還好我岳母身體比較好,她們也沒有反對我。


我既然出來“工作”了,就不能回家住,大家都知道這個風險很大。


正月十五那天,我忙忘了,後來聽同事說是正月十五,我就回家看了一眼小孩。讓岳母抱到窗戶前,看了一眼,沒上去。當時,沒覺得有什麼傷感的。我發了個朋友圈,結果被我們同事寫了一段感言。看了這段感言,我倒是眼淚直流。


武漢市文聯這名司機下沉青山123社區成“能人”


一個月了,我一直沒有休息,天天都在社區忙碌,同事也讓我休息,我說我不能休,社區的工作人員非常需要我。


武漢市文聯這名司機下沉青山123社區成“能人”


王豔君所在支部的支部書記陳崢嶸說:

這些天我一直和王豔君在青山鋼都花園123社區工作,他的情況我很熟悉。2月3日,我們下的基層,2月6日,他不到兩歲的小兒子發燒了,燒到38度多,他聽家人說了之後非常擔心,但又不能回去,失眠了一晚上。好在兒子吃藥後第二天退燒了,他才安下心來。


123社區比較特殊,是一個老小區,老年人比較多。他是武漢市文聯最早下社區的,2月2日,社區裡還有很多沒有確診的疑似病人,醫院沒有床位收治。那個時候非常危險,他就衝在前面了。在他身上有一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軍人本色。


我們7個第一批下來社區的時候,真的有點害怕,當時沒有防護物資,王豔君一邊給大家買防護用品,一邊協助社區開展工作。社區的工作人員都是些女同志,她們心裡也害怕,王豔君在這裡起到了穩固“軍心”的作用。

END


出品:武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新媒體中心

監審:鄧鼐 監製:吳曉君 編輯:張傑

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