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俄是堅定的戰略伙伴,但民間糾紛要就事論事,不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80名在俄羅斯被指違反隔離規定而可能被驅逐出境的中國人將提起二審上訴,這件事在中國輿論場引起強烈反響。俄方在此次疫情中時有對中國人野蠻執法和對待的報道同時出現,讓很多中國人讀後感覺非常不舒服。一些人質問:這就是中俄戰略伙伴關係嗎?我們的北方朋友就是這個樣子?


在疫情期間發生的這些摩擦究竟屬於什麼性質?目前中國當事人和俄方的說法有不小差距。就情況大的脈絡來說,是這80名中國人的確都存在違反俄羅斯要求他們在住所自行隔離14天的規定,他們在街上被人臉識別攝像頭拍到。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被強制帶到隔離地點後的居住環境不滿,並且指一些俄方人員態度生硬。如今,有幾十個中國人因為疫情被俄羅斯隔離在察裡津諾殘疾人康復中心,他們在裡面的遭遇,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中俄是堅定的戰略伙伴,但民間糾紛要就事論事,不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察裡津諾殘疾人康復中心大門

最重要的是,他們在入境時雖簽了在家自主隔離的保證書,但保證書是俄文的,很多人看不懂,他們強調自己沒有被詳細告知相關規定。而且驅逐出境的處罰被普遍認為過於嚴厲、極端。

中俄是堅定的戰略伙伴,但民間糾紛要就事論事,不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以老胡對俄羅斯社會的瞭解,防疫規定針對中國人時會格外嚴厲,執行中甚至可能有粗暴表現,另外網上有俄公共交通部門佈置防範中國人傳播疫情的特殊措施等等,我覺得大概都是真的。在俄羅斯民間,中國人經常碰到一些額外的麻煩,它們有些是可以被聯想成偏見甚至歧視的,平時是這樣,現在疫情來了,我相信這種情況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老胡要在這裡公允的說一下俄羅斯同中國關係的實際面貌。首先,俄羅斯政府高度重視俄中關係,俄羅斯社會整體上也非常支持同中國發展關係,這些都是真的。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獲得了高速發展,這一成就備受俄羅斯尊重、羨慕,俄社會有一個非常普遍的認識,就是中國走了一條很成功的改革開放崛起之路,而前蘇聯卻自亂陣腳、稀裡糊塗地垮掉了。可以說在過去幾十年裡俄羅斯眼看著中國變成了強大的鄰國,他們當中一些人的感情難免是複雜的,但是同中國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俄羅斯堅定而清醒的國家戰略。

另一方面,俄羅斯社會有些瞧不起中國人的心理也在慣性地延續,和上述對中國發展的驚歎相互攪和在一起。

在民間打交道的層面,後一種心理就會經常浮上來,尤其是中國進入俄羅斯的人員越來越多,包括一些非法“黑”在俄羅斯的的小商販,以及一些不懂俄語的務工人員。中國人與俄羅斯基層社會不時發生某些摩擦,它們都給彼此留下了負面印象。比如一些俄羅斯警察通過在街上刁難中國人索賄,還有一些中國人的確行為不端,又給俄羅斯警察找中國人茬以更多把柄。應當說在中俄民間對對方的印象都有不少差評。

其實打交道多了,民間都會產生更多摩擦。中韓、中日、中印之間,以及中國與美歐國家之間又何嘗不是這樣。但中俄民間一旦有事很容易在輿論場上突出出來,被拔到兩國關係的高度。根本原因是兩國社會中都有一些看不慣中俄戰略伙伴關係達到這麼高水平的人,所以每一起摩擦都會把這種質疑又帶出來一遍。

中國一些人不滿意的是,我們為什麼要與普京的俄羅斯友好,卻與美國漸行漸遠?他們認為,擁抱文明的西方而不是與北極熊握手才是中國的正道。在這當中,沙皇俄國當年搶了中國那麼多土地也被當成了頻繁使用的論據。應當說對中國輿論中存在這樣的聲音,西方很支持,也很願意推動放大這種聲音。

另外在俄羅斯那邊,同樣有一批人抱怨他們的國家與中國打得火熱卻一直沒有同美國和西方實現真正和好。或許可以這麼說,如果美國真心同中國友好,歐洲日本都真心同中國友好,而且它們也都真心同俄羅斯友好,中俄兩國戰略伙伴關係大概不會像今天這樣升級得這麼快。說句大俗話,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這個時代現實風雨不斷塑造的作品。

中俄民間的摩擦還會繼續,正確認識、對待這些摩擦是兩國社會都需要有的氣度和情商。老胡主張,對所有中俄之間的民間糾紛,我們都應就事論事,堅決維護中方人員和企業的利益,不能因為照顧兩國戰略關係就在我們的具體國民利益受損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樣的話不會有利於強化俄羅斯民間對中國人的尊重。而且現在外交也強調以人為本,維護在外僑民的利益就是維護中國國家利益題中之義的一部分。這一次中國駐俄使館向俄方及時發照會交涉的給力表現就贏得了輿論的支持。

與此同時,我們不能夠因為發生了民間摩擦就動輒質疑中俄不斷增強的國家關係。結伴不結盟的中俄關系是中國對外戰略平衡的重要支撐,它反過來對俄羅斯也一樣。

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對兩國的國家利益都是不可取代的,民間發生糾紛,吵一吵嘴都不應衝擊這個根基。

就俄羅斯可能要驅逐80名未履行居家隔離14天承諾的中國人這件事來說,究竟該如何定性,老胡認為它處在兩國各自價值判斷相互交叉的灰色地帶。目前疫情洶湧,涉嫌歧視的糾紛正在越來越多的國家之間不斷髮生。我主張中方的關注和著力點需放在幫助這80人儘量避免遭遇最終的這一處罰上,也要借這個機會對俄方施加影響,促其改變疫情期間對中國人存在的過當防範。但我們不要將這個問題上綱上線,要避免兩國民間在各說各理的死磕中加劇對彼此的誤讀誤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