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關於騰訊投資“洗稿”起家的差評,騰訊公關總監稱洗稿在法理上行得通?你怎麼看?

不喝皮酒會死星人


最近網上有句話挺火:一家靠複製起家的公司(騰訊)如今投了一家愛搬運文章的公眾號(差評),真是志同道合!對於網友指出這個問題,騰訊公關總監張軍表現出一副“我就是投了,你們能把我怎麼樣?”的態度,甚至連“洗稿在法理上行得通”的言論都出來了。突然覺得騰訊的公關團隊也挺智障,坑的他們老總馬化騰都得出來澄清,也算是厲害。





騰訊為何投資差評?

前些年隨著微信的崛起,與之相隨的微信公眾號也隨之發展迅猛。在如今信息爆炸,自媒體開始大行其道的時代。微信公眾號是自媒體陣營中大勢力之一,為騰訊帶來無數流量。而隨著頭條號(頭條),大魚號(阿里),百家號(百度)等平臺自媒體興起,吸引了大量公眾號的作者入駐。而騰訊自家的企鵝號卻發展的不太理想,因而騰訊開始重視自家微信平臺中的公眾號。此次投資差評公眾號,就是對這類流量大戶公眾號進行扶持,同時給其一個枷鎖,防止其被挖走。


為何騰訊投資差評惹眾怒?

前不久,一篇《騰訊沒有夢想》引爆網絡,開啟了對騰訊是否只在投資而忘了創新。如今騰訊又因投資問題,再一次被大家關注。這些年騰訊投資很多項目,雖然也偶爾被人詬病,但影響不大。然而這才投資的差評,作為一家號稱原創的自媒體平臺,曾經卻出現了多起洗稿事件,還被多次起訴。而洗稿這種抄襲搬運他人作品的行為,在自媒體界是最讓人所不齒的,而差評卻經常出現這種問題。網友指出差評作者們每日蹲點在知乎,微博,頭條等自媒體平臺,將最新最熱的文章搬到自己平臺,還打著原創的旗號。而騰訊對於這種平臺給予投資,會打擊很多積極創作者的熱情,更變相估計了抄襲。雖然從騰訊投資角度看,差評所製造的巨大流量正是他們所需要的。然而在網友指出差評的問題後,公關出來辯解,甚至還說“洗稿法理上行得通”,就顯得十分智障了。騰訊曾因複製其他軟件而飽受詬病,通過微信的上的不斷優化創新,才慢慢讓人淡忘了過去的一些黑歷史。而如今這樣再次公然支持抄襲行為,自己被再一次打回原形。如今社會,不應該只注重金錢的獲取,法律和道德上的約束還是存在的,正確的價值觀就很重要。如此投資只會進一步毀了騰訊的形象,變相支持了抄襲。


事情最新進展

這件事在網上引起熱議後,尤其是其公關團隊智障般的發言結束後,引得創作者們的不滿情緒更加濃郁。之後晚間,騰訊CEO馬化騰就此事進行說明,指出將徹查此事。直到24號深夜,騰訊官方就此次投資進行了聲明,會重新考核對於差評3000萬投資事項,倘若不符合知識產權保護,會放棄投入。

騰訊能否懸崖勒馬,降低這次事態的影響,後續的處理結果非常重要。如今看來,至少堅持原創的正確價值觀還是成功佔領了高地,但能否保住,就要等騰訊給出的最終結果了。


憶夢科技


很多人不明白“洗稿”是什麼意思,"洗稿"就是對別人的原創內容進行篡改、刪減,表面上像是原創,但最有價值的內容還是抄襲的。

再看看“差評”是什麼,“差評”是一個2015年7月成立的微信公眾號,內容主要是對電商和科技產品的眾策,目前粉絲超過500萬。但“差評”涉嫌多次洗稿,在傳媒圈的評價不是很好,甚至有官司在身。

就是這麼一家自媒體,最近卻拿到了由騰訊TOPIC基金(騰訊興趣內容基金)領投的3000萬A輪投資,在業界興起了一場輿論風波。

“原創不易”是自媒體人常說的一句話,而洗稿卻很容易,不僅難度低,而且能較快獲取流量,導致這一行為在自媒體這個行業越來越常見。騰訊公關總監所說的在法理上行得通,我的理解的是,洗稿與原創之間的界限難以界定,目前確實沒有法律認定洗稿就是抄襲。

而資本是具有趨利性的,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只要不違法,有流量的自媒體獲得投資實屬正常,這次投資掀起輿論風暴只因為投資方是騰訊。

騰訊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同時也是微信公眾號的平臺提供商,在內容原創保護上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但一邊喊著尊重原創和版權,一面卻投資以洗稿起家的差評,這樣的做法實在是傷了廣大內容原創者的心。

這件事發酵不到24小時,騰訊便發表聲明稱將重啟盡職調查程序,如與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騰訊將協商退股。

此外,網上也流出一張馬化騰針對此事的朋友圈截圖:前不知道這個case,原為效率而下放一些小額投資權給業務部門。目前看業務部門沒有做好盡職調查,我們會負責任解決好。

法理與情理,利益與責任,從來都是存在矛盾的,相信騰訊能從長遠出發,做出正確抉擇。

創業投資家(ID:cytzjia)原創,歡迎關注我們,獲取更多致富方法,閱讀更多財經信息!


創業投資家


創業維艱,創業維艱。

剛剛確定了3000萬美元的融資,而且是騰訊領投,在媒體上給大家講了一個“內容+電商+社區”的故事,眼看要走上人生巔峰,Pony老師一句話,差評的這筆融資看上去還是要涼了。

從騰訊公關總監張軍之前的回應來看,騰訊其實是清楚差評“洗稿”的,這是最讓人無法接受的。就像知名自媒體人三表說的,很少的股份也代表了騰訊,甚至代表了騰訊對洗稿的贊成。

差評的數據應該是真的好看。他們公開稱,“微信公眾號已經擁有 600 多萬訂閱用戶,眾測參與人數全網第一,公眾號內容全網閱讀量超過5. 9 億次;電商平臺好評率達99.8%。”

600萬訂閱者,對科技媒體來說,是一個絕對的大號,很多非常知名的科技媒體,微信公眾號的訂閱者不過百萬。這應該也是差評獲得投資的最關鍵因素。而且對騰訊來說,這些數據是直接可見的。之前拼多多創始人黃錚就說過,騰訊在很早的階段就投資了拼多多,因為交易數據騰訊是直接掌握的,連盡調都不用做。

黃錚還說過騰訊的投資風格,“我並不認為騰訊是強競爭邏輯,騰訊更多是商人邏輯,競爭只是商業ROI計算的副產品。騰訊入股拼多多不是因為我們可以對抗阿里,而是我們的投資有回報。”

之前騰訊就自己說過,其所投資的公司的總價值,已經超過了騰訊的市值,“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騰訊確實做到了。而投資就是一個講投資回報的事兒,對互聯網來說,數據最重要。

但是,媒體畢竟是媒體,即使它的權威性、中立性早已在新媒體時代消失殆盡,但是,最起碼的核心內容來自編輯、記者原創還是底線。差評洗稿被很多媒體曝過,而且洗稿手段很高明,看起來大家都是引用新聞源,陳述新聞事實,但差評惡劣的地方在於它“偷竊”其他媒體的作者們看問題的思路,描述事實時自己獨特的閃光的角度,這是一個優秀媒體人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要付出最多的地方,差評的投機取巧是非常惡劣的行為。

因為媒體的公共性,引發眾怒的差評還是引來了騰訊高層的關注,這件事兒的前後因果,也恰恰說明了媒體的價值。


蔣鴻昌


中規中矩的回答,不看原文都能猜得到實質內容。

其一,這是一個部門的行為,不是騰訊價值觀表現。

人家是投資行為,是商業行為呀。凡是沒違法的,就是合理的。

其二,這是灰色領域,沒有絕對的是非。有人說洗稿,有人說不是。

但差評本身引發太多差評了,這應該要差評自己出來做回應,拿著騰訊打,能打出啥火花。

唯一確定的是,差評是自己躺地下,沒法把它打倒吧。文字工作者本身組織性就差,又能奈何。這倒成了差評的營銷事件,它變得更為人知,更有影響力了。

我在廣州待的一段時間,是創大正決定是否投資它的時候,這次有騰訊的基金投它,從創業項目的成長性來說,還是值得點讚的。

其實比差評做得更齷蹉的事多呢,不過是它的敵人太多了,想黑它的人也不少。我的觀點是,有差評比沒有差評好,就像前幾年,有方舟子比沒有方舟子好。

讓人緊張緊張,關注過來,多給些差評吧。


財經作家邱恆明


我們不知道法理在哪裡,但公理是存在的,既然都違背公理,違背法理是遲早的事。法律是底線,但人要活著,如果只在底線之上,那豈不是要求太低了點?當然,能堅持法律底線,在騰訊看來已經是很高了吧。

投資部門的事情,難道就不是騰訊公司的事情?這個投資部門還是不是在騰訊公司裡呢?對外投資,肯定是以騰訊的名義,即便是投資部門。

從拼多多到趣頭條,這兩年騰訊為了流量變現在投資的時候慌不擇路,根本不考慮什麼逼格,投資的對象是越來越LOW了。這樣下去,真不知道下一步會投資誰?只要是有流量,只要是能賺錢,就是騰訊眼中的寶貝。

有人說,騰訊投資了差評,至少以後不會再寫騰訊負面了,那麼,拿了騰訊投資的差評會不會變成騰訊對手的專職差評師呢?我們不得不擔心。既然騰訊投資的永輝、步步高、沃爾瑪等等都可以直接向騰訊的對手開火,職業玩差評的差評成為騰訊手中的媒體工具,顯然是有可能的。

差評格調不高,但用戶不少,這就是微信公眾號這些年的現實。站在騰訊的立場上看問題,這筆投資很划算,幾千萬這個數字,如果是像差評這樣的自媒體團隊拿一年兩年的公關費,可能都值得給,何況還有股份呢?騰訊沒有做賠本買賣。

如果我是騰訊,我也會投資差評,因為,作為巨頭,自己做一些沒有底線的事情是不可以的,很容易樹大招風,但如果是自己投資的企業做些無逼格的事情,自己是可以旱澇保收高枕無憂的,也可規避很多麻煩。

法理,天理,在投資公司的眼中都是道理,人家自己都認為不違背法理,我們就更沒有必要議論了。人以類聚,騰訊和差評本就是一家人,何必批評人家洗稿子,騰訊的業務不也一樣是洗來的嗎?只要體驗好,只要用戶喜歡,抄襲又何妨?


馬繼華


一石激起千層浪,騰訊投資“洗稿”公眾號差評君的事在互聯網行業炸開了花。

文字是自媒體傳播的重要方式,但是這種傳播方式自古以來就有一個弱點:容易被抄襲。究竟誰抄誰,到底怎麼算是抄襲,雙方經常各執一詞,搞得圍觀群眾也是雲裡霧裡。小說界有郭敬明、唐七,學術論文的抄襲更是層出不窮,現在又輪到互聯網、自媒體了。

大家為什麼對抄襲深惡痛絕呢?一方面法律很難界定抄襲,往往在道理上被認定是抄襲的一方很有可能逃脫應有的懲罰,另一方面抄襲的成本比較低,獲利又快,這種急功近利又不付出努力的人無疑會遭到道德上的譴責。

而騰訊這次領投公眾號差評君,一是發生在微信的土壤上,這是騰訊的地盤;二是騰訊以往在業界一直被吐槽是盜版王國,差評君的行事風格正中了這個下懷,所以毫無疑問的引發了媒體和輿論的眾怒。

內容生產者費勁巴力的用一天甚至幾天的時間生產一篇文章,到差評那裡重新包裝可能只需要幾小時甚至一小時,就變成了流量爆款文,試問換做誰心裡能平衡?

騰訊的公關總監一再強調這是“業務部門一個topic基金主導的”不能代表騰訊立場,但是公眾看到的是“騰訊投資差評”,而不是“騰訊業務部門一個topic基金投資差評”呀。

這種擺明了支持“洗稿”的行為,最直接傷害的就是微信上的那些原創作者們,試問如果一個洗稿大號光明正大了獲得了平臺的支持,你還敢在平臺上做原創嗎?

所以小學僧覺得,騰訊此次投資差評君,是一個極不理智的行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微信公眾號的死亡。

(我是一個關注互聯網行業的小學生,喜歡我內容的小夥伴點點關注,謝謝)


互聯網小學僧


怎麼看?我看這群投資的人都是些蠢貨,這個發朋友圈出來站臺的公關總監也是一樣蠢!


法理上行得通?你騰訊遊戲為什麼還要制裁那些洗了你家遊戲主題創意的公司和團隊??不是法理上行得通麼?狗屁!


還支持原創?最打臉的就是這句話,你支持原創還投一個洗稿出來的大號?

你們正在想辦法?在想怎麼把這些洗稿的團隊努力的打造成微創新團隊?

別扯什麼佔大股小股,就跟你去了怡紅院歡樂完回來跟別人說你只是去看看人體藝術一樣!!

最後還來了個“沒有任何特殊照顧”!?公關總監站出來解釋一下拼多多有沒有照顧?微視有沒有照顧?欠照顧的還少啊?

公關總監乾點兒那正派的、公平的、客觀的公關活兒,你又不是華爾街律師,看到個案子就用一些模糊的判斷不清的線索來糊弄在做的各位。


說明一點:我對差評下面打工的小編沒有憎惡之心,但我對它的老闆和那個一直藏在幕後連個頭都不敢露的主編憎惡至極。

一個不學無術的東西,大學白唸了,自己寫不出好東西就特麼學著洗別人的稿子。

別人一篇稿子從題材到搜索、整理、寫作、排版要花費將近一天的時間,差評1個小時就給人家洗了個全身。洗全身的技術專業到可以媲美島國愛情片裡的女主角了!


最可恨的是,大多被抄襲的原創作者很少有會給自己的內容裡植入“維權關鍵詞”的習慣,這就讓每一篇被洗過的文章根本沒辦法維權,然後差評的粉絲還看的津津有味,讀者根本不知道他們看見的東西是二手貨,差評還寫的那麼理所當然。


騰訊越來越瞎了!!!

這就是我的看法!!!!!


  • (點擊關注可以查看更多我的問答動態,歡迎與我交流。圖片來源:Google)
  • (本答案由貓哥@楊明慧原創於悟空問答,基於CC創作共用協議BY-SA發佈)

貓眼智客-楊明慧


張軍的說法沒有錯,“洗稿”確實在法理上不能被算作抄襲。但這並不代表騰訊就能在某種程度上支持甚至縱容這種行為。如果誰不要臉誰就能獲利,試問騰訊是在引領一種什麼樣的價值觀呢?原創不易,那是原創作者們用時間,知識,精力一個字一個字碼出來的,如果這樣的勞動價值都不能得到尊重,騰訊支持原創的精神又從何談起?



我想說的是,至少作為一個企業行為,騰訊理因拿出更多的辦法來支持原創,打擊洗稿。可我們看到的現實情況是不僅投訴成功率為零,甚至洗稿者更理直氣壯到蠻橫的地步,因為有法理的支持,因為作者只是一個小小的單一的個人,拿他們絲毫沒有辦法。所以,他們可以更加為所欲為,以至可以得到騰訊的基金給予投資。

還是那句話,中國的自媒體沒有找到替代品,或者說很多原創作者還要靠騰訊的產品掙錢,儘管掙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錢,但是沒有辦法,原創作者們也要靠著這些小錢來過活。這是中國的低稿費,高稿稅制度帶來的惡果,也是我們這些靠文字吃飯的人的悲哀。因為我們太窮了,窮到沒錢買粉買閱讀量,窮到組織不起一個維權的聯盟去和騰訊、洗稿者抗衡。



所以,我從前年起停更了所有的公眾號,既然我的公號不掙錢,那麼我又何必去為他人做嫁衣裳呢?可是就算你不寫公號就沒有人來洗你的稿嗎?那就太天真了,洗稿如今已經到了佔領所有平臺的地步了,甚至有大呼作者不夠用的程度。有時,我自己的文章往平臺上轉發都發不上去,因為相似度太高,一看才發現,很多號甚至連圖都原封不動給我抄去。

所以,這一次的事件無論騰訊如何解釋,對於原創作者們,甚至想與洗稿者死磕到底的原創作者們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它造成的後果,無疑是會有更多的洗稿號,營銷號以此為範例去獲取更多的利益。騰訊不會取消公號服務,那麼原創作者是否能有所行動去做一些抵制呢?


傅斯鴻


騰訊投資“洗稿”起家的差評,無疑是犯了眾位原創作者的怒。雖說“天下文章一大抄”,但是“抄”也要“抄”得有水平,才能讓人信服。

為什麼“洗稿”這種行為如此讓人不恥呢,主要原因在於“洗稿”的成本太低,技術太差,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

一千個人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是因為每個人看完哈姆雷特之後,在自己的腦中消化吸收這個故事,並且結合自己獨特的生活經驗,就會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觀點,哪怕有兩個人的觀點相似,也會因為他們不同的經驗,而出現不同的表述,從而形成完全不同的兩種風格。

這種情況下的“相似”,大家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雖然核心觀點相似,但是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不同的,是不同的兩個人,花了同樣的時間,經歷了同樣的吸收知識——內化知識——產生新的內容,這樣的一個過程,是他們借鑑同一部作品《哈姆雷特》,而產生各自的智慧結晶。

這種“相似”,仍然是這兩個人各自的“原創”,是他們自己的成果。

而洗稿是什麼呢?洗稿連模仿可能都算不上,僅僅是比一字不差直接抄襲稍微高級那麼一點點。洗稿更像是“轉換同義詞+東拼西湊”的一種過程。將別人的原創內容拷貝過來,然後改變一下字詞順序,將詞語轉換成同義詞,甚至是將幾個作者的內容移花接木,湊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洗稿省略了查找資料、分析數據、內化知識並轉化為自己的成果,這個十分耗費時間、精力的過程,可以說是“拿來主義”,直接將他人好的內容,“做點小手術”,變成自己的東西,然後加上營銷,吸引大批量的粉絲,從而獲取利益。

這種行為就像是偷了別人的自行車,自己改裝了一下,然後賣了一個高價錢。那被偷的人,自然是深惡痛絕的。而群眾當然也不希望鼓勵偷車的行為,不然萬一有一天自己被偷了就悲劇了。

而這個差評呢,就是圈內圈外公認的偷過車的,騰訊如此大張旗鼓地公開表示要投資一個偷過車的,無異於鼓勵偷車的行為,這被大家認為是三觀不正、沒有夢想,也不算冤枉了。

當然,從投資部門的角度來說,他們並不會太過於在乎是不是洗稿起家,他們更注重的是盈利。洗稿團隊之所以能夠獲得青睞,和他們的營銷能力是分不開的。雖然他們創作內容方面可能出於成本的考慮,選擇了洗稿,但是他們能夠引起大眾的注意,並且通過洗稿成功地營銷自己,說明營銷水平還是值得肯定的。

在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內容的好壞畢竟還是不如營銷水平高低來得重要,畢竟沒了營銷,再好的內容也很難被發現。許多原創作者,之所以發表的文章效果不如洗稿的,也是因為他們的精力和時間都花在了找資料、醞釀文章上面,在營銷自己、推廣自己上面,就很欠缺。

人人都是自媒體的階段中,內容並不缺,而能否出彩、走紅,能否因此而獲取利益,可以說與營銷能力是分不開的。

從這一點上來說,就不難理解投資部的行為了。且不論究竟是騰訊投資還是其他什麼訊投資,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必然是希望能夠盈利的。選投資項目也會想選擇能夠在短期內就創造較大的利益的那一個。

對於差評來說,靠著爸爸的投資,有錢了完全可以養一批原創寫手,洗白從良還是很容易的。

只不過,要投這樣一個“有案底”、無視他人原創結晶的團隊,還如此大張旗鼓地宣傳,總是不夠公道。成為眾矢之的,也是正常的。

反過來想想,這樣引起公憤的行為,說不定也是一種營銷宣傳的手段呢?

用心看世界,走進身心靈。我是睿小寶,認可就點點關注吧~


睿小寶面相命理


把張軍的話引全了:“洗稿確實是一個業界難題,法理上它完全行得通,但做原創的人都知道,它在道理上完全行不通。”這話沒毛病,四平八穩。

抄襲有兩種,一種是原封不動或只做稍許改動的裸抄,這一抓一個準,很容易就抓到實錘。還有一種就是洗稿,把文章的觀點、素材、段落重新編排組織,或者把幾篇文章的觀點、素材、段落雜糅一塊兒,這就不好界定,與合法借鑑邊界模糊,很難抓到實錘。

法律講究證據,裸抄很容易舉證,因此法律上可以處置。但洗稿就很難舉證,因為不能排除觀點撞車或案例巧合,法律上不便處置。

問題是,法律不能處置難道就無法無天?其實真想解決也不難,像騰訊這樣體量的公司,可以通過委員會審定的方式來鑑定。

通過原創審查委員會,邀請資深文字工作者,如毛利老師、賈嘉老師等,對擬投資自媒體進行原創審查,輕而易舉就能避免投資趟雷。注意,這只不過是原創定性,並非定罪,與法律無涉,操作起來一點都不難。

問題出在哪?儘管只是投資部門的失誤,當然也可以理解投資部門評定和關注的要點不包括原創與否,畢竟術業有專攻嘛,但是工作流程設計有沒有包含創作道德審查反映的是整個騰訊企業的公司文化和價值觀。公關總監試圖推諉給專業部門,根本不成立。

如果以公共關係的專業角度來評價張軍的說法,太業餘!既然要在被公眾質疑的危機公關中處置,那麼上策是坦誠工作失誤,承諾內部檢討和調查;中策是表達公司高度重視,承諾聘請第三方調查,並及時公告。危機公關的首要之義是滅火,而不能添柴。張軍的一番言論試圖做出辯解,把責任圈定在部門範圍,這樣的做法實在是下策,因為任何被公眾輿論質疑的事件,除非是是非分明簡單清晰的事件,只要有可能引發爭議或非議,都不啻是添柴而不是滅火。

不客氣地說,公關總監並不勝任,缺乏專業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