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蘇聯為何同時發展米格27和蘇24兩種對地攻擊型飛機?

彭國放


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聯空軍前線航空兵與戰役航空兵體制下根據不同戰術任務研發的機種。其中米格-27屬於前線殲擊轟炸機,主要裝備給蘇聯空軍前線航空兵戰術攻擊部隊,在戰時由蘇聯空軍集團軍下屬的殲擊轟炸航空兵師負責飛行組織與戰術指揮,主要活動區域為己方前沿或敵方淺近縱深,主要戰鬥任務為即時空地火力支援與打擊敵方前沿固定/隱顯目標,總的來看,米格-27是一種介於舔地機與敲沙罐機之間的前線戰術飛機。

而蘇-24則屬於各國空軍當時已經不多見了的輕型戰術轟炸機或者說前線轟炸機,主要裝備給蘇聯空軍前線航空兵的戰役戰術部隊。蘇-24的指揮層級相對更高一些,戰時空軍集團軍下屬的殲擊轟炸航空兵師只負責飛行組織,不負責飛行指揮,蘇-24的作戰指揮上交由集團軍指揮所來做。蘇-24的主要活動區域是敵軍的戰役縱深乃至二線戰役地域,冷戰時期的主要作戰對象則是北約的主要戰術機場、指揮中心、兵力與物資集結地等等。

此外,蘇聯空軍在對地攻擊體系方面還裝備了蘇-17、蘇-25兩種戰術攻擊機,這就是蘇聯空軍複雜的對地攻擊體系裡的最低端環節,也是兩種典型的用於前沿即時火力支援的舔地飛機,戰時指揮權可以由陸軍集團軍的航空兵指揮所承擔,作為飛在天上的炮兵,直接參與淺近縱深的對地攻擊任務。


軍武次位面


關於米格-27和蘇-24的作用,主要源於蘇聯當時對於空軍戰機不同的定位,配屬於不同作戰單位、指揮層級的戰機有著不同的戰術定位。簡單說就是米格-27戰術指揮在航空兵師一級作戰指揮部門,而蘇-24戰術指揮在空軍集團軍一級指揮部門。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主要是米格-27和蘇-24擔負的任務不一樣,米格-27主要是打擊戰場淺縱深的戰術目標,而蘇-24主要是打擊敵後大縱深(1000公里)的戰役目標。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米格-27主要是源於當時蘇軍需要一種廉價、高效的強擊機,同時還要具有精確制導能力和全天候攻擊能力。既可以對地攻擊又可以進行空戰。米格-27攻擊火力強、載彈量大、生存能力強,並且具有一定的空戰能力,戰場適應能力較強。

而蘇-24主要任務就是深入敵後,使用常規武器和戰術核彈,對敵方集結部隊和重要節點展開攻擊。設計上蘇-24強調低空和高空的超音速突防能力,突襲敵方機場,將北約空中力量擊毀在機場地面,從而為蘇軍裝甲集團突擊創造條件。

米格-27源於對米格-23的改進,1972年首飛,1973年開始生長,1975年入役。米格-27堅固耐用、性能可靠、命中率較高,深受一線部隊的好評。蘇-24的研發主要源於蘇聯空軍對蘇-17性能的不滿。60年代中期,隨著美國F-4/F-111等新銳戰機的服役,蘇聯空軍決心新開發下一代戰鬥轟炸機。隨即開始蘇-24戰機的研究,1963年正式提出設計要求,1968年設計定型,1970年首飛,1974年首架蘇-24戰機入役,至今仍在俄空軍以及其他國家空軍服役。


水鏡曉先生


在蘇聯的航空兵體系裡蘇24是出現較晚但相對機載設備較完善的大縱深戰役級攻擊力量,上承接的就是逆火這樣的戰略轟炸機了,是用於對戰役縱深內的敵機場碼頭車輛編組站,橋樑等重要集結點和支撐點實施打擊的,一般不用於前線直接空中遮斷,這樣的戰術任務,主要部署在駐德集群,第一時間就能孤立北約的西德部隊……而米格27是要充分利用米格23系的機體和發動機,來搞個比23簡化些,便宜點的攻擊機,蘇聯一慣如此,當初的蘇7/9及蘇7/17/22都是這樣的東西,具體到定位上米格27是用於戰役戰鬥單位(集團軍)範圍內的戰場支援,(大大小於蘇24,故載彈航程也都大大小於蘇24)但還是相對複雜了點,其下的蘇22和蘇25才是刀頭舔血的東西,直接戰場近距遮斷,簡單造價低的消耗品……


用戶58613724849


米格27是米格23的重大改型升級版,是前線戰鬥機升級到前線攻擊機,它的起飛全重只有20噸多一點,可以在野戰機場起飛。蘇24 是戰鬥轟炸機,起飛全重約40噸,並且是雙座飛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