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苏联为何同时发展米格27和苏24两种对地攻击型飞机?

彭国放


简单来说,就是在苏联空军前线航空兵与战役航空兵体制下根据不同战术任务研发的机种。其中米格-27属于前线歼击轰炸机,主要装备给苏联空军前线航空兵战术攻击部队,在战时由苏联空军集团军下属的歼击轰炸航空兵师负责飞行组织与战术指挥,主要活动区域为己方前沿或敌方浅近纵深,主要战斗任务为即时空地火力支援与打击敌方前沿固定/隐显目标,总的来看,米格-27是一种介于舔地机与敲沙罐机之间的前线战术飞机。

而苏-24则属于各国空军当时已经不多见了的轻型战术轰炸机或者说前线轰炸机,主要装备给苏联空军前线航空兵的战役战术部队。苏-24的指挥层级相对更高一些,战时空军集团军下属的歼击轰炸航空兵师只负责飞行组织,不负责飞行指挥,苏-24的作战指挥上交由集团军指挥所来做。苏-24的主要活动区域是敌军的战役纵深乃至二线战役地域,冷战时期的主要作战对象则是北约的主要战术机场、指挥中心、兵力与物资集结地等等。

此外,苏联空军在对地攻击体系方面还装备了苏-17、苏-25两种战术攻击机,这就是苏联空军复杂的对地攻击体系里的最低端环节,也是两种典型的用于前沿即时火力支援的舔地飞机,战时指挥权可以由陆军集团军的航空兵指挥所承担,作为飞在天上的炮兵,直接参与浅近纵深的对地攻击任务。


军武次位面


关于米格-27和苏-24的作用,主要源于苏联当时对于空军战机不同的定位,配属于不同作战单位、指挥层级的战机有着不同的战术定位。简单说就是米格-27战术指挥在航空兵师一级作战指挥部门,而苏-24战术指挥在空军集团军一级指挥部门。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米格-27和苏-24担负的任务不一样,米格-27主要是打击战场浅纵深的战术目标,而苏-24主要是打击敌后大纵深(1000公里)的战役目标。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米格-27主要是源于当时苏军需要一种廉价、高效的强击机,同时还要具有精确制导能力和全天候攻击能力。既可以对地攻击又可以进行空战。米格-27攻击火力强、载弹量大、生存能力强,并且具有一定的空战能力,战场适应能力较强。

而苏-24主要任务就是深入敌后,使用常规武器和战术核弹,对敌方集结部队和重要节点展开攻击。设计上苏-24强调低空和高空的超音速突防能力,突袭敌方机场,将北约空中力量击毁在机场地面,从而为苏军装甲集团突击创造条件。

米格-27源于对米格-23的改进,1972年首飞,1973年开始生长,1975年入役。米格-27坚固耐用、性能可靠、命中率较高,深受一线部队的好评。苏-24的研发主要源于苏联空军对苏-17性能的不满。60年代中期,随着美国F-4/F-111等新锐战机的服役,苏联空军决心新开发下一代战斗轰炸机。随即开始苏-24战机的研究,1963年正式提出设计要求,1968年设计定型,1970年首飞,1974年首架苏-24战机入役,至今仍在俄空军以及其他国家空军服役。


水镜晓先生


在苏联的航空兵体系里苏24是出现较晚但相对机载设备较完善的大纵深战役级攻击力量,上承接的就是逆火这样的战略轰炸机了,是用于对战役纵深内的敌机场码头车辆编组站,桥梁等重要集结点和支撑点实施打击的,一般不用于前线直接空中遮断,这样的战术任务,主要部署在驻德集群,第一时间就能孤立北约的西德部队……而米格27是要充分利用米格23系的机体和发动机,来搞个比23简化些,便宜点的攻击机,苏联一惯如此,当初的苏7/9及苏7/17/22都是这样的东西,具体到定位上米格27是用于战役战斗单位(集团军)范围内的战场支援,(大大小于苏24,故载弹航程也都大大小于苏24)但还是相对复杂了点,其下的苏22和苏25才是刀头舔血的东西,直接战场近距遮断,简单造价低的消耗品……


用户58613724849


米格27是米格23的重大改型升级版,是前线战斗机升级到前线攻击机,它的起飞全重只有20吨多一点,可以在野战机场起飞。苏24 是战斗轰炸机,起飞全重约40吨,并且是双座飞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